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細胞測序的未來——Nature Methods綜述助您明晰發展方向(上)

2021-01-10 之發愛分享

文章題目:Single-cell multimodal omics: the power of many

期刊:Nature Methods

影響因子:28.5

摘要:近期單細胞測序技術的發展為研究多細胞有機體中的基因調控程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分辨力與通量。在深入解析生物系統運行機制的道路上,單細胞多組學工具的開發是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

有機體的生物學過程是通過複雜的細胞及分子的網絡相互作用來推進和完成的。任何組織正常的生理功能均依賴於適當的信號通訊及其相互作用。每個細胞均擁有其特定的功能,正常功能的發揮取決於細胞的基因調控網絡,這一網絡主要包含特定的轉錄因子及其順式調控序列。在細胞、組織、乃至器官水平,對這一網絡進行系統性分析將極大的加深作者對於生理過程及病理過程的理解。儘管基因組測序已經能夠對這一網絡進行解析,但單細胞多組學技術無疑將極大的加速我們的研究進程,幫助我們更加深入的理解網絡的連接特性及其運作規律。

機體中幾乎所有的細胞都擁有相同的基因組(genome),其特定功能及「身份」是由表觀組(epigenome)決定的:DNA及核小體蛋白的共價修飾隨著發育進程不斷變化,影響基因表達,帶來差異化的細胞功能,形成眾多不同類型的細胞。在不同細胞中,表觀組、轉錄組及蛋白組同時進行聯合分析和研究,對描述細胞「身份」及狀態具有重要作用,也更加能夠發掘到特定細胞類型的獨特調控網絡。近期單細胞組學技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不僅能夠對單個細胞的基因組、轉錄組及表觀組進行單獨分析,也能夠同時對這些不同組學層面進行並行分析1,極大的促進了我們對於生物學網絡的研究與理解。這是因為細胞調控網絡的複雜程度非常高,僅僅對單個組學層面進行分析仍有極大的局限性。同時檢測兩個甚至多個組學層面的網絡,無疑將更加有利於全面和系統的解析這一複雜的調控網絡,加深我們理解「細胞調控迴路」(circuitry)或者「分子調控迴路」在組織、器官發育過程中的功能。

本文中,我們將單細胞多組學技術劃分為兩大類別。第一類方法通量較低,其主旨是每次對單個細胞的多個組學層面進行檢測和分析,從而勾勒出單個細胞中調控網絡的「全貌」。這一類技術的特點是通量較低同時成本較高(圖1,藍色文字標示的方法)。第二類方法具有較高的通量(high-throughput),能夠同時對數千個乃至上百萬個細胞進行分析(圖1,棕色文字標示的方法)。這些方法通過微液滴平臺或者DNA組合標籤來實現高通量,提高了可分析的細胞規模及擴展性,同時降低了成本。

圖1 單細胞多組學技術匯總圖中所示方法是通過同時剖析單個細胞中表觀組、基因組、轉錄組及細胞表面蛋白來達到多組學分析的目的。藍色文字標示的方法通量較低,棕色文字的方法具有較高通量。

「序列的差異怎樣影響表型」,這是生物學研究中的基本問題之一。DR-seq2(gDNA-mRNA sequencing)及G&T-seq3 (genome and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技術通過同時進行基因組測序及轉錄組分析,可用於發掘序列差異與分子表型之間的關係。DR-seq利用特定的引物對mRNA進行擴增,富集RNA分子,從而與DNA分子區別開來。G&T-seq則是通過特定的磁珠來分別富集mRNA及DNA,將它們進行物理隔離並分別檢測。對同一個細胞的基因組和轉錄組同時進行解析,有助於鑑定腫瘤細胞中的DNA序列變異,這些序列差異能夠引起細胞之間基因表達的差異,對腫瘤細胞的相關功能具有重要作用。scM&T-seq4 (single-cell methylome and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scMT-seq5, scTrio-seq6 (single-cell triple omics sequencing)及snmCT-seq7 (single-nucleus methylcytosine and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這四種技術能夠同時分析甲基化組(methylome)與轉錄組。例如在小鼠胚胎幹細胞的研究中,利用scM&T-seq將這兩個層面的調控網絡相結合,明確了不同細胞中基因組甲基化狀態對基因表達的的影響4。通過這樣的聯合分析,能夠鑑定到眾多細胞發育過程中的關鍵調控因子,例如幹細胞的維持、細胞狀態的轉化與分化等。

