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志:微信時代,你的時間都去哪了?

2020-12-20 新周刊

共同點完餐後,情侶卻各自又玩起了自己的手機。/ 《現代餐桌「禮儀」》

文/蘇煒

幾年前,一首叫做《時間都去哪了》的歌唱遍大街小巷,也讓歌名裡這個問題久久縈繞在中國人腦海。

從小,我們都被教育:時間總是公平的,它的流駛不會被人的情感左右。但是,當網際網路的潮水包圍我們的生活時,時間在中國人手中,卻分明展示出更加多元的形態。

有時候,原本漫長的等待,打開手機,看一篇微信推送,眨眼間時間就匆匆流走;有時候,時間與時間之間的間隔被打破,下班之後,工作群的小紅點還是會亮起,坐在辦公室裡,也不能忘記給女朋友、父母的朋友圈點讚,各種時間在互相交融的過程中又被拉長了;還有的時候,忽然想起多年前的某個瞬間,打開微信相冊,滑到手機底部,曾經的笑容還安安靜靜地留存在那裡,時間被定格了。

時間去哪了?我們該如何與時間相處?這是從哲人到普通人,永遠在追問的問題。在微信時代裡,當我們打開手機上那個綠色應用的時候,一切都有了新的答案。

01

定格

用手機定格下現場美好的瞬間。/ 《我是攝影師》

一些美好的時刻,能夠用影像來定格,留待以後慢慢回味,也可以展示給那些不能到場的人,在這個過程中,定格的時間變得能夠分享,再次流動起來。

光華路口,初看到CBD奇特的建築會讓人興奮,不禁拍下留念。/ 《虛實之間》

生命中的一些小瞬間,你還記得嗎?比如第一次與愛人相遇,比如孩子第一次咿呀學語,比如,第一次從家鄉小城來到大都市,看到那些高聳的樓宇。那些微妙的小情緒,總會被默默記錄下來。

父母會記錄孩子出生後的每個瞬間,並經常在朋友圈中曬他們的成長。/ 《朋友圈式成長》

子女的成長,是父母最珍惜的一段時光。用朋友圈記錄,用相冊珍藏,可以在日後久久回味。明白了這一點,也許我們能對那些用微信曬娃的父母,多一分理解和體諒。

父母記錄下了孩子踢球的瞬間。/ 《成長的瞬間》

定格的瞬間總有種神奇的屬性,尤其是家庭中的歡樂一刻:只要稍微瞥一眼,我們就能想像若干年後,全家人圍著它開懷大笑,細細玩味的模樣。

掃碼付款,就可以列印一張與天安門的合影。/ 《天安門合個影》

與天安門合一張影,幾乎是中國家庭最傳統的定格時間的方式之一。而在微信時代,它又有了新的呈現形式。

02

縮短

繁華鬧市的角落裡,等著新的訂單到來。/ 《輕鬆一刻》

等待的時間總是格外漫長,尤其是當這種等待加上了謀生的重壓。點開微信,找個人聊聊天,或者隨便看點什麼,焦慮的時間就被縮短為片刻的放鬆。

商場的一角,紅衣女子語音問閨蜜到哪了。/ 《你到哪了》

當獲得聯繫不再是一件難事,等待也許就不那麼難熬了

懷裡抱著熟睡的兒子,眼裡看著美麗的江景,媽媽默默地拍下了這一刻。/《最好的時光》

孩子靠在肩上沉沉睡去,媽媽的內心是甜蜜的,但是肩膀卻是酸楚的。打開朋友圈,忙中偷閒,記錄下美景,旅途的疲憊仿佛也被壓縮了。

男子一邊扶著電梯,一邊回朋友的微信。/ 《請抓好扶手》

如果路途漫長而乏味,手機裡五彩斑斕的世界也許可以在心理上縮短這段行程。當然,前提是要注意安全。

03

拉長

在值得紀念的日子裡,卻仍然要不停地處理各種工作。/ 《暫停的晚餐》

通信更發達了,工作的時間也被拉長,甚至侵入到了生活的時間裡。當查看手機裡工作事宜的人抬起頭,將會以怎樣的表情面對坐在對面的愛人?

