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孤軍駐守邊疆50年,派兵匯報:祖國四鎮猶在,在場人皆大哭

2020-12-20 讀史閱世

公元757年,杜甫困在長安,眼見曾經的大唐不夜城籠罩在戰亂的陰霾中,「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是安史之亂下,盛唐的破敗景象。安祿山的叛軍在攻城拔寨,勤王的軍隊從四面八方抽調而來,中原大陸的戰火整整持續了八年之久。

這把火,燒毀了無數人的家庭,也燒毀了整個唐朝的前途與未來,曾經如日中天的大唐王朝走上了由盛轉衰的道路。有道是亂世出英雄,身處亂世之外的郭昕,卻在這場戰火之後,青史留名,譜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悲壯傳奇。

流淌在血液裡的忠誠

「借問大將誰,恐是霍嫖姚」,霍去病北伐匈奴的佳話流傳至今,霍去病在漢朝史書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王朝的鼎盛離不開明君的治理,同樣也離不開威名赫赫的將軍鎮守,西漢如此,而大唐王朝亦是如此。

衛國公李靖「器識恢宏,風度衝邈」;遼西郡公薛禮「 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中興第一,再造唐朝」第一功臣李光弼。而今天的主角郭昕,其叔父汾陽王郭子儀更是在安史之亂中居功至偉,史書有雲「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

郭子儀之父郭敬之官至太尉,同樣是一朝名將。郭昕便是生在這樣一個軍事世家,騎馬射箭、熟讀兵書不在話下。受到家族的影響,為國盡忠在長輩的以身作則之下深深融入了郭昕的血液之中。

郭子儀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760年,安祿山的叛軍聲勢浩大,正值用人之際,郭昕卻在此刻領命奔赴西域鎮壓吐蕃之亂。或許是叔父郭子儀的暗中操作,巡撫安西的郭昕像是避開了戰火連天的中原。但任誰也想不到,此次西行,竟是一段傳奇的開始。

在介紹之前,有必要看清當時大唐的局勢。中原地區不必多言,安祿山攪得整個唐朝人心惶惶。而對西域,唐朝向來重視,安西都護府、安西四鎮,都有重兵把守,保衛著河西走廊不被虎視眈眈的吐蕃所侵擾。

郭昕與李元忠互為犄角,但吐蕃仍舊久攻不下,雖如此,但西域總得來說在郭昕的鎮守下更加平衡。好景不長,中原大陸在安祿山史明思大軍鐵蹄踐踏下,唐王朝的守軍顯得不堪一擊,唐玄宗落魄地逃離長安南下四川。

原本鎮守西域的軍隊被大量調往中原勤王,西域的平衡也隨之被打破,趁著大唐王朝內亂不止,吐蕃又開始在西域起勢,整個西域只剩下郭昕與李元忠在誓死抵抗,即使兵糧短缺。

郭昕與中央政府的聯繫斷了,不再會有糧食補給,不再會有援兵,也不會再有中央的文書在大漠上奔馳。安史之亂下的唐朝,再也沒有辦法顧及這個西部邊陲之地了。投降、放棄、割據一方……

沒了中央管轄的郭昕本可以選擇很多輕鬆的、無憂無慮的生活,朝廷忘了西域,西域忘了朝廷,天高皇帝遠,郭昕本可在西域悠閒度日,與吐蕃達成和解。可他沒有。

沒了糧食,那就自己種糧食,一邊打仗,一邊種地;沒了糧餉,那就自製元寶銀錢,在郭昕的統率下,鎮守西域的將士自給自足,從未停下與吐蕃的爭鬥。

這支大唐孤軍的堅守令人欽佩,但最令人不得其解的,是什麼力量使得這支軍隊,在錢糧斷絕,援軍杳無音訊的情況下,仍舊堅定地守護著大唐在西域的旗幟。古語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錢糧是軍隊的生活保障,更是穩定軍心的根本。

一邊種地,一邊操練,一邊抵禦吐蕃進攻。郭昕更是鑄造「大曆元寶」、「建中元寶」,以此來籌措軍費與吐蕃對抗。「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也許正是這樣一種流淌在血液裡的忠誠,支撐著這支大漠孤軍。

大曆元寶

歲月的迴響

安史之亂平定,百廢待興,上至皇帝,下至大臣百姓,失聯好多年的安西四鎮,早就自然地被認為落在了吐蕃的手中,忙於整頓朝綱的皇帝也自然沒有再主動派人聯繫西部守軍,那支被遺忘了的守軍。

「四鎮猶在,誓死效忠大唐。」郭昕派去的士兵站在金鑾大殿之上如此匯報,包括德宗在內,朝堂上下之人嚎啕大哭,當廟堂之上的統治者早認為西域已落入吐蕃人手中時,這支堅守了數年的孤軍告訴統治者,唐朝的旗幟還在大漠中飄揚。