scCOOL-seq8 (single-cell chromatin overall omic-scale landscape sequencing)及scNOMe-seq9 (single-cell nucleosome occupancy and methylome sequencing)兩個技術可用於研究不同表觀調控網絡之間的相互聯繫,即核小體佔位及甲基化組兩個層面。scCOOL-seq技術被用於發現小鼠胚胎早期發育過程中染色質動態變化與DNA甲基化修飾的互作機制8 。在兩組表觀網絡的基礎上,snNMT-seq10 (single-cell nucleosome, methylation and transcription sequencing)以及scNOMeRe-seq11 (single-cell nucleosome occupancy, methylome and RNA expression sequencing)更進一步引入轉錄組檢測,實現了「單細胞三組學測序」,從而揭示了這三組調控網絡,在小鼠胚胎發育過程中及胚胎幹細胞分化過程中的動態變化情況。

在鑑定基因組調控元件的研究中,對開放染色質區域進行定位能夠提供強有力的實驗證據,發掘出高度異質性的組織中各種不同類型細胞所具有的不同的調控元件1 。scCAT-seq12 (single-cell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and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以及combined ATAC-RNA-seq13 (combined assay for transposase-accessible chromatin using sequencing and RNA sequencing)兩種技術能夠在定位開放染色質區域的同時進行轉錄組分析。它們通過將基因組DNA與mRNA進行物理分離,來達到同時分析兩種調控網絡的目標,這一策略與scTrio-seq5 及G&T-seq3 的方法相似。T-ATAC-seq14 (transcript-indexed ATAC-seq)結合單細胞ATAC-seq與T細胞受體(TCR, T cell receptor)基因表達量分析,通過Fluidigm公司的C1微流控平臺,來解析TCR特異性與開放染色質的相互關係。

染色質高級結構也是基因表達調控的方式之一,在發育及疾病發生中具有重要作用。scMethyl-HiC15 (single-cell Methyl-HiC)及snm3C-seq16 (single-nucleus methyl chromatin conformation capture sequencing)能夠同時分析染色質三維結構及甲基化組,揭示了特定類型細胞中染色質構象與甲基化組之間的相互關係。近期新發展的一項技術,被稱為ORCA17 (optical reconstruction of chromatin architecture),結合高解析度顯微鏡以及RNA原位雜交(RNA-FISH),能夠同時對DNA摺疊狀態及基因表達動態進行觀察,也可將染色質構象與基因表達聯繫起來進行分析。

Stuart, T. & Satija, R. Nat. Rev. Genet. 20, 257–272 (2019).Dey, S. S., Kester, L., Spanjaard, B., Bienko, M. & van Oudenaarden, A. Nat. Biotechnol. 33, 285–289 (2015).Macaulay, I. C. et al. Nat. Methods 12, 519–522 (2015).Angermueller, C. et al. Nat. Methods 13, 229–232 (2016).Hu, Y. et al. Genome Biol. 17, 88 (2016).Hou, Y. et al. Cell Res. 26, 304–319 (2016).Luo, C. et al. Preprint at bioRxiv https://doi.org/10.1101/434845(2018).Guo, F. et al. Cell Res. 27, 967–988 (2017). Pott, S. Elife 6, e23203 (2017). Clark, S. J. et al. Nat. Commun. 9, 781 (2018).Wang, Y. et al. Preprint at bioRxiv https://doi.org/10.1101/803890 (2019).Liu, L. et al. Nat. Commun. 10, 470 (2019).Reyes, M., Billman, K., Hacohen, N. & Blainey, P. C. Advanced Biosystems 3, 1900065 (2019).Satpathy, A. T. et al. Nat. Med. 24, 580–590 (2018).Li, G. et al. Nat. Methods 16, 991–993 (2019).Lee, D. S. et al. Nat. Methods 16, 999–1006 (2019).Mateo, L. J. et al. Nature 568, 49–54 (2019).Dixit, A. et al. Cell 167, 1853–1866.e1817 (2016).Adamson, B. et al. Cell 167, 1867–1882.e1821 (2016). Jaitin, D. A. et al. Cell 167, 1883–1896.e1815 (2016).Rubin, A. J. et al. Cell 176, 361–376.e317 (2019).Stoeckius, M. et al. Nat. Methods 14, 865–868 (2017).Peterson, V. M. et al. Nat. Biotechnol. 35, 936–939 (2017).Mimitou, E. P. et al. Nat. Methods 16, 409–412 (2019).Cao, J. et al. Science 361, 1380–1385 (2018).Zhu, C. et al. Nat. Struct. Mol. Biol. 26, 1063–1070 (2019).Chen, S., Lake, B.B. & Zhang, K. Nat. Biotechnol. https://doi.org/10.1038/s41587-019-0290-0 (2019).Kaya-Okur, H. S. et al. Nat. Commun. 10, 1930 (2019).Rodriques, S. G. et al. Science 363, 1463–1467 (2019).Chen, K. H., Boettiger, A. N., Moftt, J. R., Wang, S. & Zhuang, X. Science 348, aaa6090 (2015).Shah, S., Lubeck, E., Zhou, W. & Cai, L. Neuron 94,752–758.e751 (2017)

