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最有血性的軍隊,孤守邊疆42年,破城之日將士皆已白髮蒼蒼

2020-12-19 騰訊網

「滿城盡白髮,死不丟陌刀,獨抗五十載,怎敢忘大唐?」

貞觀十四年(640年)八月,唐朝名將侯君集率軍滅高昌國,九月唐太宗李世民在西州交河城置安西都護府,統轄安西四鎮,鎮兵2萬4000人,用以針對西突厥,首任都護是喬師望,據《新唐書.諸帝公主》唐高祖諸公主廬陵公主條:「廬陵公主,下嫁喬師望,為同州刺史。」

大唐最有血性的軍隊,孤守邊疆42年,破城之日將士皆已白髮蒼蒼

第二任都護則是名將郭孝恪,其在繼任的第三年,擒獲了判歸突厥的焉耆王,後又擊敗龜茲國,將安西都護府遷到龜茲。661~663年,唐軍平定西突厥,安西都護府所管理的轄區擴大到了如今阿爾泰山西至鹹海及蔥嶺的東西各部直至阿姆河兩岸城的諸城邦國,包括今吉爾吉斯斯坦大部分。

安西都護府最大管轄範圍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並至蔥嶺以西至達波斯。

大唐最有血性的軍隊,孤守邊疆42年,破城之日將士皆已白髮蒼蒼

不過吐蕃始終虎視眈眈,打跑了又來,反反覆覆,唐玄宗年間,有過開元盛世,但後期卻迎來了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至德元載,李亨即位,為唐肅宗,唐玄宗尊為太上皇。

唐肅宗即位後命令郭子儀與李光弼等將領討伐安史叛軍,並且為了平定安史之亂,安西、北庭及河西、隴右駐軍大部內調,可這樣一來吐蕃便有了可乘之機,使得安西都護府與唐朝的通道中斷,但安西四鎮的6000多名留守軍隊仍孤軍堅守。

大唐最有血性的軍隊,孤守邊疆42年,破城之日將士皆已白髮蒼蒼

當時鎮守安西地區的都護為唐代名將郭子儀的侄子郭昕,即使安西與內地徹底失去聯繫,沒有外援前來,但唐軍的將士們都不曾想過投降,至死都恪守職責,並且為了自救,他們在龜茲當地鑄造「大曆元寶」。

吐蕃久攻不下,安西、北庭二都護府和沙陀、回鶻相依,得到一絲喘息,781年,郭昕與伊西、北庭節度使李元忠一起派使者借道回鶻到朝廷間道奏事,此時唐朝的皇帝已是唐德宗。

大唐最有血性的軍隊,孤守邊疆42年,破城之日將士皆已白髮蒼蒼

唐德宗及群臣百官見到從安西來的使者,無不動容,原來安西還沒有丟,郭昕和他的手下將士也都受到了唐德宗的嘉獎,詔令四鎮將士均按等級破格提拔七級,郭昕被封為威武郡王。

讓郭昕感傷的是,這一年郭子儀病逝了,他的雙親則早在9年前就去世了,但他都未能見上最後一面,此外,這時的唐朝動蕩不安,根本無力再去管理安西。

大唐最有血性的軍隊,孤守邊疆42年,破城之日將士皆已白髮蒼蒼

然而沒能得到支援的安西都護府的守軍將士們開始鑄造「大唐建中」錢,這些將士們忠心一片,鐵血軍魂,士氣並未低沉,戰鬥到了生命的最後一一刻。

大唐最有血性的軍隊,孤守邊疆42年,破城之日將士皆已白髮蒼蒼

從766年郭昕奉命前往安西至808年安西淪陷,42年的堅守是那一縷不曾動搖過的忠魂。即使與唐朝徹底失去聯繫,援兵怎麼也不可能趕來,他們身上的鎧甲多年未換,青絲變為了白髮,可誰也沒想過投降,萬裡懸孤,泣血死守,最終埋骨邊疆,死也是大唐人。

