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這十年我真的在荒廢 畫得最好時是15歲

2020-12-12 手機鳳凰網

歸國10年,畫家陳丹青才辦了自己的第一個個展。這10年裡,他新書不斷,新聞不斷,卻沒有一本新畫集。除了《西藏組畫》,很多人說不出陳丹青還畫了什麼,甚至,他還在畫嗎?

11月6日至12月1日期間,位於北京高碑店附近的中國油畫院展出陳丹青自2000年從美國回來後創作的百餘幅油畫和素描作品,內容包括畫冊寫生,人體,礦工肖像,以及他在清華美院時期帶學生外出畫的農民肖像。

  陳丹青還在畫,儘管掛在牆上的這些畫被他形容為「毫無意思」。「這10年我真的在荒廢」,他說,「其實沒什麼好看的,大家一會兒會失望的。」

「十年間,實在畫得太少了,總量不及紐約一年的工作;寫又寫得太多,迄今,連篇累牘的字數上百萬。事情怎麼會弄成這樣呢?」在《歸國十年》個展前言的初稿中,陳丹青這樣寫道。

因為這些年頻繁寫作,陳丹青已經變得需要帶著老花鏡和散光鏡工作。在本次展覽開幕式現場,他坐定後,抬眼透過鏡片打量了下幾乎將他包圍的人群,然後掏出另一副眼鏡,低頭擦起來。到他發言時,剛好換上另一副眼鏡。

自2004年陳丹青向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遞交辭職書並公開抨擊研究生招生制度後,他一下子成為媒體最喜歡的話題人物之一。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陳丹青,談教育、談魯迅、談韓寒,他幾乎總是以一個「老憤青」的姿態「口無遮攔」地對公共事務發言,「這是我對中國的教育體制、文化現實猖狂攻擊的10年」,對著閃光燈和攝像機,陳丹青說,「媒體把我塑造成一個『神經病』。」

儘管陳丹青在其他領域的發言為他收穫了不錯的名聲,但他的老同學、中國油畫院院長楊飛雲覺得,這些聲名佔去了陳丹青太多的精力,楊飛雲還是希望,這個曾經在27歲就以《西藏組畫》而聞名的老同學,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油畫上。今年4月,楊飛雲邀請他給中國油畫院的學員示範畫寫生,不喜歡單位的陳丹青就這樣在單位裡呆了半年,楊飛雲不肯收畫室租金,作為交換條件,陳丹青在這裡辦了展覽。

「我不喜歡辦展覽,我覺得我的藝術已經過時了,我活在前現代社會,喜歡畫前現代社會的畫,對外界未必有什麼影響。而且畫畫是一件私人的事。」陳丹青說,「在紐約時,還想著畫對自己重要的畫,想要做一些讓人吃驚的事。這些年歲數大了,比較無所謂,對畫兒能不能得到外界承認,完全不在乎。有沒有好作品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還在畫就行了。」

57歲的陳丹青甚至認為不存在什麼當代藝術、寫實主義,「畫得好就行。」他覺得自己確實在退步,確實沒有什麼突破,「畫得最好的時候是15歲。」

有人讓陳丹青總結回國後的經歷,「這10年就是老了,沒有什麼好總結的。」有人讓他講講對年輕藝術家的期待,「沒有什麼期待,大家都是混飯吃。」還有人問他寫作和畫畫的相同之處,「不說假話」,他說,停了一下又補充道:「儘量不說假話。」

臺下坐著的嘉賓,包括文化部的兩位副部長,中國美協原主席靳尚誼,當初邀請他回國任教的清華大學美院的袁運甫,這些嘉賓都在發言中肯定著陳丹青的「勤奮」、「投入」以及對文化的貢獻。

