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面子,就是父母的體面

2020-08-28 小豆子媽

「在外面,是媽媽的面子重要,還是孩子的面子重要?」

這是一個媽媽對女兒的質問。

《少年說》中,高一女孩走上勇氣臺,請求媽媽能夠「關起門來教育」她,不要在外人面前一點就炸。

但是媽媽卻對女兒的問題不予理會,反而質問起女兒。在媽媽的話語裡,女兒的面子始終不及維護自己的威信重要。

節目的最後,母女倆雖然在臺下挽手和好,似乎總隔著一顆心的距離。

我們都很看重並維護自己的面子,卻不曾想過孩子也是要面子的。

大庭廣眾之下,或是義正辭言地教訓,或是揭短嘲笑,父母的話就像利刃,扎進了孩子的心裡。

尊嚴被壓制在父母的面子之下,是多少孩子一生不堪的回憶。


01

孩子的面子,就是他的自尊

前幾天在圖書館,看到一個媽媽給兒子講解數學題。小男孩算了幾遍都沒算對,媽媽按捺不住了:「什麼都算不出來,你有什麼用啊?」

媽媽越是著急上火,小男孩越是算不出,媽媽訓斥的聲音也越來越高,在安靜的閱覽室裡格外刺耳。

周圍的小朋友都好奇圍觀,小男孩低著頭,一聲不吭,臉漲得通紅。

兒子悄悄對我說:「其實,如果那個阿姨不罵的話,他也許就算對了。」

離開時,小男孩耷拉著腦袋,沮喪地跟在氣衝衝的媽媽後面。

同為小學生的母親,我很能理解媽媽看到作業本時的抓狂,可是我更同情那個小男孩,在媽媽的負面評價中,他茫然不知所措。

宋丹丹曾經帶著兒子巴圖一起上綜藝節目。

1個多小時的節目,有半個多小時是她當眾吐槽兒子:「我生了一個廢物,啥都不會幹,你看看人家,我都想換兒子了。」

巴圖腳趾發炎,親媽卻說:「是你啃的吧」,還讓兒子給大夥表演啃腳;

巴圖主動要求搭雞窩,她哈哈大笑:「要是能搭好,我還真不是他媽。」

整個節目裡,巴圖一臉挫敗,好像自己是一個錯誤的存在,旁人也尷尬不已。

被當眾揭短、被言語抨擊、被跟別人比較,是我們童年夢魘般的回憶。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說:

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曾經看到一位網友的留言:

我特別羨慕自信的孩子,因為他們就算是錯,也有勇氣堅持自己的觀點。而我就算是對的,也沒有勇氣堅持下去,因為我總是怕我真的錯了。

面子即是孩子的自尊,父母不給孩子留面子,可能會讓一個孩子內心缺乏力量。

02

不被尊重,逼得孩子逃離

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當一個人情緒劇烈波動時,生理上也會有疼痛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心如刀割」。

孩子的自尊如被父母踐踏,身心所承受的傷害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網友匿名講述她的經歷。

小時候喜歡咬指甲,不管是家中來客還是出門碰到熟人,媽媽都要拿這件事奚落她,以至於她為了控制自己不咬指甲,每天不停地剪手指,十個指頭傷痕累累;

帶同學回家吃飯,媽媽在飯桌上將她的糗事說個不停,從那以後,再不敢帶任何朋友回家;

考試考砸了,媽媽硬將她拉到客廳,當著七姑八姨的面說「看你這輩子能有什麼出息」;

