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歷史長河的洗禮,在我國境內遺留了豐富的歷史遺址,而古村落就是其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很多古村落至今保存著原始的建築風貌和獨特的民風民俗,今天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古村落,至今已有百年歷史,且保留著我國最後的「鍋耳牆」,它就是上嶽古村。
上嶽古村位於廣東省佛岡縣龍山鎮境內,始建於南宋,盛於明清,距今已超過720年的歷史,是目前廣東規模較大、保存較完好的古村落。整個村莊依山而建,環水而設,村中至今完好保存著108座古民居,這些古民居建築清一色青磚黛瓦,雕梁畫棟,浮雕木刻隨處可見,栩栩如生,帶有鮮明的嶺南建築藝術風格。尤其是特色的「鍋耳樓」,高低錯落,氣勢恢宏。
上嶽古村的特色源於上嶽古民居,佔地面積約四萬五千多平方米的古民居建築,規模宏大,布局清晰,錯落有致,氣勢恢宏。整個古民居建築分為十八個「裡」,十八口水塘分布各裡,共有37幢108座古民居,每幢民居均雕梁畫棟,牆壁繪畫各具特色。這些古建築多為磚木結構,青磚灰瓦,清一色清水牆和鍋耳牆,當地俗稱"鍋耳樓"。這種特色建築是上嶽古村最大的特點,也是我國最後保存完好的"鍋耳樓"建築。
鍋耳牆是當地有名的房屋山牆,因其形狀與菜鍋的手柄相似得名。元明清時代,鍋耳牆並非由百姓隨意建造,擁有功名的人才有此資格。官位大小決定鍋耳的高低,有的鍋耳牆在額角上雕龍畫鳳,可見屋主當年的地位顯赫。民間還流傳一種說法:修鍋耳牆可以保佑子孫當官,蘊涵富貴吉祥豐衣足食。從遠處望去,可以看見數百個鍋耳式防火牆和硬山頂整齊排列,高低錯落,異常壯觀。
除了參觀古村中的特色建築,也不要忘記村中那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古井,村中共有三口百年古井,井水至今源源不竭,清爽甘甜。這都得益於古井上窄下寬的特殊結構,形如現代的燈泡。在南方炎熱的氣候下,這樣的結構使井水不易迅速蒸發,又可以保持井水的溫度。百年前的村民竟有如此巧妙的創造力,實在令人嘆服。
聽村中的老人家介紹,村民平時洗衣做飯,衝涼泡茶全都用這古井打上來的水。多少年過去了,古村上下物是人非,但這三口古井仍在,井水仍甜。而且每年從外地回來過節的上嶽村人,都會打一杯井水,一飲而盡,以解思鄉之情。
古井是上嶽村人思鄉之情的寄託,是他們故鄉最美好的懷念。除此以外,村中還保留了多種習俗傳統,像搶花炮、神工戲、祭井神等,都非常具有當地特色,而且祭井神文化在全國極為罕見,每逢節氣祭日時,上嶽村的村民們都要到井邊拜祭井神,有興趣的遊客可以到這裡參觀欣賞一番。(圖片來源於攜程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