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朋友叫賴賴,他女兒今年上幼兒園大班,他為了讓女兒在上一年級的時候不掉隊,開始為女兒報各種學習班,他說:如果不報班提前學習,那女兒上一年級的時候就跟不上別人家的小孩了。因為他們小區裡和他朋友很多人都為小孩報學習班,所以他也得讓女兒提前學,現在他女兒上了半年的學習班,很多一年級的小姐姐數學運算能力都不一定能跟他大班的女兒比。
也許,很多家長可能也都有遇到過,看到別人家的小孩,還在幼兒園就已經會一年級的運算題了,而自己孩子還停留在只會認幾個字的階段,看著干著急,所以也想方設法的為小孩報學習班,提前學習小學一年級的內容。小表哥也有一個上幼兒園的女兒,很能理解家長的心情,但是,很多家長其實並不是想讓小孩提前學,只是因為看到別的小孩都學,害怕自己小孩掉隊,所以都跟風去學。
家長之所以會跟風去報超前學習班,是因為對小孩每個階段應該掌握的知識不了解,同時,對學生綜合全面發展的情況不了解,所以盲目跟風。
那麼,應該如何避開這些課外補習班的「跟風」坑呢?
1. 想要不跟風,害怕掉隊的思想是關鍵。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優異、品學兼優,害怕自己小孩掉隊,所以才會跟風。想要避開「跟風」坑,就要平衡自己害怕掉隊的思想。那麼如何才能不害怕掉隊的呢?
首先,家長要糾正自己的觀念,從長期發展來看,超前學習,對小孩來說沒有好處。
其次,家長要清楚的了解,小學生每個階段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要了解小孩在他的實際年齡段應該掌握的知識,這就需要家長了解學生教材,還要了解自己小孩的知識結構,這樣就能掌握小孩對知識結構體系的掌握情況,就可以判斷出小孩是否掉隊。
2. 小孩是否掉隊,不能只看考試成績。
小學生的成長,不能只看學習成績,小學階段,學生的身體和心智都處於高速發育成長階段,學習成績,只是考量學生成長發展的其中一個因素,家長也不能忽略學生的其他方面的發展,如:興趣愛好,動手能力和社會實踐體驗等等,要綜合全面的看待小孩的成長,這也同樣需要家長去用心引導。
3. 「成長手冊」的修煉,「敲黑板」「敲黑板」「敲黑板」重要知識點。
家長想要掌握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和知識結構掌握情況,需要用心和堅持,家長要將小孩每天的學習情況和考試成績情況全部記錄下來,形成小孩的「成長手冊」,這是一個長期跟蹤的過程,通過「成長手冊」可以清晰的梳理出小孩的具體學習情況。
例如:小孩每日的作業完成情況記錄,小學生的教材學習知識點並不多,而小孩日常家庭作業,其實是小孩對當天知識點學習的檢測,家長把每日作業完成度和完成情況記錄下來,長期堅持後,會形成小孩的知識點掌握結構脈絡,同時還要記錄學校的考試成績結果(記錄方法可以有很多,拍照、電腦記錄相結合等),結合小孩一整個學期的檢測情況,家長通過「成長手冊」可以很容易分析出小孩在每個知識節點上的掌握程度,家長可以一目了然。
通過「成長手冊」的分析,不光是對家長了解小孩的學習有幫助,還可以針對小孩的知識結構薄弱點進行專門加強,這樣,小孩的學習自然而然就會全面提升,家長也不用盲目跟風報名學習班了。
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跟風」超前學習,對小孩沒有好處,想要小孩全面健康發展,就需要家長用心輔導和協助小孩學習,記錄好自己小孩的「成長手冊」,小孩自己學得舒心,家長心理也放心。
大家好,我是小表哥,喜歡文章的朋友,記得點擊關注,謝謝大家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