「這是暫時的和解」,在這個被他戲稱為「先進事跡介紹」的開幕式尾聲,陳丹青對著臺下的嘉賓說,「我這個人口無遮攔,不知道哪天又會說什麼。」

相關焦點

  • 藝術家陳丹青:繪畫最光榮的時代過去了
    可是在畫畫方面,我是個悶騷的人,大家都不知道我還在畫畫,很多人很可惜,或者很鄙夷,說你這傢伙不要胡說八道,你根本就是畫畫的人,畫都不畫了,你還幹嗎。其實我悶騷,我一天到晚在畫畫,我昨天飛了一天我還在畫畫。」  該展展出陳丹青22幅畫作,其中大部分為他的人物寫生。與「西藏組畫」中滿面滄桑的藏民和《淚水灑滿豐收田》的鄉村人物不同,這批畫作都是他在美院任教期間所面對的青年學生。
  • 陳丹青:我哀求大家,看一幅畫千萬不要在乎懂不懂
    陳丹青說:「我哀求大家,看一幅畫千萬不要在乎懂不懂,你看這滿牆的錦繡繁華,我什麼都不想懂。」繪畫為渴望超越生活之上的人提供了另一種觀看生活的方式。我以為藝術該是這樣的:礦工的臉看完我直接傻掉了,是心靈悸動的那種感覺,沒了,這就是藝術。 ——陳丹青
  • 怒辭清華教授,一幅畫3600萬!小學畢業的陳丹青:文憑不是全部
    畫《西藏組畫》時是為了遠離當時的「正確」。我現在的畫,也是遠離美國或中國的主流。我知道我的畫,我自己,都毫無價值。但我討厭一群人臉上那種集體勢力的表情。」▲陳丹青15歲畫了《第一幅靜物》每天插秧到手指縫滲血,陳丹青覺得那時候整個世界都黑了。但回去躺著讀會普希金就很快樂。
  • 怒辭清華,一幅畫3600萬!小學畢業的陳丹青:文憑是為了混飯吃
    多年在國外飽覽名家畫作後,他想為中國繪畫盡一己之力。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僅4年後,51歲的陳丹青憤然離職。15歲畫了《第一幅靜物》每天插秧到手指縫滲血,陳丹青覺得那時候整個世界都黑了。
  • 陳丹青: 繪畫最光榮的時代已過去
    這十多年來,陳丹青參展並不多,這一次他拿出了22幅畫作,其中大部分為他的人物寫生。據他稱,這只是他這幾年創作的1/5左右。現場展出陳丹青兩類作品,一為人物寫生,二為畫春宮的油畫作品。前者是他在美院任教期間創作的青年學生畫像,意圖「讓自己恢復到寫生狀態」,後者以冊頁春宮為主題,是他探討複製和繪畫之間關係的成果。
  • 牛人陳丹青高考英語交白卷得0分,中央美院:我們就要這樣的人才
    牛人陳丹青高考英語交白卷得0分,中央美院:我們就要這樣的人才1978年,25歲的陳丹青和許多年輕人一樣,面臨著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高考。在此之前,他也和大部分知識分子一樣,經歷了十年艱苦的知青歲月。在1978年全國恢復高考的這一天,迎來了重新揚名立萬的機會。
  • 牛人陳丹青高考英語交白卷得0分,中央美院:我們就要這樣的人才
    1978年,25歲的陳丹青和許多年輕人一樣,面臨著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高考。第二天又要接著去工作,身體高負荷的運轉得不到休息,終於受不住病倒了。這樣的瘋狂行為,就連周圍的知青都看不下去了,強迫他休息。
  • 陳丹青回憶魯迅調笑不成器的文藝青年時,脫口說的話,真的很諷刺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陳丹青回憶魯迅調笑不成器的文藝青年時,脫口說的話,真的很諷刺!文字如下:「當不成作家當畫家,當不了畫家,索性留長頭髮打大領結了事。」這是上世紀魯迅調笑不成器的文藝青年時脫口說的話。
  • 陳丹青:我只有小學學歷,不懂外語。中央美院:破格錄取
    當年全國工廠農村要畫巨幅領袖像,他跟著中學美術老師四處幹活兒,得到了鍛鍊機會。可是到了1970年,初中還沒上完的陳丹青影響國家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他只得到偏僻的贛南農村插隊落戶。20歲那年,陳丹青又輾轉到了蘇北農村插隊。生活條件艱苦他沒覺得什麼,只要有畫畫的機會就行。
  • 婁正綱、陳丹青:中央美院曾破例錄取的學生
    陳丹青從小就喜歡畫畫,在陳丹青追求藝術的道路上,他的父親給予了他很大的引導。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陳丹青遇到過許多挫折,最早的挫折是在四歲的時候,家中的書、畫冊都被一掃而空,這讓小小年紀的陳丹青難過了很久。幸運的是,他的父親一直支持他,引導他,使得他夢想的翅膀沒有被折斷。
  • 精彩書摘|我所認識的陳丹青
    我到了華盛頓,中國大使館有個官員叫舒章,是文化一秘,他就說我們這個年齡出國都很幸運的,我來給你介紹認識一個人吧,我說誰呀,他說陳丹青,畫畫的,也是上海人,舒章也是上海人。我記得很清楚的,看完戲很晚了,就在他的辦公室給陳丹青打了一個電話,然後就和他約好在紐約見一面,陳丹青當時也挺孤獨的,他也就欣然答應了。我到了紐約之後就和陳丹青聯絡,約了見面的地方。
