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孟子》
說起日本這個地方,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就是日本美食——壽司。多數人真正了解壽司,大概是通過一部紀錄片——《壽司之神》,這部紀錄片由大衛·賈博執導,記錄了小野二郎畢生追求創造完美壽司的歷程。
縱觀小野二郎的一生,近六十年的時間都投入到了壽司上,對於普通人來說,沒人願意花費這麼多時間。然而正是這部紀錄片,讓人在了解壽司的時候,還了解了日本的產業文化。不得不說,日本的產業文化中所蘊藏的匠人情懷正是被我們所讚賞的。
一份調查顯示,在日本260萬家企業中,百年企業有25321家,數量位列世界第一。
日本企業百年店鋪的數量讓人嘆為觀止,那為什麼日本會有這麼多百年企業呢?徐靜波曾在早稻田大學講演的時候便作出了解釋。
日本企業非常重視本業
日本人做事情,更多地講究細水長流,他們對眼前利益的追求也不那麼狂熱,他們能夠做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不斷地堅持。就像《壽司之神》中的小野二郎,他一輩子只做壽司,他的"數寄屋橋次郎"壽司店到現在只有10個座位。吃一次飯需要提前一個月預約,最低消費1700人民幣,而且用餐時間只有15分鐘。
這種細水長流的專注不僅將食物做得格外美味,也從另一方面為企業博取了信任,大家都應該明白,這種信任對於一家企業來說的價值,它不僅能夠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同時大家對產品的認可度以及使用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高。如果在中國,有這樣的追捧,分店已經開了無數家了。
日本人很少跨界經營。我們很難看到一家公司包含其他行業,他們專注於某個領域,畢竟持續深耕才是硬道理。
這裡舉一個國內比較有意思的例子,"馬應龍"始創於1582年,現在也是一家中華老字號企業了,經過現在的不斷發展,已經成為一個涉足藥品研發、製造、零售批發和連鎖醫院等多個領域的專業化多功能的醫藥類上市公司。
按理來說,馬應龍會在醫藥行業越走越遠,但是你能否想到一個主要產品是痔瘡膏的公司竟然做起了口紅,雖然這個口紅的定價比較低,可以打開新的消費市場,同時在"她經濟"的時代下可以迎合女性這樣的消費市場主力軍。
雖然他們的目標是討好女性消費者,幫助品牌年輕化,打開潛在的消費市場。但是從痔瘡膏到口紅,這個跨界真的是足夠魔幻。
日本企業向來不隨便融資,而是以自有資金進行滾動發展。依然拿小野二郎舉例子,店面從未擴張,一直保持著原有的狀態,沒有開分店,沒有找投資人,更沒有掛牌上市。
這讓他的"數寄屋橋次郎"基本上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眾多的公司卻是在融資之後,受金融市場影響出現資金鍊問題宣布破產的。
日本人重視道德傳家
日本企業很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靠著"仁愛"、"貴和"的一系列的原則,將我們以往的修身、齊家、治國也巧妙結合了起來。
這裡的"修身"指的是員工的終身培訓制度,"齊家"指的是單子繼承制和終身僱傭,"治國"則是肩負社會責任。有這樣的文化內核,一個公司自然也會形成員工黏性,而人員穩定是影響公司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日本的企業文化也就在這樣的氛圍中形成了企業"慈",員工"忠"的特點,自然而然會讓企業更為長壽。同時,這樣的文化不斷發酵傳播,也讓日本的整個社會不那麼浮誇,而這種求真的社會環境,也十分利於日本企業的匠心精神的傳揚。在這種環境下,社會對於一個企業的評判標準也會有所區別。
我們大家評判一個企業的好壞,一般是看它的總價值量、營業額和利潤率,這是很合理,也是國際通用的評判標準。但是日本評判的標準卻是基於:是否涉及黑社會、經營與負債情況如何、經營者是否有犯罪或失信記錄、企業有沒有法律糾紛等。
只有一個企業符合這樣的評判標準了,才有最基礎的合作可能。所以,這也就要求著日本企業家必須真誠做人,誠信經營,並且利用企業文化將公司的文化內核價值觀流傳下去。
日本企業重視經營的傳承
日本在傳承上和我們國內區別比較大,我們一般講究子承父業。而日本卻已以"傳承"為形式,實質在於牢牢把握企業的經營權。
這一點就比較有意思了,因為在日本有一個獨特的觀念,就是"兒子是選出來的,不是生出來的。"簡而言之,對於一個家族企業來說,排除一些外患之後,最大的內憂則是來源於繼承人本身。
舉個例子,就像劉備生了一個扶不起來的阿鬥一樣,這樣的皇子把蜀國的基業全糟蹋了。但是像曹操多生幾個反而也不安全,因為繼承遺產避免不了內鬥。所以在日本企業的傳統裡,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個特別的思路,就是家產傳給自己的養子或者是女婿。
這樣一來,繼承人的能力高低,品格如何都是自己選擇的,不像自己生的孩子一樣具有品質和能力上的隨機性,所以繼承人不合適的可能性就比較低,家業的流傳也會更穩固一些。
在這種條件下,很多日本政商界的名人,養子和入贅女婿的比例特別高,而這一做法,導致了很多知名家族現在的家長和初始的先祖基本沒有血緣關係。
從實際上來說,日本的家族企業更像是一個股份制公司,家族成員對於這個"公司"來說則是依據能力進行"招聘"的職業經理人,而跟血緣沒什麼關係。從經營的質量上來看,日本產業的這種繼承制度是比較有利於公司長期穩定發展的。
就此看來,日本百年企業數量比較多也是有很多道理的。"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脫離了日本企業的經營傳統和社會文化氛圍,不確定這樣的方式是否真的會造就出許多百年企業,但是以德修身,誠信為本,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卻是讓企業長久活下去的永恆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