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運六氣】平氣之年推算方法及其意義

2021-03-04 中醫五運六氣

  平氣之年是《內經》運氣學說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正是以之為標準才可以界定「三氣之紀」中太過與不及之年的概念和內容。然而筆者在學習《內經》教材時發現了一些疑問,即有關平氣之年的推算方法並不清楚、明白。筆者回顧了歷代文獻,查閱現代研究資料,現就平氣之年的推算方法及其意義概述下,並發表個人意見。

1.辨析平氣之年推算方法的意義

1.1 有助於對相關內容的深刻理解

 程士德主編的《內經講義》論述平氣之年的形成有兩種情況:

①凡運太過而被抑制,或運不及而得資助,就成為平氣之年。

抑制或資助,是指當年輪值的司天之氣,或地之四方正氣與運的生克關係而言的。

②凡交運的日幹和時幹與運同屬相合,也成為平氣之年。

這裡至少有一處令人不解:交運之日即二十四節氣之大寒節,其日幹支只可能有一個(每一特定年份),可當日的時幹卻有十二個之多,究竟以哪一個為準來與大運屬合呢?

  王洪圖主編的《內經選讀》說:

「①凡運太過而被抑制,就可成為平氣之年,是指太過的歲運被當年輪值的司天之氣制約。……

②凡運不及而得助,就可成為平氣之年,是指不及的歲運又逢輪值的司天之氣與之為相生關係,或者為同氣關係,均可使之成為平氣。或地之四方正氣與運屬相生或同氣關係,也可成為平氣。」對比《內經講義》可以看出:

①沒有提及交運之日與歲運屬合的所謂「幹德符」;

②將《內經講義》中提到的氣與運的生克關係解釋為氣對太過歲運的制約(克)和氣與不及歲運的相生或同氣(生);

③將《內經講義》中地之四方正氣對太過歲運的抑制略去不提。

  上述不同,很難斷定孰是孰非。這種概念上的混亂將直接導致對平氣之年推算方法的迷惑,間接影響對「三氣之紀」乃至整個運氣學說的理解。

1.2 有益於運氣學說的現代研究

 張登本在總結運氣學說研究現狀時說:多位學者在較大時間跨度中對全國各地的氣象資料整理分析後發現,氣候變化情況多與運氣學說推測結果基本一致;也有驗證後得出相反結論者如張年順。張年順參照封菊秋推算步驟而預測出60年中每年氣候變化情況,並以之與中央氣象科學研究院主編的《中國近500年旱澇分布圖集》相比較來驗證運氣學說的科學性,結果表明運氣學說不能進行超長期旱澇天氣預報。可實際上其文中開列的幹支氣候表並不與封菊秋完全相同,如封氏認為丁卯年平木、癸亥年火不及,而張氏則認為丁卯年燥金而癸亥為平年。對於這種研究結論很難讓人相信其科學性。反之,有學者認為運氣學說現代研究中與氣象數據的高符合率,其原因在於人為地拋開了運氣學說組成部分的平氣理論。因此可以看出,不管肯定還是否定運氣學說科學性,其研究過程中必須逾越的障礙就是平氣之年推算方法的確定。明確了平氣之年的推算方法,必然有助於運氣學說現代研究工作的正確、順利進行。

2.平氣之年推算方法古今文獻回顧

2.1《內經》的推算方式

 《素問.六微旨大論》提出歲會即平氣之年。原文曰:「所謂歲會,氣之平也」。其根據是:

①歲會現象屬於當位,《六微旨大論》云:「當其位則正,正則微」;

②歲會又稱行令,《六微旨大論》云:「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歲會之年氣候變化輕微而不劇烈,疾病發作徐緩而不迅暴,完全符合平氣之年的概念,故歲運與年支同氣的歲會之年(共8年),應該是平氣之年。

  《素問.五常政大論》提出了4種推算方式,現結合張介賓《類經》注釋介紹如下:

①同氣正化。經云:「委和之紀,……上角與正角同。」張注云:「此丁巳、丁亥年也。上見厥陰司天,是為上角,歲運不及,而得司天(同氣)之助,則得其敷和之平,故與正角同也。」這種情況構成6個平氣之年。

