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記者 劉超鳳)訊,作為本輪券商板塊上漲的龍頭股,光大證券一度被資金強勢看好,背靠金融控股集團大樹,有著明顯抗衝擊能力,顯然是資金看好光大證券的重要原因。其一舉一動,一直被行業關注,也不斷吸引著種種猜想。
8月12日,就光大證券與光大集團協同發展的規劃方面,公司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第一,牽頭投行E-SBU,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的投行平臺。第二,加強光大集團客戶導流,做大客戶基礎。第三,推進公司業務條線內、跨業務條線、前後臺之間的協同機制建設。
據了解,光大集團已確立「戰略單元+生態圈」的E-SBU協同發展戰略,全面打造財富、投資、投行、環保、旅遊、健康六大E-SBU。這是光大證券攬獲幾乎全金融牌照,發展大型金控集團的戰略實踐。
8月7日,光大證券發布未經審計的半年度業績快報,光大證券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收63.15億元,同比增長7.75%;歸母淨利潤21.52億元,同比增長33.74%。與此同時,光大證券MPS項目涉訴35億元賠款落地。
從光大證券來說,作為光大集體體系下的券商,其核心優勢是依託光大集團的股東背景,這本身是很好的資源與稟賦,下步戰略發展,在於更好利用集團優勢,提升自身發展能力。公司此前也有相關公開表述,「光大證券依託光大集團E-SBU生態圈發展模式和「三大一新」特色產業,堅持開放、共享、互聯的理念,全面提升投行競爭力」。
具備著「業績提升、問題出清、價值回歸、總市值小」等種種優勢,在混業經營的大趨勢下,光大證券的未來充滿想像空間。
光大證券牽頭投行E-SBU
8月12日,光大證券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在公司與光大集團協同發展的規劃方面,第一,牽頭投行E-SBU,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的投行平臺。第二,加強光大集團客戶導流,做大客戶基礎。第三,推進公司業務條線內、跨業務條線、前後臺之間的協同機制建設。
目前,光大證券與光大集團各兄弟單位在營銷團隊共建、產品交叉銷售、客戶資源共享等方面保持密切合作,已在客戶聯合營銷、客戶和項目互薦、銀證三方存管合作、產品託管、產品代銷、投資類業務合作等方面形成常態化的協同機制,業務協同工作持續提質增效。
6月19日,光大證券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也提到,光大集團已確立「戰略單元+生態圈」的E-SBU(Ecosphere Strategic Business Unit)協同發展戰略,在中長期發展戰略中,將「打造E-SBU協同商業模式」確立為八大重點戰略之一,全面打造財富、投資、投行、環保、旅遊、健康六大E-SBU。
光大集團確定E-SBU協同發展戰略,是發展大型金控集團的實踐。光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曉鵬曾於2019年6月19日發表演講時稱,基於對金融與科技融合趨勢的思考以及對大型金控集團管理實踐的總結,光大集團提出了從SBU到E-SBU管理變革的理念,其核心是實現五個轉變,即:管控模式從產品中心向客戶中心轉變,組織模式由縱向科層向敏捷柔性轉變,業務模式從「管道」結構向生態模式轉變,創新模式從高層推動向基層互動轉變,營銷模式從關係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
2019年6月24日至7月3日,光大集團六大E-SBU分別召開啟動會,集團六大E-SBU建設邁入全面實施落地階段。光大證券一方面是所有E-SBU的承銷單位,另一方面也是光大集團投行E-SBU的牽頭單位。根據啟動會上公布的E-SBU建設方案,投行E-SBU,重點打造 「股權融資、債權融資、財務顧問」三類投行業務核心競爭優勢。
光大集團已拿下全金融牌照
光大證券是光大集團旗下持有證券牌照的子公司。根據天眼查數據,光大證券的前兩大股東分別是光大集團、光大控股,持股比分別為25.15%、21.30%。
