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批改作業,老師怎麼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老師:不必掌握

2020-12-17 範太少

每年的秋季新學期開學,都會出現新的一批家長抱怨的聲音,其中聲浪最大,口徑比較統一的,還是集中在家長批改作業上。

開學的蜜月期,孩子期待,老師積極,家長也興奮,差不多每個新的班級,都是其樂融融的場面,再加上很多家長一開始擔心孩子不適應,或者落後於人,開學的前一個星期,即使老師不提醒,家長們也會「熱心」地關注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的。

可是過不了多久,家長們就回過味來了,為什麼我的熱心漸漸地變成了我的義務(任務)了?

書面作業要檢查批改,背誦的古詩詞,家長要逐字逐句教孩子背熟,其他的視頻作業家長要陪著孩子打卡上傳……

這些作業幾乎都有家長的參與,而老師僅僅在第二天檢查一下孩子作業的完成情況而已。這還了得?這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然而,又沒有幾個家長在新學期一開始就質疑老師,即使有怨氣也是暫且忍耐,也有不忿的家長,乾脆陽奉陰違,或者「消極怠工」,但是,他們馬上就受到了懲罰:

老師會在班級群點名(或者不點名)批評家長:「有些家長輔導孩子的作業不認真、不負責,孩子的作業經常出現錯誤。」「自己的孩子家長都不上心,怎麼好意思要求別人上心呢?」聽了這些,家長更迷惑了,「什麼時候開始,檢查批改作業,成了家長的義務了?」

於是,有家長留言給我:如果家長都把老師批改作業的事情代勞了,老師只需要在打卡的作業上批閱,寫上日期。那麼老師如何通過孩子的作業情況來檢測孩子每天的所學,孩子是否都能聽懂課堂內容,孩子出現的錯誤是個別的,還是普遍性的?

想必,有次疑問的家長不在少數,作為資深老家長,也私下問過幾位業內的老師,我可以「不負責任地告訴你」,老師真的不需要了解這些

初聽這些,是不是很崩潰?那我一點點分析給你聽。

一、 古詩詞背誦。我之所以把這個放第一個來分析,就是因為這個簡單易懂。試想一下,老師要的結果是什麼?不就是會背嗎?沒要求孩子理解吧?所以,孩子只要會背,背得熟練,發音標準,關鍵字詞不會寫錯,這就可以了。

難不成老師還要每個都了解一下,孩子是通過什麼方式背下來的,用了多長時間,遇到哪些問題嗎?這些問題,老師可以了解,但不是必須要了解,真要一個個解決,也浪費時間和精力。

二、 數學口算。一樣的道理,一年級甚至都還沒接觸乘法口訣,所以,老師要的就是孩子反覆練習,要求速度和正確率。

說白了,同樣追求的是一個結果(或者說是效果),至於誰基礎好,掌握得快,誰基礎差,差錯率高,真的有必要都了解嗎?不管你快還是慢,老師的要求,都是要在一定時間內,把這些都練得滾瓜爛熟,張口就來。這些,不是一節課就能完成的,需要的,就是日復一日地練習。一天一兩頁口算,就可以了。算錯了重新錯,沒什麼可以解釋的。

三、 語文作業,其實也是這樣的情況,還是要抄寫,背誦,有問題的,老師會標註出來,讓孩子回家反覆練習。不同的是,在語文作業上,老師會總結一些問題,提一些建議,讓家長注意的。同樣的,要的就是家長監督,「其中並沒有什麼技巧,告訴你怎樣寫是對,怎樣寫是錯,就行了。沒有什麼理由。」

四、 第四項,就是一些陪伴類的或者需要家長協助的作業了,這類的作業,本身孩子就無法獨立完成,要求家長參與就更是無可厚非了。

小學低年級的知識點,本身就簡單,絕大部分的家長(包括孩子的爺爺奶奶)都是可以輔導的,沒有什麼知識含量和技巧,說白了,就是機械的、需要反覆訓練和死記硬背的東西,這些東西,你讓老師掌握什麼動態呢?

或者說,這些老師也可以了解,但是,經過家長過濾一遍之後,真正存在問題的孩子,就很少很少了,老師再來解決,就容易很多。

「要是所有孩子的作業,都需要老師去監督、引導、批改,老師根本做不了。」你可以想想,你每天輔導孩子作業花多少時間?那還是一個孩子,都過所有孩子的問題,都交給老師,老師能解決嗎?

