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大學畢業擺攤被罵沒出息:到底怎樣才算體面?

2020-08-25 吾聊職場

「我們希望你以後能找一份體面穩定的工作,組建一個幸福的家庭。」—— 父母


我問過很多同學和朋友,他們的父母希望他們活成什麼樣子。而上面那句話,正是我聽到最多的回答。而對於體面,穩定的工作,我的朋友們卻有另一番看法。他們認為年輕人,不去闖一闖實在是沒什麼意思。


無論是生活方式還是工作選擇上,兩代人各有各的看法。

1


兩代人對「體面工作」的理解


這幾天,高考陸續放榜。很多學生開始填志願,開始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當年填報志願的時候,你是否也曾憧憬著未來。


什麼是一份體面的工作呢?


在眾多的父母眼中,公務員,教師,醫生都是體面的工作。


這三個職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穩定,而這一場疫情讓它們的優勢更加凸顯出來了。


在大大小小的公司開始各種裁員以減少開支的情況下,學校的老師依舊上著網課,公務員依舊在家辦公,或者直接到了基層繼續工作,而醫生更是缺一不可。


但是很多90後覺得縱使這三個職業再怎麼穩定,都不如一份高收入的職業。收入越高就越有面子。


這也是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創業這一條路。


記得去年一則「小夥本科畢業擺攤被罵沒出息」的新聞引起了熱議。


小夥本科畢業擺攤賣水,被父親痛斥沒出息:就該幹點體面工作


政法學院畢業的本科生小馬,沒有像同齡人那樣找工作,進入公司或考事業單位的編制。


而是選擇了去做美團的團購業務員,做一下送外賣、跑跑腿的外賣小哥。


再後來,小馬自己創業了,他轉行做起了代理,進貨了1500箱蘇打水,從早到晚在大街小巷裡給人推銷。


小馬的父親發現後,氣憤不已,在大街上直接大罵兒子沒出息。


因為在父親看來,這種擺地攤、推銷的職業,是初中畢業的人都能做的,重點是一點也不體面。


沒想到辛苦培養的兒子竟然做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


當時父親就要求小馬找一份體面的工作,哪怕一個月只掙3000塊。


不知道經歷過疫情的小馬,如今會不會還繼續想著創業,或者早已聽從父親的意願,找了份體面且穩定的工作,挺過了疫情裡那段最艱難的時間。


2


到底應該如何做選擇?


小馬父子二人的矛盾其實也是眾多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的縮影。


雖然我們常說職業不分高低貴賤,但當家長們在對待孩子選擇工作這件事上,卻是非常要面子的。


父母們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一個幸福的家庭。


他們辛辛苦苦供孩子讀書,為的就是讓孩子畢業的時候能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


但是像老師,醫生 ,公務員這些職業,正因為穩定,很多人一幹就是幾十年。


既然沒有特別大的需求,還會讓更多的新人進來嗎?社會又真的需要那麼多老師和公務員嗎?


每年報考國考的人那麼多,經常會出現好幾百人甚至好幾千人競爭同一個崗位。


就拿今年廣東作為例子,2020年國考廣東職位目前全省167491人報名,156741人通過資格審查。


全省平均競爭比83.9,43個職位競爭比小於3,職位最大競爭比是799:1。


可想而知今年的競爭有多麼的慘烈。


那些沒考上的人,未來又會做什麼選擇呢?


到底是選擇理想的職業,還是去做不感興趣但穩定的工作?



