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 | 從甲流到非典,中醫是如何通過五運六氣,預測及治療瘟疫...

2021-01-19 騰訊網

很多時候我們的生命不是做加法,而在做減法,不在更多,而在於更好地消化。「學而時習之」,把過去的東西反覆研磨,你會發現,自己的生命每一次都有新的提升。

——梁冬

01

得病也靠一種緣

2009年年初,是土運不及之年,太陰溼土司天(溼土太重),容易鬧瘟疫,年底就應驗了,爆發了甲型H1N1,趨勢不能說是失控,但是也讓很多人談之色變。以前咱不敢談這個事,因為沒有實戰經驗,沒治過。但在國家對甲型H1N1的控制與防治過程中,中醫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讓很多人開始對中醫有了信心。而從治療甲型H1N1的病例中來看,中藥退燒的效果也確實不錯,基本上一付藥就能控制病情。

人在地球上生存這麼多年了,都是跟細菌、病毒和諧共處的,你活你的,我活我的。偶爾時運到了,戰鬥一下,然後又會相安無事。

現在的醫療體制有個特點,不管是什麼病毒,醫生老是站在研究病因的角度上,一得病,先分析病因是什麼,然後再去治療。這是目前一種流行的治病方法,從西方傳來,叫對「因」治療。就是說,你得了什麼病,我發現原因,把原因解決了,你的病不就好了嗎?但這種治病模式忽略了什麼?忽略的是發病條件。為什麼我們說「有因不見得有果」?因為缺少「緣」,有「因」有「緣」才能結果。

中醫與西醫關注點不同,中醫不關心你的「因」,而是關心身體內在系統的「緣」。也就是說,如果你身體的內在系統保護得好的話,第一,你不會發病;第二,即便你發病了,身體也能很快把病毒幹掉,恢復常態。

要是按照西方那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一要找到病因,一查核糖核酸,呈陽性,就確定你是甲型H1N1病毒,然後先滅活病毒,再做個疫苗注射,你就對它有免疫力了。但是如果這個病毒變異了,那還得再做新的疫苗。所以說,真正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解決我們人本身的問題。

其實,我們為什麼相信疫苗會起作用?前提是相信人體的免疫系統能消滅病毒。與其造一個疫苗出來,還不如真刀真槍幹,幫助人的免疫系統儘快恢復,也就是中醫講的強大自己的正氣,這樣就等於是終身免疫了。哪怕病毒有變異,免疫系統也能把它幹掉。

我一直認為,人類之所以沒有滅絕,就因為有天生的本領能把病毒幹掉。當然,你願意去打疫苗,也可以打。但對於相信自己能夠戰勝病毒的人來說,他會這樣做:第一,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第二,得了病以後,用中藥去調理。

02

五運六氣對健康有哪些影響

就時運而言,中醫講究「五運六氣」。什麼叫「五運」?它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氣在天地間的運行變化。五運是由天幹來控制的,一共有十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按照推算,2009年是己丑年,這是一個土運不足的年,容易產生溼氣,所以人容易得脾胃(消化系統)方面的疾病。

另外,什麼叫六氣?六氣是指風、寒、暑、溼、燥、火,它對上半年和下半年氣候的影響不一樣。六氣跟地支有關係: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分為兩組,一組有六年,每兩年都有相同的氣。比如說,丑年和未年,就是輪到了屬牛和屬羊的那一年,這兩個年份的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氣都有共同點。

2009年上半年叫太陰溼土,下半年叫太陽寒水。所以,這一年的上半年溼氣比較大,雨水比較多。到了下半年以後呢,寒氣比較大。這一年很奇怪的,從11月初到11月中,連下了三場雪,寒氣和溼氣都比較大。

記得2003年的「非典」嗎?那一年叫癸未年,就是未年,屬羊的那年。大家可以查一下《黃帝內經》,它裡面專門有對五運六氣有論述:到了未年和丑年,流行的都是寒氣和溼氣。而它們唯一的區別是什麼?就是天幹不一樣。

03

同樣的病,為什麼用同樣的方子效果卻大相逕庭?

