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北京全面整治拆除群租房。
藏在「公寓」裡的群租房
樓間距不足一臂之寬 樓道狹窄沒有消防措施
一場全面的安全隱患大排查,讓人們開始討論,出租公寓能不能租?昌平史各莊地區是北京的城鄉結合部之一,也是出了名的出租公寓扎堆地。幾十公裡外的一場大火,表面平靜的村子已經暗潮洶湧,租客們心知肚明,那些掛著「公寓」名頭的簡易樓,實際就是群租房的「變種」。
名為公寓的群租房
「前一秒,看著路過的咖啡店、電影院,你覺得這裡是大都市;後一秒,走過水泥砌的『偏門』,村裡望不到邊的低矮樓房和路邊的簡陋小店又在提醒著,你還沒離開當初的小縣城。」這段話,是租客小景日記裡的一段,形容的便是「史各莊村」。
租客習慣叫這裡「史各莊村」。其實從地理位置上看,位於地鐵昌平線生命科學園站北側的史各莊地區,其實是史各莊村、東半壁店村和西半壁店村三個村子連片而成。從地鐵昌平線生命科學園站A口出來,步行約1公裡,經過現代化的永旺國際商城,便可到達村子的最南端。
史各莊村究竟住了多少租客?這是個沒有人能回答清楚的問題。在這裡住了5年的小景只知道,某一天村東頭拆了一棟樓,過兩天村西頭可能又新蓋了一棟樓,來來回回,村裡的樓還是密密麻麻一眼望不見邊。「反正水泥石灰砌就的樓,蓋起來也特別快。」每一棟樓,就是一個出租公寓,從二層到五層不等,每層通常都能住上十多人,每個房間的格局也基本相同,不到10平方米的單間,房東配一張床、一把桌椅,月租金基本在900元到1000元之間。「名字叫公寓,你也可以說它是群租房,隔壁若開著電視,我連臺詞都能聽得一清二楚。」小景說,最開始,來史各莊村租房子的都是年輕人,租金便宜的村子是大家在城市奮鬥的臨時歇腳處。從去年開始,口音各異的老人也開始在村裡出現,都是被孩子從老家接來負責照看孩子的。
6間房共用3平方米衛生間
昨天中午,記者再次走進史各莊村。和3年前相比,這片位於城鄉結合部的區域還是受到了科技浪潮的影響,騎著摩託車的外賣小哥在狹窄的街巷中穿行送著午餐,鱗次櫛比的路邊小店也都貼出了可接受微信或支付寶支付的提示,而每一棟公寓的門口,老式的大鐵門上也都安裝了現代化的門禁系統。但村子的樣貌並沒有變,狹窄的道路還是只能供兩輛三蹦子並排穿行,垃圾和建築材料隨處可見,一棟樓和一棟樓之間的距離也依然維持在1.5米以下,最近的樓間距目測只有約20釐米——胳膊沒伸直,就能摸到隔壁樓的牆。
三一公寓、和諧公寓、如家公寓……這些原有的公寓名牌雖然都被拆除,但房屋出租的廣告依然隨處可見。「現在不流行掛名字了,租房子麼,有沒有公寓名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現在只有轉租的『二包』才掛公寓名。」一位自稱是村裡人的房東,看到記者在四處尋找招租廣告,便主動走近攀談了起來,說他有公寓單間出租。
跟著房主,記者來到一棟兩層的不臨街自建小樓前,只見一個黑洞洞的大門通向外面。從大門走進去,狹窄的樓道兩邊分割出了一個個單間。記者看到的那一間,建築面積大約6平方米,擺下一張單人床和一個小書桌後,基本沒有活動的空間。一層樓的6間房,共用一個不到3平方米的蹲坑式衛生間,衛生間門口還擺放著廢棄的煤球爐。「現在村子裡都不讓冬天燒煤取暖了,說是怕有危險。」房主反覆強調,雖然小樓裡並沒有暖氣和熱水,但優勢是價格便宜,每月租金只要500元。
隨後,記者又在村子裡轉了一圈,發現每一個招租的公寓都和這一家差不多,不同的是有的公寓提供供暖和熱水,但需要租客另外交納供暖費,月租金也相對貴一些,起步價要1000元。
趙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