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能源所開發出高覆蓋度的單細胞拉曼分選-測序技術RAGE-Seq

2020-12-12 中國生物技術網

拉曼激活細胞分選耦合測序是菌群單細胞分析的重要手段,但其低基因組覆蓋度一直困擾著業界。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發明了全新的單細胞拉曼分選-測序技術RAGE-Seq,實現了菌群中單個目標細胞近100%覆蓋度的精準測序。該工作發表於Small

微生物組是地球上能量與元素循環的主要載體,與人體、動植物以及環境的健康也息息相關。因此,微生物組的探測、理解和利用,將跨越「尚難培養微生物屏障」,帶來生命科學及其應用的共性突破。單細胞拉曼光譜能夠無需培養而快速識別菌群中細胞的各種代謝功能(Biotechnol Adv, 2019),但是一直以來,針對菌群的單細胞拉曼分選和測序都面臨著兩個瓶頸:首先,如何無損快速地獲取特定拉曼表型的單個細胞;其次,如何高覆蓋度地獲得精確到一個細胞的基因組。

針對上述問題,青島能源所單細胞中心徐騰、公衍海、蘇曉璐等發明了一種在液相環境中測量與分選菌群中目標微生物單細胞的拉曼分選-測序耦合技術RAGE-Seq(Raman-activated Gravity-driven Encapsulation and Sequencing;圖1)。它通過聯用光鑷及微流控液滴技術,將特定拉曼表型的細菌單細胞從群體中精準分離,並包裹到皮升級液滴中,然後採用宏觀移液的方式便可將包裹有目標細胞的液滴導出轉移到試管中,從而快速、精確、簡便地實現「單個細胞-單個液滴-單個試管」的拉曼分選流程,可直接耦合下遊細胞培養或基因組分析。

由於目標細胞在分選過程中始終包裹於水相環境中,RAGE-Seq有效降低了拉曼分選中雷射引入的細胞損傷。其導出的單細胞液滴體系,經過簡單震蕩後可轉變成乳化擴增體系,大幅度降低了傳統單細胞基因擴增(如單細胞MDA)中存在的偏好性,從而可從一個細胞得到近乎完整的全基因組信息。此外,其獨特的單液滴分選轉移形式,有效解決了單細胞分析中常見的汙染問題。

基於單細胞中心前期發明的重水孵育單細胞拉曼藥敏快檢技術(Anal Chem, 2017),研究人員用RAGE-Seq從臨床尿液樣本中直接識別和分選出耐受特定抗生素的臨床大腸桿菌,並進行了精確到一個細胞的全基因組測序,覆蓋度可達99.5%。這一高覆蓋度保證了基因組上所有耐藥基因突變均得以全面、精確地揭示。

從菌群中直接、精準地獲取一個細菌細胞的藥敏性表型及其完整基因組,以往還未有先例。因此,RAGE-Seq的這一獨特能力,預計將帶來臨床感染診斷和用藥、耐藥性傳播監控與機制、海洋生態監控與資源挖掘等領域的一系列突破。

基於RAGE-Seq,單細胞中心推出了臨床單細胞拉曼藥敏快檢儀CAST-R,以及和現有螢光/明場顯微鏡耦合的模塊式單細胞微液滴分離系統EasySort。這些原創的系列儀器正在服務各種場景下的單細胞功能分選與測序(圖1)。

該工作由單細胞中心馬波和徐健主持完成。該工作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

圖1 單細胞中心研製的RAGE-Seq技術及儀器系統

論文信息:

1. T. Xu+, Y. H. Gong+, X. L. Su+, P. F. Zhu, J. Dai, J. Xu*, B. Ma*, Phenome-Genome Profiling of Single Bacterial Cell by Raman-activated Gravity-driven Encapsulation and Sequencing, Small (2020), DOI: 10.1002/smll.202001172.

2. Y. He, X. Wang, B. Ma*, J. Xu*, Ramanome Technology Platform for Label-free Screening and Sorting of Microbial Cell Factories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 Biotechnol Adv, 2019. pii: S0734-9750(19)30069-2. doi: 10.1016/j.biotechadv.2019.04.010.

