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發布的《人工智慧產業人才發展報告(2019-2020年版)》指出,在我國人工智慧產業強勁的發展浪潮中,研究和應用人工智慧技術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加,人才需求在短時間內激增,但人工智慧領域仍然存在人才儲備不足且培養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人才供需比嚴重不平衡,預計當前我國人工智慧產業內有效人才缺口達30萬。
薪資方面,業內人士表示,對畢業生來說,特別是AI相關職業的起薪在30-40萬元,特別優秀人才沒有封頂。
此外,根據央視新聞報導,2020年十大熱搜專業為人工智慧、機器人工程、電子商務、物聯網工程、大數據技術、網絡與新媒體、網絡空間安全、軟體工程、學前教育、臨床醫學。人工智慧專業位居熱搜第一。
專業分析
人工智慧專業屬於工學電子信息類,修業年限為四年,學位為工學學士。2018年,教育部研究設立人工智慧專業,2020年3月3日,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在新增備案本科專業名單中,「人工智慧」專業新增最多。
新增人工智慧專業本科招生院校名單
據掌上高考APP(ID:zsgkapp)統計,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180所高校都新增了「人工智慧」專業。去年僅有35所高校獲批,今年這一數量漲勢迅猛,超過去年的5倍。
名單如下:
薪資就業
人工智慧就業方向主要有科研人員(機器人研究所等)、軟硬體開發人員、高校講師等,具體如下:
1.搜索方向:百度、谷歌、微軟、yahoo等(包括智能搜索、語音搜索、圖片搜索、視頻搜索等都是未來的方向)。
2.醫學圖像處理方向:醫療設備、醫療器械很多都會涉及到圖像處理和成像,大型的公司有西門子、GE、飛利浦等。
3.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方向: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等,還有一個大的方向是車牌識別。目前鑑於視頻監控是一個熱點方向,做跟蹤和識別也不錯。
4.還有一些圖像處理方面的人才需求的公司,如威盛、松下、索尼、三星等。
數據顯示,國內人工智慧相關崗位,應屆生的起薪基本都在12.5k/月以上,如果不考慮期權、股權激勵等因素,BAT級人工智慧算法工程師的年薪在30萬元到50萬元之間。一般工作3年以上的人工智慧算法工程師年薪最高可達80萬元,基本實現薪酬翻番。
人工智慧領域排名中國高校霸榜
由美國麻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Emery Berger教授發起的CSrankings是業內較為權威的全球計算機科學學術機構排行榜,不同於依賴於社會名譽和師生調查的傳統排名機制,此排名完全基於論文發表指標,通過衡量學術機構成員在計算機科學頂級學術會議上所發表的論文數量來打分。
在人工智慧子類排名中,中國高校、機構憑藉強勁的實力排名靠前。
在CSrankings 2019年全球「人工智慧」子類排名TOP10名單中,中國共有7所高校入選。其中,北京大學位列第1,清華大學排名第2,中國科學院和南京大學並列第3名,前三名被中國高校包攬。另外,復旦大學在「人工智慧」子類排名6名,電子科技大學第7名,上海交通大學第9名,浙江大學第12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第17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19名。
目前,我國人工智慧發展迅猛,預計到2020年,人工智慧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行業缺口大、薪資水平高、國內高校學科實力強且大批高校新增招生......這樣的人工智慧,你「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