按照五運六氣的理論,一年要分六個氣:初之氣厥陰風木,二之氣少陰君火,三之氣少陽相火,四之氣太陰溼土,五之氣陽明燥金,六之氣太陽寒水。

2009年是比較寒溼的一年,本來下半年就叫太陽寒水,然後又趕上正常的六之氣又是太陽寒水,兩個太陽寒水相遇,所以,這一年的冬天比往年要冷。

從甲型H1N1的治療上來說,治療效果最好的西藥叫「達菲」。「達菲」是從哪兒提煉出來的呢?大料!就是從八角、茴香裡提煉出來的,都是純陽之物。而中醫怎麼去治療這個寒氣和溼氣?其實,中藥裡專門有很多香料藥都是芳香化溼的,除了大料,還有草豆蔻、白豆蔻、肉豆蔻這些我們平常燉肉時用的香料藥。此外,祛除寒、溼還有一味藥叫蒼朮(zhú),中醫能夠治療瘟疫,救治這麼多人的命,就靠這些中醫藥。

遠的咱不說,就說建國以後,1954年,在石家莊、華北平原一帶,突然流行乙型腦炎。乙型腦炎都是小兒患病,高燒後抽搐,角弓反張,整個人抽起來,最後就死掉了。當時中國請來了很多西醫專家,可也沒辦法,最後中醫用白虎湯治療,效果就特別好。但到了第二年,1955年,北京地區也開始流行「乙腦」,又用白虎湯,效果就不行了!人們很疑惑,為什麼不行了?

那時出現了一位名醫叫蒲輔周,他是從四川調入北京的,北京四大名醫之一,常為國家領導人看病。蒲輔周用五運六氣去推測,說1954年是甲午年,這年的特點是火氣比較旺,但第二年1955年是乙未年,變得溼氣重了。所以,治「乙腦」應該在白虎湯清熱的基礎上再加一味蒼朮,加了一味藥之後,這個白虎湯馬上就有效了,很快就把北京地區的瘟疫給滅掉了。

到了1956年,「乙腦」又起來了。這時,蒲輔周說,這種溼氣靠發散解決不了,應該讓它從小便排出去。為什麼呢?因為這一年的溼氣跟水一樣,是陰邪。1956年是丙申年,蒲輔周根據五運六氣的特點推算,治乙腦應該從下焦把溼氣給滲出去,叫淡滲利溼。當時他用了兩個治溫病的方子:三仁湯和杏仁滑石湯,非常有效。

04

病毒沒有「緣」,就沒有發病機會

到了2003年治「非典」,鄧鐵濤老先生高舉著「中醫藥治療非典」的大旗,強調「祛溼」。當年,紅葉老師也參與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治「非典」的方案中來,他當時用的方子叫「甘露消毒丹」,裡面用的是白豆蔻、藿香、杏仁、滑石、木通、菖蒲這些藥,上面清熱,中間化溼,下面利溼,就是這個方子,把令人談之色變的「非典」給治好了,而且死亡率幾乎為零。

後來,樊正倫教授在2003年推斷說,這個「非典」是太陰溼土導致的,等到「非典」的下半年,少陽相火主氣時,風能勝溼,它就不會那麼囂張了。當年「非典」肆虐的時候,計程車司機很少得這個病,為什麼?他們整天開著車,吹著風,而住在北京地下室的那些人得「非典」的多。更嚴重的是,很多醫院的急診室都在地下,空氣不流通,清潔工還整天拿巴氏消毒液拖地,裡面溼氣特別大,因此工作人員和住院的病人就容易得「非典」。

關於「非典」,更可笑的是在2004年,當時國家試驗室正在研究「非典」病毒,有個研究員回趟家,居然把病毒帶出來了。後來他發病了,但周圍的人沒啥事,為什麼?病毒還在,時間過了,沒有緣,它不可能有發病的機會。

