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幾乎都有姓氏名稱加字號,其實我們現代人也全部擁有

2020-12-25 李中財說文史

如果我要說我們現代人給後輩人取個名字,現在動不動就是雙姓加個名稱而已。而且你知道嗎?這些早就是古人玩剩下的。我這樣說你肯定不信,但說起姓氏一詞你應該清楚吧!所謂姓,過去肯定是指夫家。而氏確實是指妻家的。雖然歷史上姓氏一起運用到後代名字或號中的並不多見。但也並不是沒有,這主要就是在氏強姓弱家族相結合聯姻後,一般會很大程度地出現。不但出現,還有可能出現姓氏次序顛倒的情況。

中國人有譜可靠

其實任何個例的出現,都有其外部之因的。雖然我們國家古代儀禮早就對姓氏名字及號作了一定的規範。但許多時候現實的權勢,肯定會很大程度改變那些既定的規矩。在此,我們不如先來看看古代儀禮文化中,是如何對姓氏名字及號進行規範的。大家了解後,肯定會對你取姓氏名字及號有很大幫助的。在此你也許要說我暫時用不上勿需了解。其實你這樣想是錯的,因為古代人的號就與我們現代人的網名差不多。你不信哈!讓我慢慢說給你聽。

百家姓

我們首先來說姓,有許慎《說文解字》解釋說:「姓,人所生也,從女、生,生亦聲。」另還有班固的《白虎通德論》載:「姓者,生也,人稟天氣所以生者也。」 還有《左傳·隱公八年》有「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之說。以上文獻均共同說明「姓」的本義是「生」。所以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緣、血統、血族關係的種族稱號,簡稱族號。作為族號,它不只是個別人或個別家庭的稱號,而且是整個氏族部落的稱號。所以我們每個人的代號,姓都是排在首位的。

蒙古姓氏

我們來說氏,有《通志·氏族略序》載:「姓」起著「別婚姻」的作用,而婚姻則產生裂化眾多不同的氏。也就是說氏一直都是婚姻的產物。當然並不是說氏沒有姓重要,姓氏誰重要都是相對人為的觀點。總之兩者離了誰都不行,因為沒了兩者的結合,也就沒了傳宗接代。所以缺一不可。

探尋中國姓氏來源

我們再來說名,名是每個人的代號。這相對於每個人來說,肯定都是十分重要的。有《說文》對名這樣解釋:「名,自命也。從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意為,黃昏後,天暗黑不能相認識,各以代號稱。這便是名的由來。這雖然多少有些傳說意味。但至少說明我們每一個人一生下來,就被父母賜予了姓氏名稱,而且這個姓氏名稱不管好壞,是終身都不可更改的。不是有句話叫「坐不改姓行不改名」嗎?就是這個道理!

百姓人家

所以我們的所有父母在給後代取名時,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因為這個姓氏名稱從某種程度上講,將影響其一生。有《周禮》載「婚生三月而加名」,也就是嬰兒出生三個月後由父親取名。當然現在在時間要求上已大幅縮短了,不過本質的傳統沒變。

黎民百姓

現在我們來說字,有《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其實這一點文化傳統,我們現代人就應該傳承:可以說,我們現代的許多人,極大多數都是對父母當年給自己取的姓氏名稱,大多都是不滿意。

我們難懂其意的那些字輩

當然這一點從古至今的人都有不滿意這個毛病。所以古代人才誕生了成年後,父母長輩會根據初長成人的各方條件,有些長輩會徵求你自己意見的情況下,為你取字。此時這個字就代表著你今生要努力的方向。這也一定程度上,給了初成年的你,給自己取一個字的機會。而且這個字在古代也是你後來人生的主要代號。假如現在也給你這樣一個機會,你喜歡嗎?

