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書法大師蘭陵居士,行書字帖《三十六計》欣賞,字體遒勁幽古

2020-12-25 清雅閣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專業書法大家和業餘書法愛好者之間存在什麼差異嗎?當然是有差異的,專業書法家是對書法的理解更加的透徹,對書法的運筆及書法是造詣皆是全面發展的,業餘書法愛好者大多是對於自己喜愛的字體,進行練習,很少有全面發展的。雖然當今書壇的書法家也只能寫好一種字體的,但佔比卻是少數。其次是二者的書寫的目的不一樣。書法家的目的是把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在前輩的基礎上做一些改進。寫字的,只能無限接近原帖,但是無法超越或者改進。書法家藝術家要做的就是他做不到的東西。寫字和藝術的方向不一樣。寫字的只是為了在過年對聯,像以前的大字報,標語等領域。書法家就在前人的帖子中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取百家之長。然後從古代書帖中走出來。做自己的書法之路。大家都知道書法的最高境界就是草書。然後去研究草書的發源,某些字的改進從繁體字到簡體字的演化等工作。

著名書法大師蘭陵居士行書字帖《三十六計》欣賞:

書者介紹:

蘭陵居士,劉大勇,字,愚翁,山東人。現為濟南名士書畫院常務副院長兼秘書長、書法專業主任;山東羲之書畫藝術研究院高級院士;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藍天書畫院副院長;海洋大學書法藝術客座教授;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學研究會研究員。他自幼受書法藝術的薰陶,從歐陽詢的九成宮入手,取其森嚴的法度、雄厚的筆力,以其態靜穆、豐腴潤澤、平中求險作為立字之本。 書法從本質上講又是「形其哀樂」的載體,那抽象的線條和柔軟的毛筆,就是書法家萬種風情、永不枯竭的訴說。