②勝己兼化。經云:「卑監之紀,……上角與正角同。」張注曰:「上角者厥陰風木司天也。歲土不及則半兼木化,若遇厥陰司天木又有助,是以土運之紀而行敷和之化,故上角與正角同,己巳、己亥年是也。」這種情況也有6個平氣之年。

③己勝得政。經云:「從革之紀,……上角與正角同。」張注云:「如乙年陰金木司天,金運不及火來兼化,則木不受克而得其政,所謂上角與正角同也。……此雖非亢則害,然亦以子救母,而實則承乃制之義。」這種情況也有6個平氣之年。

④勝己齊化。經云:「堅成之紀,……上徵與正商同。」張注曰:「上徵者,少陰少陽二火司天,謂庚子庚午庚寅庚申四年也。金氣太過,得火制之,則同審平之化,故與正商同。」這種情況也構成了6個平氣之年。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在對甲子1周60年各年份氣候變化特點的歸納總結中,明確提出24個正化平年,而且與《素問.五常政大論》相關年份論述完全吻合,證明《內經》對平氣之年的推算方法是前後一致、明白無疑的。

2.2 古代醫家的各種推算方法 

宋代林億在《新校正》中注「三氣之紀」云:「按王(冰)注太過不及,各紀年辰,惟平運不紀者,蓋平運之歲不可以定紀也。」明.張三錫解釋說:「有定紀之年辰與無定紀之勝復相錯常變。今獨求年辰之常,不求勝復之變,豈得運氣之真哉!」指出由於存在勝復鬱發、遷正退位等複雜的隨機氣候變化,因此無法預先根據幹支紀年確定平氣之年。

  張介賓在《類經圖翼》中對「幹德符」構成的平氣之年進行了解釋,但文字過於簡略而不易理解。日本人岡本為竹對宋代劉溫舒《素問入式運氣論奧》的諺解中,關於「幹德符」的解釋詳細明確,可供參照。

  吳謙《運氣要訣》指出:「中運辛卯陰年水運不及,(遇燥金司天)則為相生,俱為不及得助,凡遇此類皆為正化平和之年也。」這種司天生運的年份為順化,故類推可知吳謙以順化之年又逢陰乾歲運不及為平年。《運氣要訣》云:「應時而至謂交五運六氣之日之時,正當其日其時而氣即至則為正化平氣,承天之令不妄行也。如時未至而氣先至,來氣有餘則為太過,名曰氣淫,即邪化也。……若時已至而氣未至,來氣不足則為不及,名曰氣迫,亦邪化也。」這種應時而至觀念,既基於「幹德符」交運日的理論,又結合「不可定紀論」中關於勝復變化的觀點,不失為一種較科學的推算方法,或者說是一種有目的的氣象觀測與預報。

  清.曹樂齋在「平氣歌」中提出辛亥、癸巳為六氣不及構成的平氣。細考辛為陰水,癸為陰火;而亥為北偏西之水,巳為南偏東之火。二者均非地之四方正氣,故這兩個平年有別於《內經》歲會之平年。

2.3 當代學者的各種推算方法 

古代學者多提出平氣之年的具體年份而很少加以詳細解釋和歸納,而當代研究者的工作主要是對古人結論的闡釋與發揮。如《內經講義》對「幹德符」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內經選讀》通過對地之四方正氣的限定而使歲會之年有別於「平氣歌」中的辛亥、癸巳所構成的平氣之年;《中醫學問答》又否認了這種界定而使所有年支五行屬性與不及歲運相同的年份包括辛亥、癸巳成為平年;封菊秋認為歲運太過的天刑與不和年份、歲運不及的順化年份以及小逆年份均為平氣之年。今人多認為平氣之年有15載,但楊醫亞《中醫學問答》、方藥中《五常政大論》註解、封菊秋《怎樣認識五運六氣》各自列舉的年份均不相同,且理論依據也很不統一。