德宗當即冊封郭昕為武威郡王,鎮守西域的將士全部破格連升七級。這樣的獎賞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客觀上來講,皇帝的獎賞更多的是在社會地位上的獎賞,邊關將士的根本生活並未得到改善。但這支孤軍在金鑾殿上的錚錚誓言,迴響在以後中華民族千百年的歷史中。

公元781年,即使得知安西四鎮尚在,但當時的大唐已經不復以往了。羸弱的唐王朝已經無力再派兵增援,西部邊陲的得失,一切都只能依靠郭昕及其部下。結果是可以預料到的,公元808年,吐蕃大軍兵臨城下,城中的郭昕早已滿頭銀髮,守軍也大都年老力衰。

但就是這樣一支毫無勝算的軍隊,誓死不降,最終全部戰死沙場。堅守了幾十年,大唐的將士也終於在此刻魂歸故裡。從頭至尾,這支孤軍的堅守都是一齣悲劇,一出撼天動地、激動人心的悲劇。

對於忠誠,中國歷史上有無數的典範,也總有人爭論,是愚忠還是高尚。可不論是無數翹楚也好,關於忠的爭論也罷,沒有哪一個故事會像這支孤軍一樣震撼人心,幾十年的堅守,也不會有人再去錙銖必較地研究愚忠之類的問題。

郭昕和眾多將士戰死沙場的那一刻起,這支鐵血駐軍就已經成為了傳奇,不朽於時光的長河裡。這支孤軍駐守邊疆50年,但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保家衛國的使命。

幸福的守護者——今天的「孤軍」

「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國泰民安,生活蒸蒸日上,中國人的幸福感也在不斷提升。而這份幸福,離不開祖國邊陲將士的守護。

演員張譯曾在路演中分享過一個故事。北疆邊陲,大雪紛飛,小山丘上的哨兵站裡,三個年輕的士兵在烤火取暖。離家三年,在人煙稀少的邊陲之地待了三年,三個年輕人的肩膀上,承擔著保家衛國的重任,眼睛裡含著同齡人不曾有的堅毅與決心。

這是張譯在拍攝時遇到的哨兵。一如郭昕和眾多將士在絕境之中堅定信念,這三個年輕人同樣用自己的行動表明心中的信仰。不過今天守衛在邊疆的將士,從來不會是「孤軍」,強大的祖國,將永遠是他們堅實的後盾,沒有一個人是孤軍作戰。

「四鎮猶在」的錚錚誓言還在迴響,在今天享受國家強盛帶來的幸福的同時,也應當銘記那些堅守在邊陲的解放軍戰士。

古人以筆墨為光陰著色,通過書畫刻下歷史這隻龐然大物的足跡,讓後人對流走的時代與世事有可追尋。但這些描摹的足跡中交雜著作者的個人觀點與目之所及的有限認知,完整的、真實的歷史到底是什麼模樣,需要更宏大的視野才能窺度。

《資治通鑑》就是史書中的拓寬器,教人以更深、更廣的視角明鑑更真實、更準確的歷史,助人培養全面、客觀的大智慧。

縱觀過往與未來的毛潤之就對《資治通鑑》格外鍾情,多年間書不離手,晚年時床頭最醒目的仍是翻爛的《資治通鑑》著本,貼身護士孟錦雲對毛潤之與之熱情討論書中觀點的情境一直記憶猶新。

《資治通鑑》裡有不可錯失的大智慧,值得一讀,也值得深解,為此我們真誠向讀者推薦這本書。但我們不推薦市面上的釋義、標註版本,那些經過所謂學者添油加醋、被錯亂的現代新式思想曲解的《資治通鑑》已失去本身的深度與意義。

