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你就抱抱我。」你知道「抱抱」對孩子多重要嗎?

2020-08-26 所長老鄭

曾經一首兒歌非常火,叫《愛我,你就抱抱我》,不僅好聽,而且直接表達了孩子們的心聲。說到「抱抱」,每當孩子傷心、害怕的時候,經常會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要抱抱。此時,你會怎麼做?是去抱抱,還是說「抱什麼抱!一邊待著去!」你可能都做過。

但是,你知道「抱抱」這件事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嗎?你可能不知道,「抱抱」這件事重要到:可能改變孩子一生的命運!

一、「抱抱」是孩子安全感的開始

這就要從1958年的一群小猴子說起:

01 一個神奇的發現

心理學家哈洛在實驗室裡養育了一群小猴子(沒有猴媽媽),它們受到了人工精心的照料,物質環境非常好。按道理,他們應該茁壯成長,各方面正常。


但是,哈洛卻發現:小猴子們都特別喜歡待在一張棉花墊子上。如果墊子被拿走洗了,這群小猴子就會很煩躁、生氣(是的,他們會生氣)。

進一步研究發現:如果在小猴子生活環境中,沒有這個墊子,即便是同樣的物質環境,小猴子也沒有辦法茁壯成長,在身體和情緒上都會有問題。

這就讓心理學家很感興趣:難道這一張墊子對猴子這麼重要嗎?因此,一項改變心理學(甚至是全人類)的實驗就開始了。


02 有奶真不一定是娘


心理學家哈洛將八隻小猴子分成了兩撥,給他們分別分配了一個人工做的「猴媽媽」餵奶。不同的是:一個猴媽媽身體是用絨布做的(絨布猴媽媽),而另一隻猴媽媽身體是用鐵絲做的(鐵絲猴媽媽)。

然後,心理學家們把猴媽媽分到了兩個與小猴籠子相連,但是相互獨立房間裡。現在,你猜測一下:這八隻小猴子願意和誰待著?

也許,你已經猜出來答案了:小猴子願意和絨布猴媽媽待在一起。


不過,讓心理學家都驚訝的是:鐵絲猴媽媽餵養的那群小猴子們,只有餓到不行的時候,才會去鐵絲猴媽媽那裡吃奶,但是,吃完立刻回到絨布猴媽媽那裡。


更深入的結果是:那些被安排由鐵絲猴媽媽餵養的小猴子,雖然體重上和另一組相同,但是卻對牛奶消化不良,經常腹瀉。這是內心緊張的身體表現

實驗到這裡,你可能會發現:原來,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有奶便是娘

是的,小猴子和哪個媽媽產生依戀關係,並不取決於是否有吃的,而是是否有舒服的身體上的撫慰,心理學家哈洛稱之為「接觸安慰」。我們的小朋友們也是一樣。


這個實驗,還沒有結束。

03 「擁抱」才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


心理學家給小猴子們的房間裡放了一個和他們一樣高,可以發出怪響的玩具。顯然,小猴子是非常害怕這玩意的。當玩具出現,並發出怪響的時候,這些小猴子會有什麼反應?

出奇一致的反應是:小猴子們都跑到絨布猴媽媽那裡。


如果第一組實驗還不太能說明這個「接觸安慰」對小猴子的心理安全感有多重要,這個實驗,就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對小猴子來說,有身體上的「接觸安慰」才會讓自己感覺到安全,這就是安全感小朋友也是一樣。

說到這裡,這個實驗還沒結束!


心理學家又把小猴子帶到了一個陌生環境,在裡面擺放各種小猴子喜歡玩的玩具。但是,你會發現,在陌生環境,這些小猴子異常煩躁不安,也不再去接觸那些本來喜歡的玩具。然後,心理學家分別他們提供「絨布猴媽媽」和「鐵絲猴媽媽」。

神奇的一幕出現了:


當「絨布猴媽媽」出現的時候,小猴子立刻跑過去抱著猴媽媽,用身體蹭「絨布猴媽媽」,擺弄她的身體和臉(像不像個孩子?),然後心滿意足去玩玩具,過一會兒再回來蹭一會兒,接著再去玩。


