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30歲之前獲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至少博士畢業!

2020-12-16 學術之路

作為一名1990年出生的90後,我深感寫這樣的文章有點心虛,畢竟此時的自己連博士都沒有考上,還在這裡寫博士生導師。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深知在當下這個社會,越早取得博士學位,拿到高校的offer,我們才有足夠的耐心去開展我們想進行的學術研究。不然你就會像我一樣,每天擔憂著明天怎麼過?我還有逆襲的希望嗎?如何學習英語?還要考六級嗎?如何面對三十而立?等等思考了也不會有多大價值的問題。

不可否認,在現有的傳統求學之路上,我們一個普通人想取得博士學位,往往先要度過三十周歲,而在25-30歲之間的這段時間,外界(包括父母親人)總是不時地給我們施加一些壓力,特別是談婚論嫁的問題,在當下高房價的客觀現實下,我們每個在讀學生不再一心搞學術研究,而是思考如何利用課餘時間掙點錢。當然這種掙錢的嘗試除了浪費我們的時間,大多時候對於我們並無多大益處,反而可能令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

例如,如果你高三的時候沒有全身心地投入、有效地備考,那麼你可能落選或者進入一所不好的院校。不少人此時選擇了復讀,也許從短時來看,你有了一定的優勢,但是這短短的一年時光有時候會令你後悔不已,因此你本科、研究生畢業時至少比別人大一歲。再如,如果你大學期間沒有合理地規劃好時間,很大程度上會無緣國獎,喪失保研資格,當你發現失去時才知道國獎、保研資格的重要意義。怎麼辦?只能走傳統的發展之路。即便是到了碩士研究生階段,如果你考取的不是名校,再不注意發表論文,那麼你的考博之路可能也是充滿荊棘,最後可能落得如我一樣,都快30歲了還沒有考上博士。

說了這麼多有點負能量的話,咱們先來了解一下我國傳統的博士畢業時間以及可能變動周期。根據我國的相關法律規定,6周歲是入學的基本條件,因此我們從6歲說起。我們不少人的求學軌跡是這樣的:6歲入小學,13歲入初中,16歲入高中,19歲入大學,23歲本科畢業,23歲開始讀研,26歲開始讀博,29歲博士畢業。總的來說,好像很多人都可以在30歲之前順利博士畢業,可是我想提示你的是如下基本事實。#考博#

1.你的出生日期可能如我一樣,在9月1日之後,因此你可能錯過6歲入讀小學的機會,7歲才能入讀小學,我就是如此。

2.你的父母可能擔心你跟不上,因此讓你小學留了一級,你當時非常開心,成績也得到了顯著提升。當然這種情況在當下越來越少。

3.在當下不少地方,省級示範性中學招生名額有限,你又不想去上一般的高中,因此你可能初中畢業後復讀一年。這種情況在1980-1990年出生的農村孩子身上很常見,現在好像部分地方規定,不讓復讀。

4.高考是決定一個學生未來人生起點的重要考試,但是並非每個人都能夠正常發揮,報考志願也並非那麼理想。怎麼辦?為了我的本科夢,為了我的名校夢,咱復讀一年吧,或者復讀了2年。不少學生確實通過復讀考取了名校,但是更多的復讀生只能考入非雙一流院校。

5.當你意氣風發地的想通過考研考取名校時,你驚奇地的發現,自己學校竟然沒有保研資格,或者報名名額只有可憐的2%,而你由於種種原因不符合。因此你只能開啟考研之路。如果你順利一年走,祝賀你。可是就怕你考取名校的學碩,你很大程度上會落選,最後的結果只有2種,要麼調劑到一所普通的高校,要麼再戰一年。

6.當你讀研時,你驚奇地諸如清華、北大等名校的學碩竟然只有2年,而你在普通院校需要熬上3年。而且越來越多的院校通過申請考核制、碩博連讀,甚至直博方式選拔博士。於是你的考博之路開始啦。如果你幸運,一年就考上,就怕你遇到強勁的對手,第一年落選了。此時的你大概為26-28歲。

7.也許在你的觀念認知中,博士為3年制,但是在當下博士正常畢業率越來越低的情況下,你會驚奇地發現,大部分院校已經改為4年制,而且想正常畢業有點難。

因此如果你走的是傳統的求學之路,你博士畢業的年齡在29-35歲之間。想在30歲之前畢業還是有點難度的。當然,這並非不可能,而且還可能在30歲之前順利被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

過去的一年,我們已經看到不少90後順利的獲聘為教授,甚至博士生導師。他們中間既有本土博士,也有留洋博士。其中一位中南大學的特聘教授生於1992年,即才28歲。他的發展之路還是值得大家借鑑的。他2016年本科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採礦工程專業,2019年博士畢業於西澳大學,本科到博士只用了3年。很顯然他的發展之路在讀博之前與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其的特殊之處在於通過留學讀博,並且在博士期間大量發表論文,因此滿足了國內教授的獲聘要求。這是值得我們借鑑的,特別是很多人到現在還認為只有先讀個碩士才能讀博,其實這是不準確地。

