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 1 |
未來科技城、老餘杭、中泰、閒林、五常、倉前2020學區劃分
| PART 2 |
六大民辦品牌2020招生、費用、重高錄取情況
| PART 3 |
公辦初中教育質量排行洗牌
學校教育質量排行的洗牌不僅發生在臨平,也發生在餘杭區的西部:老餘杭、閒林、中泰、倉前、五常、未來科技城。
「一流名校」是老餘杭太炎中學輝煌的過去。
早年老餘杭是餘杭區西部的繁華中心,閒林中泰等都是「鄉下地兒」。老餘杭鎮上的太炎中學為私立學校,生源、師資都不錯,重高升學率表現優異,在餘杭西部一枝獨秀,那些「鄉下地兒」的中學不能與之並論。
後太炎中學與鎮上其他學校合併轉公立,依然維持著「一流名校」的身份。
△太炎中學城北校區
2011年杭師大託管倉前中學後,倉前中學師資力量增強,重高升學率提升,以黑馬之姿殺出。彼時太炎中學依然是「一流名校」,但不再一枝獨秀。
2013年阿里巴巴搬遷至未來科技城,以及未來科技城不斷發展壯大,為引入和留住更多高收入、高知人群,餘杭區把一流師資、一流教育品牌傾注於未來科技城核心區,此外也提升了中泰、閒林、五常的師資水平。
比如杭師大託管五常學校,閒林中學更換校長改良課程教學,中泰中學牽手主城名校名師,有消息稱中泰中學近年通過開出高於周邊公辦學校工資的方式吸引優質師資流入……這些教學改良措施,催動閒林中學、中泰中學等更多「黑馬」殺出。
如此一來,太炎中學的「一流名校」身份有逐步讓位於未來科技城核心學校的趨勢,而閒林中學、中泰中學憑藉近年進步的重高錄取率表現,坊間聲望漸漲。從近兩年的重高錄取情況看,呈現追平太炎中學的苗頭。
一位寶媽把孩子放在了中泰中學,就因為中泰中學近年重高升學情況「還可以」;一位寶爸則把孩子放在了閒林中學,「進了閒林中學後,女兒數學成績進步很大;這所學校的老師也比較負責」。
太炎中學一枝獨秀的輝煌成為過去。但這不是壞事,因為背後立著以未來科技城領銜,餘杭西部公辦學校教育質量整體進步的時代背景。
在文瀾等優質民辦拿走部分優質生源的情況下,公辦教學能有所進步實屬不易。
| PART 4 |
高收入阿里人貢獻暫時有限
阿里巴巴在未來科技城的發展擴張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為板塊引入大量高收入、高知人群,並創造了高稅收,促動板塊商業繁榮。
但論及推動未來科技城以及周邊老餘杭、閒林、中泰公辦教育質量的進步,高收入阿里人的貢獻暫時有限。
誠然,留住高收入阿里人是餘杭區西部引入優質師資,改良師資力量的一大誘因,但其對公辦教育改善的貢獻也大致截止在這一步。優質生源的貢獻上,他們是「吝嗇」的。
△阿里巴巴淘寶城
未來科技城匯集了大量高收入、高知有房人群,那麼照理公辦小學海曙小學、海創小學都應該爆表,但事實上,兩所學校這兩年還有部分招生名額給到未買房落戶、僅持居住證的家庭。
儘管近年未來科技城、閒林等板塊的公辦教育質量有所進步,但還不能和主城區比肩,餘杭學籍也意味將來考取主城重點高中的機會較小。
這兩項短板,顯然無法滿足多數高收入、高知家庭對教育的期許。
海曙和海創兩所小學的硬體設施、師資水平在未來科技城及周邊板塊中都處於領先,尚不足以獲得高知、高收入家庭的普遍認可,更遑論閒林、中泰、老餘杭等周邊學校。
民辦學校也不能作為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儘管文瀾、育海等重高錄取率都高於公辦。
據粗略統計,未來科技城、閒林、中泰、五常等板塊擁有近8個民辦中小學教育品牌——維翰學校、人大附中、綠城育華、英特外國語、文瀾、天元公學蕙蘭、育海、新明半島英才。
其中維翰學校、人大附中的優勢明顯傾向於出國路線,考國內高中並不擅長;另外6個民辦教育品牌,良莠不齊,當中英特外國語、文瀾、綠城育華、育海較有口碑。不過今年起英特外國語不再承諾可拿到杭外的部分傾斜錄取名額,失去一大優勢。
文瀾因對接國內高考路線、教育質量優勝,尤獲青睞。
△杭州文瀾未來科技城學校全景
不過文瀾錄取名額少——今年初中部只錄取50個,小學部錄取80人,在對優質教育的大規模需求面前,杯水車薪。
一從廣州移家至杭州的人才家庭,目前安排孩子在海曙小學插班入讀五年級,但是不準備初中入讀五常中學,而打算報考文瀾。「如果錄取不了,就去西湖區上,我們已經在那邊(西湖區)買好房」。
新西湖小鎮一家也不願讓女兒入讀中泰學校,現安排讀人大附中小學部,待初中轉讀主城區學校。「學區房已經準備好了。」
當前未來科技城的高收入、高知家庭的主流選擇為就讀主城區名校學區房,「能西湖,別餘杭」是他們奉守的擇校信條。
僅部分高收入、高知家庭以及多數剛需家庭、當地拆遷戶農村家庭、外來務工人員構成餘杭西部片區公辦教育的生源主力。
公辦教育的進步,當前更多是這部分生源和師資改良合力推動的結果。
| PART 5 |
公辦教育後發力強勁
教育資源可變可塑,可以從不成熟邁向成熟。
目前,未來科技城的公辦教育資源包括:
海曙小學(當前對口五常初中)、海創小學(對口未來科技城三中,計劃學軍託管)、未來科技城四小(對口未來科技城三中,兩所學校均計劃由學軍託管)、杭二中未來科技城學校小學部(對口杭二中未來科技城學校初中部)。
△海曙小學
除了餘杭學籍,該教育資源布局的弊端在於學軍品牌尚未落地,以及海曙小學、海創小學的對口初中建設略滯後:
海曙小學目前對口初中為五常初中,這讓部分高收入、高知家庭有所顧慮,據悉後續會改調到一所新建初中,但該初中暫未動工;
海創小學對口初中是未來科技城三中(市場消息,非官方發布),計劃由學軍託管,預計2021年完工。投入使用時間和學軍正式託管時間待定。
而這些弊端也是學區發展初期的必經階段。
隨著時間推移,學軍教育品牌落地,學校建設推進和優質師資引進,未來科技城公辦教育資源或能滿足更多高收入人群的教育期待,從而吸納更多優質生源,屆時將迎來公辦教育體系的價值高點。
如果未來科技城持續茁壯發展,預計將帶動閒林、中泰、老餘杭等周邊板塊生源持續改良,因而餘杭西部學區具備強勁的後發力。
-END-
文/豆豆豆豆泡 編輯/豆豆豆豆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