而「鐵絲猴媽媽」出現的時候,一切就和沒出現一樣。這說明:有身體上的「接觸安慰」才會讓孩子更有勇氣去探索(因為有安全感)。

好了,說回我們人類,我們和小猴子是一樣的。


你給孩子什麼樣的物質不重要,想讓孩子感受安全感,必須有「接觸安慰」。這是一切安全感的開始。

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最直接的「接觸安慰」就是:抱抱。

孩子需要這個「抱抱(接觸安慰)」來讓自己告別緊張、焦慮、恐懼等等負面情緒,這就是安全感,這讓他們敢於挑戰和探索。

二、「抱抱」能改變一個孩子


看完上面的內容,你可能明白了,抱抱對於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性。但是,這到底有沒有更科學的依據呢?有,而且是強有力的證據。


腦科學研究:擁抱能夠讓人體產生催產素。


是的,你沒看錯,是「催產素」。所有人身體裡都會產生催產素,包括剛出生的嬰兒。腦科學研究表明,催產素能夠降低人體內腎上腺酮等壓力激素的水平,讓人感覺到放鬆。(這是對哈洛的實驗研究強有力的支持。)


現在,你明白為何孩子喜歡抱抱了吧?你也一定能理解,為何有孩子睡覺為何喜歡抱著毛絨玩具了吧?

但是,擁抱僅僅是讓人感覺到放鬆,有安全感嗎?如果你是這樣想,那就耽誤大事了。

01 抱抱能夠讓孩子身體更好


還記得上面說到的,由「鐵絲猴媽媽」餵養的小猴子經常腹瀉嗎?這是因為緊張焦慮造成的腸道問題,而「絨布猴媽媽」餵養的小猴子就不會,這說明抱抱對生理的影響(雖然是間接的)。在我們人類身上,這種影響更加直接,更加突出。

在哈洛上面的研究影響下,育兒專家們發明了一種符合這一心理學規律的育兒方法:袋鼠式育兒法。就是將孩子放在養育著赤裸的胸膛上(不僅是媽媽,爸爸也可以),像袋鼠媽媽把小袋鼠放在育兒袋裡一樣。(你會發現,孩子這時候往往會非常乖)


這種育兒方法就發明之後,奇蹟發生了:研究發現,這種育兒法下的嬰兒體重增長更快,睡眠更深。這不僅是對正常嬰兒,甚至對早產兒,這種育兒法會讓他們體重增加更快,醫學併發症更少。如果,這還不是一個奇蹟,下面一個一定是:有研究表明,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將袋鼠式育兒與其他方法並用,嬰兒的死亡率降低了20%-40%

這就是抱抱的力量!


02 抱抱能夠讓孩子心理更健康,也更優秀


其實,抱抱對孩子影響不僅僅是能夠放鬆下來,從而感覺到安全感這麼簡單。這背後的意義非常重大。


這就要從壓力對兒童大腦的影響說起: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嬰兒從小遭遇過大壓力時候,會導致大腦產生過多的應激激素,使兒童及長大後的成人過度警覺。


這是什麼意思?我們看生活中的例子。


你在生活中,總會發現這種人,他們特別敏感,容易暴怒。特別是有些孩子如果是這樣,我們通常會說:這就是因為他們被寵壞了或者品質問題。但是,其實更可能的原因是:從小他們遭遇過很多壓力,比如父母衝突不斷,自己被虐打等等。

因為,這些孩子當面對衝突、被虐打,而且是持續的這種巨大壓力,大腦中產生過多的應激激素(大腦中負責情緒的結構也發生了一定變化),讓他警覺度不斷提升,一件小事都能夠讓大腦負責情緒的結構,比如杏仁核立刻被激活,從而產生各種情緒,包括憤怒。所以,你會發現,他們經常會有情緒,而且那個情緒點讓大家很不理解。

現在,你能理解這些孩子的行為了嗎?(其實,我們成人在壓力下,容易情緒失控的邏輯也是相似的。那麼,此時,你也需要一個抱抱。)

但是,你以為,影響就是這些嗎?還沒有。已經被過多應激激素所控制的大腦,很容易焦慮。為了擺脫這種焦慮,大腦就不可能再有精力去學習,注意力也會受到影響(想想你心煩氣躁的時候,能夠幹什麼?啥也幹不了),從而成績更糟糕。糟糕的成績又帶來更大的壓力(比如被嘲笑、批評、指責甚至是體罰),惡性循環就開始了。

現在,你能理解這些孩子的困境了嗎?

