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很感謝家長朋友們的信任,我常收到這樣的留言:小島老師,我家孩子四年級了,字寫得不好,怎麼辦?小島老師,我們小學一年級就已經把所有小學階段的古詩學完了,還應該學什麼?老師,錯別字太多,是不是要多讀課文?閱讀理解不好,怎麼看書?作文一個星期練幾篇……諸如此類的,關於語文學習的問題。面對家長和學生們的困惑,大家對學習的焦慮是統一的,現在的小學生們學習能力都非常強,不是因為學習資源太少了,而是恰恰相反,我們接觸到的學習信息、資源太多了,家長不思考,徒焦慮。
家長們面對小學生產生學習問題後,給我的感受就是思維混亂、不經過思考、到處去找「救命稻草」,可能老師一句:最近你們家孩子上課注意力不太集中。家長就要給孩子報上幾個輔導班,甚至是注意力訓練的「頭腦風暴「培優,完全不思考,我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和他真的需要輔導嗎?家長和老師常常因為溝通不良,而引起很多誤解和矛盾,面對學生的學習問題,我們該如何溝通呢?家長需掌握三問三不問的原則,才能有效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
1、自問原因,不問答案
孩子有了學習問題,家長緊張慌亂是正常的。接下來如何幫孩子糾正和改正問題,則是關鍵。有的家長不知道怎麼做,就去問老師,把問題丟給老師。遇到負責的老師可能會跟你講上幾句話,聊一聊學習方法和輔導方法。不過大部分老師面對家長:作文該怎麼寫?閱讀如何積累?語文該怎麼學?這種大命題的「拷問「,還是無法用簡單幾句話來回答家長,因為老師們都要用一生的教育經驗去解鎖各種各樣的學生和學習問題,更別說只用一兩句話就能解決好問題的。
家長在溝通的時候,一定要自問原因,也就是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出現這個學習問題?是不是我的督促太少了?孩子的性格毛躁字寫不好?我們家的閱讀氣氛不好,爸爸總刷手機,爺爺天天看電視?家長能夠先自問原因,不要急著去問老師答案,這是第一點的一問一不問。家長思考好了,就有了對問題的梳理,就不會有不加思考的問題脫口而出了。
2、自問方法,不問結果
在我的語文教學中,我常和家長說,要針對孩子自身的學習情況,老師的學習建議只是借鑑,並不是萬能法寶。想要提高語文成績,其實就是和自己較勁,多和自己比較。70分的同學,通過優化學習方法,考到了80分。這就是進步,但是70分的同學,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到90分,不可能一天一周一月就能達到的。學習的過程就是積累的過程,有了問題,我們解決問題。
簡單的道理大家都懂,分到家長這裡,還是會不厭其煩地問老師:我們家孩子字寫不好到底怎麼辦啊?老師,他都上六年級了,馬上就小升初了。遇到這樣的家長提問,我只能搖搖頭,家長們學不會自己解決問題,不知道如何去搜索問題,只想不勞而獲地直接問到答案、結果,這樣的教育方式,傳達給孩子,也會是練習就翻答案、作文就靠背範文碰運氣等小聰明學習了。家長能做到先自問方法,不問結果,自己先去捕捉信息,孩子的成績也就不會太差了。這就是第二點二問二不問。
3、 自問學習,不問成敗
小學階段的家長,特別喜歡比較。別的班的學生已經都把課本學完了,我們班為什麼還再學課文啊?別的同學都已經去參加作文比賽了,你連日記都寫不好,腦子笨死了。小學生因人而異,有的孩子學習天賦好,學得快。有的孩子天賦差一些,學得慢。家長的標準定得高,喜歡對比的話,孩子就永遠學不好。
家長能夠自問學習,不管是輔導工作還是學生自己的學習勁頭,都需要總結和反思。如果家長都拒絕成長,你有什麼理由要求孩子飛奔呢?自問學習,不問成敗,這就是第三點三問三不問,家長能夠和自己對比,在學習過程中付出了、努力了,不問結果,只問心無愧。關於小學生有學習問題,家長如何跟老師諮詢?這個「三問三不問「的原則,大家掌握了嗎?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