相關焦點

  • 在青海省的湟源縣,有座唐朝數萬將士屍骨壘出的城堡
    可見,國家的繁榮背後,有多少愛國將士為之做出了犧牲,才換回來的。這個地方在今天的青海省,名字叫石堡城。 石堡城在今青海西寧市西南湟源縣。說是一座城,還不如說是一座城堡更為貼切。由於其地理位置特殊,戰略意義重要,所以成了大家爭搶的焦點。唐與吐蕃爭此城,屢得屢失。 公元741年,蓋嘉運擔任節度使,沒能守住石堡城,被吐蕃大軍攻破。
  • 一支孤軍駐守邊疆50年,派兵匯報:祖國四鎮猶在,在場人皆大哭
    公元757年,杜甫困在長安,眼見曾經的大唐不夜城籠罩在戰亂的陰霾中,「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是安史之亂下,盛唐的破敗景象。安祿山的叛軍在攻城拔寨,勤王的軍隊從四面八方抽調而來,中原大陸的戰火整整持續了八年之久。這把火,燒毀了無數人的家庭,也燒毀了整個唐朝的前途與未來,曾經如日中天的大唐王朝走上了由盛轉衰的道路。
  • 因為382萬忠勇將士,才有了不死的中國!
    直至六年後慘烈無比的常德保衛戰中,師長餘程萬發出著名的「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職率副師長、政治部主任、參謀部主任死守中央銀行,各團長劃分區域,扼守一屋,作最後抵抗,誓死為止,並祝勝利,七十四軍萬歲!」電報後,八千虎賁之師僅剩83人生還,其餘全部壯烈捐軀!
  • 大唐的國士無雙:孤懸海外獨自打下6個郡,千辛萬苦也要回歸長安
    安史之亂時,大唐帝國中央政府命隴右與河西駐軍馳援內地亂局,此時吐蕃乘兩地駐軍真空之際攻陷二地,又於廣德二年攻陷涼州,大曆元年攻陷甘州與肅州,大唐移河西節度使制使沙洲,至此,沙洲與大唐帝國中央政府的聯繫被完全切斷,雖說沙洲當地漢人堅守至終,但終究在四面楚歌的情況下於貞元三年投降吐蕃政府,從此被吐蕃政權統治六十餘年之久。
  • 江東:明廷邊疆「救火隊長」
    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江東出生在莘縣朝城鎮。  江東出生時,江氏已是頗有聲望的鄉紳家族。江東少年穎敏早慧,七歲即能吟詩作文,神童之譽遍於鄉野。十多歲時,被士紳目為可造之材。年未二十,江東在山東鄉試中一鳴驚人。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他和濟南人、明代著名戲曲家李開先,煙臺人、後任宣大總督郭宗皋同赴京師春闈。殿試之後,三人皆高中進士,傳為一時美談。
  • 「青山一道同雲雨」,最近走紅的兩行詩,出自大唐七絕之王
    王昌齡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描寫當時邊關戰爭的邊塞詩,而這些詩歌的書寫肇始於其年輕時一段不羈放縱愛自由的邊塞之旅。與大部分寒窗苦讀的學子一樣,王昌齡家境平平,用他的話說是「久於貧賤,是以多知危苦之事」, 也就是俗話說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 南京保衛戰之血性辨識:戰場處處呈現張揚血性
    當下對南京保衛戰爭議較多的,集中在「血性」上——英勇頑強、不怕犧牲、血戰到底的氣概和精神。認為血性缺失的論據有三點:一是10萬多守軍,堅守了6天就輕易失陷;二是城破之後沒有進行巷戰,輕易放棄對街巷的堅守;三是被俘後不反抗,如同待宰羔羊,有說「十幾個日本兵押解上萬名俘虜去屠殺,毫無一人反抗,連逃跑都不敢。如果有人帶個頭,用腳踩也把日本兵踩成肉餅了,可這個人永遠不會出現」。
  • 建軍節詩詞:最血性的詩詞,獻給最可愛的人
    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部隊、我們的戰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誰是最可愛的人》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八一建軍節。曾經,他們不顧個人安危衝鋒在戰場的最前線,是他們,用自己的鮮血開闢出了新中國的道路。如今,他們依然守衛在國家安全的最前線。
  • 一個小國家,竟跟最強大的中國硬抗了半世紀,最終徹底消失無蹤了
    當然,有了隋朝兩次慘敗的前車之鑑,唐太宗對此這次出徵高句麗,顯得異常謹慎。高句麗雖為小國,但卻扼守險地,關口易守難攻,如果不精心制定作戰方案,貿然進攻只會造成重大損失。 於是,唐太宗決定派一批人進入高句麗,將其國內的地勢地貌、人文地理皆摸查清查,然後根據得到的情報再制定作戰策略。
  • 力壓郭子儀,成為大唐中興第一名將的究竟是誰?
