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凡爾賽」式曬娃,把孩子當炫耀工具,贏了面子卻尷尬了孩子

2020-12-11 皮球兒媽媽



「凡爾賽文學」就是用看似低調的話,來炫高階的耀,這種說話方式實在令人厭惡。

生活中,其實很多父母都使用這種說話方式,暗戳戳的來炫耀自家孩子的成就,在得到他人的誇讚時,一邊謙虛的說還不夠,一邊開心的快要蹦起來。


浩浩雖然是一名小學生,但可以說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精通各種才藝,父母對此驕傲無比,頻繁在朋友圈中炫耀,但浩浩卻覺得尷尬。

剛開始父母凡爾賽式曬娃,還會引來同學的羨慕,是其他家長口中的別人家孩子,但後來隨著父母越發過分,浩浩在校園裡的日子卻過得並不好。

同學都因浩浩被父母屢次批評,對浩浩自然沒有什麼好臉色,漸漸的便開始孤立浩浩,從開始的部分人,變成大部分人,最後變成了全部人。

浩浩知道是父母總在朋友圈和家長群炫耀的原因,和父母也說過幾次,但父母卻不以為意,認為小孩子的孤立都是嫉妒。

生活中有許多像浩浩父母這樣的凡爾賽式曬娃,把孩子當炫耀過工具,贏了面子卻尷尬了孩子,害得孩子被同學孤立。


父母都有哪些凡爾賽式曬娃呢?

1)假裝擔憂型

這位寶媽表示兒子在上早教班,同學都是三歲多,兩歲多的兒子獨立性上比同學都要好,表現太好的孩子會不會被孤立呀。

從這位寶媽的話中,看不出是真的擔憂,反而感覺到了滿滿的凡爾賽氣息,這不是在炫耀是什麼,寶媽從哪裡得知獨立性太好就會被孤立的信息呢,真是太奇葩了。

2)假裝放養型

「不用逼孩子學習,像我從來不管孩子學習,快樂最重要,我說要是考不上清華北大,就送她去國外讀書,結果孩子非不樂意,你猜怎麼找?她拿個700多分的成績甩在我面前」。

從這段話中,可以提取出「清華北大」「國外讀書」「不管孩子學習」「700多分」這四個重點,既炫耀了家庭經濟,又炫耀了孩子獨立自覺性強,當然了還有最重要的孩子聰明,能考700多分。

凡爾賽式曬娃套路多多,父母在這方面仿佛無師自通一樣,總是用看似低調的話,將自家孩子的成就全部曬了出去,簡直是太高級了。


父母這樣做,自己的面子是贏了,但卻尷尬了孩子,對孩子影響太大了。

1)孩子容易嘚瑟

鼓勵式教育會讓孩子自信,但鼓勵也要有度,不能什麼事情都鼓勵,一旦這樣就會給孩子造成「我真的很優秀」這種誤解。

當孩子產生這種心理誤差,就會開始嘚瑟,從而失去努力向上的心,不提倡父母去打壓孩子,但也不提倡父母頻繁誇讚孩子。

2)孩子被同學孤立

孩子之間的攀比心是非常嚴重的,一聽到父母誇讚其他家孩子就會產生不平衡心理。

有些孩子可能會以此為動力,從而開始默默努力,有些孩子則是會轉化成對同學的嫉妒與怨恨,從而在背後做一些小動作。

父母炫耀的越過,孩子被孤立的機率就越大,程度就越嚴重,那種「我希望你過得好,但不希望你過得比我好」這種心理是人從一開始就存在的。

自家孩子優秀,父母開心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人是生活在一個集體,不光要考慮自己的心情,也要考慮其他人的心情。