但是,我們反過來講:那些從小被經常抱抱的孩子,即便是遇到了威脅、壓力,通過抱抱產生的催產素,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應激激素水平下降,從而保證了大腦不會過度警覺。再說了,當你時不時地抱抱孩子,你自身的催產素也會提升,這讓你更加放鬆,你打孩子、對孩子發火的概率也會下降。良性循環就開始了。

那麼,這些經常被抱抱的孩子,在未來生活中,更加的輕鬆、平靜、不焦慮,這就讓孩子有「心思」放在學習上,注意力更加集中,他們也更勇於探索……學習表現也就更好

當然,抱抱的效果還不止於此,比如現代研究表明:催產素會促進大腦的記憶力,還對於人的共情能力(簡單說就是理解他人)有促進作用……

身體好,注意力、記憶力好,擅長理解別人,勇於探索……這樣的孩子難道不就是我們一直要培養的優秀孩子嗎?


說到這裡,讓我們再次回到那首歌謠:愛我你就抱抱我,愛我你就親親我……

所長說

六一兒童節,馬上到了。

「抱抱」是給孩子的最好禮物。你準備好了嗎?

願所有的孩子們都能夠得到足夠的愛,都能夠得到足夠的抱抱。

相關焦點

  • 【童謠】:愛我你就抱抱我
    >【童謠】:愛我你就抱抱我2012-06-29 09:15:28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道白):爸爸媽媽  如果你們愛我 就多多的陪陪我  如果你們愛我 就多多的親親我  如果你們愛我 就多多的誇誇我  如果你們愛我 就多多的抱抱我  陪陪我 親親我 誇誇我 抱抱我  陪陪我 親親我 誇誇我 抱抱我  媽媽總是對我說 爸爸媽媽最愛我  我卻總是不明白 愛是什麼  爸爸總是對我說
  • 爸爸:我讀不懂你的愛,愛我你就抱抱我!
    這位暴躁的爸爸,到底是愛孩子還是害孩子?這位爸爸本意是心疼兒子,不想讓兒子再受到傷害,然而爸爸的心疼,孩子未必領會的到,反而會影響親子關係。更糟糕的是爸爸的做法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不好的示範作用。1、怨天怨地,不怨自己孩子騎滑板車摔倒了,爸爸卻摔滑板車,這無形中告訴孩子:你摔倒了,是滑板車的錯!
  • 愛我你就抱抱我 文苑幼兒園幸福抱抱日活動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通訊員 章怡雯 記者 黃佳歡)「他們總是對我說,爸爸媽媽最愛我,我卻總是不明白『愛』是什麼?」就像歌裡唱的,「愛」到底是什麼?「愛」是默默關心,是用心呵護還是真心誇讚甜蜜擁抱?「愛」需要用心感受,需要大膽表達。
  • 新年好兒歌:愛我你就抱抱我
    >新年好兒歌:愛我你就抱抱我2015-02-13 11:14:11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  《愛我你就抱抱我》  爸爸媽媽,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的陪陪我,  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的親親我,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的誇誇我,  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的抱抱我,陪陪我、親親我、誇誇我,抱抱我。
  • 愛我你就抱抱我
    可是作為剛剛生產完的媽媽,我的身體狀況也不是很好,再加上從輕鬆愜意的二人世界到一團亂麻的帶娃生活,煩燥幾乎是必然的。還好有外婆幫忙寶寶得到了更加周到的照顧。有一次我實在是又煩又累了,再加上聽人說如果抱習慣了,寶寶就放不下了,還是讓他自己躺著好,於是就把寶寶放在床上,心想哭累了下次就不哭了。結果還沒哭一會兒外婆就受不了了,急急忙忙的抱起來哄。
  • 你過來,我想抱抱你!