3. Y. Tao, Y. Wang, S. Huang, P. Zhu, W. Huang, J. Ling*, J. Xu*. Metabolic-activity based assessment of antimicrobial effects by D2O-labeled Single-Cell Raman Microspectroscopy. Anal. Chem., 2017, DOI:10.1021/acs.analchem.6b05051.

相關焦點

  • Nat Methods:開發出基於CRISPR/Cas9和單細胞RNA測序的CROP-seq方法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奧地利科學院CeMM分子醫學研究中心的Christoph Bock及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將CRISPR集中篩選和按序篩選(arrayedscreen)的優勢結合在一起。通過將CRISPR基因組編輯與單細胞RNA測序整合在一起,他們在單個實驗中研究上千個細胞,從而能夠平行地確定多種基因的調控影響。
  • 單細胞測序技術原理
    單細胞測序技術自2009年問世,2013年被Nature Methods評為年度技術以來,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在科研領域。 2015年以來,10X Genomics、Drop-seq、Micro-well、Split-seq等技術的出現,徹底降低了單細胞測序的成本門檻。
  • 多路測序:脂質標記實現樣本多路單細胞RNA測序
    多路測序:脂質標記實現樣本多路單細胞RNA測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27 10:06:22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Zev J. Gartner、Eric D.
  • 開發出單個活體細胞甘油三酯含量免標記測量技術
    因此,單細胞水平上的功能分析和分選能夠解析生命體系最「深」層次的異質性和運作機制。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人員率先開發出單個活體細胞水平的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AG)含量免標記測量技術,並首次實現了單細胞精度的微藻細胞群體合成TAG過程動態定量監測。
  • Nat Methods:新型基因組工具CITE-seq或能實現單細胞大規模多維度...
    2017年8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thod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紐約基因組研究中心(NYGC)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技術,或能幫助推動單細胞RNA測序的進程,單細胞RNA測序是基因組研究的重要領域,其能夠幫助研究人員深入解讀單細胞的特性,同時還能夠幫助有效區分不同的細胞類型,以及在單細胞水平下研究多種人類疾病的發病機制
  • 一種新的RNA測序方法:什麼是單細胞轉錄組學?
    單細胞轉錄組學是下一代RNA測序方法,可以高解析度查看細胞。來自南丹麥大學,惠康桑格研究所和BGI的研究人員在《基因組生物學》雜誌上發表了這項研究。什麼是單細胞轉錄組學?RNA測序使用下一代測序來分析樣品中RNA的存在。1,2根據南丹麥大學的說法,單細胞轉錄組學(即scRNA-seq)是一種下一代測序方法,可同時測量單個細胞中數千種基因的信使RNA濃度(由DNA / 基因組 /遺傳藍圖編碼)。
  • ...我國科學家通過優化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分析結直腸癌異質性
    2018年12月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和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和的研究人員發現利用優化的單細胞多組學測序能夠更好地揭示結直腸癌異質性。
  • 單細胞測序的未來——Nature Methods綜述助您明晰發展方向(上)
    文章題目:Single-cell multimodal omics: the power of many期刊:Nature Methods影響因子:28.5摘要:近期單細胞測序技術的發展為研究多細胞有機體中的基因調控程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分辨力與通量。在深入解析生物系統運行機制的道路上,單細胞多組學工具的開發是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
  • Slide-seqV2可實現近細胞水平的高靈敏空間轉錄組學測序
    Slide-seqV2可實現近細胞水平的高靈敏空間轉錄組學測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3:16:42 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Fei Chen和Evan Z.
  • 金斯瑞引進Berkeley Lights單細胞光導平臺,用於抗體開發技術服務