3


做一份體面的工作,不如做一個體面的人


前兩個月,一則雙語碩士做保姆的新聞,傳遍了朋友圈。


即是她說過是為了創業而做保姆,仍然有很多人都認為大材小用了。


他們都不理解為什麼這麼優秀的一個人,繞了一圈卻最終選擇了一個傳統認知裡面不那麼體面的工作。


來源:根張


還有那個辭職後選擇送外賣的北大碩士,張根。


在外界眼中,碩士這個身份,是不應該去做送外賣這種工作的。


而實際上,做出與常人不同選擇的人,面對的困境遠比平常人更大,一道是心理防線,另一道就是外界的抨擊。


「面對社會規訓與他人審視,張根式的倔強和堅持即便不能獲得掌聲和認同,也不應該經受冷嘲與熱諷。」


中國青年報這樣評價《一個北大畢業生決定去送外賣》的主人公張根。


他們在所謂不體面的工作上,挺直了腰杆,不做違背法律,違背道德的事情,做了體面的人。


他們怎麼都比那些表面上做著體面的工作,背地裡幹著各種違背師德,醫德的事的人要強。


前段時間,一小學老師因為學生沒有在畢業離別會上給她送花,她就大發雷霆,對著學生破口大罵不止還對她吐口水。


這樣的做法違背了師德,品德不過關何以育人?


還有前不久被爆出來的醫生,對著患者家屬口出狂言:不給紅包就不給辦事!