05

上古時期,只有春天和秋天

我常常跟朋友說,你只要能理解「哪幾年魚會多產,哪幾年荔枝會減產」,就能理解什麼是五運六氣。其實,天地也有一個循環的過程。

包括氣候也是這樣,現在媒體不是炒作一個概念叫「全球氣候變暖」嗎?但你去看北京的大雪,哪像全球變暖的樣子。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全球氣候變暖可能又是一個商業陰謀。現在發達國家已經開始向發展中國家購買碳排放量了,這不是已經開始商業化了麼?前幾年,英國一些科學家的電子郵件被曝光了,人們發現,這些科學家在人為地篡改一些數據,製造一種恐慌,像什麼全球變暖、海平面要升高、要淹死多少人等,都是為了從中謀取利益,這就是這些言論背後的一種動機。

我曾經查看過有歷史記載的關於中原地區氣候變化的起伏線,其中涉及到一個問題。《上古天真論》第一句話是:「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為什麼不說「春夏秋冬皆度百歲」?孔子寫歷史書,叫《春秋》,為什麼不用春夏秋冬做書名呢?在遠古、上古那個年代,中原地區只有兩季,一個「春」,一個「秋」,沒有「夏」、沒有「冬」!

後來,氣候慢慢地進入了另一個階段,開始變冷,而且,在這個階段還出現了戰爭——為了爭奪食物。北方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他們一看牛羊沒草吃了,慢慢就跑到長城以內,為了搶食物爆發大規模戰爭。氣候變化又導致瘟疫叢生,中原地區很多人都得了大病,無力打仗,這就導致了後來清兵入關。

中學有一篇課文叫《甲申三百年祭》,郭沫若寫的,告誡我們在贏得勝利之前,不要學李自成驕傲自滿,停滯不前。甲申三百年(1644年),就是李自成攻下明朝北京城,逼得崇禎皇帝自殺那一年。而吳三桂領清兵入關的那年,也是甲申年。

為什麼十幾萬八旗兵就能橫掃中原呢?推算一下,甲申年的前一年是癸未年,2003年也是癸未年,癸未年是太陰溼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瘟疫大爆發。所以,在甲申年的前一年,中原地區發生了大面積的瘟疫,死了好多人,而且跟2003年一樣,死得都是青壯年。這才有了第二年清兵入關,橫掃天下。此可見,疾病跟國家命運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