關於字輩的古籍

在此還得說一下字和字輩的關係:字輩肯定是由字而來,但字輩是家族共興觀點的產物。古時任何家族都是強調共興,要共興就得所有家族成員努力方向一致。於是幾乎所有家族,都為後代的每一代人制定了努力的方向。而這個方向的實施直接剝奪了後代個性發展的權利。而字輩最終的作用,只是起到標誌族中輩分而已。所以現在我們取姓氏名稱時,那個字輩要不要其意義都不是特別重大了。

有時候方向一致意義特別重大

最後來說號,號也叫別稱、別字、別號。有《周禮·春官·大祝》載:「號為尊其名更美稱焉」。名、字是由尊長而取,而號則不同,號初為自取,稱自號;後來,才有別人送上的稱號,稱尊號、雅號等。說起自號,古代人有以居住地環境為號的;也有以興趣志向抱負為號的;更有以生辰年齡、文學意境及形貌特徵,甚至驚人之語為自號的。而別人送的號主要以其軼事特徵贈號,其次是以官職、任所或出生地為號,最後一種可能就是以封爵、諡號為號。

姓氏名稱之古言

就比如我們現在每個人在各個網媒平臺的網名,就是我們的號,也叫網名號。而像我們現在的眾多明星,他(她)們不但像我們一樣,擁有各自獨具風格的網絡名號,還另外獲得了我們眾多人給他(她)們取的尊號。本文作者李中財說文史最後有話說:歷史數千年,還是這樣的驚人相似,只不過我們將其中,認為不必要的放棄了。其實你不知道:我們放棄的,恰好是我們現在需要的,你說是不是?