  • 藝術和教育都要腳踏實地,陳丹青:看這種素描,我寧可一輩子不畫
    畫家陳丹青的名字也是因為這句詩。陳丹青是何許人也,喜歡看綜藝的人可能會在《圓桌派》上認識他的直言不諱,敢怒敢言;了解中國美術的人應該知道他是當前中國美術界很有影響力的畫家。陳丹青的身上,帶著所謂藝術家身上常常能看到的那股子真性情,偶爾嘴裡爆出的金句也讓聽到的人直呼過癮。
  • 陳丹青:我嚮往美國的民主自由,但是我想在中國掙錢
    提起油畫,我們大多對其的了解還停留在課本上的那一幅幅畫上,而油畫的創作者也往往是一些西方國家的著名畫家。要是忽然提起,中國在油畫方面有沒有什麼較為出眾的畫家,相信大部分人都是一時間反應不過來。而今天,我們要講的便是一位中國在油畫方面較有名氣的畫家,他叫陳丹青。
  • 陳丹青:繪畫它真的過時了,現在的年輕人,不要輕易學習繪畫
    當我們看到上面的標題時,其實一定會有一個疑問產生,陳丹青老師是屬於著名的繪畫大師,怎麼就不鼓勵年輕人學習繪畫呢?這中間又是講了一些什麼道理?聊到陳丹青的時候,它以前所繪畫的西藏組圖大家都記得,甚至還曾引起了畫壇之中的小轟動。
  • 陳丹青諷刺:畫作炒不過晚輩,羞恥啊!
    有畫說本期導讀:書畫藝術品炒作,這其實已經是一個沒人想繼續探討的問題了,因為,經過這麼多年的各種天價字畫的轟炸,人們都已經麻木了、見怪不怪了。甚至是無力吐槽了。有人就曾在採訪陳丹青的時候,當面向他提出了一個略顯難堪的問題,大意是說您的作品最近幾年賣得好像不怎麼樣、在拍賣排行榜上表現不佳,您心裡舒坦麼?其實這個問題是事實,陳丹青的作品近年來在拍行的表現呈低迷狀態,他的作品曾經經常躋身千萬級別,近年來卻持續走低甚至有些作品價格低得實在讓人感覺不好意思了。不過,大師畢竟是大師,陳丹青就這個問題侃侃而談,又引出了當今書畫市場的一大弊病:天價炒作。
  • 陳丹青這一段語錄,連用了5個「自由」,3個問句,發人深省!
    我們不妨在陳丹青老師這樣語錄中找一下答案吧,陳丹青這一段語錄,連用了5個「自由」,3個問句,發人深省!文字如下:自由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你自己自由不自由?你的內心自由不自由?你的本事、學識能不能讓你自由?
  • 陳丹青:年輕人空前乏味,這環境和我年輕時候一樣 | 眼光
    2020年9月,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陳丹青在展覽現場。展覽開幕式上,陳丹青保持慣有的配備——一副金屬細框圓眼鏡,但他在閱讀時,又會戴上另一副窄方框老花鏡。兩副眼鏡同時駕於鼻梁之上,上下排列,又有些交錯。
  • 19歲自閉症少年畫作走紅 陳丹青稱其"中國畢卡索"
    「這完全是誤解,這類人不到孤獨症患者總數的5%。」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吳柏林博士介紹,孤獨症患者超過一大半都是智商低下的。「孤獨症兒童是弱勢群體中的弱勢,這絕對不是性格問題,而是一種精神殘疾。」  不幸  3歲時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症  如今,畢昌煜的畫作已經被不少藝術機構收藏,但誰能想到,畢昌煜是一名自閉症患者。畢昌煜出生於紹興,3歲那年,就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症,說話、行動都遲緩於同齡人。「兩三歲的時候我們就覺得他好像有些問題,跟身邊正常的孩子有點不一樣,不太合群,不和我們溝通。
  • 館長陳丹青回應:天下建築一大抄
    圖片來源:界面文化木心美術館館長陳丹青,在接受梨視頻採訪時,回應道:「在照片角度上看,真的是太像了,像到我只能笑。」2011年11月15日,木心逝前一個月,陳丹青把美術館的設計初稿帶去給他看。臥床的木心盯著畫稿看了很久,喃喃吐出一句:風啊,水啊,一頂橋。木心美術館橋,描繪出木心在東西方文化的實踐。正是這句話,成就了如今的木心美術館。按照木心的心願,美術館是由三五方現代幾何造型起伏銜接而成的。
  • 陳丹青:英語考試寫12漢字,就被央美破格錄取,今一幅畫賣3584萬
    "沒必要讓所有人都知道真實的你,或者是你沒有必要不停地向人說,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因為這是無效的,人們還是只會願意看到他們希望看到的,我甚至覺得你把真實的自己隱藏在這些誤解背後,還挺好的。" ——陳丹青高考,是人生最重要的考試之一,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