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同頻共振②|紅色瑤鄉的奔康路,走進清遠市秤架瑤鄉

2020-12-20 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譚錚 梁栩豪 柳卓楠

圖 視頻/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栩豪 柳卓楠

海報製作/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倩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秤架,是解放軍攻下國民黨在陽山的最後一個據點。1949年12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陽山縣城,縣城順利解放。」站在秤架村的紅色瑤鄉館內,廣東省清遠市秤架瑤族鄉秤架駐村第一書記龔勁松將村裡的歷史向記者娓娓道來。

秤架瑤族鄉成立於1991年11月,是清遠市陽山縣唯一的少數民族鄉。與此鄉同名的秤架村,是第三輪省定貧困村,毗鄰廣東第一峰「石坑崆」,自然生態優越。全村4030人中,少數民族人口393人。

近年來,廣東省出臺《關於推動我省民族地區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廣東省促進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條例》,加大幫扶民族地區發展的工作力度,推動廣東省各民族鄉走出各具特色的脫貧奔康之路。

2016年,扶貧工作隊入駐秤架村,確定了 「以黨建為引領,以產業為帶動,以文化為根基」的發展路子,通過景、物、人的有機融合,把秤架村打造成「生態秀美、物產豐美、黨群和美」的鄉村振興示範村。

藏在深山裡的寶庫

秤架村是秤架瑤族鄉古村之一。據年長的村民回憶和講述,村落最初始建於明代,屬陽山縣嘗歲鄉。由於村落靠近嶺南通往中原地區的秦漢古道,又地處河汊位置,逐漸成為一個溝通南北水陸商貿的小型驛站和貨物集散地。遍布村中道路兩旁的老式店鋪遺址,均為當日村落商業繁盛的印證。

走到村口的善美康橋邊,龔勁松指著一棵極具年份的榕樹,向記者介紹到:「『秤架』名稱的由來,就是因為來自內陸上遊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貨物均需在村口碼頭榕樹下裝卸過秤而得名。歷史上的秤架村是眾多連接嶺南大區和長江中遊大區的地方貿易樞紐之一。」

由於村內自然資源豐富,且毗鄰廣東第一峰,秤架村也被當地村民稱為「藏在深山中的寶庫」。在當地村幹部與村民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了秤架村下轄的幹坑村古樹公園。村落裡公園,不存在公園大門的概念,順著潺潺流水聲往村內的山中走,目光所及之處,就是成片的古樹群。

據介紹,幹坑村內的古樹群佔地面積達3.2公頃,共有古樹302棵,包括檵木、樟樹、荷木、糙葉樹等樹種,其中300年以上的檵木就有285棵,是廣東省內罕有的古樹群。

今年已經74歲的伍玉鑑老人的家就坐落在離秤架古樹公園入口不到200米的地方。曾任幹坑村村幹部的他指著遠處的群山說:「我們這裡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有很多的瀑布,還有森林以及古樹群。村裡現在準備圍繞綠色生態進行發展,我們的目標很遠大。」

地處廣東省北部高寒山區的秤架村,長期以來以農業作為主要產業,主要農作物是水稻。由於村中耕地較為分散,農業生產以小規模、個體化經營為主。養殖業亦是以小規模養殖肉豬、雞、鴨、羊、牛等為主,主要供自家食用。

村民的副業主要是採集冬菇、山茶、靈芝、筍乾等。由於無法實現規模經營,村民務農收入較低,收入主要來源是外出務工、個體經營以及生態公益林分紅。

龔勁松表示,經過駐村扶貧工作隊深入地調研及與當地幹部群眾的充分溝通,同時根據村裡的實際與現有資源,工作隊確定了「以黨建為引領,從思想上充分凝聚村民,推進基層治理;以產業為帶動,充分利用當地優勢生態,幫助形成具有內生動力的「一村一品」、「一村一產業」發展模式;以文化為根基,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資源和獨具特色的瑤族傳統文化,創建國家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發展路子。

龔勁松說:「將黨建工作與精準扶貧工作有機結合,產業扶貧與貧困人口自主脫貧能力相互促進,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有序推進,儼然已成為陽山和瑤山的一張金名片。」