相關焦點

  • 古代人取名很講究,都在用這幾個字,現代人卻不敢再用
    古代人取名很講究,都在用這幾個字,現代人卻不敢再用文/歷史的光束在古代,取名幾乎是信手拈來。直到讀書時,讀到見賢思齊就突然對任賢齊這個名字恍然大悟,瞬間覺得他爸媽好有文化啊。在古代呢,父母給孩子取名往往都包含了對孩子的期待,美好祝願。但是現代人卻往往以跟風為主,像這些已經上高中的 子軒、子萱、雨涵、宇涵。小編覺得他們的父母被臺灣小說荼毒太深了,還有一大批俊熙、若熙、燦烈、等等韓國電視劇風格的名字。
  • 我們現代人,不要太小看古代人的智慧和能力!
    現代人,總是以為自己是最強的最能幹的和當代科技力量最強大。所以,在這些人的邏輯中,凡是現代人做不了的事情,他們就會認為古代人也做不了做不出來。個人以為,這些人的想法絕對有問題。別的不說,現代人造個胡夫金字塔或中國的萬裡長城或京杭大運河等等這些巨型古代工程出來我看看(即使以當代的科技,按古代的材料來建造這些工程,當代的任何國家都幾乎幹不了這些古代超級工程。因為代價太巨大了。)所以,奉勸這些傢伙,別太小看古代人的智慧、毅力和能力了。
  • 現代人相較於古代人是否變得聰明?
    聰明不像長江後浪推前浪那樣可以用後天努力來單獨衡量,現代人相較於古代人已經變得笨拙,這是一個比較有趣的科幻話題。因為現代人擁有比古代人更多的選擇空間,而古代人擁有比現代人更少的貧富分化,越是信息龐大的數字鴻溝面前,人與人之間的賢愚差別就越明顯。
  • 現代人比古代人身體更好,為何卻拿不動古代兵器?
    為了更好的了解古代的人,每個國家都會有很多博物館在博物館裡面展示了很多國家的歷史文物。我們都知道,在古代一些工具還是沒有現代的那麼成熟,尤其是在打仗的時候,那一些武器甚至是比人還要大,而古代的人全部都是赤身肉搏,根本沒有什麼所謂的現代的火箭啊,坦克啊之類的,使用的兵器也全部都是冷兵器。
  • 古代人與現代人拼酒,竟不一定能喝過現代人!
    相信各位網友對《酒》,應該在熟悉不過了,因為無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不管能不能喝,都知道《酒》這個東西的存在,到了現代這個思想開放的時代,哪怕是還在上幼稚園的懵懂兒童,也知道《酒》這個東西。下面我們就用我們思想豐富的大腦想像一下,如果我們現代人與古代人喝酒,到底誰能喝過誰?
  • 聰明的古代人,現代人能比嗎?
    經常有人問古人聰明還是現代人聰明?關於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的標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一種主流觀點認為是古代人聰明,我來分享這種觀點的合理性。說到古代人的聰明,最有說服力的是古代中國人的智慧。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裡。
  • 現代人比古代人生活好,對物質金錢的追求高對嗎?
    1.古代人屬於小農經濟抑商重農。現代人逐步城市化管理,擴大再生產各行各業競爭中發展,城市是金錢堆積的,所以人現代人城市生活離不開金錢同樣更離不不物質,所有的花銷和購買力是離不開金錢的,但也不是金錢至上,城市尋覓者和生活在城市的人沒有金錢寸步難行,因為城市就是人的海洋岸上的陸地,在城市中人的海洋裡打拼著,千辛萬苦為了多掙要錢,游離茫茫人的海洋登上城市的陸地,這樣的雪球越滾越大,對物質和金錢追求越來越高
  • 現代人穿越古代與古代人交正常交流嗎?
    現代人穿越古代與古代人交流沒有差別,只是半懂不懂狀態。①現代人說普通話,而古代人的官話為河南音,一般古代人講話的音與普通話音沒差別,平常古代人話就是民間的囗語就是沒有舞劇的腔調,大致能聽懂些就是半懂不懂狀態,不過穿越者應該入鄉隨俗吧!為了生活從頭學起方能生存。
  • 古代人都是怎麼爆粗口的?花式飆車一點不輸現代人
    古代人都是怎麼爆粗口的?花式飆車一點不輸現代人別人惹你生氣怎麼辦?當然是要罵他、罵他、罵他啦,中國文化博大進深,咱們現代人罵人的髒話也可謂是層出不窮,至於都有什麼,你們自己回憶啦,畢竟我又不爆粗口,我怎麼能知道呢?
  • 一口氣看懂中華姓氏由來,據史冊記載,漢字姓氏有23813個
    凡是崇拜同一圖騰的人,一般來說都是擁有著血緣關係的,再漸漸地圖騰就演變成了一個部族的名字,而後是部族祖先的名字。這時的名字其實就是姓,按照我們自古的傳統,我們的姓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就是我們的祖先延留下來的,表示著我們是哪一個姓的後人,也就是我們擁有著遠古時期哪個部族的血脈,所以說圖騰崇拜就是中華民族古姓的根源。最早的時候,我們還沒有這麼多的姓,更沒有什麼如今的張王李趙。
  • 為啥古代人100斤重的冷兵器,現代人拼命也拿不動?答案很簡單
    那麼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的古人天生神力的典故,其中很多的兵器描述起來十分的誇張,放到現代人身上基本是拿不動的,那麼這些冷兵器真的有那麼神奇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1.方天畫戟:三國時期的戰神呂布所使用的神器,據說這把冷兵器削鐵如泥,無堅不摧;呂布能夠面對劉關張的攻勢依舊不弱於下風,靠的就是這把武器。
