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視的人群在不斷增高,這個主要是青少年群體,18歲以後,一般來說成年人的近視度數就不會再增加,所以增高的近視人群主要分布在中小學生裡。」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眼科學分會委員鄭亞潔博士表示,尤其是在今年疫情期間,近視率不但沒有降,反而還增加了。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大規模線上教學的開展,給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帶來了新的巨大挑戰。據教育部對9省份14532人的最新調研顯示,與2019年底相比,2020年上半年來學生近視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學生近視率增加了15.2%、初中生增加了8.2%,高中生增加了3.8%。
近年來孩子們面臨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花在功課上的時間長,容易造成眼疲勞,也會損傷眼睛。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間養成了上網課的習慣,即使是疫情過去了,大家還是用很多視頻終端來學習,例如手機、ipad等,學習時間一長,戶外有效暴露時間就短了,這對眼睛損傷會更大。
「現在市面上大多的顯示屏是藍光照射,在眼睛角膜表面有一層淚膜,如果淚膜蒸發快,眼睛就暴露在空氣中容易幹,這會讓角膜受到損傷」鄭亞潔分析,當人們感覺眼睛乾澀、泛紅、眼睛癢有異物感,或者是迎風流淚,這些症狀都可能是乾眼症。造成這個症狀的原因離不開人們長期看各類電子產品,尤其屏幕中的短波藍光能量比較高,會引起淚膜蒸發的更快。
面對如今廣泛存在於電子設備中的藍光問題,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馬軍指出,特別是波長為415nm-455nm的高能藍光可能會導致眼部損傷。另外,因為LED背光源會隨著電流通過頻繁閃爍,電視畫面也會存在人眼難以識別的屏閃,這會使眼睛長時間處在疲勞狀態。
2019年5月,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張勇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指出,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其中,6歲兒童為14.5%,小學生為36.0%,初中生為71.6%,高中生為81.0%,近視防控任務艱巨。為了改善這一局面,今年8月底,教育部等八部門發布關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的通知,其中要求要把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
政府層面如此重視近視防控工作,民眾個體更應該關注近視問題。
對此,鄭亞潔博士提出三條建議:
首先,看書看電視時間不能過長,距離不能太近。看的時候最好看半個小時能休息5分鐘,看遠的地方,讓眼睛能得以放鬆;利用手機觀看時,可以把手機內容投屏到電視上,保持眼睛與屏幕的適當距離。
其次,採取科學有效的眼健康防控方法,遠離藍光,親近自然光。例如,在電子產品的選擇中,可選擇屏幕發光與自然光源更接近的OLED屏幕。因為人的視覺對自然光的適應性最好,越是接近自然光的顯示屏幕越有利於我們的視力健康。OLED的光譜分布最接近於自然光,這會讓閱讀更舒適,而且OLED屏幕比液晶屏幕藍光低50%,幾乎沒有屏閃,也不容易引起眼疲勞和乾眼現象,會對孩子的眼睛將有更多的保護作用。
此外,更重要的是,要定期對眼睛做相關檢查。從孩子三歲開始應該每年至少去做兩次的檢查,監測視力屈光和眼軸的發育情況。光查視力還不夠,要要注意遠視的情況和假性近視,更要測眼軸。
為了助力眼健康公益宣傳,今年10月28日,「明眸善睞·美麗中國——OLED自發光護眼行動」發布會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舉辦,該項目由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LG Display聯合主辦,倡導全民關注日常用眼健康,遠離藍光危害,OLED特別聯合多方力量發起「低藍行動」,擴大護眼健康的認知,讓「遠離藍光,擁抱自然光」成為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責任編輯:石夢竹)
【來源:健康時報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