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關於在全市開展尋找「最美生態護林員」活動的通知》(贛市林辦〔2020〕7號)安排,經各縣(市、區)林業局推薦、尋找全市「最美生態護林員」活動組委會辦公室審查、市林業局黨組審核,擬確定李益軍等10人為我市「最美生態護林員」推薦人選。按照公平、公開、公正原則,現將擬推薦人選有關情況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公示時間:6月24日-28日
公示途徑:贛南林業網、贛州林業微信公眾號、贛州林業政務微博。
公示期間,如對擬推薦人選有異議的,請以實名方式向市林業局尋找全市「最美生態護林員」活動組委會辦公室反映,並提供必要證明材料。
聯繫電話:0797-8996498
聯繫地址:贛州市章貢區長徵大道8號市政中心北區北樓1511室
電子郵箱:lyj8196498@163.com
尋找全市「最美生態護林員」活動組委會辦公室
2020年6月24日
全市「最美生態護林員」擬推薦人選先進事跡
李益軍:全南縣大吉山林業工作站(擬向省林業局推薦)李益軍,是大吉山鎮馬安村的一名普通中共黨員、生態公益林護林員,他除管護好生態公益林外,還負責帶領該村的生態護林員管護轄區內1萬多畝山林;平時他認真學習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耐心的為當地民眾普及相關法律知識,增強村民的法制觀念;工作上他認真負責、勇於擔當、不懼艱難,在護林工作上爭當排頭兵。
去年他主動請纓參加江西省第七次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參與全鎮28個固定樣地和15萬畝小班區劃的外業工作,足跡走遍大吉山鎮的每一個山頭;同時積極參與松材線蟲病
殲滅戰,嚴防疫木流失。
2019年6月10日,全南縣大吉山地區突發山洪,三名初中生被洪水困在麵包車上,他不顧個人安危,多次衝入湍急的洪水中將幾名學生護送到安全地帶。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期間,除日常巡護外,他還參與保護野生動物的「清網」行動,把野生動物疫情監測與護林防火同參與、同落實,管人、管樹、管火、管動物,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真正體現了一名黨員護林員的責任與擔當。
他在護林工作上的做法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他的英勇事跡、工作事跡多次在中央、省、市、縣播出,被評為2019年度中國好人榜,江西省首屆「最美林業人」稱號。
張馬林:瑞金市贛江源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擬向省林業局推薦)張馬林,男,1963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贛江源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黃竹管護站副站長。
1981年。年僅19歲的張馬林來到日東林場工作(現為贛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連續39年張馬林都是從事營林護林一線工作。起初,為了把樹種好管好,張馬林背上個小鐵鍋,帶上半袋大米以及蘿蔔乾、豆豉等鹹菜,經常十多天都吃住在山上,大片荒山硬是變成了鬱鬱蔥蔥的森林。贛江源自然保護區森林面積很大,張馬林負責的有幾百個山頭,每天要不斷的巡查。看是否有野外用火,是否有病蟲害,是否有偷盜濫砍伐等等都得管。在林區天天爬,天天走,很多山路都是張馬林用他那雙「鐵腿」走出來的,這些年他制止侵佔林地事件10餘起,期間多次受傷流血。幾十年來張馬林守住清貧耐住寂寞,守護著這片深山,連老婆和孩子都要很久才能見上一面。
在申報贛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期間,他憑著自己多年來對林區的地形地貌、森林資源狀況、野生動物棲息地、植物群落等的了解,和單位同事一起為科考隊作嚮導16次,每次至少歷時半個月之久,行程五百餘公裡。前後歷時三年,為成功申報贛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提供了充分的科學依據。
由於表現出色,張馬林先後多次榮獲市委、市政府優秀共產黨員、林業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稱號;2014年榮獲瑞金市首屆「平安衛土」提名獎,2015年和2018年獲瑞金市「綠色衛土」榮譽稱號。他的先進事跡多次被《新華每日電訊》、《江西日報》、《贛南日報》等媒體報導。
彭士禎:贛縣區江口鎮旱潭村彭士禎,男,1963年生,1989年加入護林員隊伍,至今工作30餘年,多次被區裡評為優秀護林員。