  • 古代人的身高和現代人的身高差別大嗎?
    古代人的身高要比現在人略微矮一點。古代的計量工具是一尺為單位的。朝代不同,所用的尺的長度也,先秦的尺一尺約為0.23m,明清的尺為0.33m,長了一半多。大多數時期,古人的身高比現代人要矮一些。評書中所講有身高一丈掛零也就在2.3m左右,相當於現在姚明的身高。現實人們的身高大概在一米七到一米八。而且中國人未來身高還要比一米八還要高,因此考慮到以上因素說,現在人要比古代人身高更高。至於原因嘛,可能是人類發展,物盡天澤,基因有所改變。再有就是現在人的營養水平,科技水平都比以前要發達很多。古代人的身高與現代人有差別,但不是很大。社會進步了,營養增強了,略高出一些是正常現象。
  • 中國現代人與古代人的生活對比之一——衣著服飾
    山頂洞人fshi以前的原始人是利用骨針把獸皮羽毛縫製衣服,獸皮羽毛縫製的衣服披掛或者包裹在身上,和現代人穿的衣服是有很大的差別的。>一、面料的對比古代人主要是採用天然的材料,如動物的皮毛、羽毛、羊毛、蠶絲,植物的纖維棉花、麻等,這些天然原料本來是別的動物和植物用來保暖和保護的材料,很符合人的生理特性,用這些材料做出來的衣服透氣、貼身,而現代人製作衣物的面料,使用材料是多種多樣,但是還是以化纖面料為主,便宜又耐穿,現在世界上人口這麼多,沒有這些化纖面料的出現,還真說不定有很多人衣不遮體呢。
  • 每個姓氏都有「守護神」,你姓什麼?看看你是哪位遠古大神後裔
    我國歷史當中有很多神話傳說值得後人們細讀。而當那些遠古傳說和我國的姓氏文化結合在一起之後,大家會發現,我國的每一個姓氏說不定都有一個遠古守護神。當然,這一說法也僅僅只是建立在上古八大系延伸出來的一些現代姓氏的基礎上。還有一些姓氏可能是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由現代人自己創造出來的姓氏。那麼這些姓氏可能和遠古八大姓氏沒有任何關係。
  • 為什麼古代人跟現代人長相差那麼多?
    那就是,為什麼古代人跟我們現代人長相差那麼多?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初高中的歷史課本裡面出現的歷史人物,長相都非常的詭異。你們想想看,在相機還沒發明之前,所有的人物都只能用畫的。會在歷史課本裡面出現的人呢,不外乎都是當代的巨星,不然就是宮廷裡的大官,甚至是至高無上的皇帝。如果你是幫他們畫畫的人,你敢幫他們隨便亂畫嗎?
  • 古代人對老婆的三種稱呼,現代人都不用,有一個聽著像是在罵人
    文/青夕古代人對老婆的三種稱呼,現代人都不用,有一個聽著像是在罵人不知道大家平時都是怎麼稱呼自己的妻子的呢?那是由於秦始皇在統一了天下之後,不願意用和以前朝代一樣的東西,所以他在很多方面都進行了改變。其中就有和我們今天話題相關的稱呼問題,他稱自己為帝,把皇后的稱呼改成了梓潼。之所以改成梓潼是因為梓字是花草樹木之首,是木類植物中比較高貴的一種植物,另外,梓還和兒子的子字同音,寓意著多子多福。
  • 古代人說文言文?錯!和我們一樣說大白話
    很多人在疑惑,一些古書古籍中都是以文言文書寫記錄,一些影視戲劇節目中表演也是子乎者也的交流,加之上學時必不可少的要學習文言文課程,那古代人是不是平時生活中都用文言文交流呢?文言文並不是日常交流語言可以明確,古人和我們現在說話沒什麼兩樣很多人都以為古人用文言文交流,其實這是個誤解,文言文是需要通過學習加以理解的
  • 現代人見面「握手」,古代人見面也「握手」嗎?這一動作很不吉利
    現代人見面「握手」,古代人見面也「握手」嗎?這一動作很不吉利 原標題:現代人見面「握手」,古代人見面也「握手」嗎?
  • 經典:《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
    經典:《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作者:(法)貢斯當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有一些時候,它能使我們想起我們自己尚未解決的難題、眼前的失敗或者迫在眉睫的危險。在貢斯當的著作中,至今仍吸引著我們的,並不是他的政治綱領的內容,而是他所面對的問題。
  • 項羽故裡有一把重300斤的霸王戟,現代人為什麼沒古人力氣大?
    我們在讀一些歷史書籍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某些人力大如牛甚至能將蠻牛摔倒。讓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楚霸王項羽,他的盟友為了為難項羽,別讓他將大殿外的一隻銅鼎舉起來,而項羽二話沒說到大殿外雙手抱住銅鼎,一聲大喝之後,竟然將幾千斤的銅鼎舉過了頭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