-END-

相關焦點

  • 中醫·五運六氣·大氣變暖談人類瘟疫疾病
    五運六氣的推算準確嗎? 我們重視五運六氣是從「非典」開始的。通過這一特殊疾病的發生、蔓延、消失的全過程,我們領略了五運六氣的神奇。五運六氣的推算竟然是驚人的與實際相符,使我們不得不嘆服老祖宗的智慧,不能不為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精深而自豪。
  •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什麼是「主氣、客氣、司天、在泉」?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什麼是「主氣、客氣、司天、在泉」?作為中醫理論的基石,《黃帝內經》不僅包含有我們比較熟悉的基礎理論部分,如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等學說,「運氣學說」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問》81篇裡,關於「運氣學說」的就佔了6篇之多。
  • 零基礎入門五運六氣,附辛丑歲五運六氣預測
    ,閱讀者眾,很多人就此入門五運六氣。今天將文章重新發布,認真閱讀文章的朋友,都能夠推演辛丑歲的五運六氣。文末附上辛丑歲的五運六氣預測結果,供感興趣的朋友對照自己推演的結果,並參考學習內經原文,預知來年的天氣特點和人群易患疾病。只對辛丑歲五運六氣預測結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文末附錄看結果。
  • 《黃帝內經》的曆法知識與五運六氣理論(1)——陽曆、陰曆、農曆篇
    《黃帝內經》的曆法知識與五運六氣理論(1)——陽曆、陰曆、農曆篇張登本I 對於《黃帝內經》(簡稱《內經》)原文的研習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因為《內經》構建其生命科學理論體系時運用了五種曆法知識,如在《靈樞·九宮八風》篇中運用其獨有的北鬥曆法,論證八風致病理論;以「河圖」「洛書」為背景的十月太陽曆法知識,在原文中多次應用,如「三百六十日法」「七十二日」等等,而且其中廣泛應用的陰陽、五行理論,也與這種曆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 《黃帝內經》的曆法知識與五運六氣理論(2)——北鬥曆法篇
    《淮南子·天文訓》在此基礎上,更以北鬥星的鬥柄所指(稱為「建」或「鬥建」)擬定節氣時歲的,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二十四節氣及其時間節點,其中就應用了一歲有八節八風(此「八風」名稱與《黃帝內經》有別),而且有關四時八節的時間節點都有明確表述。《史記·天官書》有「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
  • 【中醫英語】中醫經典——《黃帝內經》
    (《中醫英語》)《黃帝內經》是現存最早的中醫典籍之一,大約成書於先秦、漢初之際,由《素問》和《靈樞》兩部分組成,共18卷,162篇,約14萬字。其理論可細分為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病機學說、診法學說、治則治法學說、養生學說和五運六氣學說等類別。
  • 2021年辛丑年五運六氣預測與養生指導
    五行六氣在自然界化生一年氣候寒熱,在人體則化生為各個臟腑經絡氣血,由此,自然界氣候、氣運有所變化,人體氣血也會隨之感應。五運六氣屬於中醫學名詞,古代醫家根據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運行,和陰、陽、風、雨、晦、明(以風、熱、溼、火、燥、寒為六氣)六氣的流轉即所謂「氣運」,以推斷氣候變化與疾病發生的關係。
  • 東營市中醫學會及中醫協會首屆五運六氣專業委員學術年會舉行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欣 東營報導12月11日下午,東營市中醫學會及中醫協會首屆五運六氣專業委員學術年會開幕本次學術大會包括「東營市中醫學會及中醫協會首屆五運六氣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和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盧思儉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研討會」兩個主要內容。東營市中醫學會首屆五運六氣專業委員會成員及相關專業的醫務人員參加了此次會議。五運六氣學說起源於《黃帝內經》,通過運氣學說來解讀中醫,可以更好地看到中醫理論的科學本原。
  • 按照黃帝內經運氣學說,推算2020庚子年的五運六氣,具體怎麼分析
    五運六氣具體是什麼用現在的話,簡化來說五運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五運與太陽系的行星運行規律相關,主要講的是行星對氣候的影響。六氣指的是氣候變化的空氣形態,即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溼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具體來說,自然界的五運六氣變化,對應了人體五臟之氣和三陰三陽六經之氣的運動。自然界的五運六氣,可以影響人體五臟六經之氣的生理、病理。那麼某一年五運六氣,具體如何推算呢?下面就以2020年庚子年的五運六氣為例進行推算。
