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哲學中,包括中醫學,都認為人和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並且,人和自然之間存在一定的對應關係。比如,自然界的五運六氣,就對應了人體的五臟六經,內外相通。
套用現在的一句話,可以這麼說:人是自然的人,自然是人的自然。
我們大家都知道「運氣」這個詞,比如會說「運氣真好!」在我們現代漢語中,「運氣」的意思大多表示命運或者幸運,意思是事事順利,很幸運。
但在我國古代,尤其先秦時期,以及一直以來的象數理論、中醫理論中。運氣指的卻是「五運六氣」。比如漢代王充在 《論衡》中寫道:「夫天之運氣,時當自然,雖雩祭請求,終無補益。」南朝時期的 《褚氏遺書》中:《素問》之書,成於黃岐;運氣之宗,起於《素問》。
此處的《素問》,即《黃帝內經·素問》。
五運六氣具體是什麼用現在的話,簡化來說五運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五運與太陽系的行星運行規律相關,主要講的是行星對氣候的影響。
六氣指的是氣候變化的空氣形態,即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溼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
具體來說,自然界的五運六氣變化,對應了人體五臟之氣和三陰三陽六經之氣的運動。自然界的五運六氣,可以影響人體五臟六經之氣的生理、病理。
那麼某一年五運六氣,具體如何推算呢?下面就以2020年庚子年的五運六氣為例進行推算。
庚子年的大運推算五運包括大運、主運和客運三種。由於大運主管全年的氣候變化,下面講的是大運,又叫中運,或歲運。
大運是按照天幹來算,庚子年的天幹是庚。【下述,可只看加粗字體內容】
十個天幹分別是:
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
五運與十個天幹的對應關係如下:甲、己對應土,乙、庚對應金,丙、辛對應水,丁、壬對應木,戊、癸對應火。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單數(甲、丙、戊、庚、壬)為陽年,為大運太過之年,雙數(乙、丁、己、辛、癸)為陰年,為大運不及之年。太過的意思是旺盛有餘;不及的意思是少而且不足。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庚子年對應的五運為金運。庚為陽年,主太過。即金運太過。
庚子年的六氣推算六氣是按照地支來算,庚子年的地支是子。
十二地支分別是:
子、醜、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戌、亥。
子、午對應的是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寅、申對應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醜、未對應太陰溼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卯、酉對應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辰、戌對應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溼土在泉;巳、亥配對應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
如上所述,庚子年的六氣對應: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
【司天為上半年的六氣情況,在泉指下半年。】
庚子年的氣運合參上面分別分析了庚子年的五運和六氣,最後還要綜合「氣」與「運」的情況來分析。按照五行來分析五運六氣的情況。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氣生運為「順化」,氣克運為「天刑」,運生氣為「小逆」,運克氣為「不和」,運氣相同則為「天符」。順化之年,變化較為和平;天刑之年,變化特別劇烈;小逆、不和之年,變化較大;天符之年,變化較一般年份為甚。
順化和天刑之年,氣盛運衰,因此以六氣為主,五運作為參考。
小逆和不和之年,運盛氣衰,因此以五運為主,六氣作為參考。
庚子年,五運為金,六氣為火。火克金,氣克運,氣盛運衰。庚子年的運氣合參為天刑。
上半年少陰君火司天,《黃帝內經》第七十篇《五常政大論》,有如下的敘述:少陰司天,熱氣下臨,肺氣上從,白起金用,草木眚,喘嘔寒熱,嚏鼽衄鼻窒,大暑流行,甚則瘡瘍燔灼,金爍石流。地乃燥清,悽滄數至,脅痛善太息,肅殺行,草木變。
第七十四篇《至真要大論》:少陰司天,熱淫所勝,怫熱至,火行其政,民病胸中煩熱,嗌幹,右胠滿,皮膚痛,寒熱咳喘,大雨且至,唾血血洩,鼽衄嚏嘔,溺色變,甚則瘡瘍胕腫,肩背臂臑及缺盆中痛,心痛肺(月真),腹大滿,膨膨而喘咳,病本於肺。尺澤絕,死不治。
下半年陽明燥金在泉,《黃帝內經》第七十四篇《至真要大論》:陽明在泉,燥淫所勝,則霿霧清瞑。民病喜嘔,嘔有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反側,甚則嗌乾麵塵,身無膏澤,足外反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