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波:日本社會IT化到底有多落後?

2020-12-13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日本政府吃足了苦頭。

安倍在位時,下令給全體國民,也包括在日外國人,不管男女老少,一律發放10萬日元(約6500元人民幣)的生活補助金。

這一喜訊傳來,人人歡喜。但是這一筆錢,發了整整3個月。原因是許多人沒有身份證,即使有的話,也沒有和自己的銀行帳號掛鈎。

也就是說,政府想給你發錢,但不知道往哪裡發。

發錢一事,讓日本政府與日本國民都發現了一個問題:日本社會的IT化,是不是已經很落後?

來看看聯合國發表的一份2020年的調查統計,「電子政府」做得最好的,第一位是丹麥,第二位是韓國,第三位是愛沙尼亞。而美國排在第九位,日本排在第十四位。

中國從1984年開始建立身份證制度,剛開始是一張塑封卡片,現在的第三代身份證,已經完全高度信息化。

日本建立國民身份證制度,比中國晚了28年。直到2012年,國會才通過一部法律,要實施國民身份證制度,給每一位國民,包括在日外國人一個身份編號。

但是,日本沒敢說是「身份證」,而是小心翼翼地把它叫做「マイナンバーカード」(我的編號卡)。

結果編號卡制度一經推出,立即遭到了國民抵制,因為大家都擔心,個人隱私被政府控制,或被洩露。

日本政府為了推行這張「身份證」,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後想出了一個誘餌——領取「我的編號卡」的人,可以獲得政府5000日元的購物券(約人民幣325元)。

但是直到2020年4月,8年間,領取「我的編號卡」的人,還不到20%。絕大多數的人,不願意領取。

那麼,日本社會迄今為止,作為個人身份證件的東西,究竟有什麼呢?第一是駕照,第二是國民健康保險卡。外國人則使用「外國人在留卡」。

為什麼在日本社會,「我的編號卡」這種全民身份證無法得到廣泛的使用?

解讀很簡單,就是因為日本有一部法律,叫《個人隱私保護法》,個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家庭住址、電話號碼、銀行帳號等均屬於個人隱私,任何機構與個人未得到本人同意,不得擅自要求提供,更不得洩露。

正因為有這部法律,政府就無法搜集和掌握國民個人的隱私資料,除了最基本的戶籍資料之外,像個人資產、銀行存款等信息,除了持有法院搜查令之外,銀行不得向包括政府、警察在內的任何機構擅自提供。

這部法律就像一堵圍牆,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日本國民的隱私,但也給日本政府和日本社會的電子化,帶來了重重障礙。

假如日本政府已經實現了國民管理的電子化,這一次發放10萬日元的補助金,政府根據個人信息資料,分分秒秒可以立即匯入每一位國民的個人或家庭帳號。但是,日本政府這一次的發錢,還是用了最原始的信函郵寄通知的方式。1.26億人口,加上320萬外國人,每個人都要寄一份厚厚的發錢資料,所花費的人工費,就浪費了300多億日元。

所以,這一次菅義偉當首相,他實施的行政改革的第一大目標,就是要成立一個「數碼廳」,作為全國管理IT化的中央機構。

那麼,菅義偉首相眼中的數碼社會,到底應該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第一,政府機關的辦公和信息管理,全部實現電子化。要逐步消滅紙頭和印章。

第二,通過「我的編號卡」的全面使用,建立起政府機構與國民之間的服務電子化系統。譬如,你要取一份自己的戶籍資料,不再需要親自跑到市政府去,在家附近的24小時便利店的專用終端機上,輸入個人號碼,就可以列印出來。

第三,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政府對於國民基本信息的掌握,特別是遇到地震、海嘯、颱風等自然災害時,政府隨時可以向災民提供救濟。而只要有「我的編號卡」身份證,災民就可以用其代表銀行卡取錢,或接受醫療。政府或醫療機構可以從你的「身份證」上獲取你個人信息。

但是,一聽說「我的編號卡」要與銀行帳號掛鈎,許多日本人就不幹了——堅決不能讓政府知道我有多少錢。政府解釋說,我只綁定你一個銀行帳號,其他帳號我不管。但是一直到9月初,全國「我的編號卡」領取率還不到40%,這是最令日本政府感到頭疼的事情。

日本研究AI問題的東京大學教授松尾豐說,日本政府與日本社會電子化、數碼化、AI化的落後,不是日本沒有這方面技術,而是因為整個政府與社會,還沒有建立起統一的規則,並對電子化、數碼化存在輕視,認為網際網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我用現金也可以,幹嘛一定要用電子支付?日本與中國、韓國已經在這些領域拉開了很大的距離,不趕緊追趕,將會影響產業發展。

當了7年零8個月內閣大管家的菅義偉首相,雖然已經71歲,但是深知整個社會實現電子化、數碼化的重要性。設立「數碼化廳」,推進全社會與全民生活的數碼化,不只是為了提高社會管理的效率,更重要的還是想把「電子化、數碼化」作為新經濟的增長源,攪動數碼AI產業的發展,儘快讓日本社會邁入AI時代。

但是,就不知保守的日本社會,許多國民的腦筋能否轉過彎來,去熱烈擁抱數碼生活與AI時代的到來?

