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父母嫌985兒子丟臉:優秀的父母,孩子更容易挫敗?

2020-09-03 動力催眠師滑洋

文 | 滑洋

編輯 | 了不得

最近,一則新聞令人感動。

湖南耒陽的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出676分的好成績,湖南省文科第四名。

當晚,校長帶著老師,一行50來人坐著9輛車,抱著煙花浩浩蕩蕩來慶祝。因為要走30裡的山路,進村兒天都黑了。

村民們也跟過了年似的,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

連路燈都沒有的村子,夜如白晝。

姑娘的父親說,自己一直在外打工,聽到成績時激動落淚。這是真正全村的驕傲,天大的喜事兒,值得這麼慶祝。

隨後,清華北大的老師輪番上演搶人大戰。網友們也盼著姑娘選個好專業,改變全家人的命運甚至福澤全村也說不定。

最終,鍾芳蓉因為喜歡歷史,選擇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

小姑娘的家人沒說什麼,網友先站出來反對——

「考古?就業的時候分分鐘教你做人」

「這種家庭就應該報以後賺錢的專業」

「估計老師們都失望了,不是一個大富大貴的專業」

「農村家的孩子,亂填志願」

話裡話外,小姑娘做了一個不明智的決定。家窮就不配追求理想,賺錢才是硬道理。

且不說這個想法有多狹隘,主要是一竿子掀翻了太多人。合著鄉裡鄉親的慶祝都是有所圖?合著考古行業的人都要餓死?

面對質疑,鍾芳蓉回應稱:自己就是喜歡歷史和文物,同時也受到了樊錦詩的影響,所以報考了考古專業。

樊錦詩,2019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現任敦煌研究院院長。1963年自北京大學考古系畢業後,在敦煌研究所工作了40多年,被稱為「敦煌女兒」。

是真正的文物大家。

這則新聞之所以感人,在於這個女孩出身寒門,卻不慕名利,能坦蕩追求自己所愛。

她的父親在接受採訪時說,女兒從一歲開始,就由爺爺奶奶帶著,在學習方面從沒讓人操過心。女兒把錢看得很淡,我也認為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會更開心。

窮人家的孩子,有時吃碗麻辣燙都覺得罪惡。她卻能幸福得如此踏實,令人羨慕。

這也是很多父母的疑惑:

家庭條件不好,缺少父母陪伴,為什麼一個留守孩子這麼棒?再反觀那些足夠「優秀」的父母,為什麼孩子卻那麼叛逆。

我曾經的一位來訪者媽媽,說自己和孩子爸爸一個企業高管,一個學校副校長,算是還可以了吧,但孩子就是「油鹽」不進。

不是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嗎?父母優秀,孩子不應該有樣學樣嗎?

這似乎是一個悖論,但本質上並非如此。

這可能關係到父母以及身邊其他人對孩子的期待,而且這些期待可能會內化成孩子自己對自己的期待。

當一個孩子發現自己總是不盡人意時,他會失望,挫敗,自我懷疑。

父母優秀不外乎就是功成名就,名利雙收。

但從教育的角度,同樣的「優秀」,不同的父母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的影響。

根據父母和孩子對於優秀的接納程度,一般可以分為這四種情況。

1.父母和孩子,都能接納彼此的優秀或者不優秀

孩子認為的父母是自己的驕傲,把父母當成自己的榜樣。

父母只對自己的專業領域提出高要求,不苛求孩子及家人。父母不把對自身的期待,投射到孩子上。允許孩子不如自己,也鼓勵孩子能夠做出自己的成績。

這種「接納」就是我們所謂的言傳身教,也是父母和孩子「雙優秀」的最好途徑。

2.父母接納自己的優秀,孩子卻不能面對諸多的期盼

對於父母過於優秀,孩子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並且可能導致孩子自卑,認為將永遠輸給他心目中完美的父母。

