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筱沐
定稿:筱沐
對孩子發脾氣怒吼,他們會哭著求抱抱嗎?
不得不承認,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讓父母非常暴躁的時刻,可能是一個玩具,也可能是一個零食,只要觸碰到「導火索」,家長們多半都會「炸」。
而面對不懂事的孩子,很多家長都會用大吼的方式讓孩子聽話,可這個時候,儘管孩子已經受了委屈大哭,他們依然還是會找「媽媽抱」。
前幾天去超市就看到這樣一對母女:
孩子看上去只有三四歲大,媽媽看著也很年輕,兩人有說有笑,非常和諧。可是當她們走到玩具區的時候,就突然聽到孩子的哭聲。
原來,是女兒看到一款漂亮的娃娃,希望媽媽買下來,但媽媽明顯是不想買的,就對女兒說:「出門前咱們不是說好了嗎?我們只是出門轉轉,不買玩具的,你在家已經答應我了。」
顯然,女兒並沒有理會媽媽的話,而是繼續大哭,喊著讓「媽媽買下來吧,我就想買這一個」。
看著女兒不懂事的樣子,媽媽越說越生氣,伸手打了孩子一下說道:「你這麼不聽話,以後再也不帶你來了,媽媽也不喜歡你了」。
聽到媽媽這樣說,小女孩放下玩具,大哭著走到媽媽面前,求著讓媽媽抱:「媽媽,玩具我不要了,抱抱我吧,我以後聽話」。
聽著小女孩這樣說,周圍的顧客連忙上前勸說年輕媽媽,讓她不要對孩子說這麼狠的話,幾分鐘後孩子不哭了,母女倆就走開了。
小孩子不懂事是常有的事,作為父母真不能太過較真,有些話更不能輕易說出口,用「媽媽不喜歡你」這樣的話威脅孩子,對他們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所以在很多時候,家長對孩子大吼,孩子就只能哭著喊著「求抱抱」,背後原因真的太讓人心疼了。
被家長「吼」後的孩子求抱抱,不記仇的原因讓人心疼
擔心失去爸爸媽媽的愛大家要知道,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就是自己的全部,這種心裡地位是沒人能取代的。
如果父母對孩子時冷時熱,他們就會變得小心翼翼,擔心因為自己某種行為失去爸爸媽媽的愛。
所以,當家長因為一件事對孩子大吼時,他們第一反應就是「我的錯」、「是我不聽話」、「我不聽話媽媽才生氣的」,他們會將所有都攔在自己身上,認為是自己的錯。
因為擔心爸爸媽媽不愛自己,所以在父母生氣後,他們會求抱抱,希望重新得到爸爸媽媽的重視和喜愛。看到這裡,你還捨得對孩子吼嗎?
沒有安全感孩子所有的安全感都來自父母,他們會因為爸爸媽媽的一舉一動調整心情和狀態,如果爸爸媽媽生氣了,他們會突然變乖;爸爸媽媽不開心,他們會想辦法讓大家開心。
每個孩子都是單純的天使,他們會時時刻刻守護著爸爸媽媽,但同時他們也是沒有安全感的,會因為爸爸媽媽的喜怒哀樂調整自己的情緒,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都非常讓人心疼。
儘管年齡不大,但他們知道心疼父母,也能體諒爸爸媽媽的不容易,就算沒有安全感,也可能獨自承受,而他們做出的最大努力,可能就是在爸爸媽媽生氣的時候,求一下抱抱。
本能的依賴孩子的本能就是依賴父母,尤其是媽媽,因為在胎兒時期,他們就能感受到媽媽的存在,與媽媽的相處時間更長。
所以,當媽媽對孩子大吼,孩子會本能的靠近媽媽,希望得到媽媽的安慰和庇護,因為只有在媽媽懷裡,他們才最舒服。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確實會遇到很多讓人頭疼的事,畢竟他們年齡小,很多事都需要爸爸媽媽教,他們才知道對與不對。
智力尚未發育完全,過度的「暴力情緒」,只會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陰影,有時候換種說教方式,對他們才是最有利的。
當孩子「求抱抱」,家長應該怎麼做?
首先家長要明白,孩子求抱抱是什麼含義,是不希望媽媽生氣,還是不希望爸爸繼續說教,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將他們隨便扔下,說些傷害孩子的話。
大家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先讓孩子冷靜下來當孩子開始哭,家長第一反應不應該是抱起他們,而是讓他們自己冷靜下來,讓他們知道自己為什麼哭,錯在了哪裡。
比如這樣問孩子「你知道自己錯在哪了嗎?」,「爸爸媽媽是愛你的,但你為什麼要哭呢?」,要儘量控制孩子的情緒,讓他們知道問題所在。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孩子主動求抱抱,因為他們擔心爸爸媽媽不喜歡自己,所以家長應該第一時間就告訴他們,「爸爸媽媽是愛你的」,讓孩子切身感受到父母的愛,比任何說教都有意義。
所以等孩子情緒穩定後,家長可以將他們抱起來,千萬不要對孩子使用冷暴力,對他們不管不顧,甚至看都不看一眼。
次數多了,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膽小,害怕爸爸媽媽的冷暴力,這種感覺在長大後也揮之不去,成為一種心理陰影。
看到孩子們求抱抱的原因,你還捨得吼他們嗎?其實在孩子眼中,爸爸媽媽就是最重要的人,他們更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關注。
所以,如果沒必要,儘量不用吼孩子的方式教育他們,要知道,培養孩子從來不是靠吼,育兒方法還是很重要的。
今日話題:當孩子求抱抱,你會立刻抱起他們,還是冷暴力對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