(作者系亞洲通訊社社長)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靜說日本」,有刪節。

相關焦點

  • 徐靜波新書呈現真實的日本
    本報訊「《遇見日本》可以使大家從中了解日本到底是什麼樣的。我有責任把一個真實的日本介紹給大家。」旅日作家徐靜波最近在京舉行讀者見面會暨《遇見日本》(華文出版社)新書發布會,結合自己旅日二十餘年的認知和體驗,為觀眾帶來題為「日本真的已經衰落了嗎」的演講。
  • 徐靜波做客第186期齊魯大講壇,詳解日本企業轉型與創新
    11月26日,在山東大廈金色大廳,日本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做客齊魯大講壇,帶來了一場主題為《日本企業轉型與創新》的精彩演講。通過精彩的案例,闡述了日本企業用30年的時間放棄下遊,消解落後產能,研發新材料控制上遊、掌握核心技術佔據中遊的轉型創新策略。作為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的轉型創新對我們也不無借鑑意義。
  • 徐靜波:日本經濟真的衰退了嗎
    在日本待了25年,他還是一個中國胃。「之前寧波(見面會),有從上海趕過去的網友,估計今天也會有,可惜時間太短,沒法好好聊。」3天裡跑三個城市、做三場見面會,他看上去有些疲憊。  很多網友是因為關注「江歌案」,才知道徐靜波的,有人讚賞他「雪中送炭」,也有人嘲諷他「藉機炒作」。無論褒貶,他都已經習慣。見徐靜波之前,他的朋友告訴我,「靜波情商高,你什麼問題都可以問」。
  • 復旦徐靜波:衝繩首裡城是琉球文化的象徵,中國元素非常多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徐靜波對此表示非常痛心,他曾踏訪首裡城遺蹟,還拍下了不少照片。首裡城與中國千絲萬縷的聯繫在徐靜波看來,首裡城與其說是日本文化的象徵,還不如說是琉球文化的象徵。「琉球群島相對而言,是較晚進入農耕文明時代的。
  • 華為手機是日本人研發?徐靜波和華為這樣回應
    日本這麼多公司,把手機扔掉以後,有這麼多手機研發人才,他把他們高薪僱傭起來,在橫濱設立了一家研究所,招募了400多名日本的手機工程師,幫華為研發智慧型手機。華為手機研發的這麼好是因為用日本人、日本技術。」之後,徐靜波將演講內容整理成文章《徐靜波現場演講錄:日本人如何做企業?》,截至發稿為止,該文章在微信的閱讀量已經超過10萬。
  • 徐靜波:華為手機是日本人研發的,用了日本的技術!
    近日,網絡上傳來消息稱,在第十五屆中國製造業國際論壇上,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在演講中表示,華為手機之所以會發展得這麼好,其實是因為僱傭了日本人做研發,用了日本的技術!而正是這個觀點,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甚至都在質疑,到底這樣說的目的何在?難道是想說華為沒有技術研發實力嗎?甚至還有網友表示,這樣的言論實際居心叵測,或者是想要詆毀華為這個民族品牌,從核心技術都在日本人手上攻擊華為。
  • 徐靜波:日本為啥有三萬多家百年企業
    也就是說,日本的銀行不會因為你是一個只有2、3個員工的小店而不給你貸款,相反它們認為,日本整個社會就是依靠這些無數的小微企業的支撐,發展繁榮至今。所以,我也呼籲金融界高管們,回到中國之後,也要多多支持小微企業。從壽司之神的故事看日本匠心精神在講授 「日本人的匠心精神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 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華為手機是日本人研發的,是日本的技術!
    本文轉自百家號作者阿娟聊科技推薦語:10月23日,在中國製造業國際論壇上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在演講提到:華為手機是日本人研發的,是日本的技術10月23日,在中國製造業國際論壇上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在演講提到
  • 徐靜波:在日本當公務員,到底有多吃香?
    總額是2570萬日元(約170萬元人民幣),行賄對象有91人,多為地方議會議員和市長,人均行賄額為28萬日元(約1.86萬元人民幣),其中一位市長最多,拿了40萬日元(約2.65萬元人民幣)。如果換成人民幣思考的話,上萬元的行賄金額還是比較大的。但是按照日本人的收入標準,20多萬日元,也就是一位小年輕的月薪。
  • 徐靜波說華為手機是日本人研發:是說漏嘴?還是「高級黑」?
    ——華為手機是日本人研發:商業品牌與技術研發,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文/馬進彪10月23日,在第十五屆中國製造業國際論壇,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在演講環節講到,華為手機現在發展這麼好,是因僱傭日本人做研發,
