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科大」、「XX科技大學」——大家應該都有聽過以這種後綴命名的大學。早在上個世紀 50 年代左右,中國就已有一大批以城市名為前綴的各種科技大學。但這幾年的新科大,你能脫口而出的有哪些呢?
或許你能想到 11 年模式特別新銳的南方科技大學,它作為教育改革的一支力量的確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
不過其實在它之後,還有中國科學院大學(國科大)和上海科技大學(上科大)兩所新銳的「科大」。它們都在為建設研究型大學做著不懈的努力。
如果你是理科生,且聽小編一一道來。如果你是文科生,也沒關係,聽我娓娓道來。
1、南方科技大學
早在 2007 年 3 月,深圳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的一份《政府工作報告》,就已經決定籌建南方科技大學了。
南科大自創辦起就引起海內外的巨大關注,《Science》 甚至把她列為當年的年度十大事件之一。
南科大的著力點在於探索高等教育體制機制創新,以及創新拔尖人才的培養。創辦五年來,南科大在深圳這樣一個改革前沿城市中可以說是發展迅速,同時也推進著前沿城市的發展,彌補了深圳「教育短板」的缺陷。
而南科大,有哪些特殊的模式呢?
招生
2011年,南方科技大學自出考題和主持面試,通過自主招生模式招收了第一屆學生。作為體制外的教改班學生,他們一度成為了外界的焦點。如今,畢業生「超過76%被世界名校錄取」也不時成為人們的談資。
從第二屆開始,高考成績納入了南科大招生參考的範圍,「6+3+1」的招生模式應運而生。
6+3+1 模式,即高考成績佔總成績的 60%、學校組織的能力測試成績佔 30%(學業能力測試佔 25%,面試佔5%)、高中階段平時成績佔 10%。
你高一到高三的平時成績都被列入考核範圍啦!所以說,想上一所好大學,靠高中後期拼一把都不太實際了……而在未來這或許就是一種趨勢。
教學
在教學培養的細節制度上,可以看出南科大給予了學生較大的自由度。
南方科技大學以學分制、導師制、書院制為基礎,並採取「2+2」的人才的培養模式。
彈性學分制——南科大學生只要在四年時間內修夠學分即可申請提前畢業,相比之下,國內高校實行彈性學分制的並不多見。在南科大的第一屆畢業生中,就有 3位是提前畢業。而還有三位畢業生直接赴牛津、加州理工、耶魯三所大學讀博。
雙導師制——每個學生學生都會有生活導師和學術導師,生活導師則與學生進行生活、人生理想、未來道路等方面的交流。學術導師則專注在學生的科研學習上。多年後,學生們應會回憶起和導師一起上下課、用餐、在校內漫步的那段溫馨時光。
書院制——南科大設致仁、樹仁、致誠、樹德4 大書院,新生可以根據喜好加入任何一個學院。而每個書院的名字和文化寓意皆出自古代典籍,如《禮記·大學》、《荀子·不苟》、《晉書·謝安傳》。一個理工科大學文藝起來,還是別有一番風味的。
2+2培養模式——大一、大二不分專業,實行通修通識教學,這有點像國科大的第一階段,主要是為了積累基礎學科知識,為科研打下基礎。到了大三,學生就可根據自身的特長和發展要求選擇主修專業了。
三學期制度——第三學期鼓勵學生進行國際交流、產業實習和社會實踐,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另外南科大最自由開放的地方,就是想搞科研的同學不用熬到研究生,因為本科生可進入科研實驗室,參與導師課題組研究。實際上南科大許多本科生都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過學術論文,以及參加一些學術會議。這一點也為培養科研型人才早早打下了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 2014 年耶魯大學化學系在中國招了 2 名博士生,一個是 985 院系的研究生,另一個名額給了南科大的本科生——耶魯方面認為南科大的本科生已具備直接讀博的科研能力。
順便說下,耶魯給了這位南科大學生「全額獎學金」的福利,每年超7萬美元,連續發放5年。
哦……7 萬美元是什麼概念?