大家在2019年9月份的時候一定看過「清華大學2019級最小的博士生才17歲」的新聞,他採用的是當下非常流行的本土讀博方式——直博。而我們很多高校在當前每年都會招收不少14-17歲的大學本科生,他們如果認真努力,那麼本科畢業時就是「17-21歲」,參見:我終於知道為啥清華大學最小的博士才17歲了!這樣如果他們選擇直博的方式取得博士學位,那麼博士畢業時才25歲左右。即便是24歲本科畢業,直博取得博士學位才29歲。再用幾年的時間拿到高校的教授席位,還是非常有希望的。

除了上面的直博,其實在當下還是有不少可以縮短求學時間的安排。以法學專業為例,你本科畢業時可以選擇出國讀個LLM,一年制就可以取得研究生學歷。或者選擇讀專碩,2年就可以取得研究生學歷,這樣你再選擇讀博,相比其他人也是可以節省1-2年的時間。還有就是碩博連讀,5年即可拿到博士學位,這相比於3年學碩加4年博士少了2年時間。因此在當前,我們是有不少途徑縮短自己取得博士學位時間的方法。當然,其中的大前提是你研究生考個博士點院校,最好本科讀的也是名校。

看完上面的分析,你知道如何在30歲之前獲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至少博士畢業了嗎?如果你現在如我一樣,那麼請你現實一點,先考慮一下如何考博吧。

