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圖片獲取:《發核心,發C刊,發SSCI,再也不怕了!(講座通知)》
如果按照正常的讀書年齡計算,大學本科畢業的年級都是在22-23歲這樣子,畢業後大部分人都是進入了社會大學,換個地方學習,工作到30歲,也有七八年的工作經驗。
和這些人相比,如果大學本科畢業並沒有進入社會大學,而是繼續學術的鑽研,作為應屆生一直到博士畢業,差不多也是30歲(如果讀博時間為3-5年)。這些應屆博士生雖然沒有七八年的工作經驗,但是他們有著高學歷,畢業工作的起點較高。
那作為30歲畢業的博士,到底可以拿多少工資呢?
博士學歷是更好的職場敲門磚,能帶來更高的收入嗎?
如何帶著博士學位,做出合適的行業選擇,在市場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將學歷和能力轉換為薪資收益呢?
我們要明白的是,這個問題的答案肯定和所在的城市、所讀專業和就職單位性質有關。
從所學專業來看,不同的領域博士的工資也不同,一般理科專業的會比人文社科相對工資高一些,國家給的科研經費也會多一些。
如果是文科的博士,比如是985名校畢業的,月薪也就是一萬左右,如果遇到好單位,年終還能拿個幾萬的獎金,但是也不會超過5萬。和理科的博士相比起來,簡直天上地下。但是如果文科的博士去二三線以下的城市做老師,有分房的資格,也是很多人的一條出路。
最近幾年,計算機和網際網路比較火爆,相關的專業博士就比較吃香,比如計算機的博士,一年可以賺50萬左右,而金融行業的博士也可以拿到這個工資。
正是因為專業的特殊性,才會讓更多的人考入該領域,不僅學歷高,而且技術好,所以是行業造就了這批人,也是這批人成就了這個行業。
從城市角度來看,在一線城市,500強企業基本入職都有50萬左右,如果是普通的企業,基本也有20-30萬左右。而如果在二三線的城市,工資會低一半。這也與當地的物價水平和購買力有關,工資低並不一定代表購買力水平低。
還有就是不同的職業,博士的價值也不一樣。如果是在大企業工作,年薪幾十萬是沒有問題的,起點很高。如果博士是在大學當老師,那就沒有這麼容易,都是要從基礎做起,比如從講師開始,最後做到教師級別,根據職稱來給工資的。
企業單位有單位的好處,事業編也有事業編的好處,一般事業編的工資不如企業高,但是福利待遇好,而且不用自己交社保。
作為博士,能賺多少,主要還是看能力。不是有高學歷就能賺高工資的。還要看個人為人處世的本領。有的人博士畢業,在普通城市,一個月拿著一萬左右的工資,也是不錯的收入,有的人剛開始工資不高,但是沒多久就做了管理層,逐漸就開始拿年薪。還有的人最後逐漸轉行自己出來單幹了,沒幾年就做得風生水起。
博士不是怪物,不論男博士還是女博士,大學老師也僅僅是一種職業。博士本質上也是凡人,七情六慾,柴米油鹽都是一樣的生活,也需要買房買車買奶粉。
其實作為剛畢業的博士,有幾個因素是決定你工作薪資水平的:
最直觀的就是學歷上的差距。雖然我們通常都說,學歷不重要,能力才重要。可是,能力並不能一下子顯山露水,反而是學歷最直觀形象。一個人有沒有能力,三言兩語,看不出來,需要在實踐中慢慢體現。
但是,一個人學歷高不高,只需要看一眼畢業證就知道了。因此,在找工作的時候,高學歷的人,往往比學歷相對較低的人,更有優勢。在這方面,博士找工作,尤其是博士找好工作,比碩士生更容易。
其次就是能力的差異。從專業的角度,博士意味著能力更強,尤其是那些學術性強的專業。很多人認為,能力可以在實踐中進行鍛鍊。在實踐中多磨練、多鍛鍊,本科生也可以錘鍊能力。
這話固然不假,但是,在大學校園裡,專業能力的錘鍊,有導師帶著你前行。走出校園之後,更多是要靠自己。尤其是那些基礎理論性比較強的專業,在讀博期間受到的啟發、提升,可能比在實踐中一個人摸索,成效要好得多。