孩子害怕努力,怕面對努力後依然失敗的結果。他也怕自己不夠努力,似乎這樣就不配做他優秀父母的孩子。

矛盾之下,孩子內心充滿挫敗感,無法認可自己。

這種家庭,如果父母「接納」的能力足夠強,充分給孩子自由,可能孩子也能慢慢接受自己。

由於父母的接納,也許等孩子長大後,他們能夠擺脫已經內化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3.孩子接納父母的優秀,父母卻不能接納孩子的平庸

我們常說「醫生家孩子總生病,老師家孩子成績差」,根源就在於此。

孩子能夠接納父母的優秀,也覺得自己可以不好,能夠看到父母和自己是獨立的個體,沒有必要一定要像父母一樣生活。

但父母覺得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憑什麼不優秀,會反思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好,還是孩子有問題。

父母對孩子的失望,本質上是對自己的失望。父母不能接納自己的不足,也不能接納孩子的不足。將失望的矛頭指向對孩子,就能緩解一些對自己的失望。

這類父母覺得自己夠優秀、有優勢,能替孩子作決定,掌控孩子的人生。

父母在不斷強調優秀、強調期待的時候,本身就是一種反向形成。孩子為了保護自己的獨立意志,迴避屈從權威的羞恥感,只能朝反方向努力。

4.孩子不能接受優秀父母帶來的壓力,父母也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

父母對孩子失望,孩子也對父母失望。

也許孩子需要的只是一個溫柔的媽媽,可是他擁有的是永遠替他做決定的「班主任」。

《變形記》中,很多有錢人家的孩子「一無是處」,網癮、逃學、打架、高消費……

在潛意識的層面,這些孩子不敢優秀,他們只能用「足夠糟糕」來對抗父母的高期待。

優秀又忙碌的家庭,在一定層面上都會剝奪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孩子不屑於父母的優秀,因為父母的成績是自己的「情敵」,搶佔了父母本應給予自己的陪伴和關注。

所以很多父母孩子一見面就針尖對麥芒,雙方都痛苦。

之前看到過一個北大教授家孩子的經歷,別人都覺得他出身好,自帶光環,含著金鑰匙出生。

父母都是北大學子,留學歸來後回校任教。不僅父母優秀,他們身邊的人也都是名校教授,清華北大、劍橋哈佛都司空見慣。

所以孩子不管怎麼努力,父母都覺得這是件很平常的事。孩子最後只考上了一所985院校,這對於他的家庭,也成了一件讓人丟臉的事情。

父母成了他的天花板,夠不到,也超不過。

他甚至沒有和父母談過心,當他的老師聽他「吐槽」完之後,他說:「老師,謝謝你,我從沒和父母傾訴過。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紆尊降貴聽我抱怨,每天都忙,哪有空聽我的煩心事。」

「取悅」父母是孩子的天性,有的父母能被一個吻取悅,有的父母能被一張成績單取悅,也有的父母只有穩坐年級第一,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才能取悅。

當孩子發現父母難以取悅的時候,他們最開始會加倍努力。

但隨著父母的期待和要求越來越高,取悅父母變得越來越難,孩子一想到父母的期待,就會聯想到父母嫌棄的眼神,失望的表情,索性就不再取悅,徹底放棄。

孩子會覺得,我的爸媽太優秀了,而我不夠優秀,不配被愛。

父母或者其他人給予的「高期待」,會內化為孩子對自己的期待。他們心裡住著的是一個完美父母,自己永遠會輸給這個完美的父母。

其實,很可能父母本身就是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小時候,他們做錯一點事就會被責罵,並且會被冠以「愛」的名義。

父母理所當然地認為,否定、屈辱本身就是愛,能讓人上進。自己現在的成就,就是這種教育方法最好的證明。

所以對自己的孩子,他們選擇以同樣的方式「愛」下去。

優秀的父母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優秀像一個磁場,它會吸引來很多其他問題,無形中給孩子諸多壓力和期待。

那父母到底能不能優秀,該不該優秀?