一次犯錯,爸爸罰她跪在大門口,鄰居上樓下樓,總會取笑一番。

痛苦不堪的她服藥自殺,父母完全不明白是什麼原因讓她放棄生命。

當她終於吼出心裡話時,父母卻更加訝異:「你做錯了,我們還不能說嗎?」

她從讀初中起,就申請住校,不願回家,一心想考到國外。她說對父母談不上恨,卻總想逃得遠遠的。

當眾羞辱,令孩子顏面無存,只會讓他從內心裡覺得自己是個很糟糕的人。


03

孩子的面子,就是我們的體面

上個學期的期末,我去學校接孩子。因為沒有完成背誦課文,有幾個孩子被留校,我兒子也名列其中。

當看到其他小朋友們一個個興高採烈地放學回家,被留校孩子的家長心中難免窩火。

兒子的一個同學和媽媽在教室裡爭執了起來,媽媽責怪孩子耽誤了時間,孩子憤怒地衝出教室,媽媽趕忙追了出去。

圍觀的家長們,也在搖頭嘆氣。

老實說,看著兒子磕磕巴巴地背書,我是兀自強撐著微笑,心裡卻無比暴躁。

在回家的路上,我和他分析這次的留校經驗,進電梯時,看到裡面有人,我便打住了話頭。

旁人出去後,兒子突然對我說:「媽媽,謝謝你。」

我很奇怪他的突然道謝。

兒子接著說:「你從來沒有在外人面前批評過我。」

原來,只是這樣,孩子便會對我們心存感激。

哲學家約翰·洛克有句名言:

父母越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因而也會更小心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若是你當眾宣布他們的過失,使其無地自容,他們便會失望,而制裁他們的工具也就沒有了。

有些父母總覺得,有外人在,才是教育的好時機。

可是,大庭廣眾下的批評,並不能讓孩子反思自我,反而是剝去了他對家人的信賴,和對未來的信心。

每個人天生都會在乎自己的名譽與尊嚴,我們如此,孩子亦是如此。

既然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父母是孩子的鏡子,那麼,尊重孩子的臉面,就是保有我們的體面。

04

好父母,都會維護孩子的面子

當孩子的行為有損你的顏面時,我們可以怎樣做?

了解原因

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他認識世界、探索未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孩子收穫鼓勵,將會深具自信,蓬勃向上。

而如果孩子總是被阻攔、被負面評價,他就難免處於茫然失措中,更無法獲得向上的力量。

單獨教育

無論什麼情況,父母都不要在外人面前落孩子面子,包括孩子的兄弟姐妹面前。

教育的基本原則,是維護孩子的自尊、尊重孩子的人格。

童年正是孩子自尊逐漸形成的時期。經常被父母在人前打擊的孩子很難有自信,而被摧毀的信心往往要經歷很長的時間才能恢復。

給孩子臺階

孩子的身體小小,但他們的靈魂和性格並不小。

有時候,孩子的執拗與反叛,不是他們不懂道理,而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合適的臺階下。

所以,不妨給他們臺階,他們自然會找到正確的方向。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毀掉一個孩子只需要七步,其中之一就是讓孩子當眾出醜。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裡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