  • 運氣學說——《黃帝內經》體系的終結!
    七篇大論」,是《黃帝內經》的最高理論。趙先生又說:「基於天人相應思想建立的運氣學說,確有時間生物學的含義,只是它把重點放在與氣候相關的疫情和治療原則預測上。它的致命弱點是,預測手段和方法幾乎沒有經驗基礎。」(《中西醫結合二十講·第十五講:運氣學說和時間生物學》)因為運氣學說沒有臨床指導意義,所以,從臨床角度看,可以不學運氣學說。讀過本節後,會覺得趙先生的觀點公正客觀,說理透徹,分析到位。
  • 五運六氣
    學習醫家經典,貴在掌握這些原理和法則運用到實際中來,這個過程好像拆舊屋建新屋一樣,通過拆舊屋了解屋子如何構造,然後運用構造之理建造新屋。 這些原理和法則,我們叫天人之學,人不僅僅是肉體的存在,還是精神的存在,人不止是個體的存在,還是集體的存在,跟社會和自然息息相關。
  • 從中醫五運六氣學說,淺談為何公元2020庚子年5至7月我國暴雨成災
    如果你是首次聽說中醫五運六氣學說,可以在百度百科查看《五運六氣學說》、《黃帝內經》。下面直奔主題了!論公元2020庚子年,為何在三之氣(5月20日至7月20日)我國暴雨特別多?二十幾個省出現汛情。(央視新聞報導了氣象專家的觀點,是受太平洋氣溫影響……)那麼從中醫《內經》五運六氣學說如何分析?
  • 四百多本中醫內經、傷寒、金匱、難經、溫病五類中醫古籍資料合集
    溫病類 這五大類的中醫資料為主,是非常全面以這五方面的中醫資料合集中醫學習不容易,學習中醫也是需要非常多年的實踐和積累,並不能速成中醫的沒落大概成長時間緩慢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光是中醫所用的中藥都要幾年的學習
  • 《黃帝內經》:「五氣化火」,「壯火食氣」如何正確理解
    中醫學所說的火,包括溫和熱,為陽盛之氣所化生,故火和熱常可以合稱。但火與熱在中醫病因學中卻同中有異,以病氣來說,溫熱病多屬外淫,如風熱,暑熱,溼熱等。而火則常由體內而生,如心火上炎,肝火亢盛,胃火熾盛等。火旺於夏季,但在其它季節因為火熱而致病的也很多,所以季節性不太明顯。
  • 《黃帝內經》在線閱讀
    林億、高保衡等人的「新校正」說:人是具備氣形質的生命體,難免會有小大不同的疾病發生,故以問答形式予以闡明,這就是《素問》本義  。隋代楊上善整理《內經》,逕稱為《黃帝內經太素》是頗有見地的。  《素問》自戰國時代成書到齊梁間全元起作《素問訓解》時,一直保持九卷的舊制,只是到全元起注《素問》時,《素問》的第七卷已經亡佚了。
  • ...解決——老年病科副主任喬黎焱運用「五運六氣」解除患者漏尿煩惱
    喬主任分析診治思路時強調,患者漏尿時間以夜間1點、3點為特點,根據五運六氣理論中把握時間節律的特點,此患者病情發作時間正好在從夜間1時到凌晨7時的厥陰病欲解時,所以應從厥陰入手。同時患者伴有心煩難寐,口苦、口乾,脘腹怕涼,喜進熱食,大便稀溏等症狀,屬於寒熱錯雜證,更支持厥陰病。
  • 【雄鷹視界】有關黃帝內經南北政的探討------黃帝內經導讀
    作者以為,從黃帝內經記載的十種古脈法到脈經的三十六種,不能說去簡就繁,只能說在傳承中有所丟失。本文不想多配圖例,所以一例以外只有一例。如果還是看不懂,請看前文配圖;如果還是看不懂,那麼建議你,黃帝內經的十種古脈法,其中之一的寸關尺,你講永遠不懂。
  • 《黃帝內經》中的六氣司天模型,就是以地球為中心
    最近,學習《黃帝內經》的人多起來,有中醫愛好者,有天文學,有專家教授,氣候學的,農業的,甚至旅遊的,都有人進入來學習了解。其中,本來是秘傳部分的五運六氣,隨著研究的人多起來,也就揭開神秘的面紗了。五運六氣,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是由五運:金、木、水、火、土;六氣:風、熱、暑、溼、燥、寒,組成。五運六氣的時間周期,一般都對標年周期。把年周期作為一個基本周期來衡量計算,在年之上有更大的周期,就是大司天,就是元會運世系統,那是非常龐大大時間單位。
  • 論《傷寒論》六經辨證和五運六氣的關係
    從五運六氣理論探討傷寒論六經辨證思想五運六氣是中醫學的最高層次理論,早在內經就有運氣7篇詳細闡述了五運六氣致病的特點和治則。五運六氣是外感疾病之源。研究外感疾病無法脫離了五運六氣,張仲景的傷寒論是一本治療外感疾病的專著。其在書中說:「夫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臟」 「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客氣邪風,中人多死。」「夫欲候知四時正氣為病,及時行疫氣之法,皆當按鬥歷佔之」 明確昭示後人自然界的氣候對人體的影響。因此研究張仲景的《傷寒論》六經辨證體系必須應用五運六氣學說才能正確理解。
  • 顧植山從五運六氣分析今冬明春流感疫情變化
    顧植山從五運六氣分析今冬明春流感疫情變化疫情相對樂觀 可主選柴胡類方本報訊 (記者羅乃瑩)入冬以來,各地報導流感病人有增多趨勢。對此,龍砂醫學流派代表性傳承人顧植山日前從五運六氣角度對今冬流感疫情進行分析研判,認為今冬明春的流感疫情相對樂觀,從臨床症候特點看,病機主要在少陽,故《傷寒論》少陽病中的柴胡類方可以作為主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