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都希望老師更關注自己的孩子,有什麼小問題的時候能跟家長及時有效的溝通。 但是,一個老師對著的是三四十個甚至更多的孩子,如何有效的跟老師溝通,讓老師把你家的娃放在一個相對重要的位置呢?
第一,掌握溝通的節奏,間隔時間。
老師的時間非常緊張,不可能是你想什麼時間溝通就什麼時間。你根據老師的情況,確定一個相對固定的溝通時間段。 比如,語文老師,英語老師,你不要在早讀的時候打擾。 早讀的時候,如果能確定數學老師已經上班,可能跟數學老師聊聊。 下午的時候,可以跟語文老師,英語老師聊聊。
第二,溝通要簡潔,言之有物。 想要老師關注孩子,你自己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狀態。
陳老師,***在學校怎麼樣啊? 李老師,***成績怎麼樣?
這樣的問題就不要問了,孩子的成績怎麼樣,在學校怎麼樣,其實你自己應該清楚。
跟班主任老師溝通,可以就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是否能有效的參加班級活動,與同學之間的關係,孩子的某一方面的個性等等與老師探討,尋找家長可以協助老師的一些關鍵點。
跟科任老師溝通,可以就孩子這個科目的一些相對弱勢的地方向老師徵求意見,請老師給予一些有效的建議。比如數學計算能力不夠好? 應用題理解能力弱? 書寫馬虎等等。 比如英語單詞默寫不好? 背誦課文不熟練? 某一題型不熟悉? 比如語文作文字數不夠? 閱讀理解技巧沒有掌握?或者說小孩子背誦不認真等等。 發現了這些問題,請求老師給一些建議,然後家長根據這些建議做一些努力,做一些改變。使得孩子確實在這一相對弱勢的地方有說改進。
跟老師溝通的目的是發現孩子的不足,然後老師和家長努力一起幫孩子解決了這個問題。 而不是家長停留在跟老師溝通的話語上,沒有任何的實際行動。
第三, 在孩子換了班主任或者是換了科任老師的時候,主動的跟老師溝通
這個時候的溝通重點是家長把孩子的特點和某個學科的總體情況事先相對詳細的告訴老師,期望老師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孩子。老師可以根據家長提供的情況,適時的幫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