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優秀不是父母的面子

2020-09-06 上海樹元教育


中國式父母對孩子的焦慮更多的來自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夠優秀,但孩子的表現卻不會都滿足家長的希望。孩子越優秀,家長臉上有面子,就越高興。孩子表現越差,家長越會感到丟臉,似乎孩子是否優秀直接影響著家長的面子。在家長看來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面子。為了自己的面子,家長可以送孩子進補習班,為了自己的面子,孩子周末時間比上學還忙,為了自己的面子,孩子一定要超前學習。這些遠遠不夠,只有孩子按照家長的標準成長,家長才是最有面子的!

愛面子,在西方心理學上被解讀為一種自戀型人格。就是要時刻證明自己是對的,保持自己的優越感。

但如果我們追溯到自戀的根源,會發現根源往往是自卑。因為對自己的不滿,卻又無力改變,才會寄希望孩子去替自己完成未達到的欲望,或者通過炫耀攀比來填補內心的空虛。

我看過一個笑話:

孩子因成績不好, 被媽媽罵笨鳥,孩子不服氣的說,世上笨鳥有三種,一種是先飛的,一種是嫌累不飛的。

媽媽問:那第三種呢?

孩子說:這種最討厭,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裡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

這個笑話諷刺的就是這種普遍現象,父母自己飛不起來,就想讓孩子飛。

自己曾經成績不好,就希望孩子一定得上個重點大學;自己以前沒當上公務員,就希望孩子一定得進體制;自己沒當上會計師,就一定要讓孩子學會計;自己沒和有錢人結婚,就希望孩子一定要找個有錢有權的。

當父母把愛面子投射到孩子身上,會有哪些後果?

一種就是對抗,孩子在與父母的對抗中陷入對自己的深深否定。就如同晴子一般,她無法實現自我,卻又對父母安排的生活不滿,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

另一種就是繼承,孩子在父母愛面子的折磨中繼承了炫耀虛榮的習慣。比如有90後為了買蘋果手機充面子,可以去打裸條,借高利貸。

不論是對抗還是繼承,孩子的心理都不會是健康的。而扭曲的心理將伴隨孩子的一生,吞噬他的快樂和幸福。

想讓孩子收穫真正的幸福,至少做到以下幾點:

請不要把自己未完成的人生寄托在孩子身上

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品,他們是獨立的個體。我們無法實現的,應該在自己的身上得到圓滿,而不是在孩子身上獲得慰藉。

請不要總拿孩子與別人作比較,也不要教給他攀比的心理

總是去攀比,會讓孩子失去自我肯定的能力,孩子只能在對比中了解自己的價值,一旦比不上別人,就會無比痛苦。我們應該讓孩子了解到自己的閃光點,自我價值在於對自己的突破,絕不是別人的指指點點。

明白標配的未必是最好的,幫孩子找到自我,才能讓他的人生完整

我們總講標配人生,好工作,好婚姻,好家庭。可所謂標配,更多是秀給別人看的,內心到底幸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