這件事,可以說是老師的私心,也可以說是無奈之舉。

真正可怕的,是這種風氣和現象向更高年級蔓延和推廣,曾經有一兩位家長跟我說過同樣的事情,老師告訴他們,孩子的基礎差,跟不上課,要家長重視一下,想辦法解決,「能補的家長補,不能補的,報課外班。」「老師要管那麼多學生,不可能事事都照顧到你,也不希望你拖了班級的後腿。」

你看,一旦老師嘗到了甜頭,但凡孩子成績不好,「逼一逼家長就可以了」,「他們總會想到辦法讓孩子補課的。」「除非家長先放棄了自己的孩子。」

這才是家長真正恐懼的所在。

對此,你是怎樣理解的呢?歡迎留下您的精彩評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家長批改作業,老師怎麼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老師:不必掌握
    每年的秋季新學期開學,都會出現新的一批家長抱怨的聲音,其中聲浪最大,口徑比較統一的,還是集中在家長批改作業上。開學的蜜月期,孩子期待,老師積極,家長也興奮,差不多每個新的班級,都是其樂融融的場面,再加上很多家長一開始擔心孩子不適應,或者落後於人,開學的前一個星期,即使老師不提醒,家長們也會「熱心」地關注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的。
  • 老師讓家長批改作業,那麼老師能真正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嗎?
    減少負擔,做老師少布置作業不就達到要求了嗎?也許您有這樣的想法,作為教師,為了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必須留一些作業,這些作業應該多是家庭作業。父母的批改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配合老師完成作業。一是教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
  • 「家長直播退群」事件上央視:讓家長批改作業,是老師的缺位
    這名家長的行為不斷發酵,被網友討論,就在最近,他被央視點名:家長批改作業,是老師的缺位。教師和學生家長的矛盾不在一朝一夕。 1、老師失去了一項重要教學標準 衡量自身教學成果的重要指標,就是孩子的作業。讓家長代替改作業,無疑失去了一個了解學生的好機會。
  • 如何看待老師讓學生家長批改作業,自己卻不動手?
    比如,最近陝西一學生家長就因工作忙而被老師催著參加家長會而感到無奈落下眼淚。此外,還有種種……但無論怎麼說,上述的情況都不過分,接送孩子本來就應該家長負責,畢竟放學之後學生的安全問題就落在了家長的身上;而定期召開家長會,這也是為了孩子的學習著想,家長會可以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還能有助於家長和老師聯動教育學生。所以,無論家長工作再忙,也很有必要抽出時間做好這兩件事。
  • 老師要求家長每天給孩子批改作業,這種做法該停止
    老師作為神聖的職業,是培育祖國花朵的園丁,教書育人是老師的職責。小時候經常看圖畫或者閱讀其他讀物經常有老師不辭辛苦批改作業到很晚的場景。當時不禁感嘆老師辛苦了。但是不知何時興起了家長要替老師完成這項工作。
  • 老師讓家長批改作業,傷害的是誰?
    最近我的同事被投訴了,原因是他布置的作業要求家長去改,而這位家長一直不滿老師的做法,認為布置作業批改作業都是老師的事情,為什麼到了他的孩子,作業就需要家長來批改呢?作業都由家長批改了,那麼老師怎麼能知道孩子的情況呢?的確,上課認真聽講是必然經歷的階段,可是作業卻一個檢測孩子聽課效果最佳的手段。孩子聽課的質量好壞在作業中就會清晰地反映出來。
  • 教育部叫停「家長批改作業」 成都家長和老師們說……
    「挺支持的,家長不是萬能的,而且老師現在教的解題方法和以前我們學的都不一樣,專業的事最好還是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一位小學4年級學生家長杜嘉對於這條消息說出自己的看法。另一位小學家長李偉表示:「老師把正確答案發出來,讓家長批改一部分作業是可以的呀。也可以了解小朋友的一些難點或者掌握不到的一些學習部分。
  • 教育部新回應,嚴懲違規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學生家長拍手叫好
    回想以前的學生歲月,基本上作業都是老師檢查,老師幫忙批改作業,而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社會的不斷發展,卻慢慢的發生了轉變。 隨著我國對於教育的越發看重,學生們學習的壓力也是越來越重,很多家長從學生還小的時候,便開始做好了所有規劃。
  • 誰給老師權力,讓家長批改作業的?
    昨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表示,將從健全作業布置的機制、提升作業的質量、加強日常監管等三個方面落實好作業的管理工作。 隨後全國十多個省市發文,「老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
  • 終於叫停「家長批改作業」了!「怒退家長群」之後,老師也很無奈