光大控股(股份代號:165.HK)是光大集團的子公司,於1997年在香港成立,擁有超過20年跨境資產管理及私募股權投資經驗,是香港唯一一家以另類資產管理為核心業務的上市公司。
實際上,光大集團幾乎包攬了所有的金融牌照,不僅擁有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託、資產管理、期貨等金融全牌照,還擁有環保、旅遊、租賃等實業業務,逐步構建並完善了橫跨金融與實業、海內與海外的金融控股網絡。
光大集團不僅是持有金融全牌照的金控集團,而且是在全國進行布局。比如光大銀行總部在北京,光大證券總部在上海,光大保險總部在天津,而AMC公司光大金甌的總部在溫州,光大興隴信託在蘭州。
金融金牌照有助於光大集團子公司順利開展多項業務。比如,背靠光大的金融全牌照,光大金甌的不良資產處置不僅限於追債和通道,投貸聯動、債轉股和資產證券化等金融工具都可應用於不良資產的處置。
光大證券13個交易日股價翻兩倍
近來光大證券一路拉升觸板,僅用了13個交易日,股價就翻了兩倍。即使後續股價回落,但兩個月來也幾乎實現了股價的翻番。
6月19日,光大證券開盤價11.04元,收盤價12.06元,股價逼近漲停板,漲幅9.239%。此後開啟了光大證券一路狂拉漲停板的走勢。從6月19日至8月12日的37個交易日內,光大證券9個交易日逼近漲停板。
光大證券9個逼近漲停板,於7月9日達到近兩月以來的最高收盤價36.26元。僅僅用了13個交易日,股價就上漲了228.44%,翻了兩倍。
雖然股價後續不斷調整,但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光大證券的股價、市值幾乎翻一倍。截至8月12日,光大證券收盤價21.64元,總市值997.77億元。對比6月18日的收盤價11.04元、總市值509.03億元,光大證券僅用了不到2個月的時間,股價就上漲96.01%,實現了股價、市值的翻番。
由於股價的上漲,光大證券近兩月的成交量異常活躍,從往常的千萬股增至上億股。近一個月,光大證券的日均成交額為54億元,日均換手率為5.46%。
在A股走強的時候,光大證券港股(6178.HK)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幅驚人,7月2日、7月3日、7月6日的漲幅分別為26.96%、26.16%、30.43%。
而在券商股行情持續火熱的時候,高盛給A股券商潑下冷水。據財聯社7月14日報導,高盛最新下調了包括海通、光大、廣發、招商證券在內的4家券商評級,其中將光大A股評級下調至賣出,目標價為18.27元。
光大證券上半年淨利潤21億
8月7日,光大證券發布未經審計的半年度業績快報,根據快報,光大證券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收63.15億元,同比增長7.75%;歸母淨利潤21.52億元,同比增長33.74%。
對此光大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聚焦戰略引領、推進機制改革、夯實發展基礎,上半年受益於市場交投活躍度改善,公司主要業務保持穩健發展。
7月份,光大證券實現營收約13.79億元,同比增長約1.53倍;實現淨利潤約6.7億元,同比增長約3.5倍。此外,7月光證資管實現營收約1.07億元,淨利潤約4702.72萬元。
隨著業績快報的發布,光大證券MPS項目涉訴35億元賠款落地。上海金融法院判決光大證券全資子公司光大資本向招商銀行、華瑞銀行合計支付35.16億元,其中向招商銀行支付31.16億元,向華瑞銀行支付投資本金4億元。
而在公司2019年和2018年年報中,光大證券披露了對MPS項目潛在風險累計計提預計負債已逾30億元。其中2019年年報中計提16.11億元預計負債,減少合併淨利潤12.52億元;2018年年報中對MPS項目計提14億元預計負債,減少公司2018年度合併淨利潤約11.4億元。
今年以來,光大證券股權承銷業務最為亮眼。Wind公開數據顯示,光大證券上半年股票承銷家數18家,市場排名第6位;完成IPO家數11家,其中科創板承銷家數4家。債務融資業務繼續保持行業相對領先優勢,債券承銷金額及家數、資產證券化業務承銷金額及市場份額均排名行業前列。上半年,公司債券承銷項目數量708單,同比增長29.43%;債券承銷金額1513.46億元、市場份額為3.64%,同比上升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