3.幾點再認識

3.1 各種推算方法均是由果循因的可能性解釋 

廖育群認為目前這種內容十分複雜但卻體系化了的運氣學說,乃是宋以後學者對唐以前最主要的運氣文獻——《素問》七篇大論中各種運氣推算方法進行歸納總結而形成的。為了解決各種推算方法間的矛盾,人為規定了主運、客運、中運、主氣、客氣等多種名稱。據此觀點可以看出,後人的各種推算方法很難徵引《內經》原文為其依據,因為《內經》時代對平氣之年的認識只有歲會說與前面提到的4種推算方法共24個年份。《內經》中有關運氣的推算方法有多種,後人闡述的推算方法也各不相同,足以說明對一種事實的解釋既然可以有多種,那麼其中任何一種都不可能是絕對真理,它們都不過是在平氣之年這個結果出現後追尋其原因的各種可能性的解釋或說是猜測。

  筆者認為古人在長期對氣候物化特點作出仔細觀察與記錄後,發現某些特定年份經常是氣候平和、萬物昌盛,為總結這一實踐經驗並使之升華為規律性認識,利用幹支紀年中天幹與地支間的相互關係來解釋,因此逐漸形成了運氣學說中有關的推算方法。由於地域不同、氣候差異及個人感知思辨能力的不同而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推算方法。在長期觀察應用過程中對原有規律缺陷的補充、修正、擴展等從未停止過。因此《內經》原文及古今學者的各種推算方法都無法全盤肯定或否定,只有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才能進行判斷,但這樣的機會已不復存在了。

我們只能肯定以下兩點:

①首載「運氣七篇」的《內經》中提出的平氣之年推算方法如上所述;

②適合於當今社會的推算方法必須經過實踐的檢驗與印證,而不能滿足於文字、義理上的自圓其說。假如目前的天氣、物候等情況證實每逢太乙天符之年即氣候平和、萬物昌盛、疾病很少流行,那麼我們即可總結出「太乙天符為平氣之年」的客觀規律,而不必囿於《內經》「太乙天符為貴人,……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的理論。另外需指出的是,平氣之年決定其推算方法,決不是由推算方法決定平氣之年是否出現,兩者發生矛盾時,只有無條件地改變推算方法以順應實際的氣候物化情況。《素問.五運行大論》曰:「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就是強調規律必須從客觀實際中總結產生。

3.2 運氣推算方法在當代仍有一定應用價值 

閻樂和對1949-1957年北京地區氣象資料進行驗證發現,1949年己丑歲土不及而溼土司天,按理應為平年,但據風速、氣溫等統計數據顯示,其氣候特點為寒溼勝而風大;1950年庚寅歲金太過而相火司天,應為平年,但據降水量、氣溫等統計數據顯示,其氣候特點為天時早至,時降寒氣,時常下雨。郭鏡智指出,現代氣象工作者認為氣象預報的準確率只有60%~70%,對於暴雨、轉折天氣(如雨轉晴)的預測一般只有30%的準確率,對於冰雹、龍捲風等局部範圍的災害性氣候目前尚難預測。郭氏根據有關文獻及地方志記載,將福建省幾次異常氣候年份與五運六氣學說進行對照,發現符合率為60%。其他許多類似文獻的研究結果也證實了用運氣學說推測氣候變化有較高的符合率。正如張景嶽所說:「自餘有知以來,常以五六之義逐氣推測,則彼此盈虛十應七八,即有少不相符者,正屬井蛙之見,而見有未至耳,豈天道果不足憑耶。」只有真正掌握了運氣學說的奧旨要義,並通過仔細觀察氣候的微小變化,對運氣學說變通活用,才可以在許多情況下對氣候物化情況作出較準確的預測。

  李文海認為影響地球氣象的主要因素有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地面狀況。筆者認為古今氣候的差異是非常微小的,人類生活史從《內經》時代至今天不過數千年,相對於整個地球發展史而言僅是滄海一粟。這幾千年來太陽輻射不會有大的增減變化,大氣環流中控制我國氣候的高空氣團想必也不會有太大變化,而滄海變高山的地面狀況變遷的可能性不會太大、太多。因此有理由相信《內經》時代根據客觀情況總結出的運氣推算方法在當代仍將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有學者認為古今氣象的重大差異表現在:

