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照片,記載著一個故事;
一張照片,講述了一段經歷;
一張照片,勾起了一份回憶;
一張照片,飽含了一份情感;
傾聽老照片的故事,探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新都發展之路。
新都區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光陰的故事」老照片徵集評選活動,自9月28日啟動以來得到小夥伴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明日零時將進入專家評審階段。最特別的是通過此次老照片徵集居然能見到「失散多年」的兒時玩伴!「鼻子酸酸的,我很好,你呢?」感謝有你的陪伴,成長路上我從未忘記過你!
30年前的照片中左一是發朋友圈的主人翁包小姐,右一則是包小姐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包小姐告訴香妹兒,自從她初二搬了家就和發小沒了聯繫,通過「光陰的故事」偶然間看到了照片,發現照片中的自己和作者寫的話,很是感慨,於是截圖發朋友圈,回應兒時的玩伴,「我很好!」
時光荏苒,
歲月如梭不能忘懷的,
是你感謝老照片,
讓美好記憶永存
「光陰的故事」老照片徵集評選活動開展以來,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大家紛紛找出承載著難忘回憶的老照片。攝影愛好者雷忠昭、劉獻清近日就帶著近百幅老照片來到了投稿現場,向大家展示他們鏡頭下新都的變遷,分享他們作為一位攝影人幾十年來的堅持和執著。
每一張照片背後都有一段文字,記錄著當時發生的事,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段又一段難以忘懷的歷史!從起初只能拍12張的海鷗120相機到現在的單反,雷忠昭的攝影之路從未間斷。
1982年龍燈隊在西街表演
1983年春節遊園會
1983年7月新都縣文聯成立的時候給參加會議的部分同志的合影
1986全國第一個養殖業承包戶叫王全生,是青白江昌義村的人,到現在他還在幹養殖……雷老師看著這些老照片如數家珍地介紹起來。
「這個是興隆堰,新繁到清流的必經之路中間有個清白江隔著,原來都是渡船沒有橋。曾經修過浮橋,但被洪水衝毀了。河兩邊的居民趕場買東西都很不方便,就做了這個渡船,實際上這個渡船還是有點點風險。現在不需要了,現在已經修起來大橋了,公交車一直通到清流很方便。」在雷大爺帶來的照片中,我們看到,不僅有生活照、工作照,更有許多反映新都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發展變化的照片,從一些獨特的視角反映出了新都這幾十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雷忠昭老師告訴香妹兒,這些照片不僅承載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回憶,更反映了我們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的不斷變化,成為了時代變遷生活變好的最好見證之一。
新都新城市建設是城市發展的一個歷程,從無到有,從舊到新。新城市廣場的興起、蜀龍路的建設、新都的文化發展……劉獻清老師都用相機記錄著。
新都歡迎你──世界小姐來新都
假日酒店
月升琴橋
劉老師告訴香妹兒,自己喜歡拍新都的大發展,將景色、建築、人文融合在照片裡,展示出別樣的新都,這樣做很有意義也很有價值。他希望這些照片能勾起市民更多美好的回憶,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時光,熱愛生活,努力奮鬥,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