行走在有著116年歷史的遵化一中校園,撲面而來的是那種厚重的文化底蘊、濃厚的學習氛圍和升騰著的希望與朝氣。再次走進母校,我再一次走進了她的校史館,才發現一所名校不僅在於悠久的辦學歷史,更在於教學水平,而教學水平的集中體現,就是這所學校所培養出的優秀人才。
百年的時光裡
遵化一中經歷了歲月的變遷
為社會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
曾任國務院秘書長及兩任天津市市長的張廷諤
山水畫大師秦仲文
開國少將麻志皓
長空鑄劍人楊國梁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振岐
著名大寫意水墨畫家賈浩義
臺灣明道學院創始人汪廣平
高雄港之父李連墀
「德浮眾望、譽滿荊楚」的進步知識分子張師載
今天小編就要帶大家數一數
遵化一中培養出的各界精英們
張廷諤(左三)(1890-1973)曾任天津內河輪船局總稽查,1917年升任局長,後任北京電報局總辦、直魯電政監督、直隸省議會議員等職。1923年任國民政府國務院秘書廳秘書長,1930年任天津市長。
秦仲文(1896-1974),近現代中國畫家、美術史論家、美術教育家,是著名山水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他的山水畫宗法清初"四王",上溯元代四家,兼擅墨竹,亦精書法。解放前曾在北平大學藝術學院、京華美術學院、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任教,編寫了中國繪畫學史一書。解放後任北京畫院畫師及院委。出版有秦仲文作品選集。
麻志皓(1917-1999),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參加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1960年畢業回國,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技術部副部長,裝甲兵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裝甲兵後勤部副部長,裝甲兵副參謀長,裝甲兵後勤部部長,裝甲兵副司令員。一九六四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楊國梁,第10屆全國人大常委、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共第12屆(1985年9月中共全國代表會議增選)、13屆中央候補委員,第14、15屆中央委員。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曾任二炮司令員。1993年7月晉升為中將軍銜。1998年3月晉升為上將軍銜。
李振岐(1922年-2007年),中國近現代植物病理學家和小麥銹病專家。出生於河北省遵化市。1949年畢業於西北農學院。50年代和80年代先後在前蘇聯莫斯科農學院進修和在美國蒙大拿大學合作研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博導。長期從事農業植物病理學和植物免疫學教學及小麥條銹病和植物免疫研究,主編了中國第一本《植物免疫學》全國統編教材。
國家一級美術師,全國美協會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特約創作顧問,中央文史館書畫院藝委會委員,老甲藝術館館長。老甲從藝幾十年,不斷修正步履使之歸於「一」,即「以我法寫我心。」追求強悍、渾厚、博大富於現代意義的中國畫大寫意風格,世人稱「非常大寫意」。作品波及四海,歐、美、韓、日、新、馬等均有收藏與展示。作畫不分類別,人物山水花鳥均有涉及。
1955年接掌臺中市市立一中(居仁國中前身)校長一職,1969年9月接辦已經招不到新生的武訓中學,並改名為"明道中學";1976年3月創辦"明道文藝",這是臺灣唯一一本由中學專為青年學子創辦的文學性質刊物。1999年開始創辦"明道管理學院",坐落於彰化縣埤頭鄉,並於2007年通過改制為明道大學。
1911年出生於遵化,1930年考入哈爾濱商船學校航海丙班,1932年就讀於葫蘆島海軍學校,後隨校遷到青島東鎮原屬德國的若鶴兵營,學校正式更名為青島海軍學校。1934年畢業後在「海琛」艦實習,1938年參加對日作戰,1946年參加英國倫敦舉行的盛大遊行,1950年擔任澎湃要港司令,1962-1982年擔任高雄港務局長,被稱為「高雄港之父」。
1952年畢業於遵化一中,教授,熱物理學專家,北京長城鈦金(集團)公司總裁,在離子鍍技術領域躋身世界三強,形成國際鈦金集團,榮膺全國第二屆科技實業家創業獎銀獎,相關產品獲得兩屆國際博覽會金獎。
1926年出生在河北省遵化縣馬蘭峪鎮, 1944年冬曾遠赴印、緬參加抗日戰爭。抗戰勝利後就讀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1948年轉學到臺灣大學並於1950年在園藝系畢業,隨即留校任助教、講師、副教授及教授,1993 年退休。主修學科是果樹生理,初期研究工作是有關葡萄生理研究,其後對梨、蘋果、桃、李、柿等果樹的研究亦多參與。發表有關論文及著述 200 餘篇。著書有《英漢園藝學辭典》、 《園藝學概論》 ( 與 12 位教授合著 ) 、《水果與果樹》等。曾任臺灣園藝學會理事長、臺灣大學名譽教授等職。
這些名字
每一個都令人敬仰
除了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
遵化一中在百餘年的時間裡
還培養出了很多國家棟梁之才
多年來,遵化一中秉承名校傳統,堅持「從嚴治校,從嚴執教,建一流校風,創一流業績」的治校思想,嚴守「愛國、守紀、勤奮、創新」的校訓,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無私奉獻精神和團隊精神」,按照「樹名師,建名校,增內涵,創佳績」的發展思路,立德樹人,嚴謹治學,培養了大批合格畢業生,高考成績一直穩居唐山市同類學校前列,諸多高三畢業生被清華、北大、香港理工大學等名校錄取。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信息化概念的提出以及高考制度的改革,遵化一中看到了新的機遇,同時也意識到了傳統教育的不足,探索嘗試中,引入了智慧課堂,使用交互式觸控一體機教學,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將老師從傳統機械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更多的精力研究教育、研究學生;讓學生脫離「填鴨式」教育,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百年古校,桃李芬芳
這裡是人才的孵化基地
從這裡走出的莘莘學子
一批又一批
1902-2018
從遵化州官立中學堂到現在的遵化一中
116年的風雨歷程
116年的文化歷史積澱
厚重的人文底蘊
濃鬱的學術氛圍
成就了遵化一中的輝煌
打造了遵化的一張靚麗的名片
作為一中畢業生的小編
看了這些照片以後很是激動
百年一中,底蘊深厚,薪火傳承
為自己曾是一名一中學子而感到驕傲
願遵化一中繼往開來再創佳績
資料提供:遵化一中撰稿:唐師師
編輯:高向南 寧川頡 張旭
校對:唐師師
總編:洪櫻方
新聞熱線:0315—6625562
投稿郵箱:zhkhd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