如此猖狂,想必也不是第一次這麼要求家屬給紅包了。這樣的人不以救治病人為主,只想著收紅包,實在枉費那些他讀過的書。


或許本來就沒有所謂體面的工作,如何做一個體面的人,才是人們該關注的地方。

相關焦點

  • 小夥政法大學畢業出門擺攤被父親嫌棄 當街痛哭:我做什麼都不對
    對於很多大學生來說,剛剛大學畢業的時候是一個非常矛盾的時間段。因為大學畢業,意味著自己將要面臨諸多選擇。而對於父母來說,孩子大學畢業之後的就業問題更是讓他們擔心。而大學畢業之後的就業,無非就是工作和創業兩種。
  • 「大學生找份體面工作吧,別丟人了」
    前段時間,一則「小夥本科畢業擺攤被罵沒出息」的新聞引起了很大的討論。政法學院本科畢業生小馬,不找辦公室的工作,竟然去做美團團購業務員,給人送外賣、做跑腿小哥。父親發現後,在大街上直罵兒子沒出息——竟然幹這種初中畢業都能做的職業,並要求他找一份體面工作,哪怕一個月只掙3000塊。也有不少網友對賣水的工作表示認同。「職業不分貴賤」、「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現在這些觀點聽起來,已經不再新穎。
  • 產婦月子沒坐完又住院,婆婆罵兒媳沒出息,兒媳:你兒子沒出息
    導讀:產婦月子沒坐完又住院,婆婆罵兒媳沒出息,兒媳:你兒子沒出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產婦月子沒坐完又住院,婆婆罵兒媳沒出息,兒媳:你兒子沒出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中國最好的政法大學,被戲稱「畢業後,一半校友抓另一半校友」
    說到我國最好的政法類大學,大家肯定想到了「五院四系」。因為我國與政法系統聯繫緊密的大學並不是很多,五院四系大家也都數得出來。法學也一直都是大家認為非常熱門的專業,但是法學的難度,也是廣大學子不能承受之疼。
  • 西南政法大學現任領導班子,只有一人不是畢業於西南大學和本校
    樊偉,1966年5月生於四川西充,1986年畢業於西南大學(原西南師範大學),2016年1月任西南政法大學黨委書記;付子堂,1965年生於河南新野,1987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本碩),2009年8月任西南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吳鈺鴻,1963年11月生於重慶江津,1985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2019年2月任西南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商文江,1965年10月生於浙江金華,1985年畢業於華東政法大學,2014年10月任西南政法大學副校長;袁永新,1965
  • 33所政法類大學最新排行出爐:華東政法大學排第二
    歷年來,政法類大學一直都是很多考生和家長追逐的熱門高校,歸其原因,一方面政法類相關專業畢業生更容易進入檢察、審判、黨政等機關工作,工作體面且穩定;另一方面,即使畢業生進入律師事務所等單位工作,政法類相關專業畢業生的工資待遇也是相當不錯的。因此,政法類大學成為很多人眼中的香餑餑。那麼就中國而言,哪些政法類大學相對較好?
  • 我國4所比較厲害的政法大學,實力強勁,不是學霸很難考上
    很多家長都將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所以對於孩子考上一個怎樣的大學或者學什麼專業,作為家長來講都是非常的重視,畢竟一個好的大學和一個好的專業是會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而對於很多家長和考生來講,從政或者是從軍是一個非常的不錯的選擇,所以很多人會選擇報考軍校或者是一些政法類的大學。
  • 我國4所比較厲害的政法大學,實力強勁,不是學霸很難考上
    很多家長都將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所以對於孩子考上一個怎樣的大學或者學什麼專業,作為家長來講都是非常的重視,畢竟一個好的大學和一個好的專業是會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 而對於很多家長和考生來講,從政或者是從軍是一個非常的不錯的選擇,所以很多人會選擇報考軍校或者是一些政法類的大學。
  • 如果西北政法大學和西安財經大學合併,結果會怎樣?
    對於廣大考生而言,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沒有併入西安交通大學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不然,想進該校更是難上加難。如今,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憑藉建築學、土木工程等學科的實力,衝擊「雙一流」,有希望,但是過程也很艱難。再如,曾經的「五院四系」之一的西北政法大學,當初從「學院」升格為「大學」,受學科數量限制,經歷多年才升格成功。如今,在申請博士點的道路上更是舉步維艱。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20屆研究生在線畢業答辯
    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4月16日,記者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獲悉,該校2020年上半年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工作將通過遠程視頻形式開展。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要求,學校各培養單位根據研究生論文評閱與寫作的進展情況,自主確定論文答辯的時間安排,於2020年5月29日前完成論文答辯工作。如學生確因客觀原因存在遠程答辯困難,學校要求各培養單位及時匯總情況並報學位辦公室。據了解,目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暫未對本科生畢業答辯方式發出通知。