人來人往的十字路口,每個人都在忙著自己的事情。/《忙碌的十字街頭》

在生活的每一幀橫切面裡,你總能找到許多正沉浸在微信裡的人。工作、戀愛的時間無限拉長,覆蓋了行走、等待、發呆這些原本瑣碎的瞬間。

在九龍的一家餐館裡,一名辦公室職員在門外等位用餐。/ 《獨自用餐》

用餐的時刻,用手機連接外面的世界,兩件不同的事在同一段時間裡共同進行,這段時間也就有了更加豐富的層次。從某個角度說,它被延長了。

凌晨三點,夫妻倆在幾平的小攤上掛起了收款二維碼,開始了早餐第一筆生意。/ 《小生意,大生活》

「請稍等,我們馬上就好了。」「沒事,慢慢來,我可以多玩一會手機。」

候機室內,商務男士正在用語音對同事進行工作細節交待。/ 《幕後人》

網際網路的加持之下,時間脫離了空間的束縛,滲透進生活的每一個瞬間。在辦公室之外,員工抱怨著工作時間的無限延展,而隨時隨地發號施令的上司,會感到疲憊嗎?

04

共享

家住上海的一位老人家正在用微信和她遠在海外的兒子視頻,老人因為實在太思念兒子而留下了眼淚。/ 《思念》

遠隔重洋,母子間可以通過網絡,共同度過一個夜晚,這是中國人對「天涯共此時」的當代解讀。在漫長的前網際網路時代,思念的淚水不會被察覺。從這一點來看,能通過微信視頻,與母親的淚眼相對,也是一種幸福。

一群好友,坐在街邊就一起組隊遊戲,開始了五黑。/ 《來一局》

微信在重構我們的社交方式,遊戲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外人也許會感慨這樣的聚會枯燥沉默,但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都知道,在線上遊戲裡,大家是多麼快活自由。比遊戲性更重要的,也許就是一同分享一段遊戲時間,以及在手機和心靈間傳遞的感情。

老兩口,一個十年如一日的讀著從郵政局寄來的報紙,一個開始學著用女兒買的手機網上瀏覽新聞。/ 《各有生活》

「老太婆,你學會了嗎?學會了教一教我。」「你自己來學啊,不要只顧著看報紙。」新與舊的媒介形態,在共同的家庭時光裡,一起存在著。

在完成了一上午進度後,午休終於可以刷刷手機,放鬆放鬆了。/ 《憩》

這段難得的休息時間,他們會與誰分享呢?手機賦予了他們更自由地支配這段時間的權利。

趁著工作的間隙,用微信與家人朋友聊天。/ 《惦記》

在密不透風的生活裡,人們總在尋找機會,通過微信,把一點一滴的時光分享給最親近的人。不管隔著多遠,我們一起度過。

作家劉亮程在《一個人的村莊》裡寫道:「許多年之後你再看,騎快馬飛奔的人和坐在牛背上慢悠悠趕路的人,一樣老態龍鍾回到村莊裡,他們衰老的速度是一樣的。時間才不管誰跑得多快多慢呢。」時間依舊是公平的,每個人的時間都有著相同的終點,但是過程中有著各自不同的精彩。

每天,有數以億計的人在微信上記錄、分享自己的生活,用它瀏覽信息,完成支付,通過它聯繫到許久不見的老朋友,也結識新的夥伴。我們如何使用微信,微信怎樣改變我們?解答這個問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回答了我們的時間都去哪了。

微信為中國人的時間提供了一種更強的可塑性,它給予我們溝通、社交、娛樂、消費的便捷和自由。當網際網路時代,中國人逐漸學會從容自若地支配時間時,微信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

微信時代,你的時間變多了還是變少了?變快了還是變慢了?打開朋友圈,打開微信遊戲,打開聊天對話框,進入那個綠色圖標背後的多元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關於時間的答案。