    (BLI)籤署協議引入BLI的單細胞光導平臺,成為亞太地區首家將這一全球領先的數位化細胞生物學技術用於抗體開發技術服務的CDMO公司。業界分析認為,此舉將使其在抗體藥發現平臺的覆蓋度和綜合實力獲得極大提升,快速推動其在生物藥行業的發展。
  • 僅3個單細胞測序樣本純分析也發6分!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月份發表在SCIENTIFIC DATA(IF:5.929)雜誌上的一篇文章,」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of human kidney「,本文作者通過對健康人腎臟的單細胞測序以及分類分析,提供了人腎臟細胞的轉錄組圖譜。讓我們一起解讀一下吧!
  • 研究揭示適用於微生物單細胞RNA測序的方法
    研究揭示適用於微生物單細胞RNA測序的方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8 21:47:27 美國華盛頓大學Georg Seelig研究團隊利用split-pool條形碼技術對微生物進行了單細胞
  • 公衛·速遞 | 單細胞測序技術分析揭示新冠肺炎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
    公衛·速遞 | 單細胞測序技術分析揭示新冠肺炎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的動態免疫變化 2020-08-24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單細胞ATAC分析搞不懂?看過這篇文章就明白了
    目前,ATAC-seq 是測定全基因組染色質開放區分布最可行且最高效的方法,scATAC-seq 技術則應用於研究異質細胞群體中特定細胞類型的染色質開放區。然而,由於 scATAC-seq 數據存在高噪聲和高稀疏等特性,很難準確提取生物學信號並設計有效的生物學假設。為了克服這些限制,近幾年開發了很多算法和軟體工具。
  • RNA seq第十七講 | 全面而詳細!RNA-seq 數據分析最佳實戰
    最後討論single cell RNA-seq(單細胞轉錄組)及測序長度比較(3代測序和2代測序)。實驗設計:文庫類型、測序深度、重複,準確的實驗操作以確保數據未被汙染。首先:RNA提取中去除大量存在的rRNA, 通常佔總RNA的90%,mRNA為1-2%。提取mRNA可選擇用ployA選擇性富集mRNA或刪除rRNA。
  • Nature重磅綜述 |關於RNA-seq,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儘管當前長讀長RNA-seq方法實驗成本更高,但它們可以檢測短讀長方法所遺漏的轉錄異構體,尤其是那些難以測序但與臨床相關的區域,例如高度多態的人類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或雄激素受體。長讀長測序平臺的第二個主要限制是其高錯誤率,比成熟的Illumina測序儀要高出一到兩個數量級。長讀長測序平臺上生成的數據還包含更多的插入-缺失錯誤。
  • 單細胞(single cell)取樣問題多?單細胞分離技術講解
    上次烈冰(NovelBio)帶來的「單細胞測序困難重重——細胞消化懸浮方案」反響不錯,受到了眾多老師的關注和認可。今天烈冰就再次跟大家聊一些單細胞實驗技術的具體操作問題,講講單細胞測序(Single-Cell Sequencing)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單細胞的分離。
  • Nature重磅綜述:關於RNA-seq,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儘管當前長讀長RNA-seq方法實驗成本更高,但它們可以檢測短讀長方法所遺漏的轉錄異構體,尤其是那些難以測序但與臨床相關的區域,例如高度多態的人類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或雄激素受體。長讀長測序平臺的第二個主要限制是其高錯誤率,比成熟的Illumina測序儀要高出一到兩個數量級。長讀長測序平臺上生成的數據還包含更多的插入-缺失錯誤。
  • 國家微生物中心精品課:徐健 單細胞技術在微生物組研究中的應用
    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特別邀請我國微生物組學技術及大數據領域十位名師,推出網絡系列精品課程,本期邀請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徐健研究員分享《單細胞技術在微生物組研究中的應用》。本課程從菌群單細胞分析歷史研究,單細胞分析機遇和挑戰等角度講解單細胞技術在微生物組研究中的應用,包括解析拉曼光譜,拉曼組推斷細胞表型/功能。歡迎大家登陸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網站(http://nmdc.cn/video)觀看學習。
  • 新技術能夠在單細胞中實現基因組規模的遺傳篩選
    新技術能夠在單細胞中實現基因組規模的遺傳篩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 20:37:27 2020年6月1日,德國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Lars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