為了說明這點,小編先掐指算一下自己的年薪……也就是……嗯……好的我們進入下一個話題吧。
知識改變命運啊……
師資
在師資方面,南科大可算得上是大手筆,截至 15 年 12 月初,南科大已籤約引進教師 215 人,全職到校 195 人,且進入「千人計劃」的達30%。這個比例對一所年輕的大學來說是很難得的。
此外,100% 的教師都擁有博士學位,90% 以上擁有海外工作經驗,60% 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 100 名大學工作或學習的經歷。
教師中包括院士 5 人,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 22 人、 「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 41 人。
2、中國科學院大學
1978 年,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成立了,而且比較任性——國務院批准創辦的第一批研究生院,教育部批准的正規高校,隸屬中國科學院。
來頭不小的它,這麼多年來通過中科院強大的科研優勢和教育資源,已經培養了很多科研人才。
但在當時,它是一所專門從事博士、碩士研究生教育的新型現代化研究型高等院校,因此入學的最低門檻是研究生。 2007 年 7 月 16 日,它雖然正式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但研究生教育為主的方針依然沒有改變。
後來經教育部批准,2014 年國科大才開始招收本科生,走上了本科生培養之路。這可以說是國科大對未來發展的長遠定位。
教學
有著中科院撐腰,仗著天時地利人和,國科大的學生不僅有眾多的科研資源,而且在平時的學習中,更是能享受到一些制度的優越性。
學業導師制——每位學生都會配備一位學業導師,學生可以和導師聊生活、學習、哲學和人生理想。
小班制——進入專業課學習階段後,你會發現一個班不超過 30 人,同時有一種「」天啊老師好像對我投來了讚許的目光「的感(cuò)覺。
學霸心想:老師終於不忽視我舉手回答問題的訴求了!
學渣心想:這手機沒法玩,覺沒法睡了……
「三段式」培養——國科大將大學 4 年劃分為3個階段。
一階段,你會花一年半的時間學習數學、物理、語言文化類、素質教育類課程。然後像高中分班一樣,重新選擇專業。
二階段,你已經做出了命運的選擇,接下來的時間裡將認真學習專業基礎知識。結束後,你在專業的某個細分領域發現自己的「真愛」,就去投奔對應的導師吧!
三階段,來到這個階段,你開始接觸科研了,大四的前半年,你將被安排到國外高水平大學或研究機構進行一個學期的訪學,然後一不小心成了「海歸」的你回到專業導師所在研究團隊及實驗室,繼續進行科研實踐。
你還會從海歸一不小心變成「研究生」——在條件滿足的前提下,自然過渡到研究生學習階段……
學分制——對於提前修滿學分的學生,將有機會提前進入下一階段學習。
對學霸來說
他們回憶起了兒時跳級的感動
國際交流培訓——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外語教學主要由外教承擔,上起課來好像身在國外。二是學術講座密集,且主講者很多都是拿獎拿到手軟的國際著名學者。三是上面提到的,到海外高水平科教機構學習研修。
此外,國科大還將嘗試對高年級部分專業課學習實行「雙語制」教學。
師資
目前,國科大有 276 餘位兩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 147 位,5995 名博士生導師、3 個國家實驗室、80 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科大擁有 39 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3 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此外,還有 8 類專業碩士學位的授權資格。
…………
麻煩來個人幫我算一下
每個月給教師們發工資要多少錢?
3、上海科技大學
算起來,上海科技大學提出籌建的時間要比南方科技大學早上個 3 年左右。
2004 年 6 月 23日,在浦東建一所研究型大學的想法已經產生了。這所學校後來被命名為上海科技大學,在經歷了漫長的建設後,2013 年它的首屆學生正式上課——不過是研究生。
為什麼是研究生?
