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失眠了嗎
根據《2019年中國睡眠指數報告》,21.5%的國人存在經常失眠狀況。也就是說,全國超過3億人有睡眠障礙。
與此同時,在對「失眠」一詞進行搜索的用戶年齡分布中,年齡段在18-25歲的90後人群佔到總人群的近四成,成為失眠大軍中的主力。同時,年齡在18-35歲的青年用戶比例近八成,從淘寶數據來看,近期每天有近40萬人上淘寶搜索睡眠產品,其中60%以上是90後和00後,年輕一代正在成為睡眠障礙的主力軍。
不良的心理因素、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等,這些都會對一個人的睡眠質量造成負面影響。《2018年網際網路網民睡眠白皮書》數據顯示,工作壓力大是導致失眠的罪魁禍首。特別是在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的睡眠問題用戶佔比達60%。同時,很多人白天時間被工作學習佔去,對控制時間的需求未被滿足,於是便一次次地利用夜晚來實現自己未被滿足的需要,也就是所謂的「補償機制」在發揮作用。
充足且規律的睡眠時間是保證睡眠質量的前提。一般而言,成年人每夜需要7-8小時睡眠,老年人對於睡眠的需求則相應減少,而兒童及青少年屬於身體發展的關鍵階段,需要9-10小時的睡眠。規律的睡眠有助於形成體內的生物鐘,在一天之中對我們的生理功能進行著非常精準的調節,例如行為、激素水平、睡眠情況、體溫,以及新陳代謝等。而生活方式與生物鐘出現偏差時,往往會對健康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在睡眠問題已成為全球性的課題的今天,各種與睡眠相關的產業也愈發興起。睡眠困難戶數量龐大化和消費群體結構的年輕化,催生了睡眠相關產業的進一步變革與發展。據麥肯錫2017的一份報告,睡眠健康行業的價值估計在300億至400億美元之間,歷史平均增速8%。由此可見,「睡眠經濟」已經成為了一塊大蛋糕。
睡眠經濟是門好生意嗎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消費群體的轉移,睡眠產品也從褪黑素、睡眠枕、睡眠香薰等基礎產品,逐步發展到助眠手環、睡眠噴霧、助眠APP等黑科技產品。群體年輕化也讓產品的形態與營銷方式發生轉變,連腦白金廣告也從「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到腦白金」變為了「如果腦白金讓你睡眠改善,請你點讚一次」,主動把目標對準飽受失眠困擾的年輕人。
不過從健康角度看,外部褪黑素的長期服用會影響內源性褪黑素分泌,打破內分泌穩態從而導致一定的褪黑素製劑依賴,並不能解決失眠障礙,只可暫時性用於調節睡眠節律問題,如倒時差等。加之長期以來的保健品、飲品的安全隱患,因而並不在排行中予以列舉。
小米運動發布的《2019年中國人睡眠白皮書》中提到,服用保健品或食物方式促進睡眠的人僅佔4%,更多的人還是選擇了使用智能軟硬體服務,這一領域也有很多優秀的公司涉足。
像在應用商店裡,助眠APP就有好幾十種,下載的人也從幾千到幾百萬不等。這些助眠軟體裡主要配備療愈白噪音、專業ASMR、舒緩放鬆音樂、助眠課程、哄睡音頻等服務,有些軟體還添加了睡眠監測、夢話錄音與睡眠分析等功能,典型產品有潮汐、蝸牛睡眠、小睡眠等。但這類APP往往缺乏有效的變現手段,大部分依靠廣告收入維持運營。
除此以外,家紡、床墊、睡眠枕、智能檢測設備、睡眠眼鏡、隔音耳塞等助眠產品,也在硬體方向加以突破,沒有大公司涉足的情況下,各企業在細分領域深耕,整體仍是機會眾多的藍海市場。
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要注意到,多數失眠狀況仍是由於主觀心理因素導致的,這種情況下僅僅依靠外部設備也存在著治標不治本的情況,感性層面的問題還需交給感性手段解決。專業醫學背景、個性化系統性服務方案、賦予感性陪伴支持,這些才是未來贏得市場的信任與青睞的關鍵。
而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碎片化」睡眠也成為了眾多上班族、學生黨的高頻需求,人們期待著更多的「休憩空間」,這也就帶來了新的消費場景與需求。眼罩、隔音耳塞、足貼等已經成為最受歡迎的助眠產品,這些助眠產品的流行度、話題性和消費頻率也遠遠超過了傳統寢具,但受限於產品技術含量較低、同質化嚴重,往往難以形成企業壁壘,這些是品牌商們仍需通過研發、包裝,進而克服的難題。
結語
中國的睡眠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蘊有「睡仙」陳摶老祖的睡養智慧,有《黃帝內經》的環境養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有巴馬、洞天福地的起居養生環境。中式睡眠講「先睡心」,講睡養,於睡眠中品味安逸,收穫舒適,感悟遐想,也獲得了新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睡眠經濟不僅在新階段有望崛起數千億的藍海市場,同時也與國人的日常起居與健康生活休戚相關,數億國人的睡眠質量尚需更優質的產品與服務予以改善。一眾品牌還得將心比心,方能觸及消費者的核心訴求,形成自己的競爭壁壘。
(文/米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