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零食是很多父母都非常心煩的事,在父母眼中零食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罪人,甚至可以說不應該出現在這個世界上,但是也有一些寶媽認為,吃零食的孩子,都是父母管教不當的帶來的惡果。
但是現實中也會出現這樣一種怪象,生活中總是嚴加管教孩子的父母,一旦孩子脫離了父母的監管,或者有人拿零食想要試探孩子的時候,這類孩子反而更容易中招,甚至可能會出現暴飲暴食的傾向。
而那些允許吃零食的孩子,對零食反而有一定的自制力,這樣的孩子,即使父母不對自己再做要求,孩子心中也會有個尺度,注意點到為止,也不會容易被人拿零食哄騙走。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孩子總是生活在父母的高壓下,反而容易會有過度彌補心理
當孩子總是生活在父母的掌控下,總是被父母嚴格要求,一點零食都不能吃的時候,孩子也可能會出現對自己過度彌補的心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越得不到越想要追求。
孩子童年越缺失某件東西,長大後就會越喜歡用這種東西彌補自己的殘缺不完整的童年,甚至會出現過度追求,因此父母一定要儘可能的理解孩子,一定程度上允許孩子吃零食。
二:沒吃過零食的孩子,童年是不完整的
沒吃過零食的孩子,童年也可以說是不完整的,尤其是現在物質生活充裕了,大多數父母都有條件給予孩子最好的物質,所以更沒有必要在孩子零食這方面,過于謹小慎微。
不讓孩子吃零食,其實也是抹殺了孩子的天性,成年人的生活已經夠艱難了,父母沒有必要讓孩子過早成熟,過早適應中年後的養生生活,只要孩子不過量,適度吃一些零食還是非常可以的。
三:孩子人際交往會受阻
孩子的思想單純,很多孩子的友誼都是從互換零食建立起來的,尤其是一些年齡比較小的孩子,更是會經常聊起什麼東西好吃,愛吃什麼這個話題,如果孩子從不吃零食,也就相當於少了一些簡單又容易拉近與他人距離的話題,這樣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父母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對孩子來說,孩子的社交積極性可能會受挫,對於父母而言,無法正確引導孩子,鼓勵孩子與人交往其實也是一種責任的缺失。
四:父母管教越嚴,反而越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心。
父母管教過嚴,要求過高,其實也會對孩子有一系列的影響,多疼孩子管教的越嚴格,反而越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情緒,讓孩子覺得父母並沒有這樣愛自己。
孩子提出要吃零食的時候,父母的做法,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格局和未來,父母強制拒絕的話,孩子日後可能會牴觸父母的管教,甚至可能會出現頂嘴的可能性。
父母如果放任不管的話,孩子可能會出現愛吃零食不愛吃飯的壞習慣,這個時候父母再加管教的話,管教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一:父母要給孩子嘗試的機會
孩子提出要吃零食的要求,父母一定不要輕易拒絕,而應該積極地讓孩子多嘗試一下,不要讓孩子吃飽,告訴孩子小孩子吃這些就應該足夠了,積極引導孩子,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正餐上。並且可以跟孩子約定好下一次吃零食的時間,這樣孩子反而會更期待。
二:可以將孩子愛吃的零食替換成健康的零食
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對零食有很深的執念,主要就是因為,孩子被零食的花花綠綠的外表吸引了,父母可以將孩子的零食替換成同類的自製食品,注意擺盤和儀式感,孩子也會覺得非常開心。所以這也是為什麼現實生活中,很多被允許吃零食的孩子更容易有成就的原因之一。
育兒寄語:
在孩子吃零食這件事上,父母過於強制,過於嚴肅的跟孩子三令五申,反而會不會有很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如果父母能正確看待這件事,重視孩子的請求,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積極和孩子站在統一戰線的話,孩子才會有更多的可能改掉零食當主食的惡習。
今日話題討論:
在座的寶媽們,你家孩子會吃零食嗎?你又是如何管教自家孩子的呢?歡迎屏幕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