答案是:我們可以做優秀的自己,但是沒必要要求孩子同樣優秀。

即使我們在某個領域很出色,但我們無法代替孩子長大,也不能代表我們替孩子做的決定就是正確的。

隨著孩子成長,他們所需要的愛,是濃度逐漸稀釋地退出。

《我是演說家》中,心理諮詢師賴佩霞,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你的母親充滿哀傷,你敢快樂嗎?

她給出的答案是:可能這種快樂,形同一種背叛。我們寧願賠盡了自己的幸福,也不敢快樂。

父母優秀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眼睛裡的失望,可怕的是周圍形成「高期待」的氣場。

我們可以做一個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優秀、出色的個人,也應該做一個「剛剛好」的父母。

不管父母本身是否優秀,都應該保持與孩子之間的邊界,不入侵不破壞;有能力自得其樂,不依賴;能接納自己的好,也能接納孩子的壞。

我們當然應該做最好的自己,但這並不是為了逼迫孩子同樣優秀,而是為了自己的人生體驗。

作者簡介:滑洋,大成心靈學院創始人,中國海普斯諾動力催眠學院催眠師,資深心理諮詢師,國際認證臨床催眠治療師,親子關係PET教練,親子溝通培訓導師,《青少年學能提升訓練》教材編委成員,廣州公益心理諮詢巡迴導師,長期接受個人體驗與督導。