  • 通訊社社長徐靜波:華為是日本人研發的,技術更不用說!
    2018年10月23日,中國製造企業國際論壇上徐靜波的演講中說:華為是日本人研發的,技術更不用說!他自認為,任正非這個人非常聰明,他們買的不是日本的生產線,而是他們的頭腦,此文一出,就引起了各界的喧譁,目前華為,官方暫時還沒有作出具體的回應,那麼真如徐靜波所說的華為技術是來源於日本嗎?首先我們要搞清楚華為是一家國際企業,它在全球多個研發地旁邊的全世界一共有十餘個研發中心,日本只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
  • 復旦大學教授徐靜波:京都,日本文化的心像地圖|知微行遠論壇報名
    在這樣一個美好季節,讓我們跟隨徐靜波教授的腳步,去探訪京都的古老建築,去品味日本茶道、花道、和食,從這些獨特的生活方式中,去感受另一個民族的精神生活,去探索日本文化的心像地圖。2020年11月,在第一場線下的知微之旅中,我們有幸邀請到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的徐靜波教授,他將帶領大家走進京都,在古典與摩登的交響中,享受一場穿越千年的日本文明之旅。
  • 徐靜波:華為手機是日本人用日本技術開發的!
    亞洲新聞社社長徐靜波在致辭中表示,華為的手機發展得很好。因為它聘請了日本人進行研發,使用日本技術!正是這種觀點引起了網民們的熱烈討論甚至質疑。 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您是否想說華為沒有技術研發力量? 甚至有網友說這樣的言論實際上是投機性的,或者他們想粉碎華為的民族品牌,並從核心技術中攻擊華為。
  • 我是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徐靜波,首裡城在日本文化中的意義...
    我是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徐靜波
  • 「重振中國經濟的雄風」——專訪華文媒體人徐靜波
    徐靜波: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但是因為遭受疫情的衝擊,一季度的GDP增長率比去年同期下滑6.8%,從目前的情況來看,2020年的GDP的增長率要繼續保持在6.5%的水平,會十分困難。正因為如此,政府工作報告第一次沒有提出GDP的增長目標,我覺得這一做法很有科學性,既給中國政府調控經濟有了很大的迴旋餘地,同時,也給地方幹部們一個「產後休憩」、適當發力的空間,更體現了中國政府實事求是搞經濟,踏踏實實惠民生的作風。從國際輿論的反應來看,對於中國政府的這一做法,普遍認可和理解,增強了國際社會對於中國繼續發揮世界經濟火車頭作用的期待感。
  • 徐靜波:日本人為什麼不使用「支付寶」
    但是在日本,社會已經相當發達,但是日本國民依然信奉現金主義。日本難道沒有第三方支付的技術嗎?提這個問題,算是小看了日本,日本早在14年之前,就已經研發出了這一技術,而且是當時世界上唯一的技術。但是,這麼多年來,在日本這一個社會土壤中,第三方支付依然受到了日本人的抵制和不信任,導致日本社會迄今為止,出門還必須帶上兩樣東西,要麼現金,要麼就是信用卡。
  • 徐靜波:中國人什麼時候可以去日本旅遊?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徐靜波從10月1日開始,持有商務籤證和留學等3個月以上中長期籤證的外國人,均可以進入日本。這是日本重開國門的第一步。但是,外國遊客,包括探親等3個月之內的短期籤證者,還不能進入日本。要恢復日本旅遊市場,必須要恢復出入境的常態化,允許海外遊客進入日本,這是最基本的條件。但是,要實施這一條件,有兩座厚厚的牆需要突破:第一道,是機場口岸的PCR檢測能力;第二道,是外國遊客入境後的防疫管理。
  • 徐靜波:為何日本會有超過25000家百年企業?
    不得不說,日本的產業文化中所蘊藏的匠人情懷正是被我們所讚賞的。一份調查顯示,在日本260萬家企業中,百年企業有25321家,數量位列世界第一。日本企業百年店鋪的數量讓人嘆為觀止,那為什麼日本會有這麼多百年企業呢?徐靜波曾在早稻田大學講演的時候便作出了解釋。
  • 徐靜波講演錄:日本企業做生意最注重什麼?
    文: 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  日本匠心精神在傳承與發揚過程中,整個社會的去浮躁,去虛誇,求真求實,是保證這一種匠心精神發揚光大的重要環境基礎。 今天在座的都是中國金融界的高官,你們是如何評價一家企業是屬於可信的 「優質股」,還是屬於不可信的「垃圾股」的呢?
  • 英語教育落後中國20年?日本反思落後原因
    為扭轉日本人英語能力持續下降的趨勢,日本政府著手改革教育制度,修訂義務教育的學習指導要領,在今年4月新學期開始之際,將英語定為小學五、六年級的必修科目。對比早已在2001年將英語導入九年義務教育的中國,日本教育問題研究專家鈴木款指出,日本的英語教育落後了中國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