未來發展潛力差異也能體現在工資上。不管是在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很顯然,博士更容易收到提拔和器重。比如,在體制內,現在願意進入機關工作的博士比較少,這使得博士在體制內更容易收到領導器重,在提拔升遷時,可能會走得比其他人更順、更快。
因此,博士能力和學歷的差異,最終會體現在工資差異上。博士意味著高學歷,多數情況下,還意味著高能力,在找工作的起點上,他們能拿到更為優厚的薪水。
學習的一個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就業。就業待遇的差距,影響著生活、家庭。如果能多拿薪水,意味著自己的價值得到了更大的認可。
其實嘛,如果收入是合法的,不管學歷如何,整個社會的經濟水平提升了,大家收入上去了,於國於民都是好事。
對於身邊依靠自己的努力,在學歷並不亮眼的基礎上,實現年薪20萬以上乃至自主創業實現財務自由的人,作為剛畢業的博士也不要心理失衡,應該表示由衷的尊敬和讚賞。
高學歷普遍能夠維持高收入,尤其是拿了博士學位的同學,基本上都是高收入(姑且把月收入超過一萬叫做「高收入」,因為這是稅務局要求自行申報個稅的標準,屬於國家欽定的「高收入標準」)。
而學習和學歷不太好的人,雖然總人數很多,但能達到高收入的,其實佔比並不高。
因此,如果家庭背景一般,但又希望能夠實現收入上的突破的年輕人,最穩妥的方式,還是認真學習,考一個好大學,選擇一個主流專業,有可能的話爭取讀博。
雖然讀博過程很痛苦,但請務必有堅定的決心,認真讀博只是「最穩妥的方式」,不是「唯一的方式」。
從學科的薪酬差異來看,對於剛畢業的博士來說,我們要學會接受,和理工科相比,人文學科確實普遍面臨低收入的現象。
另外,人文學科出路途徑的單一化導致教職進一步稀缺。這會導致好的工作崗位僧多粥少。雖然所有學科都存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但是人文學科出路途徑的單一化,使得博士難以被分流到別的渠道。
用知乎上流行的說法,這就是內捲化。
因此,我們給剛畢業的博士們,特別是人文社科專業的博士們的建議是:
當年近三十才讀完博士,求職時一定要想清楚。從可以預期的短期情況看,期望靠學術圈的工作短期內獲得不菲收入的可能性不大,家境不好的同學尤其要注意。
爭取早日畢業確實在求職上有優勢。特別對於打算進入學術圈的小夥伴,按照現在的教職申請情況,門檻會越來越高,並且以極快的速度上升。
除此之外,應屆博士還有年齡上的優勢。在兩個人水平差不多的情況下,單位總是會傾向於要更年輕的博士。
論文期刊發表就是硬通貨。無論是迫不得已,還是自主選擇,讀完博士從事學術工作,大體上還是對自己的專業有所喜愛。能夠從事一份自己有興趣的工作是一件好事,可以讓我們不那麼容易疲憊和麻木。尤其是在這個學術高度工業化的氛圍下,更是如此。希望大家能夠堅持下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點擊上面圖片獲取:《發核心,發C刊,發SSCI,再也不怕了!(講座通知)》
編輯/審核:Andy
推薦重磅科學媒體「國際科學」
獲取國際科學前沿新知,了解萬事萬物歷史未來
更多重要優質信息,敬請關注:
本站分平臺-人民網/人民號「中外學術情報」;新浪微博「學術與高校」。
送福利!關注本號,1、後臺回復高薪,獲得本平臺為你監控發布的碩博高薪職業機會;2、回復公開課,獲取中外名校讀博/申博/訪學教程,各學科研究方法、科研軟體學習課程、英語學習和個人發展課程。3、回復交友,和來自中美歐澳日數百所名校單身碩士博士直接互動交流。
說明:本平臺多數文章為原創或首發編譯,或獲授權轉發。部分優選文章無法聯繫作者,若有不當,請及時聯繫我們處理。商務合作、開通專欄、發布成果、申請兼職、提出建議等可以後臺回復「約」獲取本站編輯聯繫方式。
想讀博/發論文?點下面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