自尊心如果被碾碎,就會成為一道難愈的傷疤。

事實上,要面子的孩子,才更明事理、知對錯,追求上進。

身為父母,我們給予孩子的認同與肯定,會讓他們將「希望得到別人尊重」的面子,轉化為「自愛、自尊、自重」的裡子,一路披荊斬棘,迎向未來。

相關焦點

  • 放下面子,不等於得到體面。許多人既沒有面子,又沒有體面的活著
    最近的雞湯文,突然鼓勵大家放下面子,才能體面地活著。最大的例子就是羅永浩了。為了還債,上直播,上綜藝。於是很多人鼓吹,你看羅永浩放下了面子,體面地活著了。但那個是羅永浩啊,他本來就是積攢了多少的人脈,多少的粉絲。他去上個一的直播銷售,就能賺上億。你去做直播,你以為放下了面子,看你能賣出什麼,就能得到你以為的體面嗎?
  • 放下父母的面子 保護孩子的「裡子」
    陳明中國人愛面子是世所共知的,魯迅先生曾專門寫過關於中國人面子觀的雜文。愛面子本無可厚非,只是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因面子問題而傷了孩子的心,那就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了。有父母把孩子當成「面子工程」,孩子表現好就到處炫耀,而一旦孩子犯了錯或在競爭中落敗就覺得讓自己丟臉了,甚至把這種丟了面子的怨氣一股腦發洩到孩子身上。
  • 一個人最大的體面,就是放下面子
    樸尚勳有個弟弟叫樸基勳,曾經是個有點才氣的導演,但在影視界摸爬滾打很多年,也沒混出個名堂。又因他好高騖遠,不願低頭去找工作,只得在家閒居。兄弟二人整日在家遊手好閒,生活也逐漸陷入困境,這讓他們的老母親憂心不已。迫不得已,為了生存兄弟二人辦起了清掃房。
  • 孩子的優秀不是父母的面子
    孩子越優秀,家長臉上有面子,就越高興。孩子表現越差,家長越會感到丟臉,似乎孩子是否優秀直接影響著家長的面子。在家長看來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面子。為了自己的面子,家長可以送孩子進補習班,為了自己的面子,孩子周末時間比上學還忙,為了自己的面子,孩子一定要超前學習。這些遠遠不夠,只有孩子按照家長的標準成長,家長才是最有面子的!愛面子,在西方心理學上被解讀為一種自戀型人格。
  • 若有人在飯局說「不喝就是不給面子」,就用這4招,雙方都很體面
    其實飯局上最常說的勸酒詞不外乎是「不喝就是不給面子」,「不喝就是看不起我」等等之類的,若在飯桌上被人這樣勸酒,就用這4招應對一下,雙方都很體面!最好的方式就是告訴大家,自己最近在吃頭孢,吃了頭孢喝酒是會出事的,或者是響應二胎政策,大家都會理解的,畢竟造人是頭等大事二、假裝捨命陪君子如果遇到強勢勸酒的朋友,實在沒辦法拒絕的話,那不妨就把面子給他,其實很多人勸酒的目的就是想要體現出自己的重要性,遇到這種情況,把面子賣給他,他得到了想要的滿足感,就不會在勸你喝酒了,喝酒的時候
  • 放下面子,努力賺錢,才是成年人最大的體面!
    成年人都想要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還有體面的生活,真的不容易。你要知道這件事情才會帶給你體面。「成年人的體面,都是錢給的!」只要賺錢才能夠帶給你體面很多人以為體面就是擁有一份看上去不錯的工作,又或者是找了一個不錯的對象。
  • 放下面子賺錢,是成年人最大的體面
    不必太在意他人的眼光,只有強大自己的裡子,才能擁有真正的面子。放下面子 扛起責任才是最大的體面生活不易,每個人都在拼盡全力,為生計奔波。身邊的人也一樣,被各種出其不意的狀況影響到原有的生活。我的同學志剛,人到中年,離崗了。6月份,他突然在同學群裡宣布:歡迎大家去他那裡品嘗親手翻炒的茶葉。
  • 女孩賣麻辣燙月入十幾萬,卻被父母嫌棄不體面,為體面的生活工作
    體面的工作,不一定有體面的生活。努力辛勤的勞作,得到的報酬花費起來更加安心,如果連吃飯都沒錢還談什麼體面工作。眼高手低的人太多,踏實吃苦耐勞的人反而不受待見,或許父母的思想真的該變一變,靠自己的雙手改善自己的生活,又有何不妥呢?
  • 放下面子,才能真正活得體面
    一、記得一位作家說過「面子是一個人最難放下的,又是最沒有用的東西。」 二、放下面子,不攀比,會活得很舒爽。攀比的心理讓很多人的人生偏離了正軌。不再與別人攀比時,人生中的很多煩惱就會煙消雲散,會獲得真正的自由。這樣的人生,才稱得上精緻。
  • 女生「最適合」學的3個專業,工作體面又穩定,父母完全不用操心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最適合」女生學的3個專業,工作穩定又體面,父母也感到十分放心。 一、師範專業 第一個當然就是師範類專業了,相信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兒能當一名人民教師,自己的孩子學出來後,工作體面又穩定,薪資待遇也不錯
  • 「媽媽,謝謝你給我面子」,自信的孩子,都是這樣養出來的