村裡有一座紅色瑤鄉館

為進一步將黨建工作與精準扶貧工作有機結合,駐村扶貧工作隊經深入調研與挖掘,在與村委及村民充分協商後,一座紅色瑤鄉館在村內建立。

在龔勁松看來,黨建工作是引領發展的「助推器」,想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現特色發展,就必須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優勢,並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和精準扶貧工作有機結合,以黨建促扶貧。

「紅色瑤鄉館就是我們在秤架村做好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龔勁松說:「我們一直說要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扶貧工作隊。如何『帶不走』?黨建就『帶不走』。隊伍建好了,這是重點。我們以紅色瑤鄉館建設為抓手,以特色產業聯動發展為路徑,以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為載體,推動秤架村加快高質量發展,實現綠色崛起。」

在秤架村的紅色瑤鄉館內,有一塊「村優秀共產黨員事跡」的板塊,展板上展示了秤架村優秀共產黨員如何「為人民服務」的事跡,瑤族與漢族的優秀黨員代表均有在展板中展示。

伍玉鑑老人就是其中一員。龔勁松說:「伍老雖然退休多年,但一直心系村的發展,村裡很多年輕幹部都願意到他家向他請教。」作為一名有著豐富基層治理經驗的村幹部,伍玉鑑也非常願意向年輕人傳授經驗。他曾說過:「幹部幹部就是要先幹一步。群眾不會看你怎麼說,但他會看你怎麼做。」

為講好瑤鄉裡的紅色故事,駐村扶貧工作隊還通過文化學者,系統挖掘了秤架村的歷史。走進紅色瑤鄉館,在館內的最顯眼處,有一面牆展示這秤架村的革命鬥爭史。

據史料顯示,1949年12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陽山縣城,縣城順利解放。時任陽山縣長的國民黨少將李謹彪率殘部逃亡秤架。12月24日凌晨6時,解放軍硬仗羅志文率北江軍分區十團一營一連抄小路繞過李謹彪正面防線,迂迴到秤架西北部山頭,置敵於火力控制之下。此役攻下了國民黨在陽山的最後一個據點。

龔勁松說:「在紅色瑤鄉館內,鄉親和遊客都能看到瑤族同胞與漢族人民一起為了美好生活共同奮鬥。這種情誼一直到今天都延續下來,在秤架村有個更好的傳承。」

同心同力齊奔康

為了人民的解放,以往瑤漢人民是同一條戰壕裡的兄弟,在如今的秤架村,瑤漢人民則成為生意上的好搭檔。2020年初,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支持下,有著15年釀酒經驗的村民區慶詮與瑤族好友開了一家酒坊,起名為「雲上瑤家」。

據了解,秤架村有釀酒的傳統,釀酒時所用的山泉水清冽甘甜,選用的大米綠色生態,再輔以小鍋加酒餅的傳統手藝,釀出來的酒品質出眾,口感獨特,備受歡迎。

為進一步加強產業扶貧,同時傳承發揚秤架村傳統釀酒技藝,駐村扶貧工作隊和秤架村委決定,與瑤康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雲上瑤家釀酒坊,力求將釀酒坊打造成為秤架第一家原生態村釀品牌。

據老闆區慶詮介紹,釀酒坊廠房面積約1000平方米,在生產傳統純釀米酒的基礎上,重點推出保健靈芝酒、黃精糯米酒,全年產量可達30噸。

2020年,駐村扶貧工作隊和秤架村委在前期合作的基礎上,繼續投入資金30萬元,按投入本金的8%分紅,增加集體收入2.4萬元,每年可分紅6.4萬元,對口幫扶有勞動力的貧困戶34戶128人,同時可安排貧困戶就業。

瑤族姑娘黃小玉原來在珠三角一帶的工廠工作,後來因為照顧孩子的緣故,回到了秤架村。在駐村扶貧工作隊與村委的幫助下,黃小玉來到了酒坊幫忙。她說:「在這裡上班,離家近,方便照顧孩子,還有固定收入,比以前好多了。」