相關焦點

  • 先是博士畢業,同年又被聘為博士生導師,這位26歲的女學霸真厲害
    四年後,李晟曼大學本科畢業了,這時候她選擇留校,開始了長達五年的直博學習。要知道華中科技大學的直博名額十分稀少,只有那些真正有學問的人與一些有著的研究成果的人才能取得這一資格。五年後,26歲的李晟曼也如願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讀完了博士。
  • 4位90後"土博士",一畢業直接當上985高校教授,成為博士生導師
    相比之前報導的大多數「90後」教授,這些青年教授除了取得豐碩的學術成果外,均沒有出國留學經歷,而是國內博士畢業,直接被高校聘為教授、博導。堪稱地地道道的「土博士」,在海外留學經歷受追捧的今天,實屬不易。
  • 26歲的美女博士,被聘為教授引起爭議,不拘一格錄用人才有問題嗎
    近日,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官網更新教師信息,出生於1994年的工學博士李晟曼被湖南大學聘請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這個消息在網上引起熱議,且迅速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一種是對湖南大學不拘一格錄用人才表示讚賞,另一種則是對26歲就獲得教授職位表示質疑。
  • 29歲美女實力打臉,博士畢業就當教授
    這種現象在人員招聘時演變成一種流行趨勢,如果本科是在非985、非211的雙非學校讀的,即便是985或211的碩士和博士也會受到歧視。這樣一種畸形的人才觀,是非常不科學的,對於合理選拔優秀人才而言,是一個極大的誤區。 本科學歷對人們的後續學習會有一定的影響,但這不是決定性的因素,而且根本不具有規律性。
  • 28歲博士剛畢業的她,就被聘任為教授、博導,是學霸為啥顏值還高
    18歲就留學英國,22歲的時候從劍橋大學碩士畢業,而後接著去到牛津大學讀博,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獲得了博士學位,估計讓很多人佩服不已吧,因為博士是很難畢業的,而且國內的博士一般至少是4年才能畢業,有些長的甚至需要八年,而她僅僅兩年就成功畢業,真的可以用「過分優秀」來形容。
  • 26歲博士獲聘湖南大學副教授,曾遭質疑
    26歲博士任職的高校學院,不止一名90後副教授記者查詢發現,李晟曼所在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至少有3名90後學者獲聘副教授,還有人獲聘教授。在李晟曼任職的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1990年出生的李東已是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東2013年畢業於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獲理學學士學位,同年直博,繼續就讀於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師從張增星教授,2018年1月畢業被授予理學博士學位。2018年3月入職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博士畢業後就被雙一流高校直聘為教授,這位90後是怎麼做到的?
    他以620分的高考成績,考入同濟大學物理系,2013年獲理學學士學位。隨後,他以直博生的方式繼續留校攻讀,2018年獲理學博士學位。在2018年3月獲得同濟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後,出生於1990年的李東便被湖南大學直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
  • 89歲金庸獲北大博士學位 畢業證書曝光
    89歲金庸獲北大博士學位 畢業證書曝光 網傳金庸先生的博士畢業證書  「北大中文系原系主任陳平原教授4日向記者證實,金庸先生這幾年確實在北大攻讀博士學位,導師是中央文史館館長、北大國學研究院院長、北大中文系教授袁行霈。
  • 這位「70後」濟寧人50歲任華東理工大學校長,36歲破格聘為博導、升教授
    來源:子天說娛樂曾任華東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副院長、院長,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等職的博士生導師軒福貞,是一位「70後」高校領導,36歲破格聘為博士研究生導師、晉升教授。2020年12月,50歲的他任華東理工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 博士讀了6年,他在30歲回母校當教授
    在很多同齡人尚在讀博還未畢業的情況下,他們就能夠被聘為重點高校教授,這樣的成績實在令人驚嘆。在驚嘆之餘,他們的成長經歷也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近日,準「90」後學霸又增加了一位,他就是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張育淼。
  • 為何國內高校部分碩士生導師甚至博士生導師的學歷是碩士?
    一批教育界前輩受限於特定歷史原因,不少人晉升為教授和遴選為博士生導師後,學歷依然是之前的碩士或本科。小西所在學科的創始人是一位老太太,學歷雖然是本科,但是不影響她的學術能力和地位,早已培養出幾十位博士和過百的碩士生,其中許多學生早已是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對這些前輩大牛而言,職稱晉升、導師遴選之類的事情早已不是追求,已到達巔峰,如1、2級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 26歲女博士任職的這個985高校學院,已有至少4位90後副教授、教授
    近日,90後學者群體再度引發廣泛關注,前日,我們報導了1994年出生,26歲的華中科技大學工學女博士李晟曼畢業即出任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勘誤:目前李晟曼為副教授,還不是博士生導師),小編發現,除李晟曼外,據不完全統計,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至少還有3名90後學者獲聘副教授,還有人已獲聘教授,成為博士生導師
  • 26歲女博士任職的這個985高校學院,已有至少4位90後副教授、教授
    近日,90後學者群體再度引發廣泛關注,前日,我們報導了1994年出生,26歲的華中科技大學工學女博士李晟曼畢業即出任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勘誤:目前李晟曼為副教授,還不是博士生導師),小編發現,除李晟曼外,據不完全統計,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至少還有3名90後學者獲聘副教授,還有人已獲聘教授,成為博士生導師。
  • 90後都成大學教授了?來看看湖南大學的「90後」教授天團
    湖南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李東 教授李東出生於1990年,理學博士,現為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13年,李東畢業於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獲理學學士學位,同年直博,繼續就讀於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2018年1月,李東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同年3月被直聘為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為教授、博士生導師。3.
  • 26歲女博士獲聘副教授 所在學院不止一名90後副教授
    澎湃新聞查詢發現,李晟曼所在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至少有3名90後學者獲聘副教授,還有人獲聘教授。此次引發熱議的李晟曼出生於1994年,專注納米材料生長、微納電子器件的加工製備、新原理器件製備與測試以及電路設計與集成。
  • 28歲90後美女博士,北大畢業後,成南方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根據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的官方簡歷介紹:李琳出生於1991年,是真正的90後美女教授、博士生導師。她主要從事單細胞表觀基因組學研究。2014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榮獲學士學位,之後歷時5年於2019年6月從北京大學畢業,榮獲博士學位。2019年7月成為了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此時的李琳年僅28歲。李琳不僅學習優秀,人也長得漂亮,簡直是明明可以憑臉吃飯,卻又偏偏實力不凡,是十足的智慧與美貌並存的學霸級人物。
  • 22歲讀博士,26歲當教授,因為太優秀反而沒人敢追?
    方璐,一個看上去非常文靜的小姑娘,其實早已是大學教授。 十七歲,她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科學大。大二就發表第一篇一作論文;二十一歲成為「最小女博士生」;26歲博士畢業,即被聘為副教授。 同年,因為科研優秀,又晉升為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她帶的博士,很多年齡比她還要大。
  • 26歲美女博士,被聘為湖南大學副教授引爭議,年齡從來就不是問題
    一、26歲美女博士,被湖南大學聘為副教授、 博士生導師26歲的時候,你在幹嘛呢?如果是本科畢業,就才剛剛步入社會工作兩三年,繼續求學的,則還在讀研,你能想像26歲的時候就擁有博士生導師、副教授的職稱嗎?
  • 盤點國內8位30歲以下名校正教授!
    16歲考入復旦大學微電子學專業,2014年博士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2015年獲得香港科技大學PhD 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每年僅三位獲獎者),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訪問助理教授。入選第十二批「青年千人」計劃,被聘為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蔡天西:14歲上中科大,18歲進麻省理工,30歲成博士生導師
    在蔡天西的大學時期寫作的一篇論文被導師看到,直接推薦她去國外進修,但是她認為因為自己在求學路上一直在跳級,沒有安安穩穩地跟隨老師的步伐進行系統地學習,而且她覺得自己能從中科大的教授身上學到更多東西。所以蔡天西婉拒了導師的建議,穩紮穩打學習了大學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