相關焦點

  • Nature:單細胞DNA測序揭示微生物「暗物質」
    據《自然》雜誌網站北京時間7月15日報導,天文學家們認為,宇宙總物質量的23%由瀰漫於其間且肉眼看不見的「暗物質」組成;現在,美國科學家進行了微生物「暗物質」研究,他們用單細胞DNA測序技術對多種微生物的基因組進行測序後發現
  • 多路測序:脂質標記實現樣本多路單細胞RNA測序
    多路測序:脂質標記實現樣本多路單細胞RNA測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27 10:06:22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Zev J. Gartner、Eric D.
  • Nature Methods|新方法再次提高單細胞蛋白質組學質譜定量準確度
    圖解單細胞蛋白質組學質譜技術SCoPE-MS利用這一特性,通過將「載體」樣品加入單細胞蛋白質組100倍至200倍水平,可以分析單細胞蛋白質組【1,3】。雖然這項技術的出現令人鼓舞,但是當載體蛋白質組加入的量過高時,從單細胞組獲得的數據準確性和它的生物學結論都大打折扣。近日,來自Genentech的Christopher M.
  • 研究揭示適用於微生物單細胞RNA測序的方法
    研究揭示適用於微生物單細胞RNA測序的方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8 21:47:27 美國華盛頓大學Georg Seelig研究團隊利用split-pool條形碼技術對微生物進行了單細胞
  • 單細胞測序技術原理
    一.基本原理 單細胞測序首先不是僅僅對一個細胞進行測序,而是說該項技術能對單一細胞的基因組或轉錄組進行測序,可以理解為單細胞水平上的測序。 在介紹基本原理之前先讓我們嘗試著回答一下:為什麼要進行單細胞測序?
  • 《陳巍學基因》筆記⑩單細胞DNA測序
    至少要有上萬倍到幾十萬倍的擴增效率,才能保證在全基因組測序時,大部分的片段都被測序測到。擴增引物擴增引物的 5'端有 27 個鹼基的通用序列,這些通用序列會作為未來 PCR 擴增引物的結合序列。擴增引物的 3'端有 8 個隨機序列的鹼基,這 8 個鹼基可以隨機地雜交到基因組 DNA 的互補序列上。
  • Nat Methods:開發出基於CRISPR/Cas9和單細胞RNA測序的CROP-seq方法
    在進行CRISPR集中篩選(pooled screen)時,利用CRISPR gRNA靶向上千種不同的基因對大量的細胞進行編輯。接下來,一些經過編輯的細胞通過實驗手段加以篩選,而且利用它們的gRNA(嚮導RNA)確定哪些基因在生物學機制研究中起著最為重要的作用。這種篩選方法最為適合解決與細胞生長能力(比如,鑑定讓癌細胞抵抗化療或免疫細胞抵抗HIV感染的基因)直接相關聯的問題。
  •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腸肌層神經元類別的多樣性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腸肌層神經元類別的多樣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3:22:22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Ulrika Marklund
  • Nature Methods |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鄰近標記(綜述)
    然後可以通過質譜或核酸測序富集和鑑定與誘餌相互作用的標記分子。在這裡回顧PL技術的發展,並重點介紹將PL應用於分子相互作用的發現和分析的研究。特別是專注於利用PL繪製活細胞和生物體中蛋白質-蛋白質,蛋白質-RNA和蛋白質-DNA相互作用的圖譜。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PPIs)是細胞生命活動的基礎。
  • Nat Methods:新型基因組工具CITE-seq或能實現單細胞大規模多維度...
    2017年8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thod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紐約基因組研究中心(NYGC)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技術,或能幫助推動單細胞RNA測序的進程,單細胞RNA測序是基因組研究的重要領域,其能夠幫助研究人員深入解讀單細胞的特性,同時還能夠幫助有效區分不同的細胞類型,以及在單細胞水平下研究多種人類疾病的發病機制
  • Nature Protocols | SCENIC:改良版單細胞基因調控網絡分析工作流程
