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蘇州中學園區校副校長,參與創辦立達中學、園區校,在蘇州中學高中部、德威國際學校奮鬥多年,曾送出蘇州全市最棒的立達第一、二屆畢業生,園區校第一屆畢業生。她,獲得課堂教學、教學論文全國一等獎,實踐「地球學習村計劃」。她,被張昕校長稱為「處女地的耕耘者」,她就是語文老師胡慧敏。
處女地上無私的耕耘者
胡校長很忙,但她依然抽空接受了我們的採訪。「目前我是在高中任教,以前也教過初中孩子,有四年在立達,三年在德威。那時候我們團隊參與了立達和我們園區校的開發建設,說實話挺苦、挺累,但是教一群像你們這樣活潑的孩子真的很快樂。」胡校長很和善,很配合,「教初中的這幾年經驗對我現在教高中非常有幫助。教過了初中,帶過畢業生,就了解初三的孩子們應該以什麼方式去進行初高中的銜接,怎樣讓孩子們快速進入高中狀態,以及作為一個老師,我應該怎樣彌補剛升入高中的孩子的理性思維、思辨能力、文學基礎的不足,在初中的基礎上提高高中孩子的修養與能力等等。這初中的幾年教學真的不僅是一種人生體驗,也是我的資歷吧。」
以真心和真性情教書育人
胡校長有自己的教書理念,採訪過程中,她和我們闡述了她自己對教育的理解。「我覺得,教初中孩子和高中孩子是有本質的不同的。初中的課堂更偏向靈活的方法,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能讓他們領會到、意識到語言文字的美,要求課堂的高參與度,活躍的氣氛,打好基礎,養成習慣,最重要的是激發興趣。而高中更注重理性思維的培養,厚積薄發,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和國學基礎,最重要的是涵養。」對於老師和同學之間的關係,胡校長也有自己的見解:「很多人問,老師和同學之間的關係應該更偏向師生關係還是朋友關係比較好。我認為這兩者並不矛盾,我們對於同學來說應該是亦師亦友,教學相長,老師和學生要互相讓對方長進。教育首先應當是愉快的,平等的,但教育也會是痛苦的,是一種矯正的痛苦。」
因為是校長,所以對自己更嚴格
當我們問起她,在語文老師和副校長兩者間切換,會不會有什麼特別心得時,校長和我們說:「首先這是不需切換的,我是語文老師,同時是副校長,兩者可以共存。因為是校長,所以對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要求自己做得更好,我會有更多的作為校長的責任感、使命感,更多的教育要是能對孩子一輩子有益的。」而後我們問起作為語文老師的優勢,她說「作為語文老師,對做校長是有優勢的:一個是善說,一個是善寫。這兩項技能生活裡要常用的,也是做校長要常用的。更多的還是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但是不管是不是校長,我會一直記得,自己一生是學生,一輩子當老師。」
心靈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空閒的時候:主要是分雙休日和寒暑假。雙休日如果有空,我是要和家人聊聊天的,也會散散步當做鍛鍊,有時間就一定要讀書。寒暑假就會有空閒時間了,我會趁著這段大好時間去各地旅行,當然不會只是玩樂,要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啊、文化啊、宗教啊、習俗啊什麼的,增加自己的閱歷。我一直想做到『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所以即便是旅行的時候也會抽空讀書。」胡校長和我們談起她的興趣愛好,她說「人的心靈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對我來說,讀書就是心靈在路上,旅行就是身體在路上,以此充實我的人生。」
做自信的火把和勞斯萊斯
胡校長和我們談起對同學們的期望:「孩子的頭腦不是一個容器,而是一個火把。你要有自信,要堅信自己能燃燒,你才能燃燒。而老師負責引來火星子和火種,在這之後,能否燃燒就全憑自我驅動力。所謂自我驅動力,就好比車的發動機,你是不是一輛勞斯萊斯,就看自我驅動力,老師會給你加油,補課就像是修汽車,而能使你駛過名為順境和逆境的路程的,就是你的自我驅動力。我們蘇中的孩子是絕對有資本做一輛勞斯萊斯的,全看你想不想,願不願。」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採訪的最後,胡校長說,她希望蘇中的孩子們能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目標努力:「修身就是提高自己的修養,這絕對是一輩子的功課。然後就要齊家,家是社會的細胞,我們應該多關心我們和家人之間的關係,好了小家才能好國家。對於治國平天下,我希望孩子們能夠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中國情懷,世界眼光的人,能為人類做出一點點的貢獻,心懷天下。」
採訪結束後,胡校長留我們吃了午飯,還送給我們一本《籬笆裡的世界》並籤了名,裡面講述了她在德威的漢推故事,給外國學生講孔子論語,儒家思想。張昕校長為她的書題了序,稱胡校長是「處女地的耕耘者」。在這次不長的採訪中,我們認識了一個和藹親切的胡老師,一個對教育有著深刻見解的胡校長,一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胡慧敏。在她如歌如畫、如酒如茶的人生歲月裡,贈予我們她偉大而親切的人生體驗,讓我們從心底裡湧出一泓尊敬,尊敬這樣一位處女地的耕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