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視覺中國。
2019春運開始,路上遇到「熊孩子」怎麼辦?據中國之聲報導,有網友提議火車單設「熊孩子車廂」,中國鐵路總公司客運部主任黃欣對此做了回應。
黃欣稱,網友想法很有創意,歡迎廣大網友、廣大旅客給鐵路提出更多更好改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他表示,「是不是需要把吵鬧的孩子集中在一個車廂,所有的公共運輸工具都會面臨類似的情況。也許還會有人建議,把喜歡看電影、喜歡聽音樂的各集中在一個車廂,這些建議對公共運輸部門完善工作有很多啟發,也對進一步提高公共運輸運輸人性化、精細化服務帶來新的挑戰。」
設「熊孩子車廂」的說法,其實並不新鮮。早在2017年,著名主持人孟非就因為在微博上發表類似言論——「高鐵上很多熊孩子發出的噪音其實遠不如他們爹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哄孩子發出的噪音。國外已經有女性專用車廂,中國高鐵為什麼不可以有熊孩子和父母的專用車廂?」而引來不少爭議。
春運出行,在列車上遭遇「熊孩子」,絕不是什麼小概率事件。如果一路上「熊孩子」吵鬧不休、上躥下跳,父母又難以控制,確實會給周圍的乘客造成很大的困擾。從這方面來說,設置「熊孩子車廂」似乎有其理由:將吵鬧的孩子集中到一起,他們吵他們的,不「殃及他人」,其他乘客就能耳根清淨了。
但應認識到,凡事均具有兩面性,是否設置「熊孩子車廂」,應該謹慎而為,經過充分論證和實驗,而不能盲目衝動。畢竟,設置「熊孩子車廂」牽涉到諸多法律問題,尤其是安全保障責任問題。
把「熊孩子」集中到一個車廂內,該車廂極有可能成為「遊樂場」,所有兒童鬧成一團,安全風險不容小覷。加之在很多家長過於嬌慣放縱自己小孩的背景下,小孩的吵鬧及相互間的「摩擦」,又可能導致同行的監護人之間相互指責乃至大打出手,進而讓想像中的「熊孩子車廂」淪為吵鬧不休的菜市場。
《合同法》明確規定,承運人與旅客之間訂立旅客運輸合同後,即承擔了將旅客安全運輸到目的地的義務。因此,承運人應當採取各種措施,確保旅客在運輸途中的安全。如果旅客在運輸途中發生傷亡的,承運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而把「熊孩子」聚到一個車廂,由於孩子行為的不可控性,加之有些監護人可能不在身旁,發生人身安全意外的風險大大提高,而隨之而來的糾紛也顯而易見。無論對孩子、家長還是鐵路方面都無益處,這顯然不是公眾樂見其成的局面。
還有個關鍵問題是,所謂的「熊孩子車廂」應以消費者自願選擇為前提,即承運人無權強迫所有攜帶兒童的旅客選擇「熊孩子車廂」,否則就有侵犯消費者自主選擇權的嫌疑。
由此一來,在部分攜帶兒童的消費者選擇「熊孩子車廂」,部分選擇普通車廂的情況下,「熊孩子車廂」的設置初衷也就落空了。
其實,設置「熊孩子車廂」問題,不過是對提升人們規則意識和公德意識的全民期盼問題。如果每一個乘客都能自覺遵守規則,管好同行的小孩不霸座、不吵鬧,如果乘警及乘務人員能夠及時果斷制止霸座、抽菸、大聲喧譁、脫鞋等無視公德和公共秩序的行為,所有問題自能迎刃而解。所以很多人在建議列車設「熊孩子車廂」,表達的其實是不被打擾和侵犯的訴求。
設置「熊孩子車廂」,既非權宜之計,更非長久之策。向提高公民規則意識、公德意識求解,方是長遠之計。這很難靠一日之功,但仍需通過對規則的廣普及、嚴執行去「加速」實現。
□史洪舉(法官)
編輯 陳靜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