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孫卉 記者 曹德偉)318斤超重孕婦產子,到底有多難?近日,鎮江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產科迎來一位超重準媽媽,體重高達318斤,七八個人合力才能將她抱上手術床。超級體重帶來的是一系列超級麻煩,妊娠合併肥胖症、糖尿病、巨大兒……各類問題接踵而至,醫院產科、麻醉科、新生兒科多科醫護攜手,最終母子平安,成功產下一名十多斤重的大胖小子。
孕前體重已達250多斤,孕期又暴漲60斤
26歲的陳冉(化名)孕前已屬肥胖體質,250多斤的她,懷孕後在飲食上也沒有節制,肚子一天天大了起來,體型也日漸「膨脹」,7月底孕檢時查出妊娠期糖尿病。在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產科主任醫師張群的密切關注和管理下,陳冉平穩進入孕後期。
△318斤的產婦
「何時終止妊娠是我們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張群介紹說,妊娠合併肥胖症、糖尿病並非兒戲,兩者大大增加了流產、死產、巨大兒、肩難產、出生時損傷、自閉症、成年後肥胖及相關代謝性疾病的發生風險。經過討論和評估,最終決定在孕37周時為陳冉行剖宮產分娩術。而此時的陳冉,體重已經達到了318斤。
超重引發難題,手術室「私人訂製」專用床
陳冉入院後,第一個問題拋給了手術室。300多斤的體重,手術床可以承受,但床的寬度並不足以讓陳冉躺下,怎麼辦?
既然寬度不夠,那就手動給床「加寬」。工作人員找來兩塊手術護板,固定在床的兩側,經過反覆試驗,確定其牢固性和穩定性後,該問題得以解決。
△麻醉科醫生在研究方案
其次,由於脂肪過多堆積,麻醉醫生難辨椎間隙。麻醉科主任醫師李誌慶與主治醫師陳利介紹,由於脂肪的過多堆積,造成麻醉醫生辨別椎間隙困難,如採用常規「經驗性穿刺」法,不但穿刺次數多、病人痛苦大,且最終失敗的風險高。最終,醫生採用超聲技術對其脊椎間隙進行B超定位,找出合適的椎間隙,成功麻醉操作。
十斤多的大胖兒子,出生就低血糖
在多科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陳冉順利產下一名男嬰,體重達5250g,然而出生後即伴有低血糖症狀,立刻被送往新生兒科治療。
△孕媽生下十多斤的大胖小子
為什麼剛出生就會得低血糖呢?副主任醫師馬小豔介紹,這是巨大兒的典型症狀之一。準媽媽的體重直線上升,血糖偏高,而這些糖會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胎兒正常胰腺組織分泌的胰島素將這些糖轉化為多餘的脂肪和蛋白質,導致胎兒體重增長比正常體重孕母所生的胎兒快,到足月分娩時就長成了巨大兒。一旦孩子出生,糖分的供應就會中斷,但寶寶體內的胰島細胞仍在不斷地分泌胰島素,過多的胰島素將消耗掉孩子體內的糖分,孩子會很快出現低血糖。由於治療及時,男孩很快恢復了健康,現已康復出院。
超重產婦數量上升
像陳冉這樣的超重產婦,已不是個例。現代快報記者從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產科了解到,近年來院方收治的肥胖症、妊娠高血壓、糖尿病等產婦數量呈明顯上升的趨勢。專家提醒,孕婦真的不是吃的越多越好,孩子也不是越大越好。
產科醫生介紹,不少人懷孕後為了增加營養,拼命地攝入大量的高熱量、高蛋白物質,最終體重蹭蹭上去了,血糖、血壓等問題也隨之而來,這樣極易產下巨大兒。都說生個大胖小子好,殊不知,巨大兒患上代謝性疾病、心臟畸形、智力障礙甚至腦癱等風險都遠高於正常孩子。
醫生提醒,孕產婦在備孕、產檢的過程中都應當做好體重管理,在醫生的指導下健康飲食,合理安排作息,將體重控制在理想的範圍內。
此外,醫生表示需要著重提醒的是,不少準媽媽也知道控制飲食,就想當然選擇少吃主食,多吃水果,甚至喜歡用水果代替主食,但這也是不可取的。血糖高的時候儘量不選擇水果,可吃少量生黃瓜和生西紅柿;如果血糖穩定,可以選擇一些低糖分的水果,如橙子、獼猴桃、桃子等。儘量避免一些高糖分水果的攝入,如桂圓、荔枝、甘蔗、火龍果、葡萄等。
準媽媽們也沒必要大肆進補,適當補充孕期所需的食物和營養,保證優質蛋白、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的攝入即可。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應控制在總能量的55%左右,避免精製糖(白糖、紅糖、蜂蜜、果醬、巧克力、各種糖果、含糖飲料、冰淇淋及各種甜點心)的攝入,可以把一些根莖類的蔬菜歸於主食,如土豆、山藥、芋艿、藕和紅薯,但主食量控制在5-7兩,不宜過少,也不宜過多。
(攝影:王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