相關焦點

  • 精選啟功先生80年代書作欣賞,筆勢老辣字體幽古,學啟體的好字帖
    書法藝術是世界藝術上少有的以文字行書的藝術,他是中華文化的傳播體,也是中國漢字走向藝術的發展之路。書法是圍繞漢字的結構特徵和漢字的本身含義進行精美的進化得,從廣義講,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
  • 學行書的首選優質字帖欣賞,承襲古帖筆法精髓,書寫現代精美書法
    學習行書首要是必須掌握和熟練楷書,簡而言之就是在學習行書之前要有楷書的功底。這是當下最流行的主張方式,也是書法取得的成就的最好途徑,沒有之一。還有很多人不願意從楷書著手練習,主要是因為從感官上楷書書寫速度慢。
  • 她的這本行書字帖曾1年銷售100萬多冊,寫的魯迅的詩歌
    周慧珺這本行書字帖曾1年銷售100萬多冊,寫的魯迅的詩歌。在收入僅僅能夠餬口的時候,能夠節衣縮食買上一本書法字帖,練練書法其實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就是這樣一本小冊子還被我反覆的臨摹,愛不釋手,直到擁有了下一本更好的字帖才換了,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書法字帖。
  • 學行書,中國書法史上五大行書你總要選一個!
    今天就帶大家欣賞一下另外四大行書的魅力吧!!!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
  • 著名書法家胡問遂,精選31幅簡體立軸行書字帖欣賞,學行書必選
    對於非書法的一般人來講,硬筆執筆方式比毛筆難掌握,硬筆一般書寫較快,硬筆橫撇豎捺因為執筆方式不夠靈活往往讓人感覺心有餘力不足,硬筆寫不好一般是執筆的控制問題。練字只有兩種方法,臨帖和結構歸納。根據你的要求你可以找一本喜歡的行書字帖臨。
  • 正楷毛筆書法入門字帖
    提示:請點上方↑硬筆書法作品 免費訂閱關注《硬筆書法作品》 鋼筆字帖精選楷書是絕大多數人學書法的入門字體。
  • 毛筆行書書法欣賞 李文志老師書法真養眼
    書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中華民族正是通過書法將民族的傳統文化,以筆墨紙硯的形式、用一個個漢字表達出來。如何選擇優質行書書法作品?好的書法作品有三條標準,即理法通達、筆力遒勁、姿態優美。書法家李文志老師行書書法作品「寓新意於傳統,寄妙理於法度。」
  • 行書字體硬筆書法作品高清圖片,值得賞析
    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 楷書、 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 彌補楷書的 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 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 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 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 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 行草」。
  • 當代行書的點睛之作,魏雲傑精品書法欣賞,行雲流水,蒼勁生動
    對於行書的種種形成、發展之類的話題,已經講得不厭其煩了。今天我們把著名書法家魏雲傑老師的行書作品進行推送,其目的有二,其一就是傳揚當代好書法,其二便是淺談有關行書的技法及如何入門。行書就是楷書的快寫,那麼從楷書入門行書就勢在必得。
  • 顏真卿楷書作品字帖欣賞和楷書的速成教程
    秦朝創立並使用隸書之後,漢朝繼承了隸書,並出現了楷書的萌芽,因此楷書是脫胎於隸書的,此時的楷書還是帶有很多的隸書的特點,然後經過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著名的「魏碑字體」後,這種字體可以看成是隸書和楷書各一半的混合體了,也就是從隸書到楷書的中間階段,南北朝滅亡後隋朝唐朝統一中國,誕生了真正意義上的楷書了,最著名的要算「初唐四大家」了,他們是: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提醒注意一下他們四人雖然是唐朝人
  • 當代行書學習的極品行書字帖欣賞,筆勢雋秀結體瀟灑,真書法也
    行書的學習的第一步就是選帖,帖子是決定你書法發展方向的重要指南針。我們的建議是選擇古帖作為臨習範本,若是有特別喜歡今人的,也可以作為臨習對象。只要你選好字帖,每天堅持寫兩頁,持之以恆,兩個月就可以收效。至於練寫的方法,仍是先描摹,後臨摹,然後對照找差距。對難寫的字,要分別記下來,專門突破。
  • 學習書法,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練習的碑帖或字帖?
    學習書法,選哪一種碑帖或字帖來作為自己學習的臨摹對象,這很關鍵。因為,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你今後學習書法的審美觀和價值取向。不過,從眾多書法家習練書法的經歷來看,都是從楷書練起,再練行書、行草、到章草甚至狂草。那麼練習楷體書法,如何選碑帖或字帖呢?
  • 蘭亭序乃第一行書,那第五行書是什麼?
    今天就帶大家欣賞一下另外四大行書的魅力吧!!!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
  • 當代書法名家丁立田,28幅《立軸行書》欣賞,筆力遒勁,行雲流水
    丁立田老師的書法在前幾期的內容裡,我們已經做了介紹,今天主要是針對網友的創作需要,我們再一次的將丁立田老師的立軸行書作品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在進行書法創作的時候能夠有所啟發。很多的朋友表示學習書法的初衷沒有想過要去創作,直到近期寫春聯,我發現自己只能去臨集字的春聯,沒有辦法自己寫出來。也沒有嘗試過,總感覺很害怕,害怕自己寫不出來。
  • 名家行書作品可謂教科書級別,果斷收藏做字帖!
    行書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獨特而又傑出的地位,歷代著名的書法大師不論擅長何種字體,形成何種獨特的書風。在此過程中往往都離不開行書的臨摹。行書書法作品佔據了書畫市場的半壁江山,這不僅僅是歷代書法家在書寫的過程中經常使用該字體,更是因為其相較於其他字體有著更加廣泛的接納度與群眾基礎。
  • 中書協著名書法家盧定山,米格行書字帖鑑賞,學行書的首要之選
    學書法的臨帖技法簡述,書法學習臨帖是最主要的學習方法,對於如何楷書的入帖,很多的朋友表示比較懵懂,甚至毫無技術可言。那我們就一起來擼一擼:原貼字的字形和筆順,輕重變化,看完下筆,一氣呵成。平時寫就按自己的習慣,臨帖多了自然會看得出來,不用刻意寫某書法家的字體,而且也寫不了一模一樣的。練字只有一件事要做,就是臨帖。
  • 清代書法大家查升,行書碑帖拓本欣賞,字體筋骨老健,行雲流水
    練習行書,首先要找到儘可能多的歷代草書字帖,仔細觀貼,心中揣摩數月,映像於腦。然後,挑出自己喜愛的草書風格。可臨可摹,培養手感,增加經驗,熟能生巧、接著,確定自己的風格路線。最後,大量的練習。行書只要行筆流暢,一氣呵成,沒有滯感,那皆是好字。但是,是否成功,要依賴於練習。
  • 周慧珺新版楷書字帖欣賞,800個常用漢字筆法演示,好帖請收藏
    所以小編認為,學書法的首要是選帖,字帖是書法學習的最好的參照物,俗話說:照葫蘆畫瓢,選擇好的字帖就是學好書法的第一步。對此,我們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當代著名書法家周慧珺女士的楷書,周慧珺女士的楷書融合的米體字的特點,筆力遒勁,而且美觀耐看。
  • 筆法險峭爽朗,筆力遒勁舒放,唐代李邕《法華寺碑》書法欣賞
    初學右軍書法,既得其妙,復乃擺脫舊習,筆力一新,李陽冰謂之書中仙手。」他工詩文,善正、行、草書,尤長碑頌。雖貶職在外,中朝衣冠以及很多寺觀常以金銀財帛作酬謝,請他撰文書寫碑頌。他前後共為人寫了數百篇,得到的潤筆竟達數萬之多。他繼李世民《晉祠銘》後以行書書寫碑文,其書法個性明顯,高勢左低右高,筆力遒勁,舒放,有險峭爽朗之感。李邕提倡創新,有似我者俗,學我者死的精僻論點。
  • 中書協理事薛夫彬,52幅行書字帖欣賞,網友:深得二王行書筆法
    前幾天一個粉絲留言給我說:「能不能推薦一些好入門的書法字帖,最好是行書」。其實在書法練習上我不大主張練習字帖,因為我們在研究發現,古代大多數的書法家都沒有臨帖的過程,才有了自成一體的經典之作。雖然這樣的例子是少數,但是確實也代表了古代書法發展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