    你過來,我想抱抱你。即便你的身材已經走樣,臃腫的腰圍,鬆弛的肌膚,手臂也不夠有力,但你應該知道,我真的一點都不在意。你在我的心中,多麼重要,第一次擁抱,也是一生擁抱。任由時光老去,都不能分開,我的手心,還留著和你第一次擁抱的溫暖。我眼角的淚,是激動的淚水。
  • 「媽媽,抱抱我!」當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你的反應很重要
    嘴裡一直說:媽媽你抱抱我,抱抱我!媽媽被孩子吵的很煩,於是大聲的責罵孩子不懂事。被媽媽罵的小孩很明顯被嚇到了,臉色發白,緊緊的抿著唇瞪著手上的牽引繩,一動不動。最後,在媽媽的拉拽下,上了車。給孩子一個擁抱,可以讓他感覺到被愛,治癒孩子心靈的傷口。嗒嗒在犯錯誤之後,就會纏著我要抱抱。而當他撲進我懷裡之後,又會悄悄的對我說:媽媽對不起,我錯了!很多人都覺得我對孩子太過於溺愛,做錯事情從來沒有懲罰,孩子一撒嬌,所有的過錯都沒抹平了。
  • 「媽媽,抱抱我……」,這句話,你讀懂了嗎?
    02擁抱才能感受「我愛你」的事實我們一直都覺得,對孩子表達愛和關心的方式就是語言。其實,即便不說話,通過肢體語言也能傳遞我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講,肢體語言往往比語言更有力量。談戀愛的時候老媽子們都知道,一千句我愛你,也抵不過一個法式長吻來的真實,因為嘴巴可以說謊,但身體不行。親子關係也一樣啊,很多人都覺得付出了很多,孩子好像不領情,如果孩子跟你不親,一定是你沒做好「擁抱」這件小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成人的擁抱與撫摸,才會感受到「你愛他」的事實。
  • 你那麼愛孩子,為什麼不肯抱抱他?
    和孩子在公園玩,看到人行道上一個小姑娘,張著小胳膊在爸爸媽媽面前說「抱抱、抱抱」,然後媽媽說「你已經長大了,怎麼還要抱呢,要自己走噢」,爸爸指著遠處的一棵樹說「走到前面的大樹下再抱」。如今再看我身邊的這個孩子,要麼騎著滑板車風馳電掣,要麼腳下生風、一溜煙兒就跑沒影~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忙著專注而認真地探索周圍的世界,有時候我想抱抱他,他卻因為發現了新奇事物而急著從我懷裡跑開。
  • 印尼空難:親愛的,我多想再最後一次抱抱你,說聲我愛你
    親愛的,我多想再最後一次抱抱你。說聲我愛你。可是,我沒有機會了。爸爸,媽媽,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我所愛的人呀。我還來不及說聲再見,就這樣離開 了。我多想再最後一次抱抱你,說聲我愛你。她說,如果時光能夠倒流,她一定好好地抱抱兒子,說聲我愛你。一定一定拽著他不讓他出差。誰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親愛的兒子,請原諒我,以前媽媽沒有好好抱抱你。如果可以,請儘快回來,給我一次彌補的機會。
  • 「愛我你就抱抱我」——育英小學分校開展周末親子實踐活動
    11月3日,我校小學分校學生處組織開展「愛我你就抱抱我」周末親子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回家抱抱最親的家人,讓愛通過肢體語言表達出來,讓愛在家裡流動起來!      活動開展後,我們的家長紛紛用相機記錄下來這溫馨的一幕幕,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寶貝,愛你就抱抱你,愛你就親親你。懵懂的你抱著我親著我,媽媽感受到了暖暖的愛,幸福包圍著我們,擁有你的抱抱就擁有了全世界。
  • 為啥孩子被「吼」還要求抱抱?不記仇的原因讓人心疼,你還捨得嗎
    執筆:筱沐定稿:筱沐對孩子發脾氣怒吼,他們會哭著求抱抱嗎?如果父母對孩子時冷時熱,他們就會變得小心翼翼,擔心因為自己某種行為失去爸爸媽媽的愛。所以,當家長因為一件事對孩子大吼時,他們第一反應就是「我的錯」、「是我不聽話」、「我不聽話媽媽才生氣的」,他們會將所有都攔在自己身上,認為是自己的錯。