槍打出頭鳥,愛出風頭的人就會被敵視,反而是那些低調的人會得到別人的憐惜與照顧,父母別因為想要臉上有光,就害的孩子被孤立。

真的想要慶祝,那就在自己家小範圍內的慶祝一番就可以了,孩子的優秀自家人知道就好,沒必要人盡皆知,省的聽到別人嫉妒的話擾了好心情。

再者人生路那麼長,小時候的優秀不代表以後就會一帆風順,如果父母給孩子的童年炫耀太過,一旦長大後過得普通,那別人的閒言碎語就會將孩子打擊到出現心理問題。

育兒寄語

優秀的父母是不會將孩子當成炫耀工具的,即使孩子再優秀,也不會到處說,到處炫,與其父母將心思都放在炫耀上,倒不如好好教育孩子,讓孩子真的變優秀,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優秀的人不用父母炫耀,其他人就都能知道。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這種把孩子當炫耀工具的凡爾賽父母麼?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凡爾賽」式曬娃,把孩子當成炫耀工具,父母贏了面子卻尷尬了孩子
    凡爾賽文學指的是用雲淡風輕的方式完成不經意間的炫耀。這種炫耀最常出現的場合便是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家長與家長之間經常會探討孩子的問題,而在探討的時候,也會將孩子的成就掛在嘴邊。並且以一種看似低調的方式去炫耀孩子的成績。
  • 「凡爾賽」式曬娃,把孩子當炫耀工具,贏了面子卻尷尬了孩子
    前一段時間,網上瘋傳的「凡爾賽文學」是什麼呢?這齣自一個網紅作家之手,她用非常低調的話語來炫耀一些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淪為大家的笑柄。這種凡爾賽式的說話方式非常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因為實在是太不真誠了。很多父母都喜歡在朋友圈裡炫耀孩子,比如孩子的學習成績優異,或者是孩子參加了什麼活動得了什麼獎。如果父母是抱著想要與好朋友們分享孩子的成長經歷的想法的話,這並不會讓人討厭,但是有一些父母曬孩子的方式真的是太過於「凡爾賽」了。
  • 朋友圈裡「凡爾賽」式曬娃,將孩子變炫耀工具,賺了面子害了孩子
    「凡爾賽」「」一詞,原本是形容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六妻子的奢華日常生活。如今,卻成為一種新興的網絡用語,常用來形容刻意裝作不經意的炫富。網友們通過花樣自貶的方式進行反向炫耀,體現出自己貴族式生活的日常。現在,這種凡爾賽文學也在一些家長圈中流行開來,一些父母「凡爾賽」式曬娃。看似很低調,表達了對自己孩子的不滿,實際上言辭間充滿自傲之意,讓看到的人感覺很是扎心。父母把孩子當成炫耀的工具,自嗨之時,可有想過,這對孩子或許是一種不小的傷害!
  • 寶媽圈「凡爾賽文學」用低調的話,炫高調的娃,贏了面子坑了孩子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網上很火的「凡爾賽文學」在寶媽圈裡也熱起來,引得不少寶媽寶爸又是吐槽,又是焦慮。 「凡爾賽文學」簡稱為「凡學」,就是一種通過表面批評、自嘲、抱怨,實際炫耀、自誇的方式,以先抑後揚、明貶暗褒、自問自答,或第三人稱視角,不經意地流露出炫耀意味的調侃。
  • 「凡爾賽」式曬娃,將家長的虛榮心暴露得一覽無遺
    、車子、票子更高階的炫耀工具。如今,高調的「炫娃」難免遭人口舌,凡爾賽文學則為這些父母提供了一個「低調」的包裝方式。與此同時,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有思想的個體,他有權利選擇不要成為大人攀比炫耀的工具,更沒有義務和責任,為父母的虛榮心買單,將自己放在眾目睽睽下,任人品頭論足。
  • 父母的「愛面子」令孩子難堪又自卑,別再沾沾自喜了
    不說別人看了想翻白眼,孩子自己看了都尷尬不已。尤其是很多家長和孩子在場的聚會,孩子就變成了家長們「攀比」 的工具。很可能導致孩子也形成愛吹牛、炫耀的性格,被其他的孩子所討厭。強迫孩子學一些不喜歡的特長和興趣,只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虛榮心,向別人吹噓炫耀。
  • 「媽圈凡爾賽」,看老母親如何花式炫娃?把孩子當高階炫富工具
    第二種:凡爾賽式炫娃最近,凡爾賽梗在網上大火,意味著用最普通的話語,說出最牛氣的炫耀,隨著炫娃的老母親越來越多,媽圈凡爾賽文學,也闖入了大眾的眼球。每次看到這些凡爾賽媽媽們的曬娃,內心都會產生這種心情:我懷疑你在炫耀?
  • 「表現太好會不會被孤立」,寶媽圈「凡學」,孩子成炫耀的工具人
    「隱憂式」炫娃孩子在上早教班,人家都是3歲的娃,我家寶貝2歲,獨立性卻比同學都要好,表現太好會不會被孤立呢?一口雞湯吐了出來,濃濃的凡爾賽氣息!看似是擔心孩子,實則還是在炫耀,看似楚楚可憐,實則「心機深重」,讓其他老母親情何以堪呢!
  • 孩子成長時「走歪了」,成了「凡爾賽孩子」,家長應該怎麼辦?
    在公共場合,被孩子說教的姚薇突然醒悟,自己的孩子,不知何時長成了「凡爾賽孩子」。」凡爾賽文學的意思是,一類人通過「煩惱」的表述,暗地裡卻透露自己的「貴族與優秀」,網際網路上稱「凡爾賽文學」為「凡學」。>總是「陰陽怪氣」地炫耀自己的生活,總是要求優渥的生活。