相關焦點

  • 北大父母嫌棄985兒子丟臉:優秀的父母,孩子更容易被挫敗?
    當一個孩子,慢慢發現自己總是不盡人意時,他會失望,會挫敗,會自我懷疑。,孩子不敢優秀,他們用「足夠糟糕」來對抗父母的高期待,對抗他人對自己的期待。優秀又忙碌的家庭,可能一定層面上剝奪了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孩子不屑於父母的優秀,畢竟父母的成績是自己的「情敵」,它們搶佔了父母本應給予孩子的關注和陪伴。
  • 那些信奉「985學霸父母鼓勵孩子當學渣」的父母后來怎麼樣了?​
    其中,有一篇《我老公985博、我985碩,我們兒子是學渣,但我為他感到驕傲!》的文章再度刷屏,引發熱議。文中先揚後抑地講述了孩子爸是985的工科博士,媽媽是985碩士,在最佳生育年齡27歲生下了兒子。985名校學霸的孩子也會是學渣,所以那些糾結孩子學習不好的父母就放心大膽地讓孩子成為學渣吧。」
  • 父母接娃嫌髒衣服丟臉,娃一句話暖到父母,這才是家庭的溫馨模樣
    俗話說:"兒不嫌母醜,子不嫌家貧",但是現在的孩子在這方面詮釋卻不是很好。近年來有多少孩子因為家長滿足不了自己的欲望,選擇和家長大打出手,甚至做出傷害父母的事情,讓人看著不禁有些心酸。兩人當時還怕兒子看到自己這樣會給他丟臉,但是當兒子看到自己的時候一點也沒有看出來嫌棄丟人,小江接兒子上車之後,對兒子說"爸爸媽媽穿成這樣,還怕你不願意呢,怕給你丟人呢!"
  • 父母以下幾種行為,可能正在摧毀孩子的自尊心,讓他感到「丟臉」
    ,還沒有自己的認知時,對於父母的一些的行為並沒有多大的感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逐漸成熟時,面對父母的有些行為則會摧毀其自尊心,讓他覺得丟臉,恨不得一副誰也不認識誰的模樣。閨蜜說「前幾天兒子粗心,忘記帶語文課本了,幸好自己發現及時,便給孩子送去了學校,在課間時就叫了一聲兒子的小名:「喜寶」,誰知道,回來就跟我冷戰,主動求和也不搭理。」幸孕姐在閨蜜的請求下,找了孩子談談,原來,就因為閨蜜的這一聲「喜寶」,全班同學都在旁邊調侃他,感覺自己十分丟臉。而且,從那以後班裡的小夥伴都開始不叫他大名了,「喜寶」這個名字就成了他的代號。
  • 孩子的優秀不是父母的面子
    中國式父母對孩子的焦慮更多的來自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夠優秀,但孩子的表現卻不會都滿足家長的希望孩子越優秀,家長臉上有面子,就越高興。孩子表現越差,家長越會感到丟臉,似乎孩子是否優秀直接影響著家長的面子。在家長看來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面子。為了自己的面子,家長可以送孩子進補習班,為了自己的面子,孩子周末時間比上學還忙,為了自己的面子,孩子一定要超前學習。這些遠遠不夠,只有孩子按照家長的標準成長,家長才是最有面子的!愛面子,在西方心理學上被解讀為一種自戀型人格。
  • 父母的優秀,竟是孩子的災難
    ,毀了孩子父母優秀自然是好事,可是如果父母固守優秀的執念,很可能毀了孩子。你看,父母會示弱,孩子反而更優秀。很多父母覺得父母就該有父母的樣子,有父母的權威,不然還怎麼管孩子。於是,很多父母覺得自己優秀,孩子也理所應當優秀。殊不知,孩子是否優秀受多方因素影響。
  • 這四種父母,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但是優秀的小孩,不僅僅是提供最好的教育,昂貴的學區房,上不完的培養班就可以培養的!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性格,愛好,習慣,悄無聲息的影響著孩子的行為,這四種父母,才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1.尊重孩子的父母有一種喜歡叫「你媽覺得你喜歡」,我一句俗語叫「我是為了你好」,事實真的如此嗎?
  • 學霸父母遭遇學渣娃,徹底崩潰!「我哈佛博士,兒子年年倒數第一」
    網友:我哈佛博士,兒子年年倒數第一北大碩士父母教育起點高,布局早,而雙胞胎兒子倒也不負博士的滿腔期望只是。。。家族都是985名校怕是要毀在兒子這代了這個孩子坑爹媽的方法實在高讓當老師的爹媽無顏見家長難道老師教自家孩子就教不好?
  • 高考693分,查分瞬間爸爸比兒子還激動:孩子優秀最值得父母開心
    當了父母后,發現沒有什麼比孩子優秀更值得讓自己高興的事情了。相比同事喬姐,李姐就不那麼開心了,李姐是我們的副總監,她工作出色,能力優秀,年紀輕輕就升到單位的中層,不過她兒子似乎沒有遺傳她的本事。她兒子也今年高考,考的不理想,具體考了多少分,她也沒有正面回答大家,只是說可以上個專科院校。每次談到高考,她就藉口走開了,不願意和大家一起討論。因為她兒子一直是學校的差生,經常被老師叫家長,是她的心病。現在孩子考的不好,她自己也是沒有面子的。
