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美國的頻繁制裁,「中國芯」成為國人密切關注的一個領域。不得不承認,目前為止,晶片行業仍是我國的一個嚴重短板,數據顯示,我國在晶片的自給率上連20%都不到,可想而知,剩下的80%多都需要進口。
新經濟時代,科技的發展決定了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我國對晶片的需求量極大,但技術的進步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拒絕受制於人,國家大力開始大力扶持集成電路行業。
來源:網絡
7月30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會議投票通過了設立集成電路一級學科,擬設於新設的交叉學科門類下的提案,待國務院批准後與交叉學科門類一起公布。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7-2018)》數據,到 2020 年集成電路產業總需求量 72 萬人,2017 年的人才總數是 40 萬人,但現狀是,每年集成電路專業畢業生總供給數量大概只有 3 萬人,目前人才缺口在 30 萬左右。
來源:網絡
集成電路專業正式成為一級學科,對我國的晶片行業來說,是實實在在的一件好事!國家極力培養更多的晶片人才,待這些晶片人才崛起之後,不管是在晶片研發方面還是晶片製造方面,我國都有望加快晶片研發的進程,早日達到世界頂級的技術。
此外,8月4日盤後,國務院又出重磅利好,發布《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政策中最大的利好,是出臺28納米晶片稅收減免政策,其中,集成電路線寬小於28納米(含),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徵企業所得稅。
政策一出,晶片行業一片沸騰。業內普遍認為,新政策的落地將長期利好中國集成電路行業發展,加速半導體國產化進程。
從產業鏈各個環節的龍頭來看,業內預計,重點受益標的包括:
製造:中芯國際(滿足28nm及以下產線條件)、華虹半導體(特色工藝);
設備、材料、封測端:北方華創、長電科技、滬矽產業等;
設計類龍頭公司如兆易創新、瀾起科技等。
來看一份具體名單:
晶片概念股
我國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已成為全球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新生力量,2013~2018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25.5%,保持高速增長。2014年的「大基金一期」(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撬動了5145億元地方政府及私募基金。2019年的大基金二期首個投資項目也已落地紫光展銳。
有分析師認為,國內已湧現出一批研發實力過硬、研發轉換效率高的企業,且具有較廣闊的目標市場空間或者能通過品類擴張切入更大市場的賽道,其中尤以CIS、射頻、存儲、模擬等國產化深水區值得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