我們推薦僅配字譯的原本,只有這樣最原汁原味作品才能保留真實的歷史和深刻的哲思,才能將想像空間留給讀者,才配得上真正的史學愛好者。

這部原本《資治通鑑》已熱銷1.8萬部,剩餘數量不多,現在活動價只要58.8元。愛書的書友不可錯過,點擊下方連結即可查看詳情

相關焦點

  • 大唐最有血性的軍隊,孤守邊疆42年,破城之日將士皆已白髮蒼蒼
    貞觀十四年(640年)八月,唐朝名將侯君集率軍滅高昌國,九月唐太宗李世民在西州交河城置安西都護府,統轄安西四鎮,鎮兵2萬4000人,用以針對西突厥,首任都護是喬師望,據《新唐書.諸帝公主》唐高祖諸公主廬陵公主條:「廬陵公主,下嫁喬師望,為同州刺史。」
  • 中國唯一一個白人民族,說伊朗語,誓死為祖國守護邊疆永不後退
    在中國的國土上,有著漫長的邊境線,為了守護國家,在這些邊境線上,有著無數的邊防士兵堅守著自己的崗位,為祖國站崗。中國的軍隊中,有著大量的邊防部隊,而其中有一支邊防軍,他們的長相十分特別,如果不是他們穿著一身中國軍裝,你都不知道他們是中國軍人。
  • 「四行孤軍」—存亡之際的「燈塔」
    經歷了四天五夜的戰鬥,每一個士兵都很疲憊,然而肅殺的氣氛讓每個人都拿緊手中的武器,隨時為撤退的戰友掩護。團隊謝晉元緊盯著手中的懷表,等著千鈞一髮的時刻!524團400餘人的堅守讓河對岸的英國人由衷的欽佩,只是此時的堅守並無實際的戰略意義,整個閘北只有這一支孤軍在做最後的抵抗。10月29日,英美等國派代表向國民政府遞交請願書,要求以「人道主義原因」停止戰鬥。
  • 千裡單騎走邊疆 童心向黨愛國行
    編者按:日前,白山市渾江區三道溝鎮明德學校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遼寧省丹東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白文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
  • 晚清時期,為捍衛祖國領土完整的兩位湖南人都是誰呢?
    兩位湖南老鄉為祖國收復了新疆的大部分領土。左宗棠收復新疆太平天國運動導致了嚴重的邊疆危機,嗜土成性的俄國,強迫懦弱無能的清政府籤訂了一系列條約,使得我國東北和西北一共割讓160多萬平方公裡的疆土,幾乎佔了今天我國疆域的六分之一,俄國真的是」趁你病,要你命「。
  • 讓奮鬥的青春綻放祖國邊疆
    2018年8月,擔任育德中學教研處副主任的朱立娜主動報名,參加了教育部組織的為期三年的《萬名援疆教師工作計劃》,遠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華山中學任教。那時恰逢年關,學校師生都宅在家中自我隔離,朱立娜卻和志願者們一起開展入戶排查、檢查消毒。春節剛過,為了備戰中考,朱立娜和九年級的同事們立即展開網上教學。晚上備課,反饋總結;白天除了授課,還要參加志願服務活動。雖是冬月,可朱立娜卻常常忙得汗流浹背。回憶起那段時光,朱立娜總結說:「雖然工作辛苦,但使命光榮。我必須用行動為祖國邊疆的穩定和發展做貢獻。」
  • 清朝末期動蕩不安,為什麼邊疆地區不趁機獨立,全因清朝手段高明
    不過在清朝末期很有個非常奇怪的狀況,就是不管清朝再怎樣腐敗,邊疆地區卻沒有趁機獨立,一直效忠於清朝。我們看一下具體狀況。我們看古代各個朝代邊疆的時候可以發現一件事。雖然這些王朝在實力最強大的時候幅員遼闊,不過一旦實力減弱,對邊疆的控制會立刻減弱,甚至放棄。所以每個王朝末期的時候只能控制自己的中心地帶,其他地方都無法進行控制,或者就直接讓他們獨立了。
  • 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立足本職創新奉獻 為打造祖國北部邊疆亮麗風景線...
    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強調年輕幹部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本職、胸懷大局,發揮年輕人的特點和優勢,在建設現代化內蒙古、打造祖國北部邊疆亮麗風景線的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貢獻。 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鵬新主持會議。
  • 《八佰》續集不忍再拍,孤軍死裡逃生被囚4年,謝晉元被叛徒殺害
    我軍進駐此地後,謝晉元做了簡短有力演講,聲稱四行倉庫已經成為上海唯一一塊還有中國軍隊守衛的國土,全營已成孤軍,務必要抱必死之決心,與敵人周旋到底,全軍戰士慷慨激昂,雖為撤退之軍,卻鬥志昂揚,謝晉元下令將倉庫的門窗全部堵死,二層以上窗口堵塞一半,便於投彈射擊,同時對全體將士造冊登記,便於犧牲後優撫家屬,謝晉元組織了一支敢死隊
  • 滿腔熱血報效祖國 不逝芳華獻給邊疆