相關焦點

  • 《國家記憶:新中國70年影像志》——用鏡頭記錄中國人感天動地的...
    在新中國成立70年之際,大型主題圖文書《國家記憶:新中國70年影像志》由新華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國發行。新華社幾代(數百位)職業攝影記者、中國照片檔案館900多幅珍貴照片,帶您穿越時空的隧道,追尋共和國70年的發展歷程;觸摸中國人70年的家國記憶——你見過1949年1月解放軍進入北平城的情形嗎?
  • 微信刪聊天記錄怎麼恢復?刪除的微信記錄都去哪了
    刪除的微信記錄都去哪了 2019年07月10日 14:13作者:網絡編輯:宏偉   微信刪聊天記錄怎麼恢復刪除的微信記錄都去哪了? 微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我們時不時會需要打開微信聊一聊生活趣事,或者是打開朋友圈刷刷身邊人的趣聞趣事,雖然微信給我們提供了便利,但微信記錄刪除後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怎麼恢復!
  • 時間都去哪了?有娃以後我是這樣分配時間的
    她的寶寶現在不到一歲,每天面對的都是孩子的吃喝拉撒,她給我展示了她凌亂的房間,說自己都沒有做飯的時間。她很好奇的問我:「我連飯都吃不上,你哪來的那麼多時間寫東西?」一天當中,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可是我們對時間的利用卻大相逕庭。我們不可能從有限的時間裡擠出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我們能做的就是怎麼去合理的分配時間?
  • 黃順昌:你的時間都去哪了
    我的時間都花在哪了,以前還真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最近才有思考過,真是嚇一跳。羅胖曾經在得到的邏輯思維中講到過,說人是一種社交動物,只要你的大腦空閒下兩個就會思考,思考跟社交相關的事情。我也好好思考了,原來我每天都在做一些無效的事,這裡是我為什麼寫文章的原因。那我的時間都花在了哪裡?
  • 支付寶、微信已成行動支付主流,那現金都去哪了?原來都在這!
    導讀:支付寶、微信已成行動支付主流,那現金都去哪了?原來都在這!在微信支付寶剛剛開始在市場使用的時候,那個時候人們都不相信用手機就能支付也不相信有一天現金真的會被取代,支付寶的第一個用戶當時只是抱著試試的心態並沒有覺得這種支付是安全的,並且除了不信任更多人是不習慣一時改變出門不帶現金的習慣,覺得不帶夠錢不安全。可是,時過境遷,一個手機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只能說,時代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曾經難以想像的世界。
  • 《浙江當代作家影像志》拍攝完成 搶救性記錄老作家群像
    時代中吶喊理想,影像中講述故事。日前,由省作家協會出品、雙馬影視創作團隊拍攝,長達30小時的紀錄片《我們的文學夢·浙江當代作家影像志》攝製完成。這是以第一手影像資料「書寫」的浙江文學史,也是國內首次以影像記錄方式大規模、系統性搶救整理地方文學群像的創新之舉。
  • 2020年微信帳單-錢都去哪了?
    有一首歌的名字【時間都去哪了】,相信大家都聽過,而且很多人都會跟著音樂唱幾句。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柴米油鹽 半輩子,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這種對時間不知不覺流逝的感觸,有太多人為之感動,不知不覺流下眼淚。都在感嘆,是啊,時間都去哪兒了,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覺,孩子在長大,自己在成熟,父母已變老,這種對時間流逝的無奈,對人生路途的短暫,引起人們太多的沉思。
  • 碎片化時間,你是在刷微信還是在學習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你願意擠,總還是有的。一魯迅的確,時間只要是擠都能擠出來;但是如果海綿中的水不多的時候,你硬要去擠,擠出來都只是一滴滴的水,這樣低質量的碎片時間又有什麼用呢?如果你去做時間統計,你會發現一天當中散布著大量碎片時間:等電梯、地鐵通勤、超市排隊 … … 我們在說我們「沒有時間」的時候,實際的真相是說「我們沒有整塊時間]。其實時間一天每個人都是 24 小時,我們只是因為時間被碎片化,有著大量碎片時間用不起來,導致了「沒有時間 J 而已。
  • 孩子的時間都去哪了!
    起跑線在哪???家長也懵了,因為他們也不清楚! 你的孩子上了幾個補習班,幾個興趣班?有的兩三個,有的四五個。平時一放學家長就立馬送到補習班,補習班下了又馬不停蹄的回家寫作業,這是平時上學時間!到了周六周日懶覺是沒得想啦!被家長的催促聲叫醒,迷糊中的你洗漱完畢開始匆忙的早餐,接下來就是第一個興趣班或者補習班。這個班下課您的家長在門口等這衝往下一個「基地」!
  • 【非遺擷英】一份珍貴的非遺影像志