    ,還是孩子的面子重要?」大庭廣眾之下,或是義正辭言地教訓,或是揭短嘲笑,父母的話就像利刃,扎進了孩子的心裡。尊嚴被壓制在父母的面子之下,是多少孩子一生不堪的回憶。面子即是孩子的自尊,父母不給孩子留面子,可能會讓一個孩子內心缺乏力量。
  • 孩子也要面子?父母該了解「尊重法則」,讓孩子擁有美好未來
    >孩子感覺到面子的話,他也會特別的有自信,因為他感覺到了別人的尊重,特別是父母,父母和孩子平等交流,能夠激發孩子的信心。父母讓孩子有面子,其實就是在尊重孩子,那家長應該怎麼做呢?在這裡可以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尊重法則」? 尊重法則 尊重法則指的是父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當做是一個弱勢的群體來對待。
  • 16歲的孩子嫌棄父母賣雞蛋餅:正是那份不體面的工作成就體面的你
    但是在孩子的世界裡,這些都是在他的認知之外,他只在意自己的面子受損。莎士比亞說,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痛噬人心。斥責父母丟臉的職業給為他們負重前行的父母帶去陣陣寒意。有一句臺詞是這樣的:當上天給你一個孩子,人生是不能為所欲為的。我們要拼勁全力為孩子的未來助力,淚水好的艱辛需要自己去化解。但一切都值得,那是因為我們愛我們的孩子,孩子就是父母的鎧甲。
  • 是你面子重要還是媽媽面子重要?有多少孩子,要面對父母如此教育
    面對孩子犯錯,你會當眾批評指責,還是保護孩子的自尊,私下溝通?是你的面子重要,還是媽媽的面子重要?有一期《少年說》,討論父母應不應該當眾指責孩子。女兒說,從初中開始,媽媽常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媽媽聽了就不樂意,她反問道:「在外面是媽媽的面子重要還是孩子的面子重要?」
  • 政法大學畢業擺攤被罵沒出息:到底怎樣才算體面?
    「我們希望你以後能找一份體面穩定的工作,組建一個幸福的家庭。」—— 父母我問過很多同學和朋友,他們的父母希望他們活成什麼樣子。而上面那句話,正是我聽到最多的回答。而對於體面,穩定的工作,我的朋友們卻有另一番看法。
  • 父母該不該向孩子道歉?父母別為了贏面子,卻輸了孩子的心
    球球已經上小學六年級了,最近因為在學習上的一些問題和父母吵了一架。周末爸爸輔導球球寫作業,看到兒子正在解答數學題,還沒等兒子寫完,爸爸就阻止兒子:「你這樣寫不對,從一開始思路就錯了,應該這樣。」但球球覺得自己還沒算出結果,怎麼能說自己的做法就是錯誤的呢?僵持之下,兩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由於球球一直反駁爸爸,爸爸甚至還訓斥了他幾句。
  • 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不給他留面子
    父母的面子固然重要,但不要讓孩子毀在父母的面子裡。給孩子留面子,就是在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賦予孩子最溫柔的力量。孩子還你想要的「體面」英國的喬治小王子是一位乖巧而有禮貌的孩子。,父母懂得孩子的需求;父母給孩子留面子,孩子還給父母體面。
  • 家長給孩子面子,孩子還家長「裡子」,父母要牢記「尊重法則」
    家長給孩子面子,孩子還家長「裡子」,父母要牢記「尊重法則」引言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案例。某些家長脾氣暴躁,遇到孩子犯錯,就會經常指責,甚至在大庭廣眾之下,也會辱罵孩子。如果我們能夠給予足夠尊重,家長給孩子面子,相信孩子也會還家長"裡子"。因為作為獨立個體,人人都愛面子,人人都需要尊重。
  • 「我們不合適」怎麼回有面子?高情商的3種回答,讓你體面說分手
    「我們不合適」怎麼回有面子?高情商的3種回答,讓你體面說分手感情本來就是需要兩人共同維持的,但是如果只是一個人在小心翼翼的守護,這就證明你們之間的戀愛根本就走不長遠。如果當其中一方說出「我們不合適」,另一方怎麼回才會看起來比較有面子呢,高情商的三種回答讓你體面說分手。第1個好啊,雖然這句話看起來比較無情,但是如果當他說出分手的話,這就證明了他肯定是下定決心的,而且是經過了深思熟慮才說出口的,再勉強的話那多次被拒絕終究還是徒勞,所以長痛不如短痛,男生更不要委曲求全,說出這句話才會讓你變得更有面子。
  • 給孩子買衣服,低級的價值觀是「貴」,高級的父母卻很少知道
    如今的孩子在生活條件上,可以說都是富養狀態,家裡的父母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在物質上會儘自己最大的能力為孩子付出,像一些家庭條件優越的孩子,父母給孩子的花銷也比較大方,但是有一些父母的經濟條件有限,但是為了讓孩子過得更好,就會自己省吃儉用,把錢都用在孩子身上。一. 給孩子買衣服求貴還是求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