彭士禎多次發現村民亂砍亂伐,倒賣木料,面對違法分子,他勇敢面對,上報林業部門處理。被處罰人員事後恐嚇於他,彭士禎不懼地說:身為護林工作人員,工作當中不徇私、不講交情。
每到森林防火期,常常不能按時吃飯,有時還得忍飢挨餓,不管巡山多晚回來,都還得拖著疲憊的身體,嚴格落實入山登記制度和各項防範措施。有一次,村民清明上墳,不小心點燃了山林,被正在巡護的彭士禎發現,村民好說歹說要求私了,但他卻毫不含糊地將人舉報給了江口鎮林業工作站,要求對肇事者嚴肅處理。
近幾年來,彭士禎按照林長制工作新要求,一如既往地在責任網格區域巡山護林,彭士禎還經常到群眾家中,與村民講解森林防火的重要和火災的無情,向村民宣傳林業新知識,又細緻調查了解山情、林情和社情。堅持每天巡山查林,跑遍了轄區的每一條山梁山溝,每一片林地、林班的地理位置、面積、林木種類等都熟記於心。從20出頭幹到了年近花甲,讓荒山變成了青山,實現了護林員的初心,長期的堅守換來的是管護區域內無火災、無涉林案件發生。儘管工作如此之累,但他說:「這一切都值得!」他時刻嚴格要求自己,發揚不怕苦、不怕累、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的作風,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護林工作中,憑著他堅定的信念和勤奮好學逐步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護林員。
吳世田:贛州陽明湖景區管委會(猶江林場)茶灘工作站吳世田,1968年11月生,現年52歲,崇義縣橫水鎮茶灘村小河背組人,陽明湖景區管委會護林員。2011年開始管護陽明湖景區茶灘工作站4736.9畝生態公益林,被譽為「活地圖」、「野生動植物的守護神」、「抗疫先鋒」。
用真情回饋青山綠水。20多年前,他先開碳廠後辦磚瓦廠,用心經營,過上了小康生活。2002年,他主動關閉磚瓦廠,到崇義縣城找到了一份待遇豐厚的工作。2011年,得到茶灘工作站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管護承包護林員消息,他毅然應聘管護員。許多人問他:「你辭掉月薪五千多元的工作,去做每月才1700多元的護林員,你貪什麼?可是有癲?」他堅定地回答:「我以前辦碳廠和磚瓦廠,燒掉了太多太多的木材和柴火。如今,我有責任把森林管護起來,讓山更綠、水更清。」
用汗水澆灌綠蔭。從事護林工作後,他抓緊時間學習《森林法》等林業政策法規,在較短的時間內較好掌握了林業政策法規知識。他近10年如一日,不論寒冬酷暑、風霜雨雪,每天深入轄區巡山護林查看山情,責任區內從未發生盜伐林木、亂挖野生植物、捕獵野生動物等破壞森林資源現象。他時刻心系森林防火工作,嚴把防火這道「紅線」,他管轄的區域從未發生過森林火災。
用愛心助力抗擊疫情。他在做好護林工作的同時,還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主動到出入口監測點引導、勸導群眾。在茶灘村發起抗疫捐款時,他毫不猶豫捐獻了1500元。當工作站黨員開展抗疫捐款時,不是黨員的他又帶頭捐款50元,委託工作站轉交給市紅十字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武漢加油、祖國加油!
陳遠偉:上猶縣五指峰生態林場陳遠偉,男,現年44歲,上猶縣五指峰生態林場護林員,從事護林18年來,以愛崗敬業、熱心奉獻的工作情懷,贏得領導、同事和群眾讚譽為「森林忠實的守護者,樂善好施的熱心人」,在2009年,榮獲了「上猶縣十大感動人物」殊榮。
2002年,他從一名伐木工轉為護林員,常人看來,這是一個悠閒的好崗位,可他卻不這樣認為,常說:「做護林工作不但要勤快,還要磨嘴皮」。他管護的山林,儘是山場崎嶇,林情、民情複雜。十多年來,他以山為家,以林為伴,一套迷彩服、一雙解放鞋、一隻水壺、一把斬刀伴隨著他穿梭於密林間,遊走於山頭地塊,見到有人燒田埂草就去制止,發現有人亂採挖就去阻止,碰到有人想獵捕就發出警告,而且,在雨天、在午間甚至傍晚,可見他走家串戶,向群眾宣傳林業政策,野生動植物保護法規以及森林防火知識,長年累月,當地群眾都被他這股韌勁所折服,其所管護的7000多畝山林從未發生過失火,林政秩序安定,森林更加蔥鬱了!
作為一保護林員他不但管好自己的責任區,還主動為作業區分憂,2019年,三門坑作業區,一塊近2000畝偏遠山林因林情複雜,沒有哪個護林員願意認管,得知情況後,陳遠偉主動領管了。為此,他每年又要多爬幾百裡山路,卻毫無怨言。2020年2月,為積極投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他主動參與無償獻血活動,幾年來,累計參加無償獻血達5次,獻血1800毫升。
他就是這樣,不斷為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傾注辛勤和汗水,為社會無私奉獻!