①森林面積急劇減少,加速地球溫室效應的進程;

②大氣成分的改變包括地球上灰塵增加,大氣中CO2含量增多及臭氧層遭到破壞;

③海洋汙染日益嚴重;

④沙漠化進程加速。

可以看出引起古今氣候差異的原因並不是隨時間推移發生的地球構造變化,而是近百年來人類文明加速度飛躍的同時帶來的惡果:環境汙染、資源耗竭。所以很可能正是這種氣候的惡化與紊亂才導致運氣推算方法適用於古而不合於今。我們一方面必須拯救地球、保護自然資源,以儘量減少自然環境的破壞;另一方面可以嘗試對運氣推算方法作小範圍的修正改動,使其更加適應當前的具體情況,以期讓運氣學說這種古代文化瑰寶在當代重放光輝。

3.3 應時而至是推算平氣之年較科學的方法

 王樹芬從氣象學角度探討了五運六氣學說的科學性,為「運氣學說就是我國古代的醫學氣象」、「其研究內容正是現代氣象醫學所要研究的內容」等觀點提供了根據,認為天氣、地氣均指存在於不同高度空間的大氣團,它們在天空中的相互作用是產生各種天氣現象的原因。現代氣象學認為我國夏季受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冬季受西伯利亞冷高壓控制,這與司天、在泉之氣各影響半年氣候有相似之處。實際上這兩個高壓的中心位置與強度變化對我國東部、北部地區的寒暖、旱澇影響很大。筆者認為這兩個高壓的中心位置是否按時到達相應特定區域,是影響本年度其控制區域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特定的地域(如黃河中下遊地區)、特定的時間(如大寒節)仔細觀察相應氣壓團是否應時而至是決定本年氣候變化的太過、不及與平氣的關鍵。如果再結合上一年氣候特點的遷正、退位情況,就可以對本年各步氣候的淫迫、勝復、鬱發等變化情況有一個大體的預測,加上細心觀察隨時修訂,應該可以作出較準確的估測。

【本文選自《安徽中醫學院學報》,作者:趙輝 邊玉麟。由「中醫五運六氣」微信公眾號選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中醫五運六氣

學習傳統中醫,回歸自然生活。

(致力於中醫運氣學的推廣和傳播)