  • 「我可以抱抱你嗎?」,韓國影片《我愛你》,演繹溫情的黃昏戀
    文 / 煙波疏影「我可以抱抱你嗎?」這是那個男人的請求,唯一的一次擁抱過後,深愛著彼此的兩個人不禁老淚縱橫。宋怡芬無意中在公廁門口看到金萬石,才知道張君奉的老婆被金萬石撿了,二人準備送她回家。半道上發現老婆被撿回來的老婆泣不成聲,奔跑過去緊緊擁抱著妻子,隨後背起妻子,並不停地回頭感謝金萬石。望著二人離去的身影,宋怡芬感慨萬分,跟金萬石說:「那就是我曾經想要的。」於是跟金萬石訴說自己的不幸遭遇,聽得金萬石一臉的憐惜。
  • 愛她,你就抱抱她
    晚飯後,出門散步,迎面走來一家三口,爸爸推著嬰兒車,媽媽手裡牽著一個大約一歲多的小寶貝,我們擦肩而過,小寶貝很可人,忍不住回頭觀望,就見剛剛還牽著手行走的寶貝,突然抱住媽媽的雙腿,嘴裡說著:媽媽,抱抱,媽媽,抱抱。媽媽回答說:要麼坐小推車裡,要麼自己走,二選一,沒有其他選項,孩子可能太小,還弄不明白什麼是二選一,嘴裡仍然說著:媽媽,抱抱,媽媽抱抱。
  • 愛不能相伴,心累誰疼心痛誰懂;愛你想你,心愛的我好想抱抱你
    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擁抱是一種溫暖,它所傳達的是一種能量,那是一種別樣的動力,想你了,想念是一種依戀,擁抱是一種語言」此刻好想好想抱抱你」,好想好想依偎在你懷裡,因為抱抱是最世間最溫暖的體會,擁抱所愛之人傳遞的是愛,被心愛的人擁抱收穫的是一種溫暖,那是愛的表達,更是久別重逢時對思念的慰藉,很久不見的人都喜歡抱抱,抱抱是一種無聲勝有聲的語言。
  • 紀錄一線:「爸爸 我想讓你抱抱我!」
    紀錄一線:「爸爸 我想讓你抱抱我!」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爸爸 我想讓你抱抱我
  • 貓咪:麻麻,我也是個乖寶寶,你也抱抱我……
    貓咪:麻麻,我也是個乖寶寶,你也抱抱我……養貓的人都知道,貓多數性情高冷,不會像狗那麼地對你熱情洋溢,搖尾乞憐。有些貓更喜歡的是自己獨處,在陽臺獨自思考貓生,對主人的呼應甚至愛理不理。漸漸地,喵咪感受到了危機,「為什麼鏟屎的不再撫摸我了?」「是我不漂亮了嗎」「毛髮不柔順了麼」這天,主人在沙發上帶娃,雙手輕輕拍著撫摸小寶寶。喵咪看到了,也許是懷念那許久沒有的溫柔,竟放下了高冷的身段,湊到了主人和寶寶身邊。
  • 爸爸,請用你停在遊戲上的手多抱抱我吧。
    我平時愛看一些新聞,每當看到因為父母粗心讓孩子受傷的新聞時,一定也給他看,並藉此機會教育他,帶孩子就要用心點,不然出了事後悔都來不及。每當看到關於爸爸帶孩子好處多的文章時,一定會給他分享,並說:你看你的作用多大,讓他明白自己在孩子成長路上的重要性。當然和他說這些的時候一定不能挑他遊戲的時候,因為他完全聽不進去。
  • 別說話,抱我!我想要抱抱
    今天你擁抱寶寶了嗎?如果沒有趕快去抱一抱你的小天使吧!有許多寶媽會擔心寶寶抱多了會不會調皮啊!其實不會的,在寶寶兩歲前多抱抱寶寶,會有很多好處呢!第一,促進觸覺感官的發育。不知道寶媽們有沒有發現,當寶寶哭泣鬧脾氣的時候,媽媽的擁抱會給寶寶極大的安慰,當寶媽抱起寶寶的時候,寶寶會感到依靠,這會使寶寶的情緒得到安撫,讓寶寶很快的恢復。第三,鍛鍊挫折忍受力。隨著寶寶的長大受到挫折是不可難免的,多多抱抱寶寶會提高他的受挫折能力,因為寶寶知道受到挫折,不管會發生什麼,在自己媽媽那裡總能等到安慰和抱抱,這樣會讓孩子更加的自信。
  • 「抱抱我」讓他放下屠刀
    她和他是一對戀人,曾經愛得如膠似漆。時間久了,她發現他有暴力傾向,就開始疏遠他,直至不見他。他不甘心,苦苦追求。她去意已決,再三拒絕。他要求再見最後一面,想知道為什麼。為了向他解釋清楚,讓他死心,她答應了他。見面地點約在了他們常去的街心公園。見了面,他還像往常一樣去拉她的手,她卻沒像往常一樣任他拉,而是縮了回來。她指著石凳對他說:「坐下吧,我們慢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