相關焦點

  • 放下父母的面子 保護孩子的「裡子」
    陳明中國人愛面子是世所共知的,魯迅先生曾專門寫過關於中國人面子觀的雜文。愛面子本無可厚非,只是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因面子問題而傷了孩子的心,那就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了。有父母把孩子當成「面子工程」,孩子表現好就到處炫耀,而一旦孩子犯了錯或在競爭中落敗就覺得讓自己丟臉了,甚至把這種丟了面子的怨氣一股腦發洩到孩子身上。
  • 「凡爾賽」式曬娃,把孩子當成炫耀工具,父母贏了面子卻尷尬了孩子
    對於家長而言,孩子能夠如此優秀,他們自然格外的驕傲。為了炫耀孩子的優秀,小傑的父母經常在家長聚會的時候,凡爾賽式誇娃。剛開始,很多家長在聽聞了小傑優秀的時候,紛紛誇讚小傑。而小傑的父母在滿足了虛榮心之後,越發的過分。
  • 孩子的面子,就是父母的體面
    大庭廣眾之下,或是義正辭言地教訓,或是揭短嘲笑,父母的話就像利刃,扎進了孩子的心裡。尊嚴被壓制在父母的面子之下,是多少孩子一生不堪的回憶。面子即是孩子的自尊,父母不給孩子留面子,可能會讓一個孩子內心缺乏力量。
  • 父母「凡爾賽」式曬娃,把孩子當炫耀工具,贏了面子卻尷尬了孩子
    ,贏了面子卻尷尬了孩子,害得孩子被同學孤立。,自己的面子是贏了,但卻尷尬了孩子,對孩子影響太大了。1)孩子容易嘚瑟鼓勵式教育會讓孩子自信,但鼓勵也要有度,不能什麼事情都鼓勵,一旦這樣就會給孩子造成「我真的很優秀」這種誤解。當孩子產生這種心理誤差,就會開始嘚瑟,從而失去努力向上的心,不提倡父母去打壓孩子,但也不提倡父母頻繁誇讚孩子。
  • 是你面子重要還是媽媽面子重要?有多少孩子,要面對父母如此教育
    面對孩子犯錯,你會當眾批評指責,還是保護孩子的自尊,私下溝通?是你的面子重要,還是媽媽的面子重要?有一期《少年說》,討論父母應不應該當眾指責孩子。女兒說,從初中開始,媽媽常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媽媽聽了就不樂意,她反問道:「在外面是媽媽的面子重要還是孩子的面子重要?」
  • 家長在4件事上「不要面子」,孩子會更優秀,不必做「無用功」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在我們有了孩子以後,從心底裡希望孩子長大後會聰明、優秀,不為了給自己爭面子,只是想讓孩子有能力生活得更好。因此在孩子從小的教育上,我們總是想給她他多的幫助和鼓勵,幫孩子解決難題讓他更順利的成長。
  • 不是孩子沒禮貌,只是大人好面子
    此時,父母往往會礙於面子而當著客人的面說孩子沒禮貌或者說孩子膽小怕羞等。這是典型的給孩子貼標籤,無形中給孩子貼上「沒禮貌」「膽小」等標籤。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是不尊重孩子和傷害孩子的行為。孩子還太小,受到這種傷害無法表達出來,孩子通常會用一聲不吭作為反應。
  • 「媽媽,謝謝你給我面子」,優秀的孩子,都有這樣的父母
    ,就是父母看起來孩子的適應性特別強,等孩子做錯一件事,父母把他叫過來,狠狠的罵一頓,罵完之後讓孩子自己去玩。有的父母不分場合的教育孩子,無論是人多也好,人少也罷,如果孩子做了一件讓父母很生氣的事情,父母有時會在很多人面前斥責孩子
  • 不要讓你的面子,毀掉孩子一生
    誰都難免好面子,家長也不例外。但有時候,家長為了在外人前的一時風光,和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會要求孩子為自己「掙」面子。雖然不是不可理解,但有時把自己的面子需求強加到孩子身上,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大傷害。
  • 中國式父母社交:逢人必談孩子,孩子等於面子!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想改變孩子,父母就要改變自己。有人在知乎上問:中國父母最喜歡聊的話題是什麼?答案:孩子。更精確點說,是「優秀的孩子」。打開朋友圈,一大波花式炫娃讓你眼花繚亂:小王的兒子今年學校抽考全年級第一;小張的女兒,五年級就寫了一本小說;.
  • 孩子好面子、愛撒謊,背後是很多父母都容易犯下的錯
    相反,隨著年齡和見識增長,患者逐漸發現自己並沒有父母和長輩們誇獎的那麼好。對比起身邊優秀的同學,他的能力和表現比較一般,「我其實配不上他們的誇獎」。但另一方面,他從小被誇習慣了,不願意捨棄這種感覺,更不願意承認和暴露自己的平庸,也不想父母失望。那怎麼辦?他自然想到了撒謊。
  • 為了面子,父母不肯和孩子服軟,學會道歉,才是親子間的相互成全