目前,雲上瑤家釀酒坊已成為秤架村的品牌產業和一大亮點,實現了產業扶貧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除釀酒外,秤架村近年來在產業方面聯動發展,實現綠色崛起。

村內引入三連陽生態農林開發有限公司,通過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建立白芨育苗實驗室,加快推進南藥特色產業發展。

據公司負責人黃健雄介紹,目前該公司已成功創建省級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和產研基地、市級人才孵化培育基地,有利於帶動地方中草藥種植生產加工,他說:「我們有效解決當地近50個一線工人就業崗位,為瑤鄉發展立體種養、打造特色品牌、實現奔康目標發揮了示範帶動作用。」

2020年,駐村扶貧工作隊決定投資100萬元入股三連陽公司,共建大健康產業扶貧車間,每年按投入本金的8%分紅,可增加集體收入8萬元,解決部分貧困戶就業,最大程度發揮瑤鄉特色產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秤架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此外,村裡的南嶺瑤山瑤靈芝專業合作社內,擁有200多畝的林下經濟種植基地。據介紹,合作社的靈芝年產量約2000多斤,主要產品是幹靈芝、靈芝片、靈芝酒等,主要銷往珠三角地區,年產值達到100多萬元,是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於一體的朝陽產業。

該社主動參與秤架村的精準扶貧工作,積極組織建立「生產基地+貧困戶」的產業化運作模式,輻射帶動基地周邊貧困戶9戶,為農民提供就業機會,年增收2萬元/戶;同時,為部分參與種植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保底價回收農戶種植的產品。

對秤架村的未來,村幹部與村民也規劃好了自己的藍圖。據介紹,英明村小組將打造成秤架村「瑤族特色小鎮」的主要景點選址。在村口的善美康橋是秤架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的一大亮點。

2019年,駐村扶貧工作隊和秤架村委在原秤架橋(舊橋)基礎上按桂北地區民間傳統建築工藝重建全木結構的善美康橋,並免費向市民和遊客開放。

這是一座集歷史、文化、商貿、行人、觀光功能為一體的景觀橋,成為了秤架村乃至秤架瑤族鄉極具特色的地標建築。夜晚燈光亮起時,廊橋輪廓清晰,景觀美豔、氣勢磅礴,在橋上既可以一覽陶江兩岸秀美風光,又能避風閃雨、乘涼休閒。現已成為提升人氣、刺激消費的一張金名片,被稱為「網紅打卡點」。

離善美康橋不遠處的地方,是該村原有的英明古街道與園豐樓古建築等,文化底韻濃厚。村裡剛上任的村支書黃佩明表示,他們將藉助村內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優勢,將秤架村的文化旅遊發展和秤架村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進一步融合,在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基礎上,將村寨牌坊、戲臺、休閒連廊、善美康橋、古街道商鋪復古修繕、古建築保護修繕、中草藥基地觀摩等元素有機融合、串點連線進一步凸顯民俗觀賞、民族文化、民間工藝、民宿集群等元素,將秤架村建設成為民族文化的傳承孵化陣地。(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郭思琦