相關焦點

  • 用數據看運氣——「五運六氣」新剖析(七)
    《六微旨大論》裡曾說:「木運臨卯,火運臨午,土運臨四季,金運臨酉,水運臨子,所謂歲會,氣之平也。」意思是丁卯年,戊午年,甲辰年、甲戌年、己丑年、己未年,乙酉年,丙子年這八年就是歲會之年,就是平氣之年,也可以說的健康之年。但在《天元紀大論》、《五運行大論》裡,就沒有平氣的概念。
  • 2018戊戌年五運六氣的推演分析:太陽寒水=大雨連連?
    是以十天幹的甲己配為土運,乙庚配為金運,丙辛配為水運,丁壬配為木運,戊癸配為火運,統稱五運;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為厥陰風木,子午配為少陰君火,寅申配為少陽相火,醜未配為太陰溼土,卯酉配為陽明燥金,辰戌配為太陽寒水,叫做六氣,從年幹推算五運,從年支推算六氣,並從運與氣之間,觀察其生克與承制的關係,以判斷該年氣候的變化與疾病的發生。
  • 解讀2016丙申年的能量(「五運六氣」)
    編者按  「運氣」一詞在古代是用來預測氣象氣候的用語,是五運六氣的簡稱。運氣學說是中國古代研究氣候變化及其與人體健康和疾病關係的,中醫界內有一句話可說明其重要性:不通五運六氣,遍讀方書何濟?乙未年即將結束,丙申年的五運六氣是怎樣的呢?
  • 五運六氣---運氣同化
    二、運氣同化五運六氣均用於表述一年的天時氣化,而天時氣化是運和氣互相配合默契的結果。因此,要全面把握每年氣候的實際情況,就必須把五運和六氣結合起來,統一的分析判斷。此種方法稱之為運氣相合。而五運六氣在六十年的變化周期中除了互為生克、互為消長外,還有二十多年的同化關係的發生。所謂運氣同化就是指當年的中運與六氣的司天在泉之氣及歲支之氣的五行屬性相同。
  • 零基礎入門五運六氣,附辛丑歲五運六氣預測
    ,閱讀者眾,很多人就此入門五運六氣。今天將文章重新發布,認真閱讀文章的朋友,都能夠推演辛丑歲的五運六氣。文末附上辛丑歲的五運六氣預測結果,供感興趣的朋友對照自己推演的結果,並參考學習內經原文,預知來年的天氣特點和人群易患疾病。只對辛丑歲五運六氣預測結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文末附錄看結果。
  • 按照黃帝內經運氣學說,推算2020庚子年的五運六氣,具體怎麼分析
    比如,自然界的五運六氣,就對應了人體的五臟六經,內外相通。套用現在的一句話,可以這麼說:人是自然的人,自然是人的自然。我們大家都知道「運氣」這個詞,比如會說「運氣真好!」在我們現代漢語中,「運氣」的意思大多表示命運或者幸運,意思是事事順利,很幸運。但在我國古代,尤其先秦時期,以及一直以來的象數理論、中醫理論中。運氣指的卻是「五運六氣」。
  • 五運六氣推算快速入門!
    前言經歷了SARS和新冠疫情的衝擊,大家越發對中醫充滿信心,也越發對「五運六氣」充滿興趣。網上多了很多關於「五運六氣」講解的小課,但內容往往balabala都是比較晦澀難懂,自然很多普通民眾都打起了退堂鼓~五運六氣的內容,是宇宙星系對地球影響作用的體現,也是地球氣侯變化規律的總結,甚至也包括了異常氣侯的分析(可參考龍砂學派顧植山教授早年講義內容)。
  • 「首屆五運六氣學說高級培訓班」學習體會
    「五運六氣系列講座之文化篇、理論篇、預測篇、臨床篇」;黑龍江中醫藥科學院王克勤教授主講的「運氣學說的有關概念及推算方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柯資能教授主講的「從天地演化大周期看運氣」;以及部分弟子學員主講的運氣基礎知識和臨床應用等。
  • 五運六氣與黃天賜的《實用運氣學說》
  • 五運六氣
    天地一體,五臟一致,人在天地之間,活在氣交當中,《內經》運用五運六氣來描述人與自然的密切聯繫,「上窮天紀,下極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更相問難」,博大精深,天地人事無所不包。 五運六氣是天人之學的中醫運用,研習中醫的一把鑰匙,中醫各種學說基本建立在五運六氣基礎之上,《輔行訣》和《傷寒雜病論》這樣的醫家經典都可能建立在五運六氣的基礎之上。
  • 風水:2021年辛丑年五運六氣詳解與運用
    進入2021年,五運六氣也會有所改變,下面為大家整理一份2021年五運六氣詳解與運用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一、五運六氣的定義 運氣學說的中心內容以十天幹的甲己配為土運,乙庚配為金運,丙辛配為水運,丁壬配為木運,戊癸配為火運,統稱五運。
  • 天人合一學第八講【五運六氣第一章】