    大唐時期的名將可真是太多了,即便不算《隋唐演義》等書裡渲染的眾多英雄好漢,在盛唐的和平時期也是名將輩出,只是許多都被歷史的塵埃淹沒而已。「幸虧」來了個安史之亂,於是那些不堪平庸的將士們又爆了出來。眾所周知,郭子儀向來被認為是平定安史之亂的第一功臣,他也因此被贊為對大唐有再造之功。
  • 唐朝滅亡之禍竟源於桂林?一場兵變如何將大唐推向深淵?
    六個部落中,其他五詔紛紛依附吐蕃,只有勢力最弱的南詔,堅定地站隊大唐。於是,到了盛邏皮一代,唐朝廷為了表示嘉獎,封他為臺登郡王。盛邏皮死後,他的繼任者皮邏閣繼續向大唐表忠心,不斷加強雙邊關係。大唐當然也給予南詔許多支持,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皮邏閣在唐玄宗的默許下,兼併其他五詔,迅速統一洱海地區,建立了南詔王國。
  • 兩大文明的交鋒:大唐怛羅斯之戰
    此時他已年過七旬,仍勵精圖治,奮力地擴展阿拉伯帝國的疆土,他們在東方的軍事力量已經穿越波斯,伸向阿富汗。奧斯曼甚至曾派遣使者前往中國,試圖在中國傳教,此時為唐永徽二年,年輕的李治剛剛登基,武皇后還在尼姑庵修行。這一年被視作伊斯蘭教傳入中國之始。
  • 僅次於清朝:大唐1237萬平方公裡版圖是如何煉成
    公元618年,李淵建立唐王朝。此時的大唐面臨內憂外患,內有竇建德、王世充等割據勢力;外有強盛且一直想效仿北魏道武帝入主中原的東突厥。李淵對外奉行「遠交近攻」之策,交好西突厥,對東突厥則採取隱忍防禦之策,曲盡禮節,集中精力整合內部。
  • 唐玄宗李隆基的一記昏招,毀了繁華的長安城,也葬送了大唐盛世
    然而,歷史早有註定,結果無法改變,三百年的盛世大唐咱們也只能在史書中一窺其風採了。正文時間拉回到大唐天寶年間,就在唐朝天寶十四年農曆十一月初九這一天(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集合三鎮唐朝軍隊,又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等族軍隊共計十五萬人,號稱二十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範陽起兵。
  • 感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玉門關必須吃一嘴的沙子!
    從敦煌坐車到玉門關的路上,不僅遇到了和尚樂尊,戈壁的臥佛,祁連映雪,更感受到了沙漠的蒼涼,甚至感嘆古人報國之志,離別故鄉之悲。玉門關我們追溯到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霍去病將軍收復河西走廊。歷史的車輪來到了北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自從西夏佔領了整個河西走廊,玉門關就消失了,結束了它輝煌的歷史篇章。詩說玉門關詩中說玉門關,談「蒼涼」。我們最熟悉的是王維的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和王之煥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論中國人的血性!
    在這裡,我敢說中國人是世界最有血性的民族,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我們中華民族的血性。 第一幕:南京保衛戰。 第51師153旅306團,鎮守水西門。
  • 用生命捍衛國家和民族尊嚴——華北軍第五十九軍抗日陣亡將士公墓...
    巍巍陰山腳下,滔滔黃河岸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公主府公園內,屹立著華北軍第五十九軍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紀念碑。這座緬懷先烈、警醒後人的紀念碑,再現了87年前,中國軍民在長城腳下奮勇殺敵、誓死捍衛國家和民族尊嚴的悲壯歷史。碑文如下:中華民國二十二年三月,日本軍隊侵佔了熱河,全國都大震動。從三月初旬,我國的軍隊在長城一帶抗敵作戰,曾有過幾次很光榮的戰鬥。
  • 四川抗戰老兵清明節祭祀川軍陣亡將士
    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成都4月5日電(付敬懿)「70年前硝煙散盡,70年後精神永存……英靈佑華夏,清明祭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