審籤 | 呂航

實習生 | 楊施琪

相關焦點

  • 先鋒引領瑤鄉聚合力 脫貧攻堅古寨換新顏
    近年來,覃慶華和鄉黨委、政府一班子同事為使瑤鄉舊貌換新顏,採取多種舉措,將黨員先鋒模範的執行力、民族團結的凝聚力、第一書記的創造力、致富帶頭人的帶貧力等四力合一,團結一致,引領瑤鄉衝破大石山的禁錮,為古寨脫貧攻堅闖出了一條民族團結的好路子。
  • 廣州市體育節小冠軍美麗瑤鄉親子戶外夏令營舉行
    南方網訊 8月21日-23日,由廣州對口幫扶清遠指揮部、廣州市體育總會主辦,廣州廣播電視臺競賽頻道、冠軍營地承辦,以「推動全民健身,助力全面小康」為主題的廣州市第十六屆體育節小冠軍美麗瑤鄉親子戶外夏令營在清遠連州市豐陽鎮畔水村順利舉行。
  • 瑤鄉「春晚」唱響希望之歌
    春節前夕,一臺臺民族風情濃鬱、唱響新生活的「春晚」,正在湖南多地瑤鄉上演。不論是留守的老人孩子,還是剛剛返鄉的年輕人,大家齊聚一堂、圍爐而坐。燒得通紅的炭火驅散了寒意,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湖南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今年有5個村寨組織了「春晚」。1月31日,草原村禮堂外霧氣繚繞,裡面人聲鼎沸,當地第二屆「春晚」拉開帷幕。
  • 在最窮的地方造最美的風景——南丹縣脫貧攻堅觀察
    原標題:在最窮的地方造最美的風景 ——南丹縣脫貧攻堅觀察 南丹縣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是白褲瑤聚居區。全縣今年要完成35個村2.4366萬人脫貧摘帽,其中裡湖、八圩兩個民族鄉佔80%以上,貧困面之廣、程度之深,全區少有。 按常規思路,最貧窮的地方,扶貧規劃相對較低。但南丹打破常規,敢想敢幹,要把白褲瑤聚居區建成旅遊扶貧示範區。
  • 黔桂大瑤山脫貧攻堅成效吸引專家學者的目光
    這也標誌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脫貧攻堅,中國成效吸引世界目光。而在11月21日至22日,一場主題為「大瑤山與世界對話」的民族地區脫貧攻堅經驗交流峰會,在地處貴州荔波縣和廣西南丹縣的瑤山地區舉行,也同樣引人注目,意義深遠。
  • 新年展望聚一堂 瑤鄉總規築夢想
    1月5日,金洞管理區曬北灘瑤族鄉黨政領導和各村支書、主任齊聚一堂,認真研討鄉村總體規劃,集思廣益,共築發展騰飛「瑤鄉夢」。本次研討會主要圍繞《金洞管理區曬北灘瑤族鄉總體規劃(2016-2030)》展開,與會代表紛紛結合鄉、村實際,就如何完善和實現「夢幻溼地·生態瑤鄉」獻言獻策。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廣西女性書畫攝影作品展開展啦!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廣西女性書畫攝影作品展開展啦!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2020年12月8日上午,由自治區婦聯、自治區文聯、自治區扶貧辦聯合舉辦的「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廣西女性書畫攝影作品展將在廣西美術出版社美術館展出。
  • 特別報導|疏通「腸梗阻」,輕鬆遊「瑤鄉」
    大坪鄉充分挖掘「瑤民祖居地」「千年瑤鄉」「江南藥庫」等歷史文化資源,先後開發了「中華古瑤第一村」「古瑤大觀園」「中藥材基地」「李時珍舊居」等多個旅遊景點,推動觀光旅遊民宿產業快速發展。其中,「中華古瑤第一村」內衝村日均遊客量過千人次,被上級主管部門評定為3A級景區。然而,大坪鄉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莊大公路」是唯一一條通往景區的路。
  • 【鄉村新聞官·清遠播報193】今年,陽山秤架大陂村的貧困戶已全部...
    【鄉村新聞官·清遠播報193】今年,陽山秤架大陂村的貧困戶已全部脫貧 2020-04-23 15: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南縣馬練瑤鄉盤王節裡的法治盛宴
    .千古盤王 錦繡瑤鄉農曆十月十六平南縣馬練瑤鄉11月30日上午,平南縣人民法院利用節日活動為契機,組織幹警積極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活動,向參加活動的瑤鄉群眾講解掃黑除惡內容及法律援助等知識在活動現場,幹警們還跟隨人群的腳步探訪瑤鄉之美並聽取活動講解員
  • 9月1日16點30分,「巾幗助力脫貧奔康·川妹帶川貨」走進廣元,攜手...
