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年多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如火如荼、利好頻傳。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離不開金融的大力支持。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正在從方案走向落實,從紙上走向具體,從金融走向實體,湧現出一批批符合實際、可複製、可推廣的好經驗好做法。將這些做法寫出來,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既是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支持,也給金融機構提供借鑑。即日起,本報將推出「走進長三辦·金融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系列報導,敬請垂注。
2020年6月,是光大集團在上海掛牌成立集團長三角協同發展辦公室一周年的日子。一年來,光大集團派駐的這個直屬機構,圍繞「協同、共享、科技賦能」這幾個關鍵詞,儼然做成了金融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的「樣板」。近日,國際金融報記者走進光大集團長三角協同發展辦公室,對這個服務長三角的「樣板間」進行了「親測」。
「金融是經濟的血脈,長三角一體化離不開金融的推進。同時,長三角是我國金融業最發達的區域之一,金融業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方式有很多。」中國光大集團長三角協同發展辦公室副主任方泳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創新機制,強化區域協同
「成立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辦公室,是光大集團落實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 方泳表示。作為集團總部派出的直屬機構,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辦公室負責統籌推進集團在長三角區域的協同發展,以體制機制創新對接國家戰略新要求,以重點區域生態圈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光大集團長三角協同發展辦公室認真貫徹國家領導人關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曉鵬提出的「1+4+3」工作總要求,聚焦高質量發展,實現了集團區域協同多個從0到1的突破,當好國家戰略的積極響應者、推動者和踐行者。
「協同是光大集團需要打造的亮點之一。」 方泳表示,「不僅是區域協同,事實上,除了金融板塊,光大集團近年來的實業板塊也不斷壯大。」
據悉,在戰略上,光大集團確立了「敏捷、科技、生態」的轉型方向,構建E-SBU戰略生態圈,條線上建設財富、投資、投行、環保、旅遊、健康六大E-SBU,區域上打造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重點區域生態圈。
「對於長三角協同發展辦公室的籌建,集團做了大量的協調工作。」方泳介紹稱,「集團提出戰略目標後,需要各子公司共同做好這篇文章。」
在機制上,光大集團率先在業內推出「集團長三角協同發展辦公室——區域協同中心——區域內各機構」的三級協同推進機制,集團長三角協同發展辦公室由集團在長三角區域主要企業選派專人聯合組建;由協同發展辦公室牽頭,以光大銀行在長三角區域七家一級分行為主體,組建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蘇州、無錫、寧波七個區域協同中心,牽頭區域內集團各機構協同展業。
「在完成機制架構的基礎上,我們還建立了一系列協同發展的制度體系,確保將工作落到實處。」方泳表示。
在政府端,與各級政府建立溝通。方泳說,「這種溝通,通常以籤訂戰略合作協議的形式實現。同時,相關協議是有具體項目落地的」。
在客戶端,加強客戶服務。「作為商業機構,我們把服務客戶放在重要位置。目前,我們形成了集團戰略客戶和區域重點客戶的體制。」方泳表示,「從集團層面看,近兩年來陸續籤訂了200多家戰略客戶。而區域重點客戶經過培育,也有可能上升為集團戰略客戶。」
在項目端,積極推動項目落地。「光大集團旗下的中青旅在烏鎮、古北水鎮開發中積累了一些重大展會方面的經驗,可為長三角區域的大型活動提供服務。」方泳表示,「此外,在產業基金方面,光大也在長三角區域落地了一些項目。」
