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上海,寒意逼人。坐落在佘山腳下的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嶄新的校園內熱潮湧動——講臺上,18個專題課程深度解讀黨的十九大精神;課堂外,「學講話、頌成就、迎盛會」知識競賽,「四會」優秀政治教員授課比武等系列活動紛紛亮相;網絡空間,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微課堂點擊率不斷攀升。
乘著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的東風,不久前完成重新組建的國防大學政治學院以走在前列的標準要求、重在轉化的務實態度,持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進教材、生動進課堂、紮實進頭腦,有力促進學院全面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作為全軍唯一的政治院校,學院既是部隊「舉旗人」的「加工廠」,又是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的主陣地。黨的十九大剛剛閉幕,學院迅速遴選一批教授、專家,成立了「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教學備課專家組,對教學體系的構建、教材的編寫和修訂進行專門研究,集中智慧編寫最新理論教學教材。目前,由專家組重點編寫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研究》等4部教材已進入各任職班次教學。
波爾領導哥本哈根物理研究所幾十年,培養出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形成了「哥本哈根學派」,他的重要經驗就是「營造激活思維、深化認識磁場」。由此,學院黨委想到了鑄魂育人的「磁場」。
學院組建伊始,劉正斌、湯曉華、陶軍等一批院內外專家教授就被請上學院「強軍論壇」講臺,為學員們解疑釋惑。在這個論壇上,講授者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用自己的思想激活師生的思想,用自己的眼界開闊師生的眼界。
政治工作要過好網絡關,課程體系也要向網絡延伸。學院開設「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網站,設置了「學院建設大家談」「最新理論觀點」「獻計獻策」等專欄,成為一個「永不下課」的立體講堂。
再好的理論不和實踐相結合,也只是空頭理論;理論一旦和實踐相結合,就會產生巨大的物質力量。學院黨委夯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入」(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落腳點,努力做好「轉化」這篇文章。
教員是理論的炬手,能否用黨的創新理論照亮學員的心,其自身素質至關重要。基於這種思考,學院在教員中扭住「四學」不放鬆。即跟著黨委中心組一起學,圍繞原文反覆學,藉助優勢外出學,內部觀摩研討學,進而夯實了教員的理論根基。年終歲尾,覆蓋「一個校區、三個教學區」的集訓活動如期展開,學院近千名教員一起接受輔導、交流體會,研討對策。教員任龍感言:「『閉門造車』不如『開門取經』,與全院這麼多高水平的政治工作專業教員同堂集訓,既增長了知識,又開闊了視野,下一步面對更高層次的培訓教學任務,信心更強了,底氣更足了。」
為了讓學員真信會用、知行合一,教員們自覺進行著不懈探索。徐增文教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經典、經濟理論、當下熱點串講研討的「1+3」授課模式,幫助學員從源與流的角度增加了對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學習理解。(通訊員 高曉洲 記者 溫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