  • 「媽媽很偉大,兒子要自殺」:父母太「優秀」,就是場災難
     答案是: 是優秀的她,內心裡對完美的執念;是這種執念,讓她把孩子的「不完美」,看成自己的不完美,進而產生的挫敗感; 是這種挫敗感,讓她內心積攢了太多的憤怒,然後這憤怒又反噬到她最親近的孩子身上;
  • 北大碩士做全職媽媽,陪著兒子考重點,這些方法你也可以做到
    早就聽說過「海澱媽媽」,她們生活在北京的海澱區,以雞娃為己任,陪著孩子考重點,不把孩子送到清華、北大、985、海外名校,誓不罷休。有一位北大碩士畢業、在世界500強當經理的媽媽,就是其中之一。與其他「海澱媽媽」不同的是,她沒有給兒子買學區房,兒子也並不聰明,所以,更容易帶給我們普通人一些教育啟示。而我,就從這位媽媽身上,得到了4點教育啟示。啟示一:激發孩子的學習意願,是開啟自主學習的第一步。
  • 越是優秀的孩子,越是有一對不急於求成的父母
    可是孩子上小學後,我逐漸發現:越是優秀的孩子,越是有一對不急於求成的父母。就像鍾美美,幾個月前,他因為本色扮演「老師」一角在網絡上爆火。面對人氣高漲的兒子,鍾美美父母沒有「把握商機」,逼他長大,賺快錢,甚至拒絕了一紙100萬的合同!試問有多少家長有這樣的格局呢?
  • 父母太優秀,對孩子是一場災難
    有人說:「這世上,有種更可怕的父母,是太正確了。小編私以為,優秀的父母。沒有錯,錯的是,陷入自以為是的優秀裡,武斷折斷孩子飛翔的翅膀。但也想說,不要當一個太正確的父母,讓孩子看見你的愛。(大家周末好,今天特以此文和大家分享共勉,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觀點~)1.
  • 「我媽比我學習還瘋狂」優秀的孩子,背後往往有愛學習的父母
    那些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有愛學習的父母曾看過一期《少年說》,其中有一個孩子抱怨自己的媽媽「太愛學習」,已經38歲的媽媽還在準備考研,每天努力學習。於是這個孩子吐槽道:「我媽學習比我還瘋狂!到底是學習重要還是兒子重要呢?」
  • 單親媽媽將兒子送進北大,一句話透露養育秘訣,打臉90%的父母
    前段時間,有一則「單親媽媽開店供兒子上北大」的新聞上了微博熱門。這位考上北大的兒子不僅學習成績好,還特別懂事能幹,最近暑假就幫媽媽爆改了小賣部,吸引了更多顧客。並且還說:母親靠著開小店,將他送上了更大的舞臺,而母親不能沒有自己的舞臺,小店就是母親的舞臺。
  • 為什麼吃零食的孩子更容易優秀?父母的做法,可能影響孩子的未來
    孩子吃零食是很多父母都非常心煩的事,在父母眼中零食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罪人,甚至可以說不應該出現在這個世界上,但是也有一些寶媽認為,吃零食的孩子,都是父母管教不當的帶來的惡果。,這類孩子反而更容易中招,甚至可能會出現暴飲暴食的傾向。
  • 父母清華北大畢業,能接受孩子讀三本大學嗎?
    肯定是有那麼一點點挫敗感的首先,在心理狀態上,做父母的肯定是有那麼一點點挫敗感的,典型性的「由於我認為自己是學霸,孩子也應該是學霸」這樣的心理狀態在作怪。從基因遺傳的角度觀察,父母給予了下一代最完美的基因,孩子有一個清北的父母,也比普通家庭的孩子多少也有一定的優勢。
  • 父母皆985研究生,卻為「學渣」兒子感到驕傲,優秀父母都是如此
    每一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聰明,上學時得到老師的重視,順利考上名牌學校,畢業後更是找到一個自己滿意的好工作,為父母爭光。很多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操碎了心,甚至有的家庭為了更方便地照顧孩子,母親毅然辭掉工作,在家做起了全職太太。
  • 不是人人家的孩子都能考上北大、清華、985
    有人硬是不信:「憑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就能考上北大、清華、985,而我的孩子就不行呢?」請面對現實,不要做槓精好不好?再說北大清華錄取率:2020年陝西23萬考生,北大清華錄取234人,比例為0.1%。你覺得你家孩子是最棒的,最好的,最優秀的,和別人家的孩子是一樣的,這只是你自己的感覺,而事實上真的是一樣的嗎?
  • 雙胞胎兄弟,被保送北大、中科院讀博:父母合格,孩子才能優秀
    今年,哥哥李國平獲得了北大直博的資格,弟弟李國安則獲得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的資格。這兩個超級學霸,來自一個普通的家庭,老家在江蘇豐縣城關鎮,出生後,兄弟倆就跟著父母搬到徐州市區,父親原本在一家貨運公司做技術工,母親在縣城一家鞋皮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