「此外,我們也設定了一些量化考核指標。」方泳進一步介紹稱,「如項目籤約量、客戶遷徙率、交叉銷售總量、中間業務收入規模等。有了目標,就能更好地確保將工作落到實處。」
效益共享,探索長效機制
「隨著協同的加深,大家深切地感受到產生了效益,使協同變成大家自發的行為,並從自身績效中拿出一部分,以獎勵相關項目的責任人。」不過,方泳也坦言,在實際操作中,如何更好地共享協同效益,是下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
「根據我們的調研,協同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是『人在哪裡』,尤其是在產融結合領域,由於大家不在同一領域內,需要信息的交互和人員的溝通。」 方泳進一步表示,「同時,業務創造的效益要可以計量,服務的流程要可以固化,成為一個可以複製和推廣的標準化產品。」
「因此,我們要建立協同模式,在這方面已經有所突破。」 方泳舉例說,「有一家公司是集團的戰略客戶,又是銀行的股東,其旗下一家上市公司需要進行定增。我們通過內部合作機制,與集團下屬子公司合作為其提供了服務。最終的項目效益良好,子公司帳面浮盈一度高達1.5億元,也為光大銀行最多帶來了100多億元的存款。同時,由於解決了客戶的問題,也有效提升了客戶黏性。」
「雖然上述案例的推進過程很艱難,但其模式是可以複製的。近期,有一家企業也面臨類似的問題,通過套用上述模式,我們也成功為其解決了問題。」 方泳說。
據了解,除了打造投貸聯動協同模式外,在融融結合方面,光大證券和光大銀行長三角區域七家分行聯手,在證監會發布再融資新政後,迅速面向上市公司推出再融資協同產品,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目前已助力蘇州、無錫等地客戶通過債轉股、可轉債等方式融資近40億元。光大銀行上海分行、蘇州分行和光大控股合作,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科創母基金」和「浦東金橋智能製造子基金」建設,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在產融結合方面,光大銀行蘇州分行與嘉事堂、光大永明人壽聯手組成柔性團隊,共同研究「光大E健康」與嘉事堂供應鏈管理融合的協同新模式,探索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加以推廣,為解決就醫難的民生問題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光大銀行、光大信託、嘉事堂聯手,打造慈善信託一體化協同模式,多次向武漢地區開展捐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光大銀行、光大證券、光大安石合作,以產業園、物流園為切入點,為政企客戶提供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
科技助力,賦能銀行服務
協同機制的建立,離不開載體的支撐。為提升客戶體驗和服務效率,集團長三角協同發展辦公室強化以科技為支撐,打造了長三角區域「E協同」信息共享平臺,解決傳統客戶協同服務中的信息不對稱、響應不及時等問題。
「目前,長三角7個區域協同中心均已經加入,超過1000多位同事活躍在該平臺上。」據方泳介紹,「E協同」平臺主要包括人員信息、項目信息、產品畫像和業務互動四大板塊。
實踐中,集團一線經營機構在展業中了解到客戶的綜合需求後,針對需要其他集團成員機構對接的業務需求,可在「E協同」平臺上即時發布,平臺實時推送到集團各機構一線業務人員,從而迅速實現業務對接。今年初,受疫情影響,光大證券某民營企業客戶面臨短期流動資金緊張的困境,投行業務團隊在平臺發布需求後,光大銀行迅速開展授信調研並加急審批,為企業授信近1億元,整個業務環節由常規3周左右壓縮到1周內完成,極大緩解了企業在疫情期間的資金壓力,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助力。
「目前,『E協同』平臺越來越熱鬧了。一個信息發布後,往往有多家機構願意跟進。」方泳說。
事實上,「E協同」平臺只是科技賦能的一個縮影。在方泳看來,金融業一定要搭上科技的快車。
「科技對金融的支撐作用毋庸置疑。從服務長三角的角度看,目前大家都會從智能化的角度思考一些問題。因此,我們正在努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科技含量。」 方泳舉例說,「在集團參與雄安新區的建設過程中,我們有效結合了區塊鏈的技術。目前,我們正將相關技術引入臨港新片區,希望為其市政建設提供服務。不僅是臨港,長三角內特別是一些新建設的區域,也可以使用相關的技術。」