黃財華:大餘縣黃龍鎮靈潭村黃財華,男,1969年12月生,大餘縣黃龍鎮靈潭村村民,2007年擔任護林員,管護的山場範圍涉及三個村,面積達四萬餘畝。在護林崗位上,以「抓好、管好、護好、宣傳好」作為工作重點,資源管護工作中作出了突出的成績。
他十分重視林地保護、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野生動植物保護宣傳教育,平時注重與臨近林區的戶主、山場田主
等人員交流,與林農建立了和諧的魚水關係,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時刻顯現在林農的日常生活中。
他在日常巡山護林中,著重做好二件事:一是充分利用標語、板報宣傳森林防火工作,使「護林防火人人有責」的觀點植根於群眾中;二是加強野外用火巡查,杜絕了森林火災的發生。
他堅持不懈與各村生態護林員一起開展巡山護林,
把自己所學與工作實踐經驗傳授給各村生態護林員,巡山護林工作成效明顯提高。責任區未發生破壞森林資源現象。
黃財華有很強的農村工作基礎,有豐富的護林經驗,責任心強、為人正直、作風正派,在護林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績,獲得一致好評。
李永香:安遠縣孔田鎮新塘村李永香,男,58歲,初中文化,中共黨員,2013年其妻患鼻咽癌,造成貧困,於在2015年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選為生態護林員,現為孔田鎮新塘村生態護林小隊隊長。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護林員隊長,李永香不僅要管護自己轄區的2400餘畝的林地,還要管理其他護林員,新塘村的每個山頭,每條小溝,都留著李永香和同伴們的身影,餓了,啃口乾糧,渴了,捧一口清泉。記得,在2019年5月的一天,李永香巡山時突降大雨,雖然是5月的天氣,但山間的雨點還是冰冷刺骨,但他仍然走完了8公裡巡山路,當晚就發燒了。第二天一早,他又出現在巡山護林的路上,大夥勸他歇歇,他婉言謝絕並憨厚地說:巡山護林是我的本職工作,點了錢我就要「護好林,守好山」。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李永香和他的同伴守山護林,刷寫宣傳標語,讓身邊的每個人都能自覺做到安全用火、不亂捕亂獵、不濫砍濫伐。新塘村如今茂密的森林和良好的生態環境,這無不凝聚著李永香的心血和汗水,2016年至今,他負責守護的林區沒有發生森林火災,沒有亂砍濫伐和亂捕野生動物現象。特別是「林長制」全面實施後,新塘村群眾放下柴刀、鐵鎬,不砍樹、不侵山,成為「守山護林」的先進村。
作為貧困戶,在脫貧攻堅道路上他從不向困難低頭,他積極發揮自身內生動力、不等不靠。在扶貧政策的幫助下,用生態管護工資為家人在新塘村開了快餐店,安裝了光
伏電站並積極發展種養產業,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李永香見到人就講,精準扶貧讓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我們要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的關懷。
鄧正月生:于都縣祁祿山鎮林業工作站鄧正月生,男,61歲,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鄧正月生家貧志不貧,自2016年被聘任為于都縣祁祿山鎮生態護林員以來,不論烈日炎炎,還是狂風下雨,他堅持巡山護林,盡心盡力管護好轄區的1600畝山林。妻子長年臥病在床,行動極為不便,孫女患有間歇性癲癇病,為做到家庭、工作兩不誤,他經常是在早上就把中午的飯也做好,放在鍋裡熱著方便妻子、孫女食用,然後再開展每天的巡山護林工作。在天乾物燥的天氣以及春節、清明等重要節點,更是一刻也不鬆懈,巡山、敲銅鑼、野外用火巡查是他每天的必修課。在做好巡山護林的同時,他還積極協助做好森林病蟲害防治,森林資源調查以及協助黨委政府做好脫貧攻堅等各項艱巨工作任務。在今年春節期間,面對森林防火和疫情防控的雙重壓力,他主動請戰,化身防火宣傳員和疫情防控員,日夜堅守在卡點上,協助村委會做好防控設卡工作,在貼標語、測體溫、勸返走親訪友的群眾同時提醒大家注意森林防火。2016年至今,他為群眾宣傳森林防火知識2000餘次,制止野外用火30餘起,所管護的山林未發生一起森林火災。