    叫停「家長批改作業」,又「怒退家長群」,那接下去孩子的學習,真的能變好嗎? 前不久,江蘇一位「怒退家長群的」爸爸發布的短視頻登上熱搜,他在視頻中怒喊: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起因是這位家長認為老師總是讓家長幫忙批改作業,自己承擔了太多教師應負的責任。
  • 學生的作業該由誰來改?來聽聽家長的心聲、老師的觀點
    如果孩子在回家之前就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回家以後家長可以陪伴孩子一起看課外書、學習書法等,這樣利於孩子成長。「其實很多家長也就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按時提交以後就鬆了一口氣,根本就沒有達到學習的效果。」
  • 家長群壓垮成年人——不能把批改作業推給家長!學生、老師、家長應...
    視頻中,一位江蘇的學生家長,一位父親,發出了退群宣言:「你們上課不用心教,下課叫我幫忙批改作業,那我要你們幹什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據說現在的老師,課堂上不布置作業,都是把作業發給學生家長手機上,弄得家長一個個精神緊張。有人半夜三更醒來突然想起忘記喊孩子做作業了,不得不馬上把孩子喊起來補作業。
  • 家長沒批改作業,老師群裡點名批評:「將來孩子和你一樣可悲!」
    一直以來,很多家長都表示,依自己現在的水平很難輔導孩子的學習了,除了平時幫助孩子完成千奇百怪的家庭作業,逢年過節還要製作各種手工,讓本來頭上就頂著「N座大山」的家長苦不堪言,如今,更讓大家崩潰的事情來了:家長還要批改作業呢
  • 叫停家長批改作業,老師也有話說
    近期,一條「我要退出家長群」的短視頻在網上傳播,家校關係再次成為熱門話題。多地教育部門也作出回應,明確叫停家長批改作業。但有教師向半月談記者反映,教師讓家長批改作業只是表面現象,背後還有制度性原因,教育部門不能簡單一禁了之,應當反思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現象?「我當小學數學老師五年了,你看過現在的小學作業嗎?孩子們的作業必須全對,我是不能打紅叉的。」
  • 優秀教師說:做一個有辦法的家長,這樣「批改作業」效果好!
    學生作業到底怎麼批改好?有必要對「批改作業」進行一下啟蒙、梳理……何為批改作業?是有反饋的,教師會布置學習小組、家長、教師自己檢查翻看一下……不是課內作業一樣的「全批全改、詳批詳改」……我們老師也說:部分學科、部分作業由家長檢查,如果把所有作業的檢查、批改都丟給家長,那這個老師肯定是不稱職的,他無法了解、掌握學情,無法對症下藥……家長有理由去教育主管部門投訴!
  • 政策來了,「家長批改作業,老師受罰」?看看家長怎麼說
    「學生作業變為家長作業」一時間鬧得滿城風雨,從家長抱怨到「家長退群」,甚至老師考慮是否也要退群,給教育工作帶來一定的不良影響,問題亟待解決!俞偉躍指出,對於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個問題,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老師開展教學評價和精準分析學情的重要手段。
  • 終於叫停「家長批改作業」了「怒退家長群」之後,老師也很無奈
    原創 父母堂 父母堂 收錄於話題#學習x方法7#家庭關係48關注我,做朋友圈最懂教育的父母叫停「家長批改作業」,又「怒退家長群」,那接下去孩子的學習,真的能變好嗎?
  • 作業批改家長代勞,輔助學生學習也是家長,那麼老師做什麼?
    也正是因為如此,多省發文「叫停」讓家長代替老師批改作業的做法從2018年至今,已有遼寧、浙江、海南、河北、廣東、山東、貴州等10多個省份的教育部門出臺相關文件「叫停」家長批改學生作業的做法,有的地方還明確定期開展作業督查,甚至將作業管理納入績效考核其中遼寧省的發文相對來說更為嚴厲,部分發文內容如下:2020年11月10日,遼寧省教育廳在其官網公布《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
  • 家長批評老師不批改作業,是不是偷懶?老師回應那是互批互改……
    這個現象太普遍了,為什麼家長意見大呢?老師不能讓學生互批作業!作業讓學生改,布置作業讓家長監督?老師做什麼?本來老師可以通過改作業看到學生的差距,加以提醒促進步,現在老師成「甩手掌柜」啦?2.如果老師不親自批改作業,讓學生互批!
  • 批改作業不是家長幹的活
    「家長批改作業」,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事實上家長代勞的現象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顯然,讓家長代改作業是行不通的。現在,至少十多個省份發了專門文件叫停。儘管如此,有必要釐清這方面的思路,澄清模糊認識,讓學校教育真正回歸本義。    眾所周知,教師的主要職責就是傳道授業解惑。但曾幾何時,這一教師職責卻被或多或少轉移給了家長。讓家長批改作業就是這一現象的典型表現。老師向學生布置家庭作業,目的通過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過程,評估老師課堂教學效果,掌握學生學習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