「除了ToB端,我們也將大量的金融科技引入ToC端的業務,服務個人客戶。」 方泳進一步表示,「以雲繳費平臺為例,其近三年累計服務用戶超過5億人,繳費項目突破8500種。其中,長三角是主要的客戶來源。」
另據了解,2019年12月17日,光大集團在北京、上海、廣州、昆明、常州五地同步啟動以「中國光大,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首屆「光大服務季」,並在上海發布了光大在探路未來網點新模式過程中的創新成果——光大超市2.0,運用5G、大數據、邊緣計算、生物識別等新科技,融合光大集團在金融、環保、旅遊、健康、科技等領域的綜合優勢,顛覆了人們對傳統網點的刻板印象,讓金融服務變得更具人性、更富樂趣、更有溫度。
深入推進,助力一體化縱深發展
「金融是經濟的血脈,長三角一體化離不開金融的推進。同時,長三角是我國金融業最發達的區域之一,金融業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方式有很多。」方泳表示。
「首先,可以利用金融優勢,如資金支持助力長三角一體化。例如,目前已有多家銀行提出了在長三角的萬億級投資計劃。」 方泳稱,「此外,也有銀行提出,在長三角區域內視為同城,這也符合當前減稅讓利的政策導向。」
「以信用卡業務為例,光大銀行也在計劃打造區域內信用卡權益體系。」方泳說。
「其次,銀行擁有豐富的客戶資源。各行各業的客戶都會和金融機構打交道,這些客戶既可以直接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的建設,也通過銀行推介間接參與,都是金融業在服務長三角一體化過程中可以利用的重要資源。」 方泳進一步指出,「此外,金融業對客戶所在行業和領域有深度了解,這對推動一體化發展也可起到建設性作用。」
方泳介紹,長三角協同發展辦公室將重點聚焦以下領域。
首先,將結合長三角區域特色,如長三角當前重點打造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各地建設的高新產業集群等,第一時間匯總信息,並與集團的產業門類進行比對,尋找契合點,為集團提供建設性意見。
其次,具體項目和區域合作上加大推進力度。「長三角區域很大,目前的覆蓋面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方泳說,「將從重點區域著手,進一步加強合作。」
「與政府合作加深後,一定會產生很多的火花,產生很多的項目信息。相關項目都是協同項目,不是一家機構可以『包打天下』的,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推介,要舉全集團之力予以推進。」方泳進一步表示。
據了解,近年來,光大集團與中國商飛、東方航空、中遠海運、寶武鋼鐵、復星高科等集團客戶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光大銀行與中遠海控、合肥市政府等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光大證券與張江集團、太平資管等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戰略籤約的基礎上,區域內各企業積極發揮集團綜合業務優勢,服務長三角戰略及重點客戶,共同打造戰略協同生態圈。
從產業層面看,方泳表示,養老、環保等領域將是未來發力的方向。
「養老產業方面,目前光大集團合計共有26900餘個養老床位,養老服務機構131家,累計服務客戶10萬餘人,而且該產業與保險、地產、園區等建設都可以協同發展,是我們可以輸出的領域。」方泳說,「在環保領域,光大集團相關公司已在新加坡、香港等地完成分拆上市,我們要將相關技術在內地落地。」
「我們目前在周邊地區做了一些嘗試,取得了一些成效。」方泳舉例說,對於危廢處理項目,百姓原先較為反感,「但我們將其做成了『花園廠區』,不僅我們的員工在其中生活,也吸納了部分拆遷人員就業。環保領域將是我們未來推進的領域。」
「此外,我們自身的『基礎設施』建設也要進一步跟上。」方泳說,「以『E協同』平臺為例,該平臺功能目前還比較初級,僅僅實現了信息的交互。未來,該平臺功能的進一步深化,還有很多文章可以做。」
「例如,客戶資源如何實現共享?信息共享後產生的效益如何在各子公司之間實現合理分配?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內容。」方泳進一步表示,「協同機制是軟實力的體現,需要強大的系統支撐。未來,我們希望能打造戰略客戶『協議長』制,由集團牽頭,子公司以柔性團隊的方式服務客戶,更好地助力長三角一體化協同發展。」
記者 衛容之 潘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