    《哈薩克族阿依特斯》劇照    王莉 潘旺利  冬去春來,時序更替,在白龍江畔,在洮河流域,在河西走廊上的酒泉阿克塞  日前,甘肅省音像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發行《卓尼民間藏族歌舞——莎姆》《池哥晝》《哈薩克族阿依特斯》以及白龍江流域藏羌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電視紀錄片《江河萬古流》4部非遺影像製品,以鏡頭語言深入生活現場,記錄非遺傳承過程和原貌,留下一份珍貴的非遺影像志。
  • 蔡英文的時間都去哪了她最清楚
    蔡英文的時間都去哪了她最清楚 2019年02月25日 09:3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筆者也不禁想問:蔡英文執政將近3年,時間都花到哪了?  其實,蔡英文這幾年的時間都花在哪了,很容易找到,無外乎就是她的「臺獨」事業嘛。
  • 陳嘉映:微信,是對文字時代的最後一擊
    從前,年輕人還挺稀罕你送的書,現在都改網上閱讀了,人家看你面子才接受這些書。總的來說,我們這一代人比你們更愛讀書。倒不是說我們多麼讀書上進,主要是因為我們那時候,讀書差不多是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我們那時候連電視都沒有,更別說微博微信了。電影翻來覆去就地道戰、地雷戰那幾個。我們那時有共同文本一一有它可悲的一面,我們有共同文本,一個原因是那時候能夠找來讀的書數量有限。
  • 怎麼查詢微信註冊日期? 查看微信是哪一年註冊時間的幾種方法
    對於這個問題,之前有寫過專門的教程,其中通過微信公開課活動連結查詢是最靠譜的,不過2019微信公開課並沒有開放活動連結,以至於無法查看,下面小編簡單分享下,查看微信是哪一年註冊的時間方法,僅供參考。怎麼查詢微信註冊日期?
  • 小學生都有收入了!如何利用你的空閒時間去賺錢
    今天給大家講一講如何把你的空閒時間變成金錢,現在很多人都在選擇自由職業,自由職業是怎麼安排的呢,一般是分為這幾類的,一類是直播拍視頻,一類是自己做視頻剪輯上傳,一種是做微商,還有一種就是線上授課這樣的,但實裡面最輕鬆應該就是做視頻剪輯上傳因為這個是比較自由的
  • 數據時代的靈魂三問: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
    人們常說,小區保安是世界上最睿智的人,因為他們總是能問出哲學史上的三大靈魂拷問——你是誰?從哪來?到哪去?這三個問題被稱為是人生的三個終極問題,是人類認識自我與認識世界的終極表現。但是到了數位化時代,面對日益增長的海量數據,我們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到誰能夠掌握數據背後和數據之間的奧秘,誰就能給出更好的答案。
  • 微信、支付寶能綁定存摺嗎?你覺得存摺和銀行卡,哪一個更安全?
    微信、支付寶能綁定存摺嗎?你覺得存摺和銀行卡,哪一個更安全?隨著微信、支付寶的普及,行動支付這一技術,已經逐漸取代了傳統的現金支付,並且被應用於美團外賣、淘寶、共享單車等新事物上,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
  • 你的靈魂畫作都去哪了?谷歌微信小程序背後的5000萬組數據
    原標題:你的靈魂畫作都去哪了?谷歌微信小程序背後的5000萬組數據 文/魏子敏、halcyon 來源:大數據文摘 自從退出中國的搜尋引擎市場,谷歌大概無時不刻都想」捲土重來「。據谷歌官方博文介紹,用戶可以和谷歌的AI組隊,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速寫。在每一輪體驗中,用戶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勾勒出一幅日常用品的圖畫(比如狗、鐘錶或鞋子),AI「小歌」則需要在時間結束前猜出圖畫中的物體。
  • 小時光提醒:畢業之後,我們的時間都去哪了?
    在過去的19104個小時中,我們的時間到底,都跑哪去了?你還愁沒有馬甲線嗎?你還愁一塊腹肌不能變成四塊六塊嗎?你還在擔憂你肚子上的肉肉嗎?很多人都知道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人經常會誤解時間管理。有些人高估了自律的能力。一旦任務在一段時間內未完成,他們將變得焦慮不安。結果是:如果您因錯過太陽而流淚,您也會錯過星星。有些人制定了無法完成的計劃。他們安排自己的日常工作和學習,而不給自己放鬆的機會。結果是不僅生命沒有滋味,而且身體經常疲憊。有些人只是完成任務,但專注力不足。
  • 微信公眾號,還有必要去做嗎?
    現在仍然是自媒體時代獨領風騷,只要你用心做,做文章內容的創造者,仍然可以發家致富!我們先講個人發展,你做這個的時候,有想過做哪個行業嗎?做哪一類的文章嗎?垂直領域是否做到位了呢?是否堅持每日的更新,每日的寫作宣傳呢?是否有了解過現在的自媒體更多的發展方向呢?這些都是要思考的,做微信公眾號,不是你自己埋頭隨便寫,就可以達到的。從你的選名,到你的寫作排版,到你的發布分享,都是要你一步一個腳印的。"你不堅持,何來成功"。
  • 「時間都去哪了」帶火照相館生意 全家福衝洗爆棚
    馬年元宵晚會上,懷著8個月寶寶的北京女孩大萌子與爸爸一起登上舞臺,一曲《時間都去哪兒了》再次讓人眼圈泛紅,因為曬出與父親30年來的合影,大萌子一家成為中國好家庭的縮影,隨即掀起一股拍攝「全家福」照片的熱潮。照相館生意爆棚,衝洗店生意也隨之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