    而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的出現為轉錄組學領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解決方案。目前,已經開發出來許多軟體工具用於scRNA-seq數據分析,例如:Seurat和Scanpy。這些軟體包包括對scRNA-seq數據的質量控制、預處理、可視化、基於表達的方法細胞簇的分析,和一套相關的分析,目前作為金標準的例子scRNA-seq分析。
  • 新測序方式可檢測單細胞中持續的基因表達譜
    新測序方式可檢測單細胞中持續的基因表達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 14:32:06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Arjun Raj團隊利用MemorySeq揭示了與不同細胞行為相關的可遺傳性單細胞基因表達程序
  • 微陣列空間轉錄組與單細胞測序揭示胰腺癌結構
    微陣列空間轉錄組與單細胞測序揭示胰腺癌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10:36:33 美國紐約大學Itai Yanai團隊利用基於微陣列的空間轉錄組學和單細胞RNA測序
  • Nature Commun:單細胞測序繪製感覺神經元發育的轉錄路線圖
    總體而言,多樣的早期體感神經元是通過持續具有雙向潛能的中間體而形成的,在相關基因模塊中同時出現的同步性和競爭性程序表達決定著細胞的發展方向及最終命運。 為進一步探究基因表達程序在時間上是如何精細地調控複雜的神經環路形成的,作者應用了單細胞測序及其他實驗方法對小鼠中早期體感神經元形成過程中的細胞命運選擇、線性關係及分子決定因素進行了深入探究。
  • 類器官體單細胞測序揭示人類大腦發育特徵
    類器官體單細胞測序揭示人類大腦發育特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7 14:17:36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J.
  • Nature Commun長文:單細胞測序繪製感覺神經元發育的轉錄路線圖
    總體而言,多樣的早期體感神經元是通過持續具有雙向潛能的中間體而形成的,在相關基因模塊中同時出現的同步性和競爭性程序表達決定著細胞的發展方向及最終命運。為進一步探究基因表達程序在時間上是如何精細地調控複雜的神經環路形成的,作者應用了單細胞測序及其他實驗方法對小鼠中早期體感神經元形成過程中的細胞命運選擇、線性關係及分子決定因素進行了深入探究。
  • 從植物單細胞基因組到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
    Trends in Plant Science嚴建兵團隊於Trends in Plant Science發表植物單細胞基因組學的綜述文章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實現了在單個細胞水平闡述重要生命現象,大大拓展了生命科學研究的精度和深度。然而在植物中,單細胞測序研究卻面臨挑戰。
  • 一種新的RNA測序方法:什麼是單細胞轉錄組學?
    單細胞轉錄組學是下一代RNA測序方法,可以高解析度查看細胞。來自南丹麥大學,惠康桑格研究所和BGI的研究人員在《基因組生物學》雜誌上發表了這項研究。什麼是單細胞轉錄組學?RNA測序使用下一代測序來分析樣品中RNA的存在。1,2根據南丹麥大學的說法,單細胞轉錄組學(即scRNA-seq)是一種下一代測序方法,可同時測量單個細胞中數千種基因的信使RNA濃度(由DNA / 基因組 /遺傳藍圖編碼)。
  • 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重大進展,新方法更加高效簡便!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楊朝勇教授課題組在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以「Digital-WGS: Automated, highly efficient whole-genome sequencing of single cells by digital microfluidics」為題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
  • 希望組正式推出納米孔單細胞全長轉錄組測序分析服務
    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是分析細胞間異質性的一項關鍵技術,但是基於短讀長的單細胞測序缺乏識別全長轉錄本的能力,不能開展更深入的細胞間異質性研究,例如可變剪接、基因融合事件等。因此,結合了長讀長測序技術的單細胞全長轉錄組備受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