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丹丹 王茜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淑玉
2020年9.20全國愛牙日的主題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副主題是「均衡飲食限糖減酸 潔白牙齒燦爛微笑」。很多醫生會將牙齒比喻成大樹,將牙周組織比成穩固大樹根系的土壤,兩者相互依存。失去了牙齒,牙齦會退縮、牙槽骨會吸收,所以醫生常建議患者牙齒脫落後儘快修復;而如果忽略了牙周組織,使其持續處於炎症狀態,同樣會導致牙槽骨吸收、牙齒鬆動,甚至脫落。
煙臺市口腔醫院牙周科主任劉樹泰表示,口腔健康直接或間接影響全身健康。牙周病是最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號稱成年人掉牙的「頭號殺手」,牙周病與全身健康關係密切。越來越多研究表明,除了牙齒鬆動脫落、牙周組織不可修復外,牙周炎還與很多全身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關係密切。保護好牙周的健康,或許就能距離那些危險遠一些。
煙臺市口腔醫院牙周科主任劉樹泰為患者進行口腔健康宣教
牙周疾病與多種疾病相關
劉樹泰主任介紹,腫脹出血的牙周會成為口腔細菌入侵人體、危害健康的絕佳途徑。牙周炎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影響到患者的身體健康。牙周致病菌可直接進入呼吸道和消化道,是一些全身抵抗力低的「易感」人群患肺炎、慢性胃炎和胃潰瘍的危險因子。患牙周炎時,導致牙周局部慢性感染的細菌及其毒性產物可進入血流中。這些細菌與毒性產物會增加和加重動脈硬化和血栓形成過程,使牙周炎成為感染性心內膜炎、冠心病、心梗和腦中風發生的危險因子。大量的數據研究表明,牙周炎與阿爾茨海默病還存在特殊關聯。
牙周炎影響糖尿病患者和新生兒健康
牙周炎與糖尿病有著較為緊密的關聯。凡是患有牙周炎的患者,其血糖的控制難度相對較高。血糖控制後,牙周炎情況也會有所好轉。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炎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均高於非糖尿病人群。患者口腔內水分減少,自潔效率下降,唾液、齦溝液中葡萄糖濃度升高,易導致病菌生長繁殖。患者經過牙周病基礎治療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會相應降低。
牙周炎甚至還會危害新生兒的健康。孕婦如果患有牙周炎,則會增加早產低體重兒的風險。牙周炎的炎症因子可以通過血液循環進入子宮,並增加個體對細菌性下生殖道的敏感性,發生羊膜炎、陰道炎等,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最終導致早產的現象。
洗牙不傷牙,不會造成牙齒鬆動
經常有患者洗牙後抱怨牙齒比之前更鬆動了,抱怨「是不是沒洗好?越洗牙越壞?」劉樹泰主任表示,潔牙是利用超聲產生的高頻振動配合水霧衝洗,去除附著於牙周組織的細菌、炎症細胞以及附著於牙面上的牙結石,再加上牙面拋光和藥物衝洗,以去除部分外源性色素沉著,用來減輕牙周組織的炎症。超聲潔牙是利用振動的力量去除結石,此種力量很小,並且其作用方向是與牙體平行的,因此不會造成牙齒的鬆動。
煙臺市口腔醫院牙周科主任劉樹泰為患者進行牙周治療
可是臨床上確實有很多患者在洗牙後牙齒比之前更鬆動了,這是因為有牙槽骨、牙周膜、牙周韌帶等牙周組織的支撐,牙齒才能牢固生長,可當牙周炎使牙槽骨萎縮、牙周組織破壞後,牙齒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鬆動,就像一棵小樹失去了四周的泥土,水土流失造成樹木歪斜是一個道理。重度牙周炎的牙齒周圍有厚重的牙結石積聚,將患牙捆綁在一起,造成牙齒牢固的假象,當潔牙去除牙結石後就「原形畢露」了,讓「潔牙」背負了使牙齒鬆動的罪名。
防治牙周炎沒有捷徑可走
劉樹泰主任提醒廣大市民,防治牙周炎尚沒有捷徑可走,清潔口腔是較為可行的方法之一。每天至少兩次刷牙,清除口腔內的致病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牙周炎的發生。但口腔是一個相對開放的環境,外部細菌會源源不斷進入口腔,因此口腔清潔必須持之以恆。除了每天刷牙外,還應定期前往口腔醫院接受專業口腔維護,即牙齒潔治。「大家家裡每天掃地,過年過節還會進行大掃除。專業潔牙就相當於請醫生定期為你的口腔做一次徹底的大掃除。」劉樹泰主任介紹。除了清潔口腔外,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降低牙周炎發病風險的手段之一。可行的方法包括均衡飲食、運動鍛鍊、充足睡眠和愉快心情。最後,提倡每年至少到專業口腔醫療機構進行一次口腔健康檢查,及一次專業的潔牙(洗牙)治療。
專家簡介:
劉樹泰,煙臺市口腔醫院牙周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山東省口腔醫學牙周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口腔醫師分會牙周亞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擅長牙周炎的系統治療與跨學科綜合治療;牙周再生性及軟組織美學手術;牙周炎患者的種植治療與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