因為上科大是上海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共同創辦的,它一開始的定位就是高端科研,但本科生一般還不具備這樣的水平和條件。再加上有中科院的資源,各種科研機構、研究所也得以相繼設立……
從這點上看,上科大首先招收研究生也挺正常的。不過很快,一年後上科大的第一屆本科生也入學了。其實國科大和上科大一樣,都明白一所大學的核心所在是培養人才,特別是對社會年輕群體的教育。
招生
上科大的本科生招生分為高考錄取,以及自主招生兩個方式。
但在研究生方面,上科大曆年都是招收中科院聯培研究生。可以說有著非常穩定的生源。未來計劃是希望自己的本科生繼續在上科大讀研、讀博,繼續深造,成長為高端的科研人才。
教學
對於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上科大在這一點上還沒有太多考慮,而是想踏實培養科研人才,使他們日後為成為為國家效力的棟梁。不過對學生來說,國家的大環境好了,願意留在國內的人才會更多。
分層教育——當上科大的本科生有點累,「心狠手辣」的學校讓大一新生還沒分專業的情況下,就要學遍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工程課。而分層教育則使每一個學生的課表都不盡相同。
大學院制——上科大目前有4個學院,分別是物質學院、生命學院、信息學院和創管學院。另外,上科大實行大學院制度。也就是學院下不設系,一個大院統一管轄。
書院制——如果說學院是側重於專業能力的培養,那麼書院則把重心放在了綜合素質和人格養成這一方面。與宿舍結合的書院,每周會有一到二位老師入住,製造更多討論、交流的機會。
本科生導師制——為每一位本科生都配備導師,在學業、生活、職業等多方面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導。
師資
截至 2015 年 11 月底,上科大已聘選 379 位專任教師。其中常任教授 87 位,特聘教授 292 位。
其中院士 26 人,國家「千人計劃」 24 位、,「青年千人計劃」 21 位。
三所「科大」有什麼共同點呢?
1.都實行了全程導師制,為每一個學生配備導師,除了學業和生活問題外,理科生和搞科研的老師在一起聊詩詞歌賦,應該也是不錯的。
2.都已經開展了本科生的教學工作。
3.以理工科為主,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科研精神的優秀人才。
不過它們之間也存在一些細微的不同之處:
1.國科大和上科大的「本科生涯」剛剛開始。
如果從本科生培養算起的話,這三所「科大」都比較年輕。而只有南科大產生了第一屆本科畢業生,且獲得了不俗的成績。「白手起家」的南科大尚且如此,幾年後的國科大和上科大會怎麼樣呢?
2.國科大和上科大有雄厚的院士師資背景,以及豐富的學術資源。
不過這兩所科大,前期精力集中在研究生以上的高端人才培育,並且從初期開始便已具備一定的水平和規模。南科大雖然在這點上稍有遜色,不過它 90% 的海歸教師隊伍也彌補了一些不足。
3.南科大在它們兩個面前則顯得格外「特殊」。
一方面,南科大率先培養出了一批本科畢業生。另一方面,作為高校改革的先行者,它的辦學模式、教學理念、以及對未來的宏大目標,都足以讓所有人敬佩。
但無論如何,揮舞著教育改革大旗的南科大,以及開始培養本科生的國科大、上科大,它們的未來,都值得我們投以更多的關注和期待。
三個「科大」肩負著培養中國未來科技人才,以及教育改革的重擔。
推薦閱讀:
2016高考 | 2016高考資訊 | 2016高考體檢 | 2016自主招生 | 最美校花圖片 | 校友會大學排名
中國校友會網:2016年中國大學排行榜20強名單公布
2016年中國大學排行榜100強揭曉 北京大學連續9年奪冠
2016年中國頂尖大學排行榜揭曉 北大居首
2016年中國大學社會捐贈排行榜 清華大學居榜首
2016年大學校友捐贈排行榜揭曉,北大清華武大蟬聯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