    1、為了面子,父母很難向孩子道歉很多父母認為,作為父母的自己低下自己的頭,放下自己的身段向孩子道歉,是一件讓自己很丟臉的事情。作為成年人要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會讓自己沒有面子。許多父母還一直向孩子傳輸「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個自欺欺人的想法,來逃避道歉這件事情。
  •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父母教育孩子,不應摻雜著功利的目的
    父母督促孩子學習,不只是為了孩子能夠提升自我價值,獲取知識,而是當成了自己的面子,以及向他人炫耀的資本,給孩子的學習增添一層不必要的壓力。父母這樣的期待與要求,表面上是害怕孩子不夠努力,沒有長進,其實是害怕孩子讓自己在他人面前抬不起頭,把分數看得過重,生怕自己的孩子被別人的孩子比下去。錢文忠說,孩子的一生並不是為了父母的面子而活的,期待自己的孩子給自己增添榮耀的想法,往往是引發許多矛盾和爭端的開始。
  • 初中生跳樓自殺背後:有些父母的面子比孩子更重要
    然而,許多父母打起自己的孩子,倒是乾脆利落,下手果斷,完全不擔心法律後果。歸根結底,就是覺得孩子是自己的,任我打來任我罵。真希望這些人意識到,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你生的,然而不屬於你,他有自己獨立的人格。
  • 中國式父母社交:逢人必談孩子,孩子等於面子
    哈哈,他很愛面子是不是?>「你家孩子真優秀父母當眾說出這些話,很容易被孩子信以為真,進而產生負面情緒。,父母的心態一定要放平。,其實不是什麼問題,也不是一天突然就出現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看待問題本身。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個乖巧聽話的孩子終於被父母逼瘋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為了面子堅持錯誤是最沒有面子的事情!可是有的父母為了自己所謂的面子不斷的逼迫孩子,並且一錯再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裡的鐘國衍原本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他從不會跟父母頂嘴,他很愛自己的媽媽,為了達到父母的目標,他一直都很認真努力。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個乖巧聽話的孩子終於被父母逼瘋!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為了面子堅持錯誤是最沒有面子的事情!可是有的父母為了自己所謂的面子不斷的逼迫孩子,並且一錯再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裡的鐘國衍原本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他從不會跟父母頂嘴,他很愛自己的媽媽,為了達到父母的目標,他一直都很認真努力。
  • 家長給孩子面子,孩子還家長「裡子」,父母要牢記「尊重法則」
    家長給孩子面子,孩子還家長「裡子」,父母要牢記「尊重法則」引言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案例。某些家長脾氣暴躁,遇到孩子犯錯,就會經常指責,甚至在大庭廣眾之下,也會辱罵孩子。如果我們能夠給予足夠尊重,家長給孩子面子,相信孩子也會還家長"裡子"。因為作為獨立個體,人人都愛面子,人人都需要尊重。
  • 孩子永遠比面子重要
    事實上沒有人關心你會不會唱歌,父母在意的只是面子,別人家的孩子都表演了,自己家的孩子如果不表演,就會被認為不優秀,這就是攀比心。優秀其實是無法定義的,也許大多數人的優秀是指升官發財、當科學家、名家等等,那這與聚會上唱不唱歌沒有太大關係。
  • 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高度,四種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不優秀
    孩子的天性就是模仿,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在隨時影響著孩子,所以想要孩子優秀,父母首先也應該做到自己優秀。①懂得將夫妻關係放在家庭第一位的父母都說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如果各位家長仔細思考這句話就會發現其中的因果關係,父母是先有了愛,然後才有了孩子,所以只有彼此之間充滿愛,才能齊心協力愛孩子。為什麼說一個優秀的孩子必需要有一個這樣的父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