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測序方式可檢測單細胞中持續的基因表達譜

2020-12-16 科學網

新測序方式可檢測單細胞中持續的基因表達譜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 14:32:06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Arjun Raj團隊利用MemorySeq揭示了與不同細胞行為相關的可遺傳性單細胞基因表達程序。2020年7月30日,《細胞》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研究人員將Luria和Delbrück的波動分析與基於群體的RNA測序(MemorySeq)相結合,用於鑑定整個轉錄組的基因,其波動可持續存在多個分裂。MemorySeq揭示了多個基因模塊,這些基因模塊在原本同質的克隆群體的稀有細胞中一起表達。

 

這些罕見的細胞亞群與生物學上不同的行為有關,例如面對抗癌療法的增殖。非遺傳多代波動的鑑定可以揭示單細胞中生物記憶的新形式,並暗示細胞狀態的非遺傳性遺傳力可能是定量的。

 

據悉,非遺傳因素可導致單個細胞的基因表達水平隨時間大幅波動。尚不清楚這些波動是否可以持續比超過細胞分裂的時間。當前用於測量單細胞中基因表達的方法主要依賴於單個時間點測量,這使得難以測量基因表達波動或細胞記憶的持續時間。

 

附:英文原文

Title: Memory Sequencing Reveals Heritable Single-Cell Gene Expression Programs Associated with Distinct Cellular Behaviors

Author: Sydney M. Shaffer, Benjamin L. Emert, Raúl A. Reyes Hueros, Christopher Cote, Guillaume Harmange, Dylan L. Schaff, Ann E. Sizemore, Rohit Gupte, Eduardo Torre, Abhyudai Singh, Danielle S. Bassett, Arjun Raj

Issue&Volume: 2020-07-30

Abstract: Non-genetic factors can cause individual cells to fluctuate substantially in geneexpression levels over time.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these fluctuations can persistfor much longer than the time of one cell division. Current methods for measuringgene expression in single cells mostly rely on single time point measurements, makingthe dur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fluctuations or cellular memory difficult to measure.Here, we combined Luria and Delbrück’s fluctuation analysis with population-basedRNA sequencing (MemorySeq) for identifying genes transcriptome-wide whose fluctuationspersist for several divisions. MemorySeq revealed multiple gene modules that expressedtogether in rare cells within otherwise homogeneous clonal populations. These rarecell subpopulations were associated with biologically distinct behaviors like proliferationin the face of anti-cancer therapeutics. The identification of non-genetic, multigenerationalfluctuations can reveal new forms of biological memory in single cells and suggeststhat non-genetic heritability of cellular state may be a quantitative property.