    五運六氣,主要是由「五運」和「六氣」兩部分組成的。什麼是五運呢?五運,即木、火、土、金、水五行的運動。什麼是六氣呢?六氣,即風、寒、暑、溼、燥、熱六種氣候的變化。這也就是六氣比五運多了一的原因所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即太陽只負責照明,相火即地熱負責將光能轉化成熱能。「明」作光亮度理解,「位」作溫度理解。    五行與十天幹相合而能運,六氣與十二地支相合而能化。故曰:「運氣者,以十幹合,而為木火土金水之五運;以十二支對,而為風寒暑溼燥熱之六氣」。由此可見,欲研究五運六氣,必須首先弄清楚天幹地支的道理。
  • 論《傷寒論》六經辨證和五運六氣的關係
    從五運六氣理論探討傷寒論六經辨證思想五運六氣是中醫學的最高層次理論,早在內經就有運氣7篇詳細闡述了五運六氣致病的特點和治則。五運六氣是外感疾病之源。一、何謂五運六氣五運是指按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推算的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年運變化。五運又分大(中)運、主運、客運。主運是分主於一年中五個運季的五運之氣,說明一年中五個運季的正常氣候變化,年年固定不變。
  • 五運六氣就是表達天地人體的音符和曲調,非常完美非常系統
    古代的醫生大神們,都會運用五運六氣工具的,學 內經過程,如果拋開五運六氣學說,那麼三分之一將會看不懂,而且更加談不來什麼是天人合一了,天地如何運行,用什麼刻度,中醫不是講八字的,講的是五運六氣,或者說是六字,健康趨勢和命運財官又不是一回事。有錢的人不等於身體健康,就是這樣的道理。不管八字還是五運六氣,都可以體現出來人生的內在信息,透過現象看本質。
  • 玄妙的五運六氣,附贈:五運六氣對應於五臟為病的歌訣
    五運六氣指什麼? 1.五運指代木、火、土、金、水。 2.六氣指代風、寒、暑、溼、燥、火。 雖然運有五,然氣有六。天上氣,地下運,相互對應,本質相同。
  • 【己亥◎豬年】五運六氣探微,不容錯過!
    運氣學說中,一般將大寒節氣作為五運六氣的轉換點,節點變易,氣機隨之變化,規律規則亦為之變化。這種變化傳導到動植物、山川河流、以致影響號稱萬物之靈的人類所主宰的社會思潮,文化取向。以下我們將嘗試在本文中依據《黃帝內經·素問》相關章節的內容來分析己亥年的五運六氣情況。我們也會適當引述其他文獻資料,我們會把這些資料互相貫穿印證,從多個側面大致分析己亥年的五運六氣情況。
  • 順五兆,排六甲,布八門,推五運六氣,就是理氣的作法
    下卷化成的最後一段的經文是:是故順五兆,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門,推五運,定六氣。上篇文章講地有四勢,氣從八方,類似玄空六法中的城門法。上面這段經文就跟玄空六法的太歲法相近。太歲法就是推哪運哪年哪月的吉兇判斷。就是要順五行兆造。二五妙合而成八卦,八卦各有五行。先天為體之八卦,和後天為用流行之氣之八卦,各有生旺衰死。體雖屬先天,用則以後天流行之氣為主。
  • 2021年辛丑年五運六氣預測與養生指導
    五行六氣在自然界化生一年氣候寒熱,在人體則化生為各個臟腑經絡氣血,由此,自然界氣候、氣運有所變化,人體氣血也會隨之感應。五運六氣屬於中醫學名詞,古代醫家根據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運行,和陰、陽、風、雨、晦、明(以風、熱、溼、火、燥、寒為六氣)六氣的流轉即所謂「氣運」,以推斷氣候變化與疾病發生的關係。
  • 關於劉完素五運六氣理論之探討
    五運六氣理論可反映天地變化的規律,也可反映人體變化的規律,所以劉完素在《素問玄機原病式》序中說:「且運氣者得於道同,蓋明大道一也。觀夫醫者,唯以別陰陽虛實,最為樞要,識病之法,以其病氣歸於五運六氣之化,明可見矣。」劉完素把運氣理論的意義與自然原理相合,並提出了以五運六氣來考察疾病的變化,反映了他對運氣理論的深刻理解。
  • 試著談談「運氣」:五運六氣探微
    例如,在《素問•五常政大論》中指出:「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蕃育,氣終而象變,其致一也」。自然之氣運動變化,施化成紛紜萬物的過程,可以稱為「氣化」。氣化,其含義包括氣的運動變化,以及其化育萬物的作用。氣化為一切自然現象產生的根本,即有了氣化才有自然萬物的產生。人體也是自然氣化所產生的生物之一,因此,氣化理論是《黃帝內經》五運六氣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