「生態護林員是助力國家脫貧攻堅的惠民政策,在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更要自覺地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不拖國家脫貧攻堅的後腿,為建設綠水青山儘自己的綿薄之力。」沒有豪言壯語,沒有豐功佳績,卻憑著一顆感恩的心,在平凡的崗位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地詮釋了生態護林員砥礪奮進、勇於奉獻與擔當的風採。
賴和平:南康區浮石鄉羅坳村今年57歲的賴和平是土生土長的南康浮石鄉蕉溪大山人,也是一名當地巡山護林員。近幾年來,他用辛勞的汗水和執著的精神守護著這片綠水青山,保護著森林資源安全。他管護著羅坳村賴屋、陳屋和何屋的3086畝山場,這個地方屬南康城區生活用水和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區域,是城區水廠取水點水域兩側的第一重山脊匯水區域,也是國家級公益林、1級保護林地區域,因此,森林資源保護顯得
尤為重要。賴和平感覺到了身上的擔子很重,心想我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積極作為地保護好這片生態環境資源,為國家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做貢獻。
2016年在南康區林業局和鄉村幹部的引導下,賴和平被
聘任為當地生態護林員。他在公益性崗位上,非常珍惜這份工作,也對林業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激之情,因為他家從2006起每年能領取公益林補助資金。所以他工作起來相當盡心盡責,毫不鬆懈。今年新冠肺炎發生以來,他還堅持每天早晨7點左右,一邊宣傳做好新冠肺炎防控宣傳,一邊身軀綁著印著森林防火標語的旗杆,手裡敲著銅鑼,在村裡的主幹道上來回巡邏宣傳,一天這樣巡邏宣傳好幾次,村民們都記在心裡。在每年的冬至、春節、清明傳統節假日,他就在鄉下主要路口設立火種檢查收繳點,沒日沒夜地蹲點把關,對村民帶紙錢、鞭炮和易燃物品進山祭拜的,一律進行收繳,同時做好防火知識宣傳,嚴禁森林火災發生。他還說:「我作為護林員就必須把工作做細做實」。
2019年第七次森林資源二類資源調查中,浮石鄉有27個固定樣地。浮石鄉樣地大都偏遠山區,遠離道路,遍布雜灌和荊棘、峽谷溪流,山上環境複雜。當調查工作組計劃去山上調查的時候,想到請他幫忙來當嚮導,他知情況後,他很爽快地答應了。他和作業組一同到浮石鄉境內大山腦作調查樣地,遠的地方要騎摩託車半個小時、徒步一個半小時才到,來迴路程需要4個小時,早上7點多出發,下午4點左右才能調查完,連續在野外工作近10個小時。每次調查,賴和平手拿砍刀帶著調查工組衝在最前面,山上荊棘比人還高,就得一路劈條,尋找樣地。有一天,他在測量一個樣地邊界時,要穿過峽谷,他在牽皮尺中從陡坡上滑下來,大腿颳了一道長裂口,作業組的人叫他來處理傷口,他說「不用,這點傷算什麼」。接著他簡單用紙巾擦拭一下,忍著疼痛堅持到整個外業調查檢查結束,他也沒叫一聲苦,喊一聲累。
近幾年來,
他憑著蕉溪大山人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精神,堅持自己的擔當和使命為守護著這片綠水青山,為南康的綠水青山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截止目前從未發生過
一起森林火災和破壞森林、林地的現象,深受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
張焜俊:章貢區水西鎮上禾村張焜俊,男,49歲,漢族,中專文化,家住水西鎮上禾村柳樹組,現任水西鎮上禾村護林員,隸屬水西鎮護林大隊。
2013年加入護林隊伍以來,他非常珍惜護林員這份工作,覺得是村裡和鎮裡對他的照顧,讓他能在家照顧中風癱瘓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子時能增加一份收入,他不能辜負他們的信任,要守護好家鄉的綠水青山。自當上護林員以來,他盡心盡責在村裡的一個地方一個地方開展護林巡查工作。夕陽西下,鄉間小路迴響著他騎摩託的引擎聲;烈日當頭,林間小道有他孤身巡林的身影;春耕時節,他忙碌在田間地頭及時制止野外用火行為;節日假期期間,他堅守在值守卡點,杜絕火種上山,保證林區安全;火情發生時,他服從指揮衝鋒在滅火一線;脫貧攻堅中,他不等不靠,自強自立發展養殖率先脫貧。
張焜俊無論是在護林的工作中,還是在脫貧攻堅中,都是生態護林員學習的榜樣,是最美的「生態護林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