DOI: 10.1016/j.cell.2020.07.003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868-0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陳巍學基因》筆記⑩單細胞DNA測序
    至少要有上萬倍到幾十萬倍的擴增效率,才能保證在全基因組測序時,大部分的片段都被測序測到。原理[2]🔎Phi29 DNA Polymerase從 Bacillus subtilis 噬菌體 phi29 中克隆出的 DNA 聚合酶基因,利用基因重組技術,由大腸桿菌表達並純化分離後獲得
  • 單細胞測序繪製人類肺組織細胞圖譜
    文章引言:單細胞測序技術已廣泛應用,但是要檢測整個組織器官的所有細胞類型和基因表達譜仍然十分困難,尤其是肺這種十分複雜的組織,目前已知肺組織有45種細胞類型,而其結構功能的差異性則超過5個數量級,數據量十分龐大,解析起來及其困難,尤其是組織中含量十分稀少或者特別脆弱的細胞,很難檢測。
  • 研究揭示適用於微生物單細胞RNA測序的方法
    研究揭示適用於微生物單細胞RNA測序的方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8 21:47:27 美國華盛頓大學Georg Seelig研究團隊利用split-pool條形碼技術對微生物進行了單細胞
  • 單細胞測序技術原理
    一.基本原理 單細胞測序首先不是僅僅對一個細胞進行測序,而是說該項技術能對單一細胞的基因組或轉錄組進行測序,可以理解為單細胞水平上的測序。 在介紹基本原理之前先讓我們嘗試著回答一下:為什麼要進行單細胞測序?
  • 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重大進展,新方法更加高效簡便!
    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whole-genome sequencing, WGS)是表徵細胞內DNA動態變化的關鍵手段,可為我們提供全面、深度的生物學信息,是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的熱點。然而,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仍面臨著諸如樣品製備複雜、成本高、擴增偏置性強、誤差大的挑戰。
  • 希望組正式推出納米孔單細胞全長轉錄組測序分析服務
    可根據每個群體的特殊高表達基因與文獻中已知細胞類群高表達基因進行對比,定義細胞群體類型,分析樣本異質性。例如,對擬南芥根尖組織的研究,在單細胞水平揭示了擬南芥根尖細胞的異質性,描繪了擬南芥發育全景圖並重構了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發育軌跡[1]。
  • ...我國科學家通過優化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分析結直腸癌異質性
    2018年12月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和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和的研究人員發現利用優化的單細胞多組學測序能夠更好地揭示結直腸癌異質性。
  • 課題組工作|Nucleic Acids Research|基於表達密度譜的特徵子空間分離及相關單細胞轉錄組分群新算法
    為大家分享本課題組近期發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的文章,題目為 「Entropy subspace separation-based clustering for noise reduction (ENCORE) of scRNA-seq data」,文章提出了一種基於表達密度譜的特徵選擇方法,能夠有效進行特徵子空間分離完成特徵信息和噪音識別,並結合一致性分群策略,設計了一種單細胞轉錄組分群新算法
  • 單細胞轉錄組測序中的批次效應知多少? (下)
    也許是我們對不同的樣品使用了不同批次的試劑、用過不同化學成分的試劑盒、完全不同的單細胞測序平臺、一個樣本必須在冰上保存一夜、改變了組織分離方法、不同的樣品在不同的測序平臺。這些改變中的每一個都可能導致不同的結果。
  • 上海生科院通過單細胞RNA測序對軀體感覺神經元重新分類
    ,可對小鼠背根神經節初級感覺神經元進行分類,又通過全細胞膜片鉗在體記錄結合單細胞PCR方法可檢測各類初級感覺神經元對外周皮膚刺激的反應。通過功能特性還可將初級感覺神經元分為機械感受器、傷害性感受器、熱感受器和癢感受器。依據反應類型可將傷害性感受器稱為機械熱、機械敏感的或機械不敏感的傷害性感受器等。  為了更好地了解初級感覺神經元的細胞類型、分子特性和生理特性,張旭研究組的李昌林等利用高覆蓋的單細胞測序技術,檢測了成年小鼠腰段背根神經節中的初級感覺神經元的基因表達。
  • 類器官體單細胞測序揭示人類大腦發育特徵
    類器官體單細胞測序揭示人類大腦發育特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7 14:17:36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J.
  • 多路測序:脂質標記實現樣本多路單細胞RNA測序
    多路測序:脂質標記實現樣本多路單細胞RNA測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27 10:06:22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Zev J. Gartner、Eric D.
  • Cell:利用單細胞RNA測序鑑定嗅覺神經元類型
    這項研究的基礎想法是理解相對簡單的果蠅大腦中的神經元類型,和鑑定指導果蠅大腦中不同類型的神經元準確地形成連接的分子。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想要採用類似的方法研究人大腦中複雜得多的細胞組成,甚至可能有朝一日修復大腦疾病中的錯誤連接。單細胞RNA測序細胞有DNA和RNA。DNA是代表著整個有機體基因藍圖的遺傳密碼。
  • 國內十餘家企業聚集,單細胞技術實現產業化還要多久?
    單細胞測序與蛋白研究中雖然使用不同的核心技術,但本質都是從單細胞水平去探索、發掘基因、蛋白在機體的作用機制,兩者各有所側重,各有優勢。單細胞測序核心技術的微流控檢測對象為核酸,藉助於其高通量地檢測能力,在單細胞轉錄組、基因組、表觀組等多組學研究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 僅3個單細胞測序樣本純分析也發6分!
    其中腎近端小管細胞(proximal tubular cells,PT cells)在調節全身水鈉,酸鹼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隨著單細胞測序技術(scRNA-seq)的成熟,對腎臟的單細胞測序研究大量湧現,然而這些研究樣本中PT細胞的數量相對過少而且針對某種特定疾病,難以對PT細胞再進行分類。
  • 公衛·速遞 | 單細胞測序技術分析揭示新冠肺炎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
    通過確定免疫細胞的轉錄譜,結合組裝的T細胞受體和B細胞受體序列,分析了免疫細胞的功能特性,揭示了新冠肺炎疾病發展過程中免疫反應的動態性質,為更深入地了解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設計合理的治療方法以及開發病毒特異性疫苗提供基礎數據。
  • 關於Chromium單細胞多組學ATAC + 基因表達,您想知道的都在這裡!【內含網絡研討會回看連結】
    本文章將包括從細胞核分離方案到多組學數據的分析和整合,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在同時分析同一細胞的基因表達和開放染色質時需要考慮的實驗因素,並體會到真正的雙重檢測的探索能力。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基因表達模式、細胞類型和細胞狀態是如何建立的,科學家一直試圖獲取細胞的開放染色質景觀和基因表達譜的統一視圖。
  • 單細胞測序的未來——Nature Methods綜述助您明晰發展方向(上)
    文章題目:Single-cell multimodal omics: the power of many期刊:Nature Methods影響因子:28.5摘要:近期單細胞測序技術的發展為研究多細胞有機體中的基因調控程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分辨力與通量。在深入解析生物系統運行機制的道路上,單細胞多組學工具的開發是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
  • 全面基因組測序在乳腺癌診療中的意義
    為了讓患者在合適的時間接受正確的治療,多基因檢測已成為重要的臨床檢測手段。近日,醫脈通有幸邀請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的陳益定教授,就「全面基因組測序在乳腺癌診療中的意義」進行分享。 專家簡介
  • ...張世華課題組提出解決單細胞轉錄組數據高度缺失及稀疏的新方法
    傳統的基因測序技術採用「混池」(bulk)測序,得到的是一群細胞中基因表達水平的平均值,掩蓋了細胞之間的異質性,這對於理解生物細胞的多樣性存在明顯的局限性。然而,在單細胞層次上,轉錄組的隨機波動會遠遠大於細胞群體的平均行為,由於每個細胞的mRNA拷貝起始量較低以及測序技術原因,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數據通常存在drop-out現象,即很多表達的mRNA沒有被捕捉到,導致檢測出來的基因表達量為零或者接近零。