    9月1日16點30分,「巾幗助力脫貧奔康·川妹帶川貨」走進廣元,攜手共銷「好貨」!34項廣元名特優產品報名參加直播每個縣區設一個展位各有一名推薦官做直播9月1日下午,2020年廣元女兒節「巾幗助力脫貧奔康·川妹帶川貨」——走進廣元直播帶貨活動將在廣元文化藝術中心廣場舉行。
  • 中國橘鄉 古韻井研:脫貧奔康走出「新路徑」
    近年來,在脫貧奔康的浪潮中,42萬井研人發揚鑿井煮鹽的工匠精神,全力推進體制機制、產業扶貧、特困幫扶等方面的創新,乘風破浪,開闢出有井研特色的脫貧奔康「新路徑」,人們的日子過得比「橘」還要甜。2019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6761戶17505名全部脫貧,10個省定貧困村整體脫貧退出,貧困發生率降為0。
  • 彭林富:點亮每一個瑤鄉學子「求學夢」
    (來源:網絡)紅網時刻 記者 蔣楠 衡陽報導塔山瑤族鄉是湖南省衡陽常寧市下轄唯一的少數民族鄉,山高路險,峰巒重疊,是有名的省級貧困鄉。想走出大山,學習,或許是唯一的方法。從教37年,在塔山瑤鄉群眾的心裡,彭林富擔得起「楷模」二字。時間回到1983年秋。由於家鄉小學地處偏遠,教師資源緊缺,上高中的彭林富毅然決定放棄學業,回鄉支教。輾轉山區間隙,彭老師通過自學、函授,先後拿到了中師、專科學歷,普通話、計算機證書,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湖南省最可愛鄉村教師等。2008年初,湖南遭受特大冰災。
  • 桂林華江瑤鄉要建「生態旅遊鄉」
    這些項目的上馬,標誌著華江瑤鄉向生態旅遊鄉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華江瑤鄉地處興安縣西北部,是一個以瑤族為主的少數民族鄉,為確保「灕江源」這塊金字招牌,從1998年起,華江鄉砍掉不規範竹木加工廠24家;全面限制毛竹擴種,積極推廣毛竹豐產林技術,提高毛竹單產量;規範工廠生產加工,嚴格查處有汙染的企業。
  • 5月9日,帶你雲遊世界瑤鄉!
    打開手機,與主播同逛絕美瀑布,雲賞乳源的山清水秀,在指尖上暢遊瑤鄉美景,感受沉浸式的視聽體驗.....5月9日,以「相約世界瑤鄉·雲覽南嶺明珠」為主題的2020雲遊乳源即將拉開序幕,以「雲旅遊」的形式,與網友相約雲端,共同雲賞世界瑤鄉的風採。
  • 清遠市司法局、市法律援助處大力開展「法援惠民生 扶貧奔小康」品牌活動
    為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提供高質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務,充分發揮法律援助職能作用,紮實開展「法援惠民生扶貧奔小康」專題活動,9月15日,市司法局、市法律援助處聯合廣東正肯律師事務所走進清城區龍塘鎮雲路村開展品牌宣傳活動
  • 「共享農莊」助力脫貧攻堅 成都新津在中央黨校分享扶貧奔康經驗
    「共享農莊」助力脫貧攻堅 成都新津在中央黨校分享扶貧奔康經驗 2019-12-24 16:06:00來源:四川在線
  • 精準扶貧路·攜手奔小康——河北海事局交出脫貧攻堅滿意答卷
    走進興隆山村,一條條乾淨平坦的通村公路蜿蜒向前,一個個農家小院寬敞明亮,一塊塊光伏發電板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脫貧攻堅讓這個昔日貧窮落後的河北承德小山村慢慢「活」了過來,處處煥發強大的活力與生機。
  • 聚力脫貧攻堅 民進湘潭市機關二支部走進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
    紅網時刻湘潭8月4日訊(通訊員 劉娜)近日,民進湘潭市機關二支部赴邵陽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開展了一場以「關注老少邊窮,聚力脫貧攻堅」為主題的特色支部活動。市政協副主席、民進湘潭市委會主委熊兆偉等共計40餘人參加。
  • 鄂爾多斯市「奔小康 看老鄉」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巡迴宣講活動...
    6月12日,鄂爾多斯市「奔小康 看老鄉」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巡迴宣講活動走進準格爾旗準格爾召鎮。當天的宣講中,首先由宣講團成員趙東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論述,為全鎮領導幹部、駐村工作隊員及當地群眾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為什麼要脫貧、脫貧的重要意義、怎麼樣去脫貧以及如何推動鞏固成效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