  • 中國最好的「政法類」大學分五檔,考上前三檔,畢業就是鐵飯碗!
    政法類大學指的是以法學類、政治學類專業為主的大學,主要為政法系統培養專門的人才,因而,政法類大學既包括了以政法為名的大學,也包括了一些警察學院、政治學院。實際上,國內政法類並不算太多,只有40多所,比較知名的便是中國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以及西南政法大學等。為了更好的讓大家了解國內的政法類大學,特意整理了36所最好的政法類大學,並按照綜合實力分為了五檔,考上前三檔,畢業一般就是鐵飯碗了。
  • 985研究生畢業考深圳公務員,被人說沒出息,亮出工資後都閉嘴了
    現在大學生遍地走,畢業找工作成為一件難事,所以很多人會在讀書期間不斷提升自己,考各種證書,或者繼續讀研究生。等到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學歷越高,學校越好就越容易找到高薪工作。小周的的本科是在一所普通二本院校念的,上了大學之後深感現實和理想的差距,於是大學四年努力學習,最終考上北京大學的漢語言系研究生。北大研究生說出來也是一個很有分量的頭銜了,大家都以為他會成為一名學術型人才的時候,他卻考了公務員。很多人罵他沒出息,認為要考公務員的話,何必要讀研呢?加上公務員工資很普通,實在浪費985高材生的身份。然而等小周亮出自己的工資後,所有人都閉嘴了。
  • 中國最好的5所政法大學,考上前途無量,畢業就是金飯碗!
    政法,顧名思義就是政治與法律的結合體。因為從法學專業畢業之後最對口的就是公務員。法律專業考取公務員的錄取機率也很大。每年各類政法大學為我國培養了大量法律人才,不過學習法律專業需要記憶大量的條文,而且畢業之後如果要從事與法律相關的職業,就必須要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取得相關證書。
  • 中國最好的36所政法類大學排名,可分五檔,畢業就是鐵飯碗!
    中國最好的「政法類」大學分五檔,考上前三檔,畢業就是鐵飯碗!政法類大學指的是以法學類、政治學類專業為主的大學,主要為政法系統培養專門的人才,因而,政法類大學既包括了以政法為名的大學,也包括了一些警察學院、政治學院。
  • 國內實力「最強」的政法類大學,畢業就有鐵飯碗!建議考生報考
    「最強」的政法類大學,畢業就有鐵飯碗!中國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位於首都北京,是211工程大學,學校學科有文學、歷史學、經濟管理,但最優秀的是政治法專業,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需要政法類人才,成立了北京政法學院,這是中國政法大學的前身,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經濟的發展,學校也在不斷擴大規模,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才有現在的樣子,中國政法大學的學術能力更不用說了,學校開設了專門的學術性論壇,為學生們提供了學術探討的場所
  • 罵老師的別走:敬你是條漢子,讓你的孩子也來當老師?
    我是報志願的時候,被老爸幾個耳光子,打到師範的:你姐還在上大學,你跑到外省,那要多少錢……就這樣,我的大學從中國最熱的海南大學,降到了溫度最低的西北師大!他因為心痛孩子跑到學校數落了老師幾句,沒曾想,就這幾句本不關痛癢的話,被十裡八鄉傳了個遍:一個沒出息的傻子爹,敢罵老師,他的孩子將來肯定是賣鎖子鐵的貨(一個鎖子能值幾個錢,表示眼光短淺,窮而無志氣)!這個沒出息的罵名,一直背到了現在的孩子輩,都有人提起。小編這裡,原來也有老師在上輔導課,辦輔導班的沒有多少!一般一個小時50左右。
  • 跨越山海,雲中話別,齊魯工業大學政法學院大學生畢業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尹明亮往年,六月的大學校園意味著莊嚴隆重的畢業典禮、形式多樣的畢業照,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畢業的節奏,改變了畢業的形式,卻絲毫沒有改變師生們依依惜別的深情。為給2020屆畢業生的大學生活畫上圓滿句號,齊魯工業大學政法學院於6月19日-28日分專業舉辦了2020屆畢業生雲端畢業典禮,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克服疫情帶來的種種困難,在離別之際為全體畢業生送上美好祝福。
  • 甘肅政法大學畢業典禮舉行 校長李玉基深情寄語學子(圖)
    畢業典禮現場  中國甘肅網6月26日訊(甘肅政法大學校園 記者 石蕊 劉言/文 張青青/圖)四載勵志求學,一朝鯤鵬展翅。6月25日傍晚,剛剛更名為甘肅政法大學的2019屆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田徑運動場隆重舉行,歡送2971名學子走向新的人生徵程。校領導為獲得2019屆優秀本科畢業生、碩士畢業生、本科畢業生代表正冠撥蘇,授予學位。   校黨委書記劉進軍,校黨委副書記、校長李玉基,校黨委副書記王傑,校黨委委員、副校長焦盛榮、魏克強、梁兆光、向君、鄭高鍵、李衛海等領導出席了典禮。
  • 我國最好的政法類大學,被戲稱「畢業後,一半校友抓另一半校友」
    前言說起政法大學,可能很多人會感覺高大上,因為學校和政法系統聯繫比較緊密。也正因為此類人才社會需求有限,所以國內政法類大學並不是很多。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我國「最好」的政法大學,畢業大多成為行業精英,也被網友調侃「多年後,一半校友抓另一半校友」
  • 30歲畢業,博士學位,拿多少工資才算體面?
    (講座通知)》如果按照正常的讀書年齡計算,大學本科畢業的年級都是在22-23歲這樣子,畢業後大部分人都是進入了社會大學,換個地方學習,工作到30歲,也有七八年的工作經驗。 和這些人相比,如果大學本科畢業並沒有進入社會大學,而是繼續學術的鑽研,作為應屆生一直到博士畢業,差不多也是30歲(如果讀博時間為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