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嫵(江蘇)
「是誰傳下這行業,黃昏裡掛起一盞燈。」書店的燈光,總是這樣的溫暖人心。
書店從來不是一門好生意,它賺不了什麼錢,卻可以讓現世的人在過去的文字裡找到自由。開一家小小的、溫暖的書店,是很多讀書人的理想,2018年,經過近一年的籌備,我將這個小小的夢想變成了現實——在古城徐州雲龍山北門東坡文化城,開了一間小而美、小而雅的遇見書房獨立書店。
遇見書房是一家小眾文藝書店,門面不對主街,有一份遺世而獨立的安靜。之所以稱為「獨立書店」,是因為書店不依附於任何官方組織,所有書籍均由主人根據自己常年的閱讀喜好精心挑選,意在使書店能夠傳達個人精神理念,把這些私人閱讀寶藏與更多書友分享。
書店主營文學性強、文藝範兒濃、文化味兒重的圖書及文創產品,創辦伊始,就提出了「三不」運營理念——不勵志、不暢銷、不實用,旨在打造一間有靈魂、有溫度、有態度的獨立書店,一個集閱讀體驗、講座沙龍、咖啡與茶、創意美物為一體的多元城市文化空間。在這個喧譁浮躁、趨名逐利的時代,我們希望以靜默的力量,讓這個小小的書房,成為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間理想的書店,但無論是哪一種存在,書和人永遠是書店的靈魂。「只售一切與美好生活相關的無用之書,不暢銷,不勵志,不實用!」敢於在店門口打出這樣的招牌,並非一種花哨的噱頭,實際上這和我們在圖書行業長期的浸淫密不可分。
開書店之前,我一直在傳統紙媒從事編輯工作,並在工作之餘致力於獨立出版。「為好書找讀者,為讀者選好書」,是書店的立業之本。遇見書房的圖書,多淘選自各大出版社的庫存,很多都是十幾年前甚至二三十年前出版的初版本,其中也不乏已經絕版的稀見版本,以及毛邊本、籤名本等等,而且這些書都是全新品相。
遇見書房的意義也許在於,它給真正的愛書人懂書人提供了一個溫馨的站點,可以隨時淘到令人驚喜的好書。書友們喜歡這裡,正是因為書店用自己獨有氣質所選擇的書,這些關於藝術、文學、音樂、哲學、歷史、文化的書籍,共同構成了遇見書房小而雅致的空間。
如今讀書,電子書無處不在,除了手機、平板,還有電子閱讀器。很多人買幾本書,也懶得跑腿,網上點點滑鼠就可以搞定,今天下單明天到貨,太方便了,誰還逛書店?因此,我給遇見書房的定位是,它不只是一間懂書的小書店,更應是一個以書為媒,從閱讀出發,營建美好生活的體驗、創意、分享空間。因為對讀者而言,實體書店的現場感是網上所不能替代的。讀者需要直接與圖書、與作者的 「親密接觸」,需要文藝、休閒的環境氛圍,滿足體驗、社交等多方面需求,這些都是實體書店的優勢。
遇見書房仿佛是一個私人書房,主人的意趣性情,盡藏在書架之中了。於是買書也就不單單只是銀貨兩訖的交易,還可以是天南海北的閒聊,可以是傾蓋如故的盤桓,亦可以是讀書人之間一點萍水相逢的奇妙緣分。每個周末,總會有書友們不約而至,來到書房品茗聊天,大家因為書、因為書房而結識,並成為志趣相投的朋友。在遇見書房,有緣之人,遇見只是早晚的事。
儘管當下實體書店面臨網上書店、數字閱讀等多重衝擊,但其仍有不可替代的實際優勢。畢竟對於一個熱愛閱讀的人而言,輕輕翻閱、慢慢品讀的樂趣是難以複製的,穿行於書架之間、仔細研究比較的體驗也是無法比擬的。在書店,你也許會在不經意間和某本「你正需要卻不知道名字」的書不期而遇,像是一場浪漫的邂逅,一見鍾情然後買下,然後「一往情深」地看下去……誰說書店是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它分明是充滿著煙火氣和書香味的城市文化生活空間。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曾經發過一段話:當鍵盤、屏幕代替了紙筆和書香,我們似乎離世界越來越近,卻離心靈越來越遠。冰冷的數碼,代替不了閱讀的純粹,手指滑過紙張的弧線,仍是心靈不可或缺的溫暖。縱使有越來越多人選擇電子書,我們仍選擇用紙質書親觸時代。縱使有越來越多人從閱讀出走,我們仍選擇了與書相遇的信守。引導城市人文閱讀,推動精神文化成長。「遇見」身在民間,但我們不會放棄社會責任,我們相信,每一次努力的付出,都會潤物無聲地影響著一些東西,就像一灣清流。「遇見」在用清澈的人文之源,澆灌這座城市的閱讀風景,改變著城市的精神土壤。
無事此靜坐,有福方讀書。常去泡書店吧,邂逅心儀的書,偶遇有趣的人,找到悅讀的樂趣,找到與你一樣的讀書人,在閱讀中感受到故紙之美、鉛墨之香、藏書之樂。讓我們用讀書去拒絕無效社交,用好書去填補精神世界,讓坐店翻書成為城市裡最美的風景。
【作者簡介】
郭嫵,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新聞系,「遇見書房」獨立書店創始人。曾在《都市晨報》從事多年副刊編輯工作,先後主持「晨報文學獎」「校園文學獎」「快樂老年」等版面,所編輯的副刊作品、版面屢獲全國地市報及省、市報紙副刊獎項。
中學時代開始發表作品。作品散見於《新民晚報》《北京青年報》《南方都市報》《新華日報》《新京報》等報刊。有作品先後獲華東地市報副刊好作品二等獎、江蘇省報紙副刊好作品三等獎等。部分作品入選《獻詩:九十年代詩歷》《記得當時年紀小——有種溫熱叫初戀》《時文精選:愛笑的童年》,以及歷屆晨報文學獎年度作品精選集等多個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