    一天,他瞅準機會,跑出來向隊長匯報。徐玉珍得到情報後,果斷下達了作戰命令。在範懷標的帶領下,一連戰士喬裝混進了維持會。 「範懷標,你從哪領來這些人,還想不想在這幹了?」維持會會長上前盤問。眼看要暴露,戰士們馬上拔出短槍大喊:「別動,繳槍不殺。」怕死的維持會會長只得命令手下繳械投降。接著,戰士們又向炮樓裡的鬼子發起猛攻,鬼子死傷慘重。
  • 唯一一支在中國的外國部隊,不到50人,有名無實處處受限
    美國在中國是沒有所謂的軍事基地的,但有一支在我國駐紮長達46年、數量不到50人的武裝力量。相信看到這裡你肯定大吃一驚,1840年起,由於清政府腐敗無能,中國成為了西方列強眼中的待宰羔羊,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在中華大地上建立了許多所謂的租界,這些地方有西方列強自己的駐軍。
  • 我國境內唯一白種人:世代居西域邊陲,誓死為祖國守邊疆永不撤離
    1946年開始,塔吉克族人經歷了長達三年的欺壓和搜刮,族內的鐵器都被搶走釘馬掌,他們不得不用木犁和羊角耕地。塔吉克族的畜牧業生產因此急劇下降,到了解放前夕,塔吉克族的牲畜的總數相比於1942年足足減少了一半以上,50%的牧戶牲畜甚至都不足20隻,更有20%的牧戶只餘有一、兩隻山羊,可謂是民不聊生,而塔吉克族人口也因此而銳減,只剩下了
  • [我為祖國守邊疆] 棉大衣、氈筒鞋,陪他走了36年護邊路!
    [我為祖國守邊疆] 棉大衣、氈筒鞋,陪他走了36年護邊路!託合塔爾汗的榮譽證書從1960年起,託合塔爾汗一家就生活在邊境一線。和所有邊民一樣,父輩們放牧就是巡邏、生活就是守邊,默默地守護著祖國的邊境線。
  • 劫波渡盡|炮火之外的「四行孤軍」
    一是開展各種文體娛樂項目,以籃球最受歡迎,三百餘人中常有五六十人參與,營中組織有5支球隊,分別稱作孤軍、攻擊、斥候、突擊與衝鋒。來營慰問的學生和社會團體,也常組織籃球隊與孤軍球隊進行友誼賽對抗。1945年出版的《謝晉元日記鈔》,收錄了161則謝在孤軍營期間所寫的日記,其中66則涉及營內的體育運動,並記載了孤軍籃球隊與上海各界籃球隊的22場比賽。
  • 【邊疆黨旗紅】向總書記承諾:一生只做一件事 中哈邊境線上的夫妻...
    原標題:【邊疆黨旗紅】向總書記承諾:一生只做一件事 中哈邊境線上的夫妻哨所在這裡生活的人都說,一年可能會「死」四次:春天被洪水嚇死,夏天被蚊蟲咬死,秋天被風沙刮死,冬天被冰雪凍死。夏季,這裡作為世界四大蚊蟲聚集地之一,一種名為「小咬」的蟲子肆虐,能將牲口咬死,巡邏時為防止叮咬,馬軍武會用一塊在柴油中浸過的紗布頂在頭上,臉上時常被燒得火辣辣;冬季,氣溫近零下40度,狂風暴雪頻發,冰雪封路長達半年,與世隔絕。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 德化虎豹關:古道雄關今猶在
    昔日德化瓷輸往泉州港重要關口——虎豹關:古道雄關今猶在歷代官府在重要關隘屯兵駐守,防敵禦寇,檢查行旅,徵收關稅。在德化三班鎮錦山村與永春吾峰鎮之間有道山口,永德古道正由此經過,昔日在此處曾設立關隘,名為虎豹關。古代從德化南往永春、泉州,是條重要官道。清朝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永春升為直隸州,德化、大田二縣劃歸其管轄。公路開通前,在這條蜿蜒的古道上,每日挑夫、客商、行人往來不絕。
  • 維護祖國統一-試講稿-初中政治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將祖國放在自己的心呢?是只靠說的嗎?我聽到有的同學已經說了,熱愛祖國要付諸實際行動,同學們的思維非常的敏捷,非常棒。熱愛祖國的前提啊,是我們祖國首先是一個統一的大家庭,其次是我們每個人都要付出自己的力量,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促進民族團結,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如何維護祖國的統一。
  • 《八佰》歷史考據:孤軍怎樣抵抗日軍攻擊?黃曉明特派員有原型嗎?
    10月26日,大場鎮被日軍佔領,國軍被迫向上海外圍轉移。國軍主力撤退後,有一支小部隊留了下來,這就是抗戰史上著名的「四行孤軍」。 或許為體現戰爭與人性的複雜性,電影《八佰》中濃墨重彩地刻畫了一群「逃兵」的形象,而陰錯陽差之下,這群被日軍衝散了的「逃兵」加入了「八百壯士」的行列,成為電影中的重要角色。
  • 志願者盧孝敬:紮根邊疆甘做駐守法律的平凡人
    近日,中國青年網西部計劃頻道將集中展播河南工業大學優秀志願者事跡,並以此激勵更多的大學畢業生投身祖國西部的志願服務事業中,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鬥中書寫人生華章!  盧孝敬,男,漢族,中共黨員,河南開封人,河南工業大學法學院法學專業2008屆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