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好,請坐!」隨著上課鈴響,張桂梅新學年的第一堂課開始了。她今天準備結合她和雲南華坪女高之間的故事,和同學們講一講「信仰的力量」。
「其實就是告訴你們,遇到任何困難,都要堅持再堅持!」張桂梅說。
張桂梅今年63歲,是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她長期拖著病體忘我工作,堅守教育一線40餘年;為解決貧困山區女孩受教育問題,克服重重困難,於2008年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公辦女子高中,十多年來先後讓1600多名山區女孩圓夢大學;多年來,將個人工資、獎金和社會捐款100多萬元投入教育事業。
9月1日下午2點30分,由雲南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舉辦的「張桂梅思政大講堂」首場報告會正式開講,張桂梅受邀擔任主講人。這堂由她講述的「開學第一課」將面向雲南全省中小學播放。
當天,記者來到昆明滇池中學,和高一(2)班的師生們一起傾聽了這堂視頻課。畫面中,張桂梅在工作人員攙扶下緩緩走上講臺,還帶來了她經常衝著學生喊的小喇叭。她笑著說:「在女高,我的喇叭一響,孩子們就會衝出宿舍去學習。」
「今天倒不是要對著你們喊,主要是想談一談為什麼我要創辦女高。」張桂梅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切入正題。
張桂梅回憶,1996年,她隻身一人來到華坪,任教於當地一所民族中學。沒多久,她發現,學校女生本就不多,還不時有人輟學。於是,她決定通過家訪找出問題,隨後因為一個輟學女孩,她有了創辦女高的想法。
到華坪沒一年,張桂梅身體出了問題,多次被送進醫院,當地還給她組織捐款。講到這裡,她聲音有些顫抖。「我就想著,有生之年我要傾盡全力,讓山裡女孩接受教育、改變命運,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回饋這一方水土。」
2007年,張桂梅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關於她的報導在《新華每日電訊》頭版發表。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力量的支持下,華坪女高開始籌建,於次年9月迎來了第一批學生,很多貧困山區女孩都提前收到了那份寫著「讓夢想飛出大山」的錄取通知書。
可不到半年,因教學條件差,教職工裡有一半相繼辭職。眼看著一手創辦的女高陷入低谷,張桂梅跑到操場大哭了一場,回來整理檔案時意外發現:留下的8名教師裡,有6位是共產黨員。
「這就是學校辦下去的希望!」張桂梅回憶,黨支部成立的那天,黨員教師對著黨旗宣誓:「一定要把女高辦好,把大山的女孩送入大學!」基於這種強大信念,女高的老師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張桂梅說,她也曾有過放棄的念頭,但想到那些山區孩子,就只能繼續堅持。
對此,政治課教師浦禮江深有感觸。他說,今後要以張桂梅為學習的榜樣,想學生之所想,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課堂上,學生們眼睛裡有些溼潤。黃昀雅說:「這是一堂很受感動的『開學第一課』。我們要更加珍惜現在的學習生活,爭取今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這時,屏幕裡閃過一串女高教師的名字:在走廊裡打地鋪的羅夢華,婚禮當天還在講課的勾學華,默默為學生墊付醫藥費的楊小春……對於教師的先進事跡,張桂梅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親其師,信其道。張桂梅說,女高三年,學生們懂得了感恩和奉獻。大學畢業後,有人拿出第一份工資捐助母校,還長期資助貧困山區的孩子;有人回到女高,繼續扛起大山裡的希望。
「何以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鬥?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張桂梅說。(記者 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