  • 虎媽「贏了」傅首爾,網友卻心疼她兒子:孩子不是你炫耀的工具
    有一個親子教育綜藝節目《親愛的小課桌》,這個節目聚焦家長和孩子的關係,以及孩子成長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等等。虎媽"贏了"傅首爾,網友卻心疼她兒子節目中有個叫做徐敬凱,徐敬凱媽媽是典型的"虎媽",對他的教育方式就是極高的要求和期望,無論做得好不好就是批評,否定和打壓,不少網友很心疼她兒子,但徐敬凱媽媽自己似乎並不這麼認為。
  • 放下父母的面子 保護孩子的「裡子」
    陳明中國人愛面子是世所共知的,魯迅先生曾專門寫過關於中國人面子觀的雜文。愛面子本無可厚非,只是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因面子問題而傷了孩子的心,那就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了。有父母把孩子當成「面子工程」,孩子表現好就到處炫耀,而一旦孩子犯了錯或在競爭中落敗就覺得讓自己丟臉了,甚至把這種丟了面子的怨氣一股腦發洩到孩子身上。
  • 孩子的優秀不是父母的面子
    孩子越優秀,家長臉上有面子,就越高興。孩子表現越差,家長越會感到丟臉,似乎孩子是否優秀直接影響著家長的面子。在家長看來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面子。為了自己的面子,家長可以送孩子進補習班,為了自己的面子,孩子周末時間比上學還忙,為了自己的面子,孩子一定要超前學習。這些遠遠不夠,只有孩子按照家長的標準成長,家長才是最有面子的!愛面子,在西方心理學上被解讀為一種自戀型人格。
  • 「凡爾賽式曬娃」悄然流行,父母自己出了風頭,卻不顧孩子想法
    不知從何時起,朋友圈突然颳起了一股「凡爾賽風」。簡單來說,這種風格就是通過一些看似謙虛的語言表述,然後在不經意中透露出自己或者孩子的優秀。 起初見到朋友圈中的寶媽們這種「先抑後揚式」的曬娃,還抱著對這位媽媽敬仰的態度,認為其低調,孩子都這麼優秀了,還這麼謙虛。
  • 父母該不該向孩子道歉?父母別為了贏面子,卻輸了孩子的心
    但他們覺得沒有必要向孩子道歉,這讓身為父母的他們多沒面子,還說道:「球球,差不多得了啊,不就一道數學題嗎,現在都承認你的思路也正確了。」現實生活中,像球球爸爸媽媽這樣的父母數不勝數,總是拿著父母的頭銜壓制、否定孩子。但是當父母犯了錯,卻又不向孩子承認錯誤,礙於面子又或者覺得對孩子道歉沒有意義,就簡單地含糊過去。
  • 孩子的面子,就是父母的體面
    大庭廣眾之下,或是義正辭言地教訓,或是揭短嘲笑,父母的話就像利刃,扎進了孩子的心裡。尊嚴被壓制在父母的面子之下,是多少孩子一生不堪的回憶。整個節目裡,巴圖一臉挫敗,好像自己是一個錯誤的存在,旁人也尷尬不已。
  • 虎媽「贏了」傅首爾,網友卻心疼她兒子:孩子不是你炫耀的工具
    有一個親子教育綜藝節目《親愛的小課桌》,這個節目聚焦家長和孩子的關係,以及孩子成長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等等。徐敬凱媽媽認為,孩子在小的時候不努力,不吃苦,不跑在別人前面,長大後肯定會吃苦,對待孩子肯定要用最嚴格的標準去要求。
  • 聰明的父母,從不炫耀孩子
    大多數父母炫耀孩子並非惡意,說穿了不過是圖個「心安」——證明自己在這辛酸無人知的育兒道路上,有過真心熱血的付出。除了對孩子的自豪,也有寬慰。但倘若沒把握好「炫耀」的度,就難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曾有報導說,一位南京家長跟記者說,對自己當初讓女兒學習鋼琴的事情後悔了,原因是鋼琴無法攜帶,錯過很多能炫耀的場合。記者調查發現,為炫耀攀比,逼孩子學樂器的家長不在少數。
  • 中國式父母社交:逢人必談孩子,孩子等於面子!
    只有極低自尊心的父母才通過炫耀孩子來填補內心的空洞感和焦慮,通過炫耀孩子,會讓他們自尊感爆棚,於是就把過高的期望值過繼到孩子身上。炫耀孩子的行為反應了中國人強烈的自尊和虛榮心理,丟面子就意味著否定自己的才能,這是萬萬不能接受的。你是我的孩子,就是我的面子。只許比別人強,不能比別人弱,否則就是丟了我的臉。
  • 有遠見的父母,從不炫耀孩子
    ,暗自較量的卻是家長彼此的面子。 然而,孩子不是父母手裡的棋子,孩子的優秀也並非與生俱來。有遠見的父母懂得「三緘其口」,因為他們明白:當孩子處在嫩芽成長期,做一個不多說的父母,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呵護…… 不炫耀 當紅主持人撒貝寧
  • 「天天都是她刷屏」,寶媽朋友圈刷屏式曬娃,心裡怎麼想的?
    那就是一個同學或者是朋友生了孩子以後,她就變成了「曬娃狂魔」,一天要發好幾次甚至十幾次朋友圈,內容全部都是關於孩子的。以至於我們自己的朋友圈,都被她們曬娃的動態給刷屏了。因此也有很多人吐槽自己的同學或朋友:「天天都是她刷屏」、「朋友圈裡都是她在曬娃」、「刷屏式曬娃的寶媽,到底咋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