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發布報告指出,在我國人工智慧產業強勁的發展浪潮中,仍然存在人才儲備不足且培養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人才供需比嚴重不平衡,預計當前我國人工智慧產業內有效人才缺口達30萬。
據央視財經薪資方面,業內人士表示,對畢業生來說,特別是AI相關職業的起薪在30-40萬元,特別優秀人才沒有封頂。
此外,教育部今年公布的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顯示,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179所高校新增人工智慧本科專業。這是人工智慧本科專業被納入本科專業的第二年,去年僅有35所高校獲批,今年這一數量漲勢迅猛,超過去年的5倍。
業內人士表示,2000年初有很少的一些高校設立了電子商務專業,大家當時搞不懂到底是電子還是商務,這個專業是幹什麼的,可是在十幾年後的今天,電子商務已經無處不在,人工智慧也是類似於當年的情形。
此前,據央視新聞報導,大數據顯示,2020年十大熱搜專業為人工智慧、機器人工程、電子商務、物聯網工程、大數據技術、網絡與新媒體、網絡空間安全、軟體工程、學前教育、臨床醫學。
今年3月3日,教育部網站公布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的通知也要求加快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培養。
網友:人工智慧越來越火,想轉專業了!
對於AI職業,你怎麼看?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
人工智慧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可以設想,未來人工智慧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人工智慧可以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慧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
實際應用
機器視覺,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視網膜識別,虹膜識別,掌紋識別,專家系統,自動規劃,智能搜索,定理證明,博弈,自動程序設計,智能控制,機器人學,語言和圖像理解,遺傳編程等。
就業前景
根據業內專家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一些IT巨頭公司在人工智慧技術的開發投入越來越多。但與此同時,我國人工智慧人才缺口已超過500萬人,供需比例為1:10。
從國家政策看,人工智慧專業是受到大力支持的——
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明確要搶抓人工智慧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構築我國人工智慧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
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計劃提出3大類18項重點任務,引導高校瞄準世界科技前沿,不斷提高人工智慧領域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交流等能力。
根據GMIC北京2018大會發布的《AI人才競爭力報告》,AI平均年薪約33萬,穩超網際網路行業水平。